第300節
書迷正在閱讀:前男友,不要了(1v1)、男朋友是個兔子精(1v1H)、懷孕女星的秘密、[綜]骨科床位還沒滿、重生之影帝你快醒醒、愛或不愛都走開、本尊不開心、百歲之好,一言為定、我的女主她不求上進、貼身女王
“這也只是些尋常手段罷了,不然,他們哪里肯知你的好處?!敝x皇后看他猶豫,道,“莫啰嗦了,眼下你得把皇位坐穩。晉王齊王楚王皆較你父皇年長,其他幾人,也是你的叔輩,當初你父皇病重也沒叫端寧回來,就是想讓你平平安安繼位。眼下你繼了位,他們來了帝都,也是要掂一掂你的份量的,必不能叫他們小瞧你方好?!?/br> 謝皇后一輩子都在權力場中,其經驗老道自非穆梵可比,穆梵趁此時機也好生請教了謝皇后一番,謝皇后并不事事插手,不過是點撥他一二罷了。謝皇后道,“這帝位,不是教出來的,得自己悟,哪天突然悟了,再回頭看,就覺著,原來是這樣的,其實很簡單?!?/br> 穆梵道,“兒子如今就覺著千頭萬緒?!?/br> 謝皇后道,“你以前在你父皇身邊兒,也看過他理政,自你父皇病了,他便有意叫你自己理政,他不過從旁指點著你些。你先時就做得很好,繼續如先時那般就好,倘真有什么事不能決斷,與我說,我也能給你出出主意。帝王這活兒啊,干熟了就好?!?/br> 穆梵得按時去哭靈,陪謝皇后說會兒話便辭了去。 謝皇后對于哭靈之事一向淡淡的,昭明帝過逝,她比任何人都傷心,但,她不想與那些人一道在靈前哭個沒完??抻惺裁从媚?? 哀思,從來不是眼淚可以寄托的。 謝皇后召來紫藤,與她道,“你拿著腰牌去太醫院,與夏青城一道去趟承恩公府,看看祖母如何了?”昭明帝過逝,謝老太太并未進宮,謝芝之妻吳氏進宮來了,說是謝老太太身上不大舒坦。謝皇后知道謝老太太一向謹慎,若能起身,那是必然會進宮的。如今進不得宮,想是病的沉了。 紫藤連忙去了。 待得傍晚,夏青城方與紫藤回宮,夏青城一向有話直說的,他道,“也就這幾日了?!?/br> 謝皇后揮揮手,讓他下去了。 紫藤道,“看老夫人形容尚好,還說,待她大安要進宮來,讓娘娘不要太過悲痛?!?/br> “我知道了?!?/br> 先帝尚未發喪,謝老太太便過逝了。 謝家面臨再一次的守孝,謝柏謝芝皆回家治喪,穆梵命禮部賞了喪銀紙馬之物,他兒子們尚小,秦王要張羅宮里治喪之事,便派了王兄周王肅王代他去祭一祭謝老太太。 齊王也奉母命去祭了一回外祖母。 謝皇貴太妃十分悲傷,齊王妃沒少過去勸慰婆婆。謝莫如對謝老太太的喪事一如當年對謝老尚書過逝之時,命宮人過去問了謝皇貴太妃可有奠儀之物,謝莫如命宮人一并帶了去。 謝老太太過逝后,帝都還有兩人先后過逝,一則為西山寺文休法師,二則為聞道堂北嶺先生。其實,這三人都稱得上喜喪了,謝第太太九十高齡,文休法師北嶺先生皆百歲多的人了。 謝皇后少時便與文休法師相識,文休法師天下神卦的名頭,就是打謝皇后這兒來的,先時文休法師奉命卜國運,都要謝皇后在一旁協助。文休法師一去,謝皇后知曉后道,“法師一代高僧?!睂懥说劳炻撁鼉仁虅⒕八土巳?。 至于江北嶺,謝皇后與穆梵道,“江北嶺此人,太祖皇帝時便想要征他為官,他辭命不受,遠走北嶺之地,后于北嶺成就一代文名。