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慎言!”一個年歲較大的姑姑低聲嚴厲的呵斥道:“你們都是從別的院子里抽調過來的,要隨時謹記本分,怎么在背后妄議主子!” “姑姑恕罪!”那幾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鬟都惶恐的跪下來請罪。 年歲較長的姑姑板著臉,身姿修正,緩聲說道:“你們都是咱們華府的家生子,都是可靠的下人,主子信任你們,才將你們抽調到咱們大小姐的院子來,萬不可辜負主子們的信任!” “是,謹遵姑姑教誨!”幾個小丫鬟齊聲說道。 姑姑滿意的點點頭說道:“選秀剛過,咱們家的大小姐已被封妃,再尊貴不過的!爾等都要盡忠職守,不可懈??!” “是!” 作者有話要說: 求收藏,求留言。 貼一下本文設定的妃嬪等級(親們最好還是大致了解一下喵~): 無品:皇后 [后宮六宮之主] (一位) 超品:皇貴妃 [副后] (一位) 正一品:貴妃 [協理六宮之權] (兩位) 從一品:四妃:惠妃、德妃、淑妃、賢妃 [賜協理六宮之權] (各一位) 正二品:妃 (六位) 從二品:九嬪:昭儀、昭媛、昭容、淑儀、淑媛、淑容、修儀、修媛、修容 (各一位) 正三品:貴嬪 (兩位) 從三品:嬪 (三位) 正四品:婕妤 (四位) 從四品:榮華 (五位) 正五品:貴人 (六位) 從五品:美人 (八位) 正六品:貴姬 (不限) 從六品:姬(不限) 正七品:良儀、良媛 (不限) 從七品:小儀、良儀 (不限) 正八品:常在、答應 (不限) 從八品:御女、采女 (不限) 末九品:更衣 (不限) ☆、請安 原來,這富貴人家正是開篇提到的三大世家之一的華家! 而且是華家的嫡支嫡脈,正是世家華氏的宗家。 如今這府上的當家人是老太爺華紹,其妻余氏,華紹膝下一共有2子1女,長子華薔,次子華芪,幼女乃是庶出,早已出嫁不予多說。 話說這華府的老太爺華紹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深受皇恩,年前的時候還被派去了定洲辦差,老太太華余氏則是還住在府上。 長子華薔就是華府事實上的當家人了,華薔膝下有3子2女。 長子華昭,次子華曦,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都有了舉人的功名,下放到寧州的同安郡去當個小官算作歷練,同時也準備著一年后的秋闈。 三子華明乃是庶出,年紀尙幼,只在家里請了先生讀書。 長女華裳剛剛及篤,正好又趕上了大選之年,這華裳雖年紀尚幼,但是可能看出其風華之姿,一朝選在君王側。 次女華容也是庶出,比華明還小一歲,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 而華薔的弟弟華芪命不好,娶妻剛一年,就在一次郊游中跑馬時,不慎驚了馬,從馬上摔了下來,抬回家,不到兩天便去了。 留下了新婦楊氏痛不欲生,老太太余氏迷信,覺得是楊氏命不好,一嫁進來便克死了丈夫,是個喪門婦,對楊氏是各種看不順眼。 老太太經歷了幼子之殤,大家也都不敢多勸,楊氏的日子就不太好過。 幸而老天開眼,不到一月,大夫竟診出了楊氏已懷有三個月的身孕。 得知此事,老太太的態度那真是大轉彎,天天恨不得將楊氏供起來的照顧,老太太心里面自是有自己的想法。 幼子華芪已經去了,膝下有沒有孩子,以后那真是連個祭拜的人都沒有,過年過節的,那孩子該多冷清。 老太太本想著,舔著一張老臉也要求求老大過繼給老二一個孩子,沒想到峰回路轉,楊氏竟然有孕了。 老太太自然是高興,她本就偏疼幼子,如今幼子有后,老太太也就不計較楊氏克夫這回事了,當然老太太完全不考慮生下個女孩該怎么辦,認準了那就是男孩。 天可憐見,最終楊氏產下一子,老太爺華紹親自取名華晣,抱到了老太太身邊教養。 說到底,還是怕楊氏命不好,克到了孩子。 連楊氏自己也這么想,雖然不能親手教養孩子,但是為了這根獨苗的茁壯成長,楊氏也是委曲求全,無怨無悔了。 比起其他官宦人家的復雜關系,華府還算是清凈。 “小姐,你看,這身銀紋蟬紗絲衣,搭配著曳地飛鳥描花長裙,外面再穿上鏡花綾披帛,可好?” 華裳回過神兒來,面容溫婉柔和,微微一笑,輕言慢語道:“自然是好的?!?/br> 后面立刻就上來了三個丫鬟,分別用朱紅色的托盤捧著衣裳,茜雪和另外兩個大丫鬟文杏和素云一起為她更衣。 華裳也從容的抬手抬腳,任由幾個丫鬟擺弄著。 華裳穿好衣裳,戴好首飾,收拾齊整之后,就帶著一個大丫鬟,四個小丫鬟前往正院,去給母親請安。 華裳剛剛踏進正院,就有一個婆子恭敬的打著簾子,然后微微的提高了些聲音,向屋內喊道:“夫人,大姑娘到了!” 然后從屋里走出了兩個齊整的丫鬟,虛扶著華裳進了門,而華裳帶來的丫鬟,只有茜雪能跟著她進屋,其他的人都在屋外候著。 華裳一進正屋,就看到上首坐著一個中年的婦人,微微有些發胖,頭上戴著翡翠的珠飾,身著淺棕色的衣裳,整個人顯得端莊又貴氣。