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徐妙儀一時百口莫辯,氣得手中彎刀一緊,“再胡說八道,就一刀割了你的舌頭,讓你一輩子做啞巴。論虛偽狡詐,誰能和你相比?明面上和我表哥稱兄道弟,暗地里卻治他于死地!算計你算什么,殺你一千次都不夠!” 此時小八心中的酸澀痛楚比奔流到海不復還的黃河水還多,臉上卻哈哈笑道:“怎么了?在新歡面前顯出原形,就想謀殺舊愛?” 王保保也用匕首抵住了朱棣的咽喉,“世子是我大元國儲,豈容你放肆!你敢傷世子一根汗毛,我就殺了他?!?/br> 迅速鎮定下來的朱棣卻對徐妙儀點點頭,“我相信你,世子向來陰險狡詐,反復無常,你我不要被他擾亂了心志。你挾持著他慢慢往后退,和岳父大人的軍隊會和,不用管我——只要他在你手里,我就死不了,快走吧?!?/br> 徐妙儀胸口涌上一股暖意,“你好好保重,我馬上要爹爹來救你?!?/br> 話音剛落,一彪人馬就趕到了大街上,為首的居然正是魏國公徐達! 徐達穿著魚鱗戰甲,橫刀立馬,威風凜凜,盡顯戰神風采,大聲喝道:“王保保!你我同為將領,互為其主,是命中宿敵,在戰場一決雌雄,無論勝負,都無怨無悔,何必牽扯這些乳臭未干的小兒女,實在有損你奇男子的美譽!” 王保保見大軍已止,無心戀戰,他給朱棣松綁,說道:“一命換一命,夠公平吧?!?/br> 徐達看了一眼自家的熊孩子,“妙儀,放了世子?!?/br> 徐妙儀放下彎刀,推了一把小八,“滾!” 交換人質,朱棣和小八慢慢往街中心走,雙肩交錯時,朱棣低聲說道:“今夜詆毀我妻子名譽之事,將來必定讓你傾國來還?!?/br> 小八無所謂的聳聳肩,“就憑你一個小小藩王,就想滅我們大元?哼,以后好好守著你的燕地吧,我遲早會掃平你的封地,奪回大都,把妙儀搶回去?!?/br> 朱棣的藩王府就在北平,以前是元朝都城大都。 朱棣瞳孔一縮,說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有何所懼?總有一天,我兵馬所到之處,整個蒙古部落俯首稱臣?!?/br> 小八笑道:“小小藩王,可笑可笑?!?/br> 朱棣說道:“日已西沉,死灰豈能復燃?好好當你的皇帝,將來我必將你的國家收入囊中,你有笑不出來的時候?!?/br> 小八輕輕一嘆,道:“想讓我傾國?沒那么容易,不過……妙儀也確實值得我傾國傾城,哈哈?!?/br> 作者有話要說: 喵喵又雙叒叕騙了小八…… 朱棣和小八開始放狠話了。 不過小八情場失意,職場挺得意的,摸摸噠。 ☆、第218章 恩威并施 徐達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提前三天抵達蘭州,連夜奇襲王保保城,終于拔除了王保保插/在西北的“釘子”,保衛了蘭州城。 徐達治下甚嚴,大軍所到之處,皆秋毫無犯,蘭州百姓夾道歡迎這位傳奇將軍,一時萬人空巷,歡呼聲不絕于耳。 徐妙儀以前在親爹手里當過兩年軍醫,已經熟悉了父親眾星捧月的樣子,對外頭的歡呼聲置若罔聞,此時她的注意力在李家三兄弟身上。 李家三兄弟,分別是李善長的獨生子,即娶了臨安公主的駙馬李祺,還有李善長的兩個親侄兒,李伸和李佑,其中李佑剛剛新婚,娶的當今大明宰相胡惟庸的親侄女。 這三人是李家所有的血脈,居然都跟著徐達來攻打小小的王保保城了,真是奇怪…… 徐達自從救了朱棣和徐妙儀,就刻意將兩人分開,朱棣遠遠的安排在營地練兵,女兒則扮作親兵,時時刻刻都帶在身邊,牛郎織女似的分隔兩地。 徐妙儀直截了當的問父親,“爹,李家的人怎么來了?” 看著胳膊上纏著紗布的女兒,徐達醞釀的那些責備訓斥之語全都忘記了,他冷冷的看著正被西北酷烈的寒風驅趕到馬車里取暖的李家三兄弟,說道:“本來你留下的紙條離家出走,說李善長是幕后主使,我并不太信,可是驚聞西北邊塞遭遇北元敵軍夜間偷襲,燕王生不見人,死不見尸,連你也消失了蹤跡……” “因此我對紙條上的話,至少有五分相信了,想必李善長是想斬草除根,哼,他當我們徐家是好欺負的。