至太宗皇帝時,江北嶺來帝都,掌筑書樓一事,后先帝奉太宗皇帝之命在南效建聞道堂,留江北嶺于帝都。今他故去,皇帝去祭一祭他吧?!?/br> 穆梵去了。 接著沒幾天,蜀中那邊兒傳來薛帝師過身的消息。 謝皇后淡淡道,“這是太宗皇帝于九泉之下想念薛帝師了,太宗皇帝有遺命要薛帝師陪葬太宗陵的,把薛帝師的棺槨運來,允他隨葬,讓他們君臣好九泉下相聚,再敘君臣之情?!?/br> 其實還有人說,前頭太宗皇帝過世那一年,也是好多重臣隨太宗皇帝而去,今先帝過逝,亦有諸高僧名儒隨行,這是以免先帝路上孤獨呢。 說這話的人呢,是有些迷信。但聽這話的,就有人瞎尋思,心說,先帝帶走高僧名儒倒罷了,那謝老太太算是怎么回事,太丈母娘?或者是先帝原是想帶謝皇后一道走,結果,鬼差勾錯了人! 反正不論什么無稽之談吧,先帝發喪的日子到了。 因先帝陵寢尚未建好,便先停靈皇廟,待先帝陵建好再送進陵中安息。 昭明帝發喪之后,穆梵先與內閣商議給家里人升職一事,先是嫡母謝皇后升為謝太后,太子妃蘇氏升為皇后,余下側妃曹氏側妃戚氏皆是有子側妃,穆梵與嫡母商量過二人之事,謝皇后道,“你的妃嬪,你與太子妃做主吧?!?/br> 穆梵與太子妃商量后,曹氏生有長子,便為淑妃,戚氏生次子,為賢妃。 余者,太宗的太妃們也要升為太皇太妃,先帝的妃嬪升為太妃太嬪。這是宮里的人,宮外的,端寧公主升為長公主,長公主升為大長公主,文康大長公主升無可升,穆梵對于這位姑祖輩的長輩也頗為禮遇,賞賜極厚。 第三就是對外戚的賞賜,胡家已經自承恩公的爵位上跌落下來,不必再考慮。謝家已是一等承恩公府,今謝家集體守孝,爵位上無可封賞,穆梵便賞了古玩器物土地莊田之類。然后,就是對蘇皇后娘家賜爵了,蘇皇后已與丈夫說了,“先時先帝登基,母后娘家也只是封二等承恩公罷了,我娘家斷不敢與母后娘家相比的?!?/br> 穆梵見妻子有意退讓,便想著封岳家為三等承恩公爵,與謝太后說時,謝太后道,“皇后有此謙卑之心,是好的。只是,蘇家不同別家。蘇文忠公為朝廷cao勞一世,勞苦功高,念蘇文忠公的功勞,太宗皇后臨終前賜下你與皇后的親事。蘇家,世代忠臣之家。我當時是因胡家為一等承恩公府第,故此,請先帝以二等承恩公爵封我母族。今我娘家已是一等承恩公爵,皇后娘家比照我先時即可?!?/br> 穆梵想想,也應了。 蘇皇后知曉后,直說厚賜太過,謝皇后與她道,“蘇家家世門風,可為天下書香之家的表率。你自進宮來,賢良淑德,做得很好。這二等承恩公爵,蘇家當得起?!?/br> 蘇皇后很是謙虛了幾句,心下亦是歡喜的。 謝太后能為她娘家說話,可見,謝太后對于她,還是很滿意的。 其實,蘇皇后在入宮前入宮后的,都聽人嚼舌頭說過謝太后以往在王府時曾將娘家侄女養在身邊的,那娘家侄女,與陛下年歲相仿,彼時陛下便養在謝太后膝下了。許多人都說,謝太后是打算以娘家侄女來配陛下的???,后來太宗皇帝臨終前,指了她為陛下之妻。 蘇皇后進宮前不是不忐忑,好在,當時也流傳著謝太后對兒媳極好的傳聞。待她進宮后,謝太后除了規矩大些,待她很不錯。但,蘇皇后每想到那流言,仍是極擔憂的。如今謝太后肯為蘇家說話,可見,謝太后是真將她看在眼里了。 