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取保候審
中秋節后,長安留守劉仁軌親自前來皇宮覲見楊耀,與劉仁軌一同前來的,還有至少七、八十個長安城的高官。 楊耀平定了武三思的叛亂,活捉了一千多個金吾衛。經過事后清點,有七、八百人乃是出自關中名門的子弟。這七、八百人背后幾乎牽連了關中所有一等到九等的名門世家。而八、九成的長安官員全是出自這些名門世家。 弒君之罪,乃是滔天大罪,在明面上,這些出自名門的長安高官是不敢牽涉其中的。但,族人子弟又不能不救,便只能找到了和皇帝關系最好,又能說得上話兒的劉仁軌前來找皇帝求情,討要回這些被關押的紈绔、二代們。 楊耀懶得和這一幫墻頭草廢話,只令劉仁軌獨自進皇宮覲見,其他的高官全在宮門外等候結果。 他與劉仁軌簡單的寒暄過后,便直入主題,“老仆射此來,是替參與金吾衛弒君叛亂的名門子弟求情來了?” 楊耀開口就給案子定了性,這就是一起弒君叛亂的案子,被關押的二代們就是弒君大罪,全部砍了也是名正言順。哥故意后發制人的折騰了這么久,就是要捉賊捉贓。如今金吾衛的謀反事實清晰,證人至少有上千,連污點證人也有一、兩百,劉仁軌和其他高官別和哥打馬虎眼,避重就輕的蒙混過關。 劉仁軌的子弟、族人并未牽涉其中,他也是受人之托,卻被皇帝先封了后話,已明白皇帝的心思,就是要按弒君罪來辦案,再無回旋的余地。 皇帝既然親自給這個案子定了性,劉仁軌唯一求情的路子,就是從量刑上來爭取輕判,也算是給長安官員一個交代。 劉仁軌尷尬的笑了笑道,“圣上,金吾衛叛亂,罪證確鑿,論律也是罪該萬死!但,罪行有大小,判刑有輕重,圣上圣明之君,還請明察秋毫,不要冤枉了某些被武三思脅迫,并不知情的無辜之人??!” 楊耀聽了劉仁軌的辯駁,也是在理,一大波人謀劃著弒君,誰無辜,誰不無辜,誰說得清楚。真要派人去據實審案,這幫名門子弟必然人人都說自己是無辜的白蓮花。若還要查個水落石出,就不知要屈打成招多少人,既浪費人力物力,更沒有這個必要。 縱然查清了又能如何?難道據實審判全砍了?除了得罪關中的名門世家,還給自己臉上抹一泡屎,估計就不是昏君的名聲,而是弒殺的暴君。 唉!有時候還真不能較真,該放水的就要放水,不如賣個面子給劉仁軌,做個順水人情。當然,皇帝賣這個面子,劉仁軌也必須投桃報李,給皇帝點回報。 楊耀悠悠的品了一口茶,淡淡的說道,“老仆射真是言之有理??!朕也認為,金吾衛里盡是名門子弟,乃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豈會人人參與叛亂?必然有被迷惑,或是被脅迫叛亂的。這個案子,朕,必須一查到底?!?/br> 劉仁軌見皇帝還在較真的要查案,苦笑了一聲道,“圣上,那些金吾衛全被關押在宮里的廢棄宮殿,衣食也沒了著落,聽聞還有幾十人患了病。老臣認為,這個案子絕不是一、兩個月能查清的,圣上能否通融通融,先放部分患病之人回家治病。反正這些都是名門子弟,祖宗祠堂都在關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若追查案情需要配合的,立刻前來皇宮回報?!?/br> 楊耀是暗暗好笑,演戲到這里也可以收場了,索性點了點頭道,“既然老仆射替他們求情了,朕當然要尊重老仆射的想法。但,老仆射能不能也體諒體諒朕的苦衷?” 劉仁軌聽出楊耀是話里有話,忙知情識趣的道,“圣上但說,老臣豁出這把老骨頭,也會替圣上分憂?!?/br> 楊耀呵呵一笑道,“好好一個中秋佳節,卻被吐蕃人來攪了局。