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只身入局中
洛陽城北,小平津。 夜色蒼茫,寒氣逼人。 一望無際的黃河邊,此時正聚集著十幾萬大軍。 在眾星捧月中,董卓巨熊般的龐大身影出現在劉協面前。 在背后西涼鐵騎的映襯下,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的心上,也壓在劉協的心上。 雖然對如今的場面早有準備,但真正直面董卓時,還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懼感籠罩在心頭。 董卓能爬到如今的位置,也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那種濃烈的煞氣,普通人見之都會肝膽欲裂,劉協能面不改色已經很難得了。 “董將軍好大的架勢,見到朕還不下馬拜見?”劉協心緒平靜下來,緩緩自車架上站起,雙目直視著董卓,一字一句地說道。 董卓有些意外地看向劉協,他沒想到一個小屁孩竟然敢直視自己。 自家人知曉自家事,他刻意釋放出的煞氣,別說一個孩子,即便是突破了人體極限的普通士卒,也不敢直視自己。 “有點意思?!?/br> 董卓沒有下馬,只是笑了笑。 他踢了踢汗血寶馬,高達一丈的戰馬向前邁了兩步,馬頭都快抵到正好站在馬車之上的劉協面前。 劉協眉頭微皺,他知道大漢威勢如今幾近于無,但沒想到董卓竟然放肆到這種程度,完全沒將自己放在眼里。 “大膽,天子在此,有詔卻兵!”就在這時,一旁傳來一聲大喝,原來是率兵馳援的丁原站了出來。 丁原雖是文官,但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更有一副好嗓子,聲如洪鐘,一聲大喝顯得頗有氣勢。 不過普通人或許會被這聲大喝鎮住,但董卓卻毫不在意,斜瞥了一眼丁原,冷笑一聲: “本將戍守邊關數十載,所到之處,令異族聞風喪膽,爾等亦為國之大臣,卻使大漢動蕩不休,更讓堂堂一國天子被jian人所挾,某何卻兵之有?” 丁原的聲音像洪鐘,但董卓的聲音卻像是一道驚雷,一下擊破了洪鐘。 丁原不自覺地氣勢一弱,畢竟只是文職,更沒有像董卓那般征戰沙場,在氣勢上自然無法與董卓相提并論。 他看了一眼董卓身后的西涼鐵騎,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向后退了一步,擋在劉協的身前。 他當初接到劉協密信便連夜率數百親衛向洛陽城趕來,后續雖然還有十數萬大軍,但一時半會兒還趕不過來,因此面對董卓身后虎視眈眈的西涼鐵騎,他只能選擇先茍一波,等后續支援到了他便不怕了。 最關鍵是等那位率兵趕到,那時他將無懼任何人的威脅,包括董卓! 所以,他選擇暫避鋒芒,沒有選擇與董卓硬剛。 董卓自然也發現了丁原的小動作,輕蔑的看了他一眼。 隨后目光掠過丁原,看向站在后方的劉協。 雖然眼前這名少年天子的表現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并不影響他的計劃。 按照李儒的謀劃,他需要借助救駕之功進入朝堂之上,最后再逐步將各部官員收服,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權侵朝野,只手遮天。 當然,想要達成這個目的,他就需要在眼前這位天子心里埋下一顆恐懼的種子,讓對方對他言聽計從,徹底成為一個傀儡。 所以他從一開始便表現得極為強勢,甚至可以用囂張跋扈來形容。 感覺到董卓殺氣騰騰的目光,劉協忍不住心頭一抖,下意識地移開目光,沒有與其對視。 “天子駕前,還不下馬!董將軍這是要造反嗎?” 就在這時,從黃河之上傳來一道聲音。 這聲音并不響亮,卻字字清晰,送入在場的每個人耳中,即便離得最遠的那些士卒,也能聽得真真切切。 聲音中帶著獨特的威勢,原本人喊馬嘶,人聲鼎沸的黃河岸邊突然安靜下來。 呼喝不止的西涼士卒也不自覺地閉上了嘴巴,收起了刀矛,原本昂頭奮蹄、搖頭擺尾的戰馬也肅立不動,低下了馬頭,垂下了馬尾。 就連兵器的撞擊聲都不見了,場上數十萬大軍仿佛突然消失了一般,肅穆無聲。 而聽到這聲音的劉協,不由自主地轉過身,看向了黃河方向。 待看清來人時,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同時卻又帶著深深的忌憚之色。 