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虎媽的反擊(2)
武承嗣在龍案一側寫書信之時,武則天又召見了右鷹揚衛大將軍王孝杰。 王孝杰體型雄壯,深有軍人的干練之風。之前因與吐蕃作戰戰敗被俘,后又釋放回大唐。按照唐律,王孝杰論罪當貶為庶民。 但還是武則天力排眾議,保住了王孝杰右鷹揚衛大將軍之職,準允他戴罪立功。太后的這份知遇之恩,王孝杰是刻骨銘心,也算是對武則天最忠心的名將。 武則天深深的望著王孝杰,問道,“王將軍,你認為,我大唐眼下再與吐蕃開戰,勝算幾何???” 王孝杰也不知太后深夜找他前來問到和吐蕃開戰的勝算,是不是有什么奇思妙想,又想和吐蕃開戰。 王孝杰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如實的說道,“太后,非臣長吐蕃志氣,大唐連遭吐蕃重創,士氣低落,絕不宜開戰!” 武則天又問道,“那你認為何時能再與吐蕃開戰?” 王孝杰沉吟道,“太后,已故大將軍裴行儉曾言,欽陵當政,不可圖也。臣認同裴行儉的判斷,論欽陵當政一日,大唐還是該以外交斡旋為主,靜待吐蕃生變?!?/br> 武則天嘴角微微上揚,淡淡的道,“王將軍,哀家也認同你的說法。但,圣上卻叫嚷著和吐蕃開戰,在長安和吐蕃使團大動干戈,甚至還威脅要將吐蕃使團做成人rou干。如今,吐蕃使團的論弓仁也叫囂著要和大唐開戰。哀家對軍事不甚精通,王將軍,你是什么想法?” 皇帝叫囂著和吐蕃開戰,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攤上個這么昏庸的皇帝,王孝杰也很是無奈。而且,太后征求他的想法,也就是要他站隊,至少要表明對吐蕃是戰是和的態度。 王孝杰苦笑了一下道,“若是圣上在皇宮,臣也會力諫不能與吐蕃開戰?!?/br> 武則天順著他的話兒,繼續道,“王將軍,圣上闖下這么大的禍事,卻逗留在關中遲遲不回。哀家一介女流,如何能做主?” 王孝杰縱然是個軍中莽夫,也能聽出太后是話里有話,“太后下旨吧!臣必赴湯蹈火,以報太后大恩?!?/br> 武則天得到了想要的回應,這才滿意的笑了笑道,“王將軍,哀家想請你親自領八萬兵馬前去關中,請圣上回洛陽,共議與吐蕃是戰是和之事?!?/br> 她這話一出口,無論是武承嗣,武三思,還是王孝杰都是恍然,原來太后是要借著與吐蕃談判的理由,令王孝杰領兵前去關中捉拿皇帝回洛陽??! 首當其沖的王孝杰甚是為難,領兵去關中脅迫圣上回洛陽是什么性質的事件,他心里是門兒清。就是典型的帶兵逼宮??!事后若清算起來,殺了王孝杰滿門也是理所當然。 王孝杰這個久經沙場的軍漢子,此時此刻,額頭上的冷汗直冒,支支吾吾的道,“太后,帶兵前去逼宮圣上,恐,恐是出師無名??!” 武則天滿是皺紋的老臉上露出了一抹冷笑,“王將軍,你領八萬兵馬不是去逼宮,而是借道的。若圣上耽于游獵,不愿回洛陽,哀家自也不能勉強。但,與吐蕃的和談一旦失敗,兩國必然再啟戰端。哀家令你帶兵去靈州,整軍備戰的??!” 王孝杰一聽,也不得不佩服太后的老謀深算。 既然皇帝在關中借著征討吐蕃的名義擴軍備戰,那太后當然能打著抵御吐蕃的旗號,率軍進入關中,借道前去靈州備戰。這一支八萬人的兵馬名義上不算逼宮,卻能給皇帝施加巨大的壓力。至少也是將皮球踢給了皇帝一方,看皇帝如何應對。 這么一來,王孝杰便再沒了后顧之憂,爽快的拱手領命。 待王孝杰退下后,武則天又招來了右驍衛大將軍丘神績。丘神績曾在解決廢太子李賢上立了大功,是早就給太后上了投名狀的心腹。 武則天緩緩的道,“丘將軍,哀家任命你為南衙十二衛戍衛軍的大總管,總轄南衙十二衛戍衛軍?!?/br> 洛陽皇城的護衛力量分為北衙禁軍和南衙十二衛。北衙禁軍就是左右羽林衛,負責皇宮的禁衛,如今由程務挺,張虔勖各領一軍,一共約萬人左右。而南衙十二衛也是由太后、政事堂共同控制的戍衛軍,主要負責皇城的安全,總共約兩萬人左右。 武則天令丘神績去接管南衙十二衛戍衛軍,就是在全面接管洛陽皇城的兵權,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一旦出現最不利的局面,就是在關中的皇帝油鹽不進,與她徹底翻臉,打死不回洛陽。 這么一來,武則天絕不會再坐視皇帝在關中擴充勢力,只能冒著軍事、政治的巨大風險,與裴炎徹底翻臉,依靠在洛陽城的優勢兵力強吃了程務挺的左羽林衛軍,強行鎮壓百官,全面接管洛陽地區的兵權。然后,再出兵關中,與楊耀戰場上見個分曉。 丘神績成了南衙十二衛的大總管,可以說是大大的提拔,心領神會的領命而去。 武則天送走了丘神績,又沖著武三思冷冷的道,“三思,哀家令你立刻書信一封前去關中,交給婉兒。在信中,向婉兒自陳之前輕薄的荒唐,然后令婉兒勸一勸顯兒,令他立刻回洛陽。哀家和他是母子,母子之間有什么不能談的,難不成他要和哀家兩敗俱傷,平白給那些狼子野心的亂臣賊子做了嫁衣?” 武三思這一次關中之行在上官婉兒身上可是吃了大虧,太后竟然還相信這個變了心的女人,也是大吃一驚,“太后,上官婉兒早已投向了昏君,和我們不是一路人了??!” 武則天瞪了他一眼道,“荒謬!官場、名利場,哪來非黑即白的說法?!婉兒今日能跟著皇帝,明日就不能再投靠哀家?再說了,除了婉兒誰還能在顯兒面前說得上話兒?” 武三思是為之語塞,太后確實看得很準。上官婉兒無論是不是投向了皇帝,她的家人始終還在洛陽,她自然會千方百計勸說皇帝回洛陽,不然家人的平安怎么保證? 武承嗣書寫好了書信,抬頭問道,“太后,若威逼利誘枕邊風,皇帝還是不回洛陽呢?” 武則天雙目閃過兩道凌厲的寒光,面色陰沉的道,“三思,在書信中再加上一條,若皇帝執意沉溺游獵,耽誤軍務,荒yin無道,哀家會立刻廢了他的皇帝之位,改立豫王李旦為大唐皇帝!” 武承嗣、武三思兄弟立刻恍然,原來這才是太后最后的殺手锏! 太后是頻頻出招,先是穩住了長安留守劉仁軌,折斷楊耀的一條臂膀;然后派王孝杰以增援靈州之名,兵逼關中,以武力迫使楊耀就范;再令武三思書信一封給上官婉兒,吹枕邊風,利誘楊耀回來洛陽;最后若一切手段對楊耀都已失效,那就全面接管洛陽兵權,強行解決了裴炎,百官,在洛陽另立新帝,然后名正言順的討伐關中。 接下來,就看關中的皇帝會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