這次我帥兵增援蘭州,便強行將李家的兒郎征進軍隊,一旦發現你被害……反正戰場刀劍無眼,李家兒郎至少有一百種死法,我必讓李家償命,斷子絕孫?!?/br> 李家年輕一輩只有這三個男丁,臨安公主有孕,不過生下的孩子雖然姓李,但屬于皇族,要入皇室玉冊的,另外兩個剛剛成婚,尚無子嗣,一旦李家三兄弟“戰死”沙場,那里李善長算是絕嗣了。 或許李善長考慮到這一點,才沒有繼續派人追殺朱棣和徐妙儀。 父親終于站在自己這邊了,徐妙儀心中顧慮并沒減少,“可是李善長雖說告老還鄉,他朝中勢力依然在,大部分文官都是他一手提拔的,唯一的對手誠意伯劉基被他擠走。新的丞相胡惟庸既是他的學生,也是他的親家,何況皇上肯定不喜文官和武將相爭,父親現在和他撕破臉明爭暗斗起來,恐怕會失了君心,于徐家不利?!?/br> 徐達定定的看著女兒,“你怕連累徐家,所以離家出走,不找李善長算賬了?” 徐妙儀嘆道:“我和朱棣幾番波折才查到真兇,可是君心難測,皇上下旨送李善長衣錦還鄉,卻對親兒子大打出手,貶斥為民,發配邊關。我們和李善長的實力相差太過懸殊,其實我們手上還有他的把柄在,但時機未到,等到李善長被皇上忌憚,打算清算時,我們會帶著證據回來,給他致命一擊?!?/br> 徐達說道:“其實如果不是朱守謙糊涂,犯了彌天大錯,被李善長利用,皇上未必會嚴懲燕王?!?/br> 徐妙儀提醒道:“父親,朱棣被奪去親王爵位,已經是庶民了,不能再叫燕王?!?/br> 徐達冷哼一聲,“只要圣旨未下,沒有昭告天下,燕王的名字還在宗人府寶冊上,他就依然是大明的燕王?!?/br> 一想起那晚巷戰時朱棣和徐妙儀生死與共的場景,徐達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接受現實,暗想我的嫡長女,怎么可能嫁給一個籍籍無名的庶民,朱棣必須是燕王。 徐妙儀說道:“朱棣幾次死里逃生,皇上都無動于衷,根本不在乎他的死活,從皇室除名是遲早的事?!?/br> 徐達長嘆一聲,“你方才也說了,君心難測,皇上的心思若那么容易被人猜透,他怎么能坐穩江山?皇上再惱燕王,他也是皇上的親骨rou??!為人父母,怎么可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呢?等皇上消氣了,他遲早會召燕王回京?!?/br> “其實李家三兄弟,我剛開始只調動了李伸和李佑,駙馬李祺上書,說臨安公主有孕,他要留在京朝照看公主,皇上大怒,將李祺罵了一頓,說‘公主是朕的掌上明珠,朕和皇后,還有宗人府會好好照顧公主,何況公主府自有太醫每天去請脈調養,難道你不在京城,朕的女兒就要吃苦受罪了?’‘” 徐妙儀聽了,心中大快,“李家也有今天!還以為仗著臨安公主有孕,生下李姓子嗣,就安枕無憂了呢?!?/br> 徐達說道:“公主和駙馬雖是夫妻,但實質上是君臣,公主為君,我們做臣子的要時刻記住本分,君者,至高無上之意,君可以尊,甚至可以直言勸諫,唯獨不能說自己罩著君,皇上原本多疑,這種話或許會被視為欺君呢,皇上豈能不怒?你以后要謹記這一點,切莫說錯話?!?/br> 徐妙儀低頭說道:“朱棣才沒這么小氣呢?!?/br> 徐達看著女兒眼里掩飾不住的綿綿情意,心中暗嘆女大不中留,說道:“不是說燕王如何,而是說在皇上面前要注意言行?!?/br> 徐妙儀說道:“好啦,我知道了——父親,既然皇上默認李家三兄弟盡在您的掌握之中,甚至連駙馬的生死都不在乎,是不是意味著要對李善長動手了?” 徐達想了想,說道:“你和燕王都沒事,這一次西北大捷,李家三兄弟回去之后,皇上估計重重有賞,李家的榮耀估計更勝從前?!?/br> 徐妙儀納悶了,“這……這是為何?” 徐達拍了拍女兒的腦袋:“恩威并施,制衡謀局,這些都是帝王心術。朝堂的事情,終究要用朝堂上的規則,在朝堂上解決,怎么可能是話本小說里的快意恩仇?