蘇皇后這些想頭兒,謝太后是不知道,不過,就算知道,估計謝太后也就是聽一聽罷了。的確是蘇皇后做得不錯,起碼,規矩上沒差,禮法上知曉輕重。倘蘇皇后是曹淑妃那等為凌霄送羹湯的,估計謝太后都懶得理她。 新君穆梵的條理也很清楚,給自家人、宗室、外戚們都升職賞賜后,接著就是新帝大赦天下,給天下百姓的三十三條恩典,也一一頒布下去。接下來的事,如謝太后所料,藩王們上本想接太皇太妃回藩地就國。 對于此事,穆梵沒說好也沒說不好,而是如先時與謝太后定計那般,將藩王所請壓了下來。 這事兒沒個回信兒,藩王們便心下不安了。 先是藩王妃們進宮給謝太后請安,探一探謝太后的口風,謝太后道,“這些年,與太皇皇貴太妃們,我們處得極好??瓷┳觽冞@么急著要接太皇皇貴太妃們回去,難道,宮里不好么?” 也不知謝太后是不是在說笑,反正,自先帝故去,她們來宮里,就沒見過謝太后賞個笑臉。謝太后這么幅淡淡的口吻,也不知她到底是個什么態度。 晉王妃笑道,“哪里都沒宮里好,這不是,母妃她們一直在宮里,總是勞太后娘娘照顧,我們這做兒媳的,也想盡一盡孝心呢?!?/br> “我不怕麻煩,自先帝一去,這宮里也冷清許多。再要有人走,我總覺凄涼?!敝x太后嘆道,“今見了嫂子們,我總想到以往我們在帝都城時輪流做東辦茶會之事,彼時,是何等熱鬧。自嫂子們各去藩地,這帝都城都冷清了,此次好容易隨藩王們回來了,嫂子們也多住些日子才好?!?/br> 說得晉王妃齊王妃皆是心下一沉,心說,謝太后這不是要把咱們扣在帝都吧。謝太后問,“怎么,嫂子們不愿意?” 二人皆齊聲道,“怎能不愿?只是擔心藩地內事務多,沒人照理不成呢?!?/br> “這有何妨,各地皆有知府巡撫總督等官員,有事他們也暫能支撐?!敝x太后道,“嫂子們莫多心,我就是想著,經年不見,你們這來了,就多住些日子,咱們也親近親近。并不是要留你們在帝都長長久久的住著的?!?/br> 謝太后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二人愈發不放心了。 晉王妃齊王妃回家一說,晉王道,“看來,找白云仙長問紫姑神的事不能再拖了?!绷⒖堂苁氯グ寻自葡砷L請來。 齊王聽完妻子的話,臉上也極為凝重。齊王不信紫姑神,主要是,齊王好潔,對這管茅坑的神仙,他過敏。齊王去宜安公主府尋他二舅謝柏了。 謝柏剛埋葬了自己老娘,雖說老娘也是九十方才仙逝,但做子女的,仍是難免傷感。一聽齊王這事兒,謝柏不禁揉一揉眉心,齊王很是歉疚,道,“舅舅還累著,我過來,委實……” “都是骨rou至親,不說這外道的話?!敝x柏擺擺手,想著也只有謝莫如這樣的人才能在權力場中坐看風云吧。謝柏也知道謝莫如為先帝過逝極為傷痛之事,但,也只有謝莫如能這么快的恢復斗志,讓諸藩王不安了。 謝柏想了想,問,“陛下怎么說呢?” 可見謝柏謝駙馬不愧為太后娘娘的親二叔,一問便問到了重點。 齊王道,“陛下將我等折子留中不發?!?/br> 謝柏問,“上奏折之前,王爺們沒先探一探陛下的口風嗎?” 齊王一時啞然,這還當真沒有。 謝柏道,“眼下陛下留中不發,就是還沒拿定主意,事尚有可為之處。