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似乎是女子想進來,卻被軍士攔住了。 楚晴身形微頓,隨即加快了步伐。 過道長且深,有幾處木板因古舊而松動了些,踩上去吱吱作響,更是多了幾分空寂。 小僮在一扇門前停住,低聲道:“大人便在此處?!?/br> 透過半開的門扇,楚晴看到堆滿了書冊的長案,長案后面,一人臨窗負手而立。 他穿件鴉青色道袍,身材瘦削,斑白的頭發高高地束在腦后,用根竹木簪別著。 這身形…… 楚晴咬住下唇,只覺得眼眶發熱,似有東西要滑落出來一般。 輕輕走進去,鼓足勇氣喚了聲,“先生!” 那人緩緩轉身,露出淺淡的笑容,聲音溫和低沉,“六……周奶奶,來妙應寺上香?” 她沒認錯,正是沈在野! 他比數年前沈太太重病時還要瘦,瘦得幾乎脫了形,膚色也不好,干黃干黃的,兩眼深凹下去,卻熠熠發光,犀利有神,似乎有種能洞察一切的睿智。 楚晴凝望片刻,腦海里驟然閃現出她初次到沈家的情形。 春日正好,陽光明媚,院子里飄著梧桐花的甜香。 他手把手教沈琴寫字,沈太太躺在躺椅上,溫柔地看著他們笑。 風輕輕地刮,吹動他的衣擺,袍邊的玉佩發出細碎的叮當聲。陽光從梧桐樹的枝葉間灑落下來,他的臉斑斑駁駁,神情卻極溫和,聲音也柔,很耐心地道:“寫撇時手腕要用力,收筆時頓一下,這樣才有棱角?!?/br> 而她站在旁邊羨慕地看著猶如圖畫般和諧美好的情景。 淚水毫無預兆地流了滿臉。 楚晴哽咽著問:“先生幾時回了京都?” “去年春天,已經一年有余,”沈在野淡淡回答,展袖指一下旁邊的椅子示意她就座,自己仍坐在長案后。 去年春天,那時候她還在相看親事,不曾與周成瑾定親。 他既然回了京都,為什么都沒人告訴自己。 楚晴心里不知道是種什么滋味,脫口問道:“先生可曾再娶?” 沈在野飛快地掃她一眼,默了片刻,低聲回答:“我無意再娶……此前諸番情緒均已陪葬,再無多余心思應付他人?!?/br>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他與沈夫人青梅竹馬,少年夫妻,成親十余載鶼鰈情深。所有最好最美的,他都經歷過,自然再不會遷就別人。 楚晴擦擦腮邊的淚,輕聲道:“我上個月成親的,是和靜大長公主的長孫?!?/br> 沈在野微微一笑,“我聽說了,他跟五皇子私交甚篤?!?/br> “是,”楚晴并不否認,“他說跟五殿下很能合得來……對了,我大嫂診出喜脈了,今天特意來上香,還有我四哥正說親,約了女方家人在這里相看……是太原知府的嫡長女?!?/br> 沈在野耐心聽著,緩緩道:“這門親事不錯,施震雖官聲不顯但頗有能力,你四哥是要走科舉之路,以后會是一大助力?!?/br> 楚晴展顏微笑,“我覺得施姑娘很有趣,應該能跟四哥合得來,”停一下,仰了頭問:“先生為何在這里?” 她笑的時候,腮邊的梨渦隨之跳動,靈動俏皮。而雙眸才剛染過淚水,黑亮亮的帶著濕意,仿若山澗清泉,明凈透澈,又似雪后艷陽,瞬間明媚了整個屋子。 便是沈在野也不得不承認,她生得極美。 先前嬰兒肥已經褪去,完全出落成婷婷少女,眉梢眼底帶了婦人的柔媚可又不失純真與質樸。 就跟曾經的書信一樣,絮絮說著她身邊瑣事。 這樣毫無保留的信任與依賴。 沈在野掃一眼面前鋪開的紙張,思量會兒,才回答:“我仍在翰林院當差,前陣子經筵侍講提過興國之策,皇上命我草擬成稿以便商議。我見此處清靜而且齋飯可口,就借住些時日?!?/br> 難怪藏經樓門口會有錦衣衛把守? 他能侍講,又奉命寫興國策,該是極得皇上重視吧? 