那些吐蕃人更是膽大至極,竟然想搶朕的女人,這個奇恥大辱,朕必須十倍回報?!?/br> 皇帝在中秋節和吐蕃人的沖突,早已傳到了劉仁軌的耳里。既然皇帝對吐蕃人是強硬的立場,劉仁軌也只能迎圣意,勃然作色道,“所謂君辱臣死,老臣雖年邁,但也能上陣殺敵!” 劉仁軌已八十有余了,若真的上戰場,估計還沒走到青藏高原,已丟了半條命。楊耀笑了笑道,“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統籌出征的主帥,非老仆射莫屬。但老仆射不必親身犯險,上陣殺敵自有良將。朕唯一可慮的是,討伐吐蕃乃是一場舉國動員的戰事,關中的兵員不足,必須要擴軍備戰。能否請老仆射再撥些折沖軍府交給將門虎子薛訥?” 劉仁軌微瞇著眼兒,原來皇帝轉彎抹角的,就是要他再交點軍權出來。眼下,薛訥管轄的折沖軍府只有十八個,而劉仁軌管轄的折沖軍府有七八十個,關中大部分的軍權還掌握在劉仁軌的手里。 當然,皇帝開出的交換的條件,其一是給他討伐吐蕃主帥的聲名,洗刷他之前青海湖之戰,和李敬玄鬧別扭,導致兵敗的惡名。其二,就是賣給他一個人情,繼續鞏固他長安百官之首的地位。 若劉仁軌牢牢掌控關中大部分的兵權,皇帝還能有什么安全感,長此下去,必須會引起皇帝的猜忌。不如和皇帝妥協妥協,再交出部分的兵權,和皇帝達成默契。 劉仁軌默然了一會,開口道,“好,老臣愿再交出三十個折沖府歸薛世侄管轄?!?/br> 劉仁軌再交出三十個折沖府,楊耀是大喜過望,如此一來,他和劉仁軌所掌控的折沖府數量也就平分秋色了。 楊耀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好,朕就允許患病之人取保候審了吧!小德子,具體的事宜,就交給你了?!?/br> 取保候審是什么? 王德是從未聽過,摸不清皇帝的心思,還經辦個什么鬼?他忙賠著笑臉兒問道,“圣上,奴婢愚鈍,什么是取保候審???” 楊耀佯作瞪了他一眼,不悅道,“案子,必須繼續審。但那些患病的名門子弟,只要繳納了保釋金,就可以回去先治病?!?/br> 楊耀的心思再明確不過,所謂候審,表明他并未饒過參與犯案的名門子弟。若這些關中名門選擇支持楊耀,這個案子就這么拖著唄!哪個名門再敢和楊耀吊兒郎當,立刻就能以謀反名義,滿門全砍了。 至于取保,楊耀就是要趁機敲詐點錢財出來。他奶奶的,這幫名門既然有錢去賄賂武三思,那就給哥也供點唄! 王德算是聽明白了八、九成,唯一不確定的,就是保釋金的額度,忙問道,“圣上,保釋金該怎么交呢?” 楊耀再品了一口茶,緩緩的道,“名門的等級有一等至九等,一等名門,保釋金一萬緡,二等名門九千緡,到九等名門兩千緡。余下的寒門,統統一千緡?!?/br> 他想出這個以門第高低來交保釋金的法子,就是按照經濟實力來制定的,也是說給劉仁軌聽的,令他前去傳達給宮門外等候的百官。 王德牢牢記在心里,連聲應諾。 楊耀交代了王德,又瞧著劉仁軌,微微一笑道,“老仆射,你的想法呢?” 對這些名門來說,哪一個不是積攢了數百年的家業,個個肥得流油。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劉仁軌當然無話可說,拱手應諾道,“圣上圣明!老臣立刻去向百官傳達圣上的寬仁!” 楊耀望著劉仁軌離去的背影笑了笑,以他的估算,這些名門子弟有幾個能忍受宮里牢房關押的,大部分都會借口身子有病溜回家去吧!這一大筆保釋金,至少有五百萬緡,算是大撈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