太后娘娘因先帝過逝傷心,見著妯娌,想王妃們多留幾日也是有的。只要陛下允太妃就國,太后娘娘就不會留王妃們太久,畢竟,王妃也要隨王爺們一道就國的。王爺,陛下剛剛登基,雖年輕,也是九五之尊。王爺們久在藩國,既來了帝都,能趁此機會與陛下親近一二,也是好事啊?!?/br> 齊王得謝柏指點,只得與妻子多多進宮罷了。 晉王問了回紫姑,紫姑還不如他老丈人靈呢,老永定侯是個人老成精的,指點了女婿一回,晉王私下與妻子道,“老五家這個,早便是個刁貨?!币驳眠M宮拉關系送禮去。 唯楚王不存此煩惱,楚王他娘早就去了的。只是,楚王與先帝兄弟情深,知道先帝崩逝的信兒后,身上就一直不大好。車馬勞頓的到了帝都,又見天兒的哭靈,哭的身子愈發不好了。幸而夏青城在帝都,謝太后便派了夏青城給楚王調理身體,楚王妃也顧不得別的了,就是一心照顧丈夫。謝太后與新君皆十分關心楚王病情,賜醫賜藥不斷,楚王夫婦頗是感激。 因楚王這身子,楚王妃在鳳儀宮道,“我得厚顏求個恩典,與我們王爺多在帝都住些日子了。夏神醫醫術精湛,怎么著,我們也待王爺大安后再回藩地?!?/br> 謝太后道,“我也與四嫂有許多話要說呢,四哥四嫂只管住著就是?!?/br> 楚王這么病著,晉王齊王等還都去瞧了他好幾遭。 楚王是個明白人,當年他與昭明帝的情分就好。今他皇帝弟弟去了,楚王就想著,怎么也得幫新君把帝位坐穩了,也好讓他皇帝弟弟于地下安心。故而,楚王對新君極是恭敬,半點兒不擺伯王的譜兒。穆梵私下都覺著,這些伯王叔王的,楚伯王最是個大好人。 晉王齊王輪番上陣,還請了朝中重臣幫著說話,穆梵這里便允口了。謝太后那里仍是老樣子,藩王沒法,只得再去求穆梵,穆梵道,“交給朕吧?!?/br> 穆梵去了,據說還挨了謝太后的訓斥。 后來,穆梵頂著壓力再去,說盡好話,謝太后方允口,讓太皇太妃太皇太嬪的,年紀過五十的,有子女的,可與藩王就國或與公主同住,當然,要還愿意住在宮里,謝太后也歡迎。至于年紀不到五十的,宮里養你們到五十,你們再去就國或與公主同住吧。 這規矩一出,晉王齊王均松了口氣,他們的娘都過五十了。其他娘沒過五十的,也唯有待親娘過五十歲再來請旨了。 就這樣,晉王齊王皆是感激新君,覺著新君繼承了先帝仁厚的優良品質,起碼,比那姓謝的仁厚百倍??! 晉王甚至拉著新君的手很是感慨道,“咱們老穆家的人,都是仁厚之人哪?!?/br> 新君表示:……又跟母后學一招~ ☆、第382章 太后之四 第382章 太皇太妃可與藩王就國一事確定之后,趙謝二位太皇皇貴太妃都有些不能置信,再三問了兒媳婦之后,兩人方信了,那種悲喜交加的激動,讓二人都不禁滾下了熱淚來。 謝太后這是,把先時的事都放下了吧。 二人如今沒別個想頭,就是悔啊,后悔當年怎么豬油蒙了心,就得罪了謝太后呢。 雖然那時謝太后還不是謝太后,但誰叫人家如今顯赫了呢。 二人狠狠的哭了一回,走前特意去謝太后那里說了許多感激的話,謝太后看她二人皆白發蒼蒼的模樣,亦道,“好生保重吧?!?/br> 除了道謝,二人又給謝太后送了重禮,其謙卑恭敬之態,可是給宮里做了回表率。 