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節
那圓臉少女剛說完“這如何記得”,她身邊的女伴忽然“啊”了一聲,道:“我想起來了,這熏香是咱們上次一塊兒買的,我嫌這香氣太馥郁了些,便都給你了。我記得那日挑貨來的是個年輕后生,似乎每天都會在飛虹橋一帶沿街叫賣?!?/br> 蕁娘又問明了那貨郎的長相高矮,便和重韞繞到虹橋下,尋了個早開的茶點攤子用了些吃食,等了一會,果然見到一個紅臉后生挑著胭脂水粉從虹橋上走下來。兩人又將人攔住盤問了一番,這才知道那香原是小作坊里收來的,制香的人便住在胭脂胡同盡頭。 現在他們找上地方來了,可那制香的人卻不在。蕁娘跟著重韞走進那棟小樓里,只見里頭房間雖小,收拾得卻也齊整,一應的制香器皿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只是重韞抬手在桌上揩了一下,將指尖碾了碾,便落下一層灰來。 那上黑漆桌子上顯露出一指頭格外油亮的黑色來。 灰層都積起了紙張般厚的一層來,可見這屋子已經好幾天無人居住了。 兩人又順著狹窄的樓梯爬到樓上,才挑開簾子進入室內,蕁娘便連連打了好幾個噴嚏。這屋子里香氣濃郁得幾乎要化為液質灌進人鼻腔里去了,偏偏在這濃香之中又夾雜著一絲若有似無的惡臭。蕁娘說不上那究竟是什么氣味,簡直好似這屋子里堆著一洼填滿了死尸腐rou的爛泥一般,惡心得叫人險些吐出來。 重韞見蕁娘捂著嘴巴嘔了幾下,果然是一副要吐不吐的模樣,不由擔憂道:“你怎么了?” 蕁娘捏著鼻子,小嘴絲絲