此刻凌逍正從遠處踏水而至,劉協轉頭時,他正好雙腳猛地踩了一下水面,飄然落到岸邊。 凌逍身后是奔騰咆哮的黃河,仿佛是一頭從天而降的巨龍,正俯首托起凌逍的身體。 凌逍雖然不及端坐在馬背上的董卓高,給眾人的感覺卻宛如站在云端,正居高臨下的俯視著他們。 端坐在馬背上的董卓睜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著緩步而來的凌逍。 在場眾人中,或許只有他更能感受到凌逍身上所具備的威嚴氣息,仿佛有一個雄渾悠長的聲音在他耳邊炸響,余音縈繞,攝人心魄:“天子在此,還不下馬?!” 受到凌逍精神壓制的董卓,不知不覺地就滑下了馬背,對著車架上的劉協躬身拜道:“臣董卓,拜見陛下?!?/br> 不過這還沒完,接著又微微調轉了一下方向,對著凌逍拜到:“拜見護國公!” 見自家老大都下馬拜見了,那上萬名西涼鐵騎如夢初醒,齊唰唰的翻身下馬,齊聲大呼:“拜見陛下!” 聽著這山呼海嘯般的吶喊,丁原如釋重負,轉身拜道:“臣丁原,拜見陛下,拜見護國公!” “諸位免禮!” 對于凌逍的到來,劉協非常意外。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他的布局,不過無論如何,他的目的還是達成了,暫時穩住了董卓這只袁家找來的虎。 其實當看到董卓與丁原趕到時,凌逍便偷摸從御空艦下來了,這才有了眼前這一幕。 不過有一點凌逍很奇怪,那便時在丁原陣營,沒有發現呂布的身影。 當然,呂布在不在,并不影響凌逍的布局。 他之所以找呂布,也只是因為私事,畢竟他與呂布好歹也是結拜兄弟,許久未見,自然會對呂布的現狀甚是好奇。 雖說安排了程咬金與花榮在呂布麾下任職,但凌逍還真沒讓他們傳遞什么消息給自己。 畢竟凌逍當初安排這兩人跟隨呂布,也不是為了監視呂布,只是為了以后的變局做準備。 至于,凌逍這次為何沒有選擇率領麾下軍隊直接橫掃戰場,而是孤身一人參與這場即將到來的洛陽變局。 除了是因為受到劉伯溫的提示外,最關鍵的一點,是不想過多地改變接下來的劇情。 不要懷疑,以凌逍目前所擁有的勢力,改變歷史走向簡直易如反掌。 不過這么做固然是爽了,但容易被天道注意到。 畢竟凌逍要是率領那三十萬精兵降臨戰場,那后面基本就沒董卓啥事了。 搞不好直接將原本繼黃巾之亂后,第二次的史詩級劇情——諸侯討董給弄沒了,那可就亂了套了,而且這也不符合凌逍的利益。 因此若只是自身一人進入局中,反而對局勢不會引起太大變化。 雖然護國公的身份很唬人,但在沒有軍隊的情況下,董卓可不會管你是何身份,畢竟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在董卓心中,只要你干不過我,那你啥身份在我這也不好使。 “陛下,臣救駕來遲,讓陛下受驚了?!绷桢行兄羷f身前,同樣躬身行了一禮。 “哈哈,不遲不遲,老師來的正是時候?!?/br> 盡管心中對凌逍很忌憚,但表面上對凌逍還是頗為恭敬地。 不管怎么說,凌逍也當過他老師,該給的尊重還是要給的。 “另外,董將軍和丁愛卿也救駕有功,待朕回宮,再行封賞!”劉協并沒有因為此前董卓的行為而動怒。 因為他心中很清楚,袁家策劃今夜之變,就是想讓自己與董卓干起來,他又不傻,自然不會隨了袁家的意。 而且在劉協的計劃里,董卓可是一枚重要的棋子。 召丁原前來,更多的只是一種制衡,或者說是以防萬一,并非是真的要跟董卓干仗。 “多謝陛下!” 聽到劉協這么說,董卓神色有些復雜,沒有再去刁難劉協。 …… “劉協啊劉協,你可真是一再讓老夫吃驚??!” 此時端坐府中的袁隗,已經得到劉協與眾人回宮的消息。 而且似乎并沒有像他預料的那樣與董卓發生沖突,反而顯得其樂融融,這是他沒想到的。 在他看來,董卓狼子野心,而劉協又欲整頓朝綱,乾坤獨斷,倆人都不簡單。 正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但如今劉協竟然能容忍董卓這種具備實權而又野心勃勃的將軍進入朝堂,這是他想不明白的地方。在他看來,這是養虎為患的作死行為。 至于丁原的到來其實是在他意料之中的,這必然是劉協小兒的應對之法。 但丁原的實力在他看來,是遠遠無法與董卓相提并論的,甚至完全沒有可比性。 董卓的名氣也比丁原要大得多,這一點從黃巾之亂時,董卓被征召,而丁原沒被征召就能看出來了。 因此在他眼里,丁原完全是來打醬油的,來混個救駕之功罷了。 