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此時楚曉雖笑盈盈的,可眼底卻藏著幾分隱忍與不耐。 這樣的神情瞧起來,與老夫人更像。 楚晴又笑了笑,“大jiejie要是不放心,就讓春喜她們把料子搬過來,大jiejie親眼看看?” 楚曉臉上的笑這才入了眼,“這點小事何必興師動眾的,我去四房院那邊瞧瞧就是?!?/br> “就怕大jiejie身子不方便,”楚晴掃一眼楚曉的肚子,“其實讓素云jiejie過去看看也成?!?/br> 楚曉摸了摸肚子,“不妨事,大夫說了,也不能總躺著坐著,多走動些對孩子更好?!闭f罷已站起身,將手搭在素云胳膊上。 暮夏知趣地走在前頭,楚晴帶著春喜慢悠悠地陪著楚曉走。 行至梅林,便覺清香襲人,楚曉仰頭看著滿樹的淺粉嫩白,臉上有片刻的茫然,“有年四叔用梅花揉碎搗出漿汁來熏紙箋,我不小心把一盆汁子碰灑了,四叔瞪著眼兇我,四嬸嬸哄我進屋吃窩絲糖,不小心把牙齒粘了下來,害得四嬸嬸被娘親責罵?!?/br> 那會兒楚曉正換牙,該是六七歲的年紀吧? 既然娘親也在,父親定然就是在四房院搗的梅花汁,是不是娘親與父親一同采了梅花回來呢? 父親是才子,素愛模仿魏晉名士穿廣袖深衣,娘親生得一副好相貌,郎才女貌攜手采梅,該是何等美好的畫面。 可是,自楚晴記事,她只聽說父親不喜親事,連帶著不喜娘親,所以成親后很少往內宅里來,便是她出生了,父親也不曾多看顧兩眼。 這幾年更是連家都不回,借口游學,不知到了何處去。 看到楚晴臉上一閃而過的黯然,楚曉輕輕拍下她的手,并肩走進四房院。 六月與十月正將布匹從庫房往外搬,楚曉吩咐素云,“你也去幫忙?!?/br> 素云應一聲,跟在十月身后。 不大會兒,十月扎煞著手道:“姑娘,就這些,都搬出來了?!?/br> 楚曉不動聲色地看了眼素云,素云默默地點點頭。 十二匹布整整齊齊地擺在長案上,楚曉慢慢踱過去,一匹匹地讓素云抖開,搭在身上試。 “這樣的湖藍色做裙子最好,配什么都雅致?!?/br> “鵝黃色挑膚色,meimei膚色白,做件小襖是極好的?!?/br> “這緞子真是細密,現如今的妝花緞也不像以前緊實了?!?/br> …… 楚晴看著她不厭其煩地一匹匹地抖開,手指一寸寸地順著布料的紋路摸過去,不像是試衣,卻像是……找東西! 念頭閃過,楚晴悚然而驚。 前幾日杏娘說進賊,語秋也借口翻妝盒,難不成真的是找東西? 有什么能藏在首飾里,又能藏在布匹里。 定然是紙箋或者絹帕之類。 可是為什么要在娘親的遺物里找? 娘親過世八~九年了,為什么早不找,非得到現在才想起來? 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像是糾結成團的絲線,怎么理都豪無頭緒。 正煩亂著,聽到耳旁楚曉遺憾的聲音,“果真是沒有,還以為四嬸嬸是膠東人,怎么也會陪嫁一匹螺紋緞,倒是累得五meimei跟著忙乎一通?!?/br> “大jiejie又生分了,哪里累著了?”楚晴撅著嘴,圓溜溜的大眼睛瞪得老大,忽而腦筋一轉,笑著建議,“大伯母娘家就織布,聽說大伯母光布料就陪嫁了上百匹,要不大jiejie到大房院瞧瞧,大伯母必然有?!?/br> 楚曉目光閃了閃,急忙拒絕,“改天吧,我出來有大半天了,不好再耽擱。我這便回去,等得空再來跟meimei敘話?!?/br> 楚曉不笨,這事做在楚晴頭上可以,真要勞煩到明氏,她可是半點不占理兒了。古往今來,斷沒有為了討好婆家侄媳婦而折騰娘家伯母的事兒。 