楚晴瞧著長案上滿滿當當的書卷,赧然道:“不耽誤先生正事了,我且去偏廳等著?!逼鹕肀阃庾?。 沈在野笑笑,并不挽留。 走到門口,楚晴停步,回身道:“以后想必也沒有機會再見先生,請先生珍重身體……別總吃素,多少沾點葷腥才是養生之道?!?/br> 沈在野對上她晶亮的眼眸,點點頭,“好?!?/br> 窗外,雨勢間歇,已不若適才那樣猛烈,只零星滴著雨珠。 在綠樹掩映下,周成瑾手里抱一把雨傘,渾身上下衣衫盡濕,像是剛從水里撈出來似的。 濕透了的衣衫緊箍在他身上,他卻絲毫不覺,雙眼緊緊盯著錦衣衛把守著的門口,目光落寞黯淡,而心便如身上衣衫,濕漉漉沉甸甸的。 他上午得了簍早熟的葡萄,巴巴地往國公府送,知道楚晴來了妙應寺,連午飯顧不得吃馬不停蹄地趕過來,正趕上下雨。 聽問秋說楚晴出門沒帶傘,他放下葡萄接過雨傘就滿寺院找。隔著老遠,他看到楚晴與暮夏進了藏經樓,沒多久又看到銀平公主過去,卻吃了個閉門羹。 銀平往回走時候看到了他,原本憤懣不平的神情換成了嘲弄,“表哥是來給楚晴送傘?人家根本不需要。沈在野在這兒住了一個多月,來往訪客不知多少,誰都未能踏入藏經樓一步,只除了你豁出命去求來的媳婦。你說這是為什么,表哥?” 大雨嘩嘩地下,他急著找楚晴,完全沒想起要給自己撐傘,雨水打濕了鬢發,有幾根胡亂地貼在臉上,樣子非常狼狽。 可他仍是彎了唇角,黑亮的眼眸盡是諷刺,“你打著給已故皇后點長明燈讀輪回經的旗號也在這里住了好幾天了吧?是不是也沒進去過?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安得什么心,早兩年你沒少往我身邊湊,想借我祖母的手把你那個喜歡褻玩女童的長兄放出來。我雖傻,卻沒傻到愿意娶你這個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人?,F在看到皇上倚重沈在野,又把主意打到他身上了。你說,沈在野是不是早就看透了你,所以連見都不想見到你?!?/br> “周成瑾!”銀平氣急,因為羞惱,握著傘的手顫抖不停,水珠順著傾斜的傘面滾落下來,盡數滲進了她的裙裾,“別仗著父皇寵愛你還真把自己當龍子龍孫了?你等著,總有一天我會讓你跪在我面前磕頭求饒?!?/br> “我拭目以待……奉勸一句,辱人者人恒辱之。不想外頭有流言傳出,就忘記今天看到的事兒?!?/br> 銀平恨恨地跺一下腳離開,他看著藏經樓,心情極為復雜。 沈在野本是翰林院修撰,回鄉為妻女守靈三年后重回京都,偶爾隨老翰林進宮侍講,被順德皇帝瞧中了。 之所以器重他,除去他確實才華卓絕之外,更因為他是個孤臣。 家世清白沒有妻兒拖累,就意味著不會為人所制。 不與朝中大臣來往,說明他不曾結黨營私。 而且,他擅字畫,曾有人手捧百兩紋銀求他一個斗方。如果他缺銀子可以寫幅字賣出去,完全用不著貪墨受賄。 誰會想到就這樣特立獨行的沈在野竟會跟楚晴有非同尋常的交情? 周成瑾想起楚晴手頭幾十幅沈在野的畫作,又想起那天她坐在貴妃榻上看得入神的信。 當時他沒往這邊想,現在尋思起來,信皮上端方剛正的字,豈不正是沈在野的筆跡? 周成瑾有心闖進去看看,思來想去卻終究沒敢走上前。 窗戶紙一旦捅破,有些事情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木登登地淋了半個時辰的雨,天終于放了晴。 楚晴跟小僮道過謝,與暮夏一道出了門。 