你和燕王的路才剛剛開始,莫心急,要穩住啊?!?/br> 徐妙儀點點頭,目光悠遠的看著西南方向,“不知這個時候表哥到了桂林沒有?其實來日方長,我有耐心等著李善長咎由自取的那一天,可是我外祖父的冤屈,謝家滿門枉死的慘劇,不知何時才能平反昭雪?!?/br> 徐達狠狠朝著女兒后腦勺拍了一記,“不準再提謝家!咱們先不爭論沈萬三所藏文書的真假,皇上若昭告天下謝家人的冤屈,豈不是承認自己是昏君?何況這其中摻和朱文正、朱守謙父子的謀反案,你就是一只九條命的貓,也不夠皇上砍的?!?/br> 一股深深的無奈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徐妙儀騎在馬上充當棋手,緊挨著父親,夾道百姓紛紛獻上麥餅、雞蛋還有風干的臘rou等物,這就是民心所向,大明任何一個將軍都不似徐達有這種威信和名聲。 就像昨晚客棧老板說的那樣,既然是徐將軍攻城,王保保城肯定天明既破。 這就是作為軍人最高的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青史每隔幾百年才會出現的天生將才。 徐妙儀看著歡呼聲的父親,心想即使這樣的天生將才又如何呢?在皇權面前,父親不敢越雷池一步,連妻子和岳父全家都保不住。 可是徐妙儀也明白,責怪父親是不對的,這樣的天生將才,父親的使命是建功立業,創造令后世驚艷不已的戰神傳說,不應該像外祖父和姨夫朱文正那樣,早早的湮沒在無窮無盡的政治斗爭和暗算中。 不能怪父親、不能指出洪武帝的錯誤、連對罪魁禍首李善長都不能快意恩仇的了結。 要等,要忍,要努力的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將來和李善長一決高下。 現在的徐達威名遠播,其實以前的謝再興和朱文正也有實力成就和徐達相似的功績,但可惜,他們是翁婿三人,其中一人還是皇室血統,對于任何一個皇帝而言,都是無比強大的威脅——哪怕對方并無造反之意。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可外祖父全家還有姨夫他們就該白白葬送性命和名聲嗎? 徐妙儀暗道:父親說,朝堂的事情,要用終究要用朝堂上的規則,在朝堂上解決。其實謝家和姨夫謀反案一半是至高無上的皇權造成的。 那么,因皇權而起的糾葛,只有用皇權的規則,并最終要靠皇權來解決……如何掌控皇權呢?只有—— 想到這里,徐妙儀不禁打了個寒噤,有些心虛的看了看父親,方才的那個念頭太大逆不道了,朱棣他只是個藩王呢…… 可是那個大逆不道的念頭如此具有誘惑力,悄無聲息的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慢慢發芽,成長,等到她再次注意到時,已樹木成林,郁郁蔥蔥,成了大氣候。 徐達凱旋而歸,回京之后,洪武帝重賞將士,朱棣被接到燕王府,親王待遇依然不變,洪武帝好像失憶了似的,并不記得自己曾經奪過兒子的爵位,貶朱棣為庶民。 徐達回來時,北元奪位也塵埃落定,世子買的里八刺在丞相王保保的扶持下成功登基,并很快秘密派遣使節來到大明,遞交國書,表示兩國和平,永不交戰,為表誠意,北元皇帝愿意求娶大明淑女為皇后,結秦晉之好,魏國公徐達嫡長女徐妙儀溫柔賢淑,堪為國母…… 作者有話要說: 牛皮糖小八,甩都甩不掉, ☆、第219章 好事多磨 買的里八刺繼位,年號天元,史稱天元帝。天元帝登基后,立刻給父親宣光帝和母后發喪安葬,同時對蒙古部落各種拉攏打壓,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以穩住帝位,暗遣使者攜國書來大明,以和平為名,求娶徐妙儀為北元皇后,在洪武帝身邊打理筆墨的胡善圍聽到北元使者念出的國書,面上平和,心中已是驚濤駭浪,手心的汗珠濡濕了奏折,怎么辦?妙儀和燕王歷經千辛萬苦才走到一起,她怎么甘心去北元和親呢? 