而楚晴不一樣,四嬸嬸過世多年,楚晴又只是個堂妹,她身為堂姐支使堂妹做點事情并沒什么大不了的。 何況,來之前,相公莊正明說過,她找的那封信很可能就藏在四嬸嬸的嫁妝中,與旁人沒半點關系。 楚曉黯然地嘆口氣,要不是莊正明逼得緊,她是真不想回娘家來。就是回,也不能在今天。 大清早在寧安院受了冷遇,連門都沒讓進,接著在二房院聽文氏絮絮叨叨地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抱怨明氏小氣吝嗇,抱怨老夫人不給自己撐腰,抱怨相公沒本事,還有閨女不給自個兒長臉爭氣。 楚曉聽得厭煩之極,差點就動了怒。 還是文氏見她臉色不好才停住嘴,讓廚房送了可口的飯食來。 吃過飯,她又去寧安院,無論如何哄好老夫人是正經。雖說自個娘親掌著中饋,但整個府邸還是國公爺跟老夫人說了算。 她還得依仗老夫人來撐腰。 老夫人仍是托病不想見,可楚曉不能連門沒進就走。 被娘家冷遇的人,到了婆家也會被看輕。 所以,轉身要走的時候,她一把捂住肚子嚷“疼”。 翡翠跟珍珠嚇白了臉,急忙把她扶進去坐下,又要請太醫來。 楚曉忙讓素云攔住她們,說不妨事,只是一時走得急嘴里進了風,喝點熱茶就好。 這樣,一直在寧安院耽擱了小半個時辰才出來,至于老夫人見沒見自己,有賈嬤嬤鎮著,別人還敢亂說什么話不成? 總歸在外人眼里,她是被老夫人留了小半個時辰。 *** 送了楚曉出去,楚晴讓老蒼頭夫妻關上大門,進到廳堂,讓杏娘拿來紙筆,肅然道:“正好翻騰出來了,就把娘親的嫁妝理一理,原先這本你收著,另外抄一本放到我那邊?!?/br> 便從布匹開始錄,用掉的六匹,有三匹是裁了給楚晴做小衣,兩匹給楚澍做了直綴,剩下一匹是給老夫人做了長襖。 楚晴突然覺得眼眶發熱,有水樣的東西控制不住似的往外溢。 娘親嫁到楚家只三年,自個兒一身新衣都沒添置,倒是用了三匹布給自己。娘親去世,自己不過才滿周歲,哪里就用得了這些上好的布料? 吸吸鼻子,吩咐丫鬟們將布匹仍堆到庫房里,接著錄衣裳。 娘親衣衫也不多,春夏秋冬加起來也不過五六十件,有兩件明顯是穿得久了,手臂處都磨到起了毛,仍是不舍得扔,整整齊齊地疊放著。 杏娘看著這些衣物,腦子倒是活泛了些,“這是姑娘及笄那天穿的,太太特地到真彩樓讓人裁的時興樣子,姑娘平常不舍得穿,留著出門,可惜只穿過兩次就瘦了?!?/br> “這是下定之后裁的,姑娘聽說讀書人不喜歡穿得花哨,特地選了匹天水碧的料子,也沒繡月季牡丹,只繡了玉簪花……其實姑娘穿水紅色最好看?!?/br> 女為悅己者容,原來娘親是喜歡父親的。 楚晴淚眼朦朧,卻忍著不讓眼淚落下來,免得花了紙上的墨。 文老夫人連著三天沒讓眾人去請安,楚晴也連著三天窩在四房院忙乎,終于把娘親趙氏的嫁妝單子整理好,庫房里的東西也翻了個遍,卻始終沒有找到任何令人懷疑的紙張。 楚晴納罕不已,娘親手里究竟有沒有楚曉想要的東西? 如果真的重要,怎么也應該交代給杏娘,或者留下只言片語也好。 楚晴對著嫁妝單子費心思量,卻不知已經有人打起她親事的主意…… ☆、第25章 說親 寧安院的東次間。 珍珠輕手輕腳地將換過新炭的青綠色古銅炭盆放至墻角,又執起茶壺往炕桌上的茶盅里續了水,才輕手輕腳地出去。 炕柜上供了只水晶梅瓶,瓶里斜插一支遒勁的梅枝,枝頭上花苞待放,沁出清幽的淡香。 身穿豆青色如意紋褙子的婦人端起茶,淺淺地抿了口,指著梅瓶笑道:“這花兒真香,供在屋里,連熏香都免了?!?/br> “都是孩子們的孝敬,”文老夫人露了笑,“知道我這幾天不爽利不愛出門,天天折了新梅送來,”側身指著高幾上的梅瓶,“那是昨天折的,剛開花,正燦爛著,這枝趕明兒一早怕也就開了?!?