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范增望氣,天子之象
其一是劉邦提出的將咸陽城中得到的一切,全都送給項羽的做法。 凌逍是萬萬不可能同意的。 他倒不是心疼那些金銀珠寶,關鍵在于,他不是蕭何,缺少大秦的物資支持,凌逍真還沒把握將劉邦的勢力,發展到可以撐住項羽幾輪進攻的程度。 別看秦朝已經處于覆滅的邊緣,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皇宮的物資有多少,凌逍不清楚,因為直到現在,也沒能計算出個準確數字! 而這本就在凌逍未來的計劃之中,他就是要依靠前朝的資源來供養己方勢力,否則就他那半吊子內政,正常發展下去,他可能連蕭何當年積累的身家的一半都做不到! 所以無論如何,凌逍都不會將咸陽城的物資交出去。 其二則是張良所說的避其鋒芒,將關中讓給項羽。 對于張良的提議,凌逍倒是沒有太大的意見,但其中一些細節部分需要修改修改。 如果面對的只是項羽,這一套彈衣炮彈打下來,項羽的確有可能就這么放劉邦走了,這很符合項羽一貫的人設。 但關鍵在于,凌逍很清楚在項羽的陣營中,還有個可以稱得上這個時代的頂尖智者,被項羽稱呼為亞父的范增。 有這么一位老謀深算之人在,張良與劉邦的算計沒有任何意義,該干你還是要干你,說什么都不好使。 因為在范增這里,早已將劉邦看作是項羽日后的大敵,既然現在有機會能除掉他,他自然不能錯過了。 而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此事,否則哪有之后鴻門宴的事。 雖說后來劉邦成功逃走,但終歸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一點好處沒撈到,頂多就得了個關中王的稱號,最后還被項羽給撤了,可謂是賠個底掉。 蕭何家大業大的不在意,但凌逍是肯定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所以既然結局已經注定,凌逍自然不會將這些東西交出去,關中也不會輕易退出去,至少不會一聲不響地就退出關中。 這與頭鐵無關,關鍵是要向世人傳遞出一種信號:咱們之所以要讓出關中,并非是怕了項羽,而是出于大局考慮。 畢竟秦朝殘留的勢力尚存,而咸陽作為秦朝都城,必然是那些舊朝余孽重點關注的地方,此時不宜與友軍發生沖突,否則只會讓他人得利! 凌逍之所以要繞這么大一圈再將關中讓出去,其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以后招攬人才。 否則你連項羽的面都沒見著,就著急忙慌地跑了,這顯得太過卑微,試問誰還愿意加入一方這樣的勢力? 而凌逍能將劉邦的勢力發展到如今這種程度,與他招攬的那些人才是分不開的。 凌逍的策略便是,既然自己一個人比不上蕭何,那就多弄幾個甚至幾十個。 在質上是比不過別人了,那咱就走量,也正是因此,凌逍才能將其發展的如今這個規模! 如果以后沒有人才投靠,那凌逍就麻爪了,他的識人之能將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綜上所述,凌逍才會否決掉張良與劉邦的提議。 當然,凌逍自然不可能這么跟他們解釋,凌逍只是向他們著重介紹了對方有范增這么一位老謀深算的人物。 在此人面前,一切算計都沒有意義,最終還是要跟項羽碰上一碰的,一味的逃避根本行不通,將物資送給項羽更不可取,除了資敵沒有其他作用。 雖說張良與劉邦對凌逍的說辭還有些疑意,不過因為凌逍長久以來未卜先知的表現,兩人倒也同意了凌逍的建議。 那就暫不行動,一切靜觀其變,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而此時函谷關外,一名劉邦陣營中的小卒子正向楚軍陣營跑去。 事實證明,歷史的慣性是很大的,即便凌逍已經提前將曹無傷這個二五仔解決掉了,但范增安插在劉邦陣營中的內應又豈止一位。 這其實也在凌逍的意料之中,不過他沒有什么好辦法,畢竟在茫茫大軍之中,找出范增安插的所有內應。 那難度可不是一般地大,別說是凌逍了,張良也做不到啊。 這名內應將劉邦入關之后的所做所為皆告知了項羽,不過因為身份上的局限性,他倒是弄不到函谷關的城防圖。 范增揮手讓這名內應退了下去,轉身向項羽說道。 “劉邦此人在崤山以東的時候,對錢財貨物極為貪戀,對美女更是毫無抵抗之力。然而如今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便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br> “我曾觀望過他那里的云氣,皆為龍虎形狀,呈現五彩之色,此為天子氣象!將軍應速速攻打函谷關,不可錯過良機?!?/br> 不過項羽卻是皺了皺眉,他向來追求的便是忠義二字。 當初既然約定了誰先入關中,誰便是關中王。 雖說是因為自己承擔了秦軍大部分的兵力,才讓劉邦那小子鉆了空子,率先攻入了關中。 心中有些不服氣倒是真的,但讓自己馬上就翻臉不認人,反手就干一波盟友,這事他還真做不來。 范增作為最了解項羽性格的人,見項羽沒有馬上出聲,便知道讓他立刻進攻函谷關是泡湯了。 不過,他本就沒報什么希望,之所以這么說,也只是試一試罷了,成不成功的不重要。 “將軍如果擔心此舉有違大義,那便邀請劉邦三日后前來赴宴。如此一來,既可展現將軍不凡氣度,也可趁機試探出劉邦此人的真實意圖,若真的威脅到將軍大業,那便在宴會上斬殺之?!?/br> “若對將軍沒有威脅,那便當做是將軍對劉邦成為關中王的祝賀宴會?!?/br> “將軍以為如何?” 橫躺在巨大座椅上的項羽正用左手撐著頭,聽見范增如此說法,便點了點頭表示準了。 站在一旁的范增嘴角微微翹起,他雖然這么說,但心中早已對劉邦判了死刑。 不管劉邦的真實想法是什么,對項羽的大業有沒有什么影響,三日后的晚宴便是劉邦的死期。 到了他的地盤,那劉邦便是板上魚rou,只能任他宰割。 想到此處,范增對項羽拱手告退,派人向劉邦送去請帖之后,便開始安排起關于宴會的各項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事,便是如何殺死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