眼睛看著華裳,臉上是溫柔的神情。 “女兒給母親請安?!比A裳微微的福了福身,語氣中也帶著點親近。 貴婦人急忙將華裳給扶了起來,眼圈也悄然的紅了:“臣婦還尚未給貴人請安,貴人怎可給臣婦行禮?” 這說的就是華裳已經被封妃的事情了,封妃的圣旨已經下來了,華裳的身份和地位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接到圣旨之后,整個華府的人都輪流分撥的到她的院子里去磕頭,連父母都不甚親近了。 這是這個時代的人們對于君權的世系敬畏。 華裳抿了抿唇,沒有再說話,其實是她實在不知道應該說點什么。 華裳的母親華夫人則是牽起了華裳的手,一起坐上上首,嘆了口氣低聲的說道:“臘月你就要進宮了,不知還能在家待多少日子,母親一想到這兒,這心里啊,就不得勁…”說罷用帕子擦了擦眼角。 華裳在一旁溫婉的低聲勸慰道:“母親寬心?!?/br> 華夫人摸著華裳的手,臉上也帶上了些安慰的神情道:“我兒如今也長大了,懂事了?!?/br> 華裳低頭,不知該如何接話。 華夫人又顯得有些傷感,揮了揮手,讓下人們都出去了,低聲道:“母親和我兒說些悄悄話?!?/br> 華裳輕聲道:“請母親教誨!” 華夫人憐惜的摸了摸華裳的臉蛋兒,神情不虞道:“我兒進宮后,萬要賢良寬宥,平和惠人,不可與人齷齪,萬勿善妒跋扈,驕橫失禮?!?/br> 華裳點頭,這些是自然的。 華夫人接著道“母親知我兒心中必有不平之氣,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啊…” 華裳聽到這里,恭聲應是:“女兒曉得了?!?/br> 華夫人一句一句的囑咐著:“侍奉皇上,要盡心盡力,侍奉皇后娘娘,要恭謹有禮。萬不可逾矩?!?/br> 華裳一句一句的聽著,然后溫婉的應是。 華夫人看著女兒乖巧的樣子,眼圈又紅了,緊緊攥著華裳的手道:“母親知我兒心中的苦,那宮中豈是好待的地方?不過是徒待年華逝去,歲月蹉跎,熬日子罷了!但是這次選秀,是今上登基以來的首次選秀,皇上欽點了你,咱們家還能抗旨不成?哎…” 華裳低著頭不說話。 華夫人深深的嘆了口氣,壓低了聲音,不平道:“咱們這樣的人家,哪里用得著送宗家的嫡女入宮?說句大不敬的話,不過是妃位罷了……” 華裳伸出手輕輕捂住華夫人的嘴,輕聲道:“母親慎言?!?/br> 華夫人眼眶又紅了,趕忙拿起帕子擦了擦,扯著嘴角強笑道:“是母親不對,母親還沒有裳兒懂事明理?!?/br> 華夫人也知道圣上的旨意下了,那就是板上釘釘了,自己在這里說嘴對華裳沒半點好處,只是心中依舊不平,又有何法? 今上,這是登基后的第一次選秀,雖然正值壯年,但是皇后已立,后宮平穩。 華夫人怎么能夠不憐惜自己的女兒進宮就低伏做??? 像他們這樣的人家的嫡女,尤其是嫡長女都是要和門當戶對的人家世系聯姻,恐怕少有送進宮中爭寵的。 大家族也許會為了皇后之位爭搶不休,打的頭破血流,手段層出不窮。但是,為了一個妃位爭搶不休的誰聽過? 世家就算是要往宮中送人,也是都挑選分家的嫡女或者是庶女,斷不會是宗家嫡長女的。 也許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自大、自傲了,好像華家有多么了不起,不把皇家看在眼里一樣。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 不是看不起皇家,只是看不起妃位罷了。 也許有人會問,后與妃的差距就這么大?——是的,就是這么大。 所有人都明白,作為妃嬪,再風光再受寵,她的榮耀也僅僅就是懸于一個人的身上——皇帝! 皇帝寵她,她就是風光無限的后宮寵妃,若是皇帝厭棄她了呢?她還有什么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如果要將一個妃子打入冷宮,誰會多說半句話呢?不過就是皇帝的家事而已。那個妃子的家族恐怕還要出來請罪,說自己教女無方。 就算這其中妃子有什么冤屈,妃子的家人也不能說什么!后宮、前朝,相去甚遠,你一個朝臣要是對后宮之事了如指掌,你想要干什么? 如果,這個妃子的家族實在勢力很大,皇帝比較忌憚或者看重的話,那也不要緊,再從這個家族選個女孩進宮就是——表示皇帝只是厭棄了那個妃子,和你們家無關。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對于家族來說,一個女兒而已,無關緊要。 而如果皇帝想要將皇后打入冷宮的話,那會發生什么呢?——后宮的太后不會答應,滿朝的文武大臣不會答應,天下的百姓不會答應!——因為,后位廢立,是動搖國本的大事!關乎國運! 這就是從古至今,正室與側室的差距——像是一道永遠也跨不過去的鴻溝。 縱觀古代數個朝代,真正廢棄皇后的有幾個人?屈指可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