幸好和親是國家大事,洪武帝并沒有當場應允。胡善圍去御膳房,親自做了一匣子酥油泡螺,這一次她用桃花粉染紅了泡螺上方,一個個泡螺看起來就像蜜桃似的紅白香甜。 酥油泡螺很快送到了魏國公府所在的瞻園,難得同鄉好友還掛念著自己,徐妙儀心情大好,重重打賞了送吃食的小宮女。 吃到一小半,徐妙儀咬開半個泡螺,里頭居然有一塊用蠟燭油封住的紙團! 徐妙儀展開一瞧,立刻面沉如水,她將紙團和蠟燭油一起扔進火盆里,看著剩下的半匣子酥油泡螺,喃喃道:“難怪做了桃子的形狀,原來是要我們準備隨時逃啊……” 皇宮,馬皇后陪著洪武帝用午膳,他們皆是草根出身,結發夫妻,沒那些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馬皇后捧了一碗湯遞給洪武帝,“皇上今日胃口不佳,有心事?” 洪武帝食之無味,礙于老妻的情誼,一口氣將湯喝盡了,嘆道:“那個買的里八刺殺了爭位的皇叔,已經繼位,派了使節要求娶大明貴女為皇后?!?/br> 買的里八刺在大明為人質四年,馬皇后對他很熟悉,便有些驚訝,“這么快?真是人不可貌相,生的觀音童子似的好模樣,下手如此狠辣。他求娶大明的貴女為皇后,應該是示好之意,如此一來,邊關能得短暫的和平?!?/br> 洪武帝說道:“可是他要娶的人是徐妙儀?!?/br> 馬皇后手中的筷子一頓,也沒有了胃口,她放下筷子,冷冷道:“徐妙儀馬上就是我們皇家的兒媳婦了,買的里八刺不是誠心求娶,他分明是來找事的!” 洪武帝說道:“賜婚的圣旨尚未發出去,徐妙儀就不是我們的兒媳?!?/br> 馬皇后心驚,問道:“那皇上的意思是……皇上不要忘了,咱們四郎非徐妙儀不娶?!?/br> 洪武帝說道:“徐妙儀桀驁不馴,她……她并不適合做王妃?!?/br> 朱棣和徐妙儀的婚事幾經波折,追根到底是洪武帝對以前的謝家,還有朱守謙的忌憚和懷疑。加上徐妙儀永不屈服的性格,洪武帝對她不滿大大超過欣賞,總覺得她不配當燕王妃。 馬皇后對丈夫的意思心知肚明,但事到如今,朱棣和徐妙儀誓不分離,魏國公徐達也默認了,如果反悔,送徐妙儀去北元和親,恐怕會出大亂子。 馬皇后說道:“我的性子也是剛烈,難道皇上覺得我不適合當皇后?” 洪武帝趕緊說道:“徐妙儀如何能和你相提并論,你是朕的發妻,幾十年風雨同舟,除你之外,無人配當皇后?!?/br> 馬皇后勸道:“一樣米養百樣人,性格更是有千萬種,每一樣性格皆有歹處,也有好的一面。其實老實說,徐妙儀的性格倒是挺對我的脾氣,這樣的女孩不夠溫柔賢惠,但能撐得住家,經得住事,抗得住風雨,難得四郎也喜歡她,以后他們小夫妻在邊塞燕地就藩,夫唱婦隨,咱們也不用多cao心了?!?/br> 還有一句話馬皇后沒敢說出來:即使拆散了朱棣和徐妙儀,就憑徐妙儀的暴脾氣,去北元和親,她心懷怨恨,以后未必會向著母國大明。 洪武帝說道:“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難道朕送徐妙儀去北元和親,四郎就對我不滿怨恨?京城那么多名門淑女,朕就不信,沒有比徐妙儀更好的閨秀!” 馬皇后并不和洪武帝正面爭執,順著丈夫的話說道:“皇上說的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徐妙儀畢竟是魏國公嫡長女,要問問魏國公的意思?!?/br> 洪武帝立刻宣徐達覲見。 徐達在家陪著女兒,父女兩個正在踏雪賞梅,傳皇上口諭的是小太監王景弘,徐達立刻回房換下便服,穿上大紅朝服,戴上五梁紗冠,整理儀容。 徐妙儀踮起腳尖,親手給徐達正了正五梁冠,徐達還以為皇上要正式賜婚妙儀和朱棣呢,面上喜憂參半,有不舍之意,叮囑道:“皇上宣我進宮,必是為了你的婚事。你在家梳洗打扮,穿得喜慶一些,等賜婚圣旨一到,你要馬上進宮謝恩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