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枝葉經過雨水的沖洗變得格外的鮮嫩,楚晴的心情也是格外的好。 牽掛許久的人終于有了消息,而且生活得還不錯。 再沒有什么比這個更令人開心的事了。 楚晴神采飛揚,望著一碧如洗的天空深深吸一口氣,笑道:“到底是夏天的雨,來得急去得也快。這會兒看著樹林,倒是更好看了些?!?/br> 暮夏笑道:“奶奶別只顧著看景兒,剛才淋了雨合該回去好生泡泡免得染上風寒,而且衣裳沒干透,濕著容易傷身?!?/br> 主仆兩人言笑晏晏地往回走,誰都沒有瞧見不遠處站在樹蔭下邊的周成瑾。 回到小院,問秋急急地迎出來,先伺候楚晴換下半濕的衣裳,回頭對著暮夏就是一通數落,“讓你犯懶,是不是累奶奶淋雨了?要是奶奶生了病,你就自個兒認罰去?!?/br> 暮夏自知有愧,半句話不敢分辯,低著頭道:“我去廚房要熱水來?!?/br> 問秋沉著臉道:“你也趕緊把衣裳換了,染上病還得讓人伺候?!睋P聲喚谷雨去提水,因看到桌上洗好的葡萄,笑著問道:“大爺可尋到奶奶了?剛下雨的時候,大爺正送葡萄來,聽說奶奶沒帶傘,急匆匆地就追了出去?!?/br> 楚晴頓覺心里絲絲甜蜜,“我和暮夏在藏經樓避雨,大爺沒看到我們興許往四哥那里去了?!庇行南胪赡抢锟纯?,又抹不下面子,嘀嘀咕咕地道:“特特跑一趟就為簍葡萄,不會還有別的事情吧?” 問秋聽出她的話音兒來,樂呵呵地說:“讓暮夏去問問,沒準兒真有什么急事?!?/br> 楚晴沒言語,算是默認了。 暮夏換過衣裳就去,沒大一會兒回來道:“四少爺說大爺有事回去了,連衣裳濕了都沒來得及換?!?/br> 楚晴聞言,心里莫名地有點失落…… ☆、第144章 夜里有山風,比家里涼快得多,以至于楚晴都感覺稍微有些冷,頭也隱約作痛。 她怕因淋雨染上風寒,連忙灌兩大杯熱熱的白開水,睡過一覺之后,頭已經不疼了。遺憾的是,來了癸水。 這個月比上個月又遲了三四天。 幸好問秋她們記著日子,把一應物品都帶過來了,才不至于讓她找不到可用的東西。 中午,明氏吩咐早早用過齋飯就往回趕。 因身子不爽利,接連兩天楚晴都窩在倚水閣,除去跟老夫人和明氏請安外,基本不出門走動。 閑著沒事,越發地想念周成瑾。 尤其夜里,不過二十幾天的工夫,她已經習慣了身邊有個人躺著,如今又換成一個人睡,頭兩夜還好,跟春喜和春笑打聽府里的事情,直至困倦了倒頭就睡。這幾天,寂寞涌上來,竟是輾轉好一陣子才能入眠。 既是睡不著,索性點著蠟燭給周成瑾繡荷包,兩天下來足足縫了五六只。 周成瑾也沒睡好,不止是因為楚晴,還因為朝政。 這幾天,他跟五皇子搜集二皇子勾結營私舞弊賣官鬻爵之事,發現二皇子拉攏的臣子中,很大一部分暗中與四皇子有來往,會偷偷地把二皇子的舉動匯報給四皇子。 四皇子是二皇子與三皇子西征時候得的勢,又因伺候順德皇帝用心,在臣子中口碑頗佳。 因為有二皇子擋在前頭,周成瑾一直以為四皇子是輔佐他的同胞兄長的,沒想到他竟然頗有野心。而且,四皇子比二皇子更隱蔽,因為所有不軌之事都是二皇子手下的人干的,明面上跟他毫無關聯。 只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周成瑾人緣好,出手闊綽,小太監都愛往他身邊湊。 這天,便從小太監口里無意中得知四皇子三天前從針工局取走了半匹明黃色的緞子。 普天之下,只有針工局能織造明黃色綾緞,也只有那一人有資格穿戴明黃色,便是先太子,也只能穿顏色相差不大的赭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