/br> 婦人“嘖嘖”出聲,“老夫人有福氣,也會教養人,就是平常愛藏私,鮮蔥似水靈的三個孫女兒硬是拘在家里不讓出門見人,虧得我臉皮厚,國公爺做壽不請自到,否則還見不到面兒呢?!?/br> 說話的是鎮國公鄭家的兒媳婦鄭氏。 鎮國公與衛國公先祖曾有同袍之誼,太~祖皇帝得天下論功行賞,兩人都高居國公之位??上о嵓液罄^乏力,連續幾代未能有個出類拔萃的弟子,只空有個爵位,卻無人在朝為官。 所以鄭家與楚家早就斷了往來。 沒想到這次國公爺做壽,鄭家竟然主動上門了,還送了不菲的賀禮,大有重續前緣的意圖。 國公爺覺得多一個朋友多條路,能再往來總比生分了好。 所以,這次鄭家媳婦上門求見,文老夫人就吩咐人熱情地引了進來。 鄭氏是個嘴皮子利索的,三言兩語說得文老夫人心頭開花,再一番插科打諢,老夫人更是歡喜,笑道:“哪里藏著掖著了,我倒是想讓她們出門見識見識,可一個個的都膽小怕露怯?!?/br> “老夫人這話可不公允,姑娘們哪里怯場了?”話頭一轉,“別不是老夫人怕出門被人瞧中了搶過去吧?” 老夫人隱約聽出點話音來,借著喝茶,躲過了話頭。 鄭氏也跟著啜口茶,半是正經半是戲謔地道:“不瞞老夫人,這孩子大了藏著也沒用,還真有人瞧中您家的孫女兒了?!?/br> 老夫人放下茶盅,不咸不淡地說:“侄兒媳婦就愛說笑?!?/br> “不是說笑,”鄭氏斂了神色,“是安國公府的謝老太君托我來的?!?/br> 安國公府,謝老太君,謝貴妃…… 會不會是四皇子? 老夫人心頭跳了跳,試探著問:“安國公府里有待婚配的小子?”據他所知,謝老太君三個孫子都已經成了親。 “怎么沒有?”鄭氏拍一下大腿,“就是謝家二房的那位,今年剛十五,可不正說親的年紀?老太君自打那天見到府里五姑娘喜歡得什么似的,回去就夸個不停,小模樣長得又漂亮又喜慶不說,禮數也周到,又孝順,說咱要是不抓點緊,沒準就被別人搶了先……謝家公子生得也是一表人才,讀書又好,今年鄉試剛中了舉人,過了年想下場試試,說不定就能中進士?!?/br> 老夫人想起來了,鄭氏說的這位公子叫謝成林,確確實實是住在安國公府里。 謝成林的祖父與安國公是親兄弟,當初分府后,安國公這支枝葉尚算繁茂,而分出去的二房卻枝凋葉零的,連著兩代都只有一個男丁不說,安國公的弟弟以及謝成林的父親都是剛過三十歲就死了。 謝成林年紀小且要讀書,怎能獨力支撐起一房來,所以就跟寡母一同搬到安國公府,據說吃住用度都與謝家子弟并無二致。 這樣的家世,若是求娶的是楚暖倒還有商榷的余地,可楚晴…… 文老夫人期許的本是皇子,不成想換成安國公府隔了房頭的孫子,兩者相較,差距的確有點大。 故而,她心里很有幾分不悅,面上卻不顯,只做惋惜狀,“謝家那孩子我知道,將來必有大出息的。只是,晴丫頭的親事我做不了主……我們府里的事兒想必你也清楚,老四就這么一個閨女,只把她疼在了心尖尖上。早先去游學之前就說,晴丫頭的親事誰說了都不行,得他親自看過才作數。晴丫頭歲數也小,剛十歲,上頭幾個jiejie都沒定親,所以晴丫頭也不著急。你看著要是謝老太君能等,就過陣子等老四回來再行商議,要是不能等……” 鄭氏眨眨眼,摸不清老夫人此言是真有其事還是推脫之語,只笑道:“娘親不在,當爹的多關心些也是應當。之前見四爺不經?;貋?,只以為他把五姑娘的親事交給老夫人了……這事我討了老太君的說法后,再來知會您?!?/br> 凡是說媒,中意也罷不中意也罷,男方為示誠意總會再上門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