不說別人,蘇皇后就暗暗心驚,想著婆婆平日里待她很是和氣,倒是這兩位太宗時的貴妃娘娘,當年亦是內宮煊赫之人,竟對婆婆這般恭敬! 蘇皇后檢視自身,今曹戚二妃都有子傍身,她為正宮,卻是膝下空空。蘇皇后想一想謝太后,覺著自己還是要向婆婆學習,縱將來真如婆婆一般無嫡親骨rou,但能有婆婆這般本事,想這一輩子也錯不了的。 謝太后對于兩位太皇皇貴太妃也給了賞賜,不算豐厚,也在份例之內。還有,幾位叔伯輩的藩王也得了先帝的一些舊物做念想,叔伯輩的藩王們覺著,謝太后這事兒辦的,還是比較有人情味兒。他們以為謝太后這是轉性了呢,結果沒想到,剛賜過他們東西,謝太后這又變了臉,交待諸藩王好生服侍太皇皇貴太妃,謝莫如那話,直叫藩王牙疼,因為,謝莫如說的是,“倘叫我知道太皇皇貴太妃在藩國住的不好,可是要再將人接回來的?!?/br> 藩王們:我們自己親娘能不好生孝敬么! 當然,藩王們也知道,這不過是謝太后不將話說死罷了,哪天叫謝太后不痛快了,估計謝太后就得給他們安上個服侍太皇皇貴太妃不盡心的罪名。介時,非但要把他們娘再接到皇宮里叫他們母子分離,怕是對他們也要扣個不孝的罪名什么的。 謝太后這種種手段,委實叫藩王們處處受縛,晉王就氣的私下道,“娶妻娶賢,老話再錯不了的!”他爹當年也不知什么眼神兒,給老五娶了這么個難纏的貨。這虧得新君仁厚,不然叫這姓謝的折騰起來,他們日子也不必過了的! 老一撥兒的藩王們連忙帶著親娘們回了藩地,生怕謝太后再出什么妖蛾子。當然,走前,如謝太皇皇貴太妃也見了見娘家兄弟侄兒們,謝太皇皇貴太妃還好,起碼,娘家因謝太后顯赦,兄弟侄兒的眼下雖在守孝,但有謝太后一日,謝家便都是帝都一等一的人家。趙太皇皇貴太妃則有些凄涼了,她娘家原也是江南大族,一場江南之戰,老家的產業算是完了,趙家已是元氣大傷。好在帝都還有爵位還有皇子,可誰都沒料到謝太后上位后這般不留情面,將她娘家的爵位一捋到底,她娘家兄弟也是白發蒼蒼的模樣了,因今趙氏爵低,子弟們職位也平平,整個趙氏家族都有些日薄西山之態。 趙太皇皇貴太妃兩眼酸澀,內心酸楚,卻也無計可施。 如今,早已不是她的年代了。 老一撥兒的藩王們去了,新一撥兒的藩王們得在帝都為父親守孝,倒是太妃太嬪的,心下都尋思著,她們這個到時不知能不能與孩子們一道就藩呢。 眼下還說不到那會兒去,整個朝廷都在守著先帝的國孝。還有朝中要給先帝議帝號之事,先帝在位時間雖短,但文治武功上都有建樹,就是太宗皇帝時的江南之戰,也是先帝帶兵平定的。先帝在位時,與民休養生息,頗多仁政之策。且為人性情寬厚,體恤百姓,最后定謚號為仁宗,史稱東穆仁宗皇帝。 同時,穆梵也給嫡母上了尊號,文烈,二字。 文烈二字,都是極好的尊號,經天緯地曰文,光有大功曰烈。禮部本不同意用此二字,言說太過,還是穆梵一意堅持,禮部韋尚書很有些不滿,但也不好就太后尊號一事反駁新君,只得捏鼻子認了,私下與新君說,恐將來無可封者。 尊號這樣好,將來謚號怎么辦? 這要不是韋尚書曾做穆梵老師,就這話,穆梵便得跟他翻臉,就這樣,穆梵也是板了臉道,“母后之功,朕明白,先帝也明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