只不過,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完全超乎了袁隗的預料! 回宮后的劉協大封群臣,甚至直接敕封董卓為太師,其麾下主將皆有不同程度的封賞,可謂是給足了董卓面子。 而凌逍受到的待遇卻恰恰相反,除了得到口頭上的表揚之外,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獎勵。 不過凌逍并不在意這些,他只想安安靜靜的等待局勢發展。 說實話,當劉協對董卓做出這些封賞時,凌逍都懷疑劉協是不是跟自己一樣,也是一個穿越過來的人物,畢竟這一切都太過巧合。 而得到了這些封賞的董卓,野心也漸漸大了起來,或者說他認為如今自己兵強馬壯,實力可以說在這洛陽城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他想更進一步! 不過劉協畢竟有上萬羽林軍,還有丁原的數萬狼騎在身旁拱衛,而他的大部隊還沒到,因此他也不好過于逼迫。 于是他將目光轉向朝堂之上,先稱霸朝堂,壓服群臣,到時就可逼迫劉協行禪讓之舉,不費一兵一卒便可登上皇位! 于是在劉協的刻意安排下,朝堂上的忠漢之臣全部閑職在家,也就是暫時罷免了他們的官職,那么作為權傾朝野的袁家,就不可避免地與董卓對上了。 與歷史類似,為了殺雞儆猴,董卓誅殺了不少朝廷大臣,基本上都有袁系的。 …… “董太師今日來我袁府不知有何貴干?” 這一日,董卓的大軍包圍了袁府,李儒也跟在董卓的身邊。 “太傅好雅興,還有閑心品茶對弈?!?/br> “人老了自然就只有這些閑情雅致了?!?/br> 袁隗沒看董卓,落下一枚白子后又落下了一枚黑子。 “哈哈,袁太傅的生活本太師是享受不來了,無數次的生死拼殺才得到如今的地位,比不得太傅的悠閑自在??!” 董卓似在感慨,但語氣中卻帶著一絲戾氣。 而之所以董卓對像袁家這樣的世家大族如此仇視,其實便在于董卓的出身。 董卓是西北人,那里是漢王朝的邊疆,胡漢雜居,羌人、鮮卑人和漢人都有,成分復雜就容易出亂子,造反、民變時常發生,養出了這里彪悍的民風。 董卓出身低微,但有一身好武藝,力大過人,縱馬奔馳的時候還能夠左右開弓,連胡人也很少比得上,這讓崇尚勇武的西方漢子們人人佩服。 當地官府看重他的勇武和人望,讓他負責本地的治安,緝捕盜賊。后來涼州刺史也找他作自己的部屬,率騎兵討伐塞外的胡人盜匪,董卓大破這些匪徒,斬殺千人,可見董卓的聲名也是打出來的。 但他終究只是一個武夫,在東漢末年那個特殊時期,世家文人是看不起武夫的,雖達不到明朝那樣重文輕武到同級武將看見文臣都要下跪行禮的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 因此,董卓立志要用自己的實力征服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墨客,他要改變天下武將的地位。 而年輕時的他為人慷慨豪爽,漸漸地也結交了很多四方的豪杰。因此他認識了不得志的寒門子弟,李儒。 與董卓類似,李儒這一生都在為尋求寒門的出路而努力。他見董卓亦是同類之人便決定效命于他,立志要改變天下士子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的局面,之后董卓便開始從一個小小的抓賊小吏逐漸成為一名封疆大將,可以說李儒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多說無益,本太師今日前來,是想借太傅首級一用?!?/br> “呵~太師如此急著想殺老夫,看來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殺老夫很簡單,只是太師想清楚殺老夫的后果了嗎?” “劉協其實也想殺老夫,但他不敢,袁家乃天下世家之首,我為袁家之主,殺了老夫就如同得罪了天下世家,太師你做好準備了嗎?還是說你只是被劉協利用了?” “這些就不勞太傅cao心了!” “哈哈哈,老夫等著看你如何被劉協小兒玩弄于股掌之中!” 袁隗掀翻了棋盤,猛然站起,看向董卓。 “你已在局中,卻可笑而不自知!棋子亦或是棋手,誰又能弄清呢?” 袁隗喝下身旁的茶,嘴角溢出鮮血,或許他早就料到有這么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