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那你們為什么都聽他的呢?”記者好奇地問。 “因為他臉好啊,把他往外一擺,喜歡他的小姑娘烏泱泱的,那可是活廣告啊哈哈哈!” 同一個問題,徐進是這么回答的: “他年紀小,我年紀最大,能讓一點就讓一點?!?/br> 不怕事的記者當然也會問紀寒川: “你在三個人的年紀和資歷都是最小的,但是徐進和李楚什么都聽你的,你覺得這是為什么?” 紀寒川淡淡地說:“因為聽我的有錢賺,有妹子喜歡?!?/br>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紀寒川可沒有跟媒體說——因為我不跟他們搶妹子。 寥寥幾語把三個人的個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也只有這樣三個人,才能建立顛撲不破的鐵三角。 其實關于徐進和李楚為什么那時候放棄了更好更靠譜的團隊招攬而跟著紀寒川干的原因,顧珩北也在閑聊的時候問過,畢竟那個時候單論技術,另外兩人的基本功是比紀寒川要扎實許多的,更不用說紀寒川又窮又沒人脈。 顧珩北記得徐進是這樣說的:“我就是覺得跟寒川一起做事,他不會坑我?!?/br> 李楚也是這么覺得:“老四那個人吧,其實有點傻的,有事他先背,有虧他先吃,有便宜他最后占,他心眼實,靠譜?!?/br> 雖然那個時候大家都沒什么社會經驗,但也知道組成團隊一起共事,總有一天要把技術轉換為利益,老師們也指導過學生在創業之初,很多事一開始就要講清楚,以免以后為了利益出現糾紛鬧崩了,這有太多先例可循。 李楚和徐進選擇紀寒川,只為了兩個字,人品。 是的,那時候他們所有人都對紀寒川的人品深信不疑,紀寒川就像是一塊清亮晶瑩,純凈透明的玻璃種翡翠,品質致密堅實,即使有些微雜質,那雜質也是鮮亮絢麗,任誰一眼都能看得通透。 那時候他們都理想天真,熱血純粹,跟隨在紀寒川身邊,只是相信他,相信他不會辜負任何人,不會傷害任何人。 后來的事實證明徐進和李楚,以及他們創業團隊的所有人都賭贏了,只有顧珩北賭輸了。 …… 說回到紀寒川決定組建團隊的那一天,當時顧珩北真沒想到紀寒川會這么雷厲風行,畢竟前一天晚上顧珩北才毫不留情打擊了他關于醫療系統的構想,紀寒川在第二天就確定了新的方向而且甩開膀子說干就干。 顧珩北那會都有點懵:“你這可真是說是風就是雨啊?!?/br> 紀寒川對顧珩北說: “現在對我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全,短博客這塊市場大有可為,王子鈺給我送來了錢,李楚和徐進現在還沒被人搶走,早一些晚一些我都未必再能集齊這么好的一副牌?!?/br> 顧珩北發現他還是不夠了解紀寒川。 紀寒川很好說話,即便心中不喜,遇事也都先讓人三分,每次和顧珩北爭執他都率先服軟,這讓顧珩北覺得紀寒川的性格是偏柔和的。 但原來不是。 紀寒川一旦做下決定,那是當斷必斷,大刀闊斧。 王子鈺拿來的卡里有三十萬塊錢,是那家游戲公司按照顧進南的吩咐補償給紀寒川的,紀寒川決心用這筆錢進行創業。 徐進和李楚也愿意各拿出十萬——這是顧珩北的建議,很多年輕人初時創業都憑著交情和豪情,股份不明,權責不清,賬務潦草,管理含糊,最后團隊稀里糊涂分崩離析。 顧珩北幫毫無經驗的三個小菜鳥草擬了股東協議,親兄弟明算賬,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白紙黑字,具體問題落實到具體個人,碰到重大分歧由CEO——紀寒川拍板,這就是游戲規則,公司的所有運營都必須圍繞規則進行。 “規則在交情之上”,可以說這個原則也是紀寒川團隊的生命力得以持久的重要因素之一。 說干就干,一天一小時都不耽擱。 元旦后的第二天開始,顧珩北就陪著紀寒川找房子。 天剛微蒙,紀寒川就起來了。 顧珩北已經很久沒跑步,他起不來,紀寒川就自己去跑,跑完后還回到學校把徐進也挖了過來,三個人坐在早餐鋪里,點了店里的油條麻團豆腐腦,然后紀寒川跑出去,去別的商鋪里再買點其他食物。 顧珩北和徐進坐在店里看他在對面的幾間鋪子里跑來跑去,就跟一頭剛成年的小鹿似的,滿滿的朝氣活力。 徐進簡直服了:“這家伙到底是不是人???怎么總有這么多精力??!” 顧珩北托著腮看紀寒川站在一個煎餅果子攤前,少年高高瘦瘦清清爽爽地立在那兒,說話的聲音不是很大,在塵囂四起的周遭里卻有種格外穿透人心的清亮: “老板,這個煎餅果子不要果子,不要蔥不要芫荽不要青椒土豆絲——” 老板哈哈樂了起來:“煎餅果子不要果子,那還能叫煎餅果子??!” 旁邊排隊的幾個年輕女孩也都看著他笑。 紀寒川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耳朵,然后回頭往對面店里看,正好跟顧珩北的目光碰個正著,他微微眥了齜牙,對著顧珩北做了個口型,都是你,挑食! 顧珩北無聲大笑,也回了一個口型:就挑,怎樣! 當然不能怎樣,紀寒川只能繼續去買。 房子是在學校附近找的,這樣也方便紀寒川他們隨時回學校,和顧珩北居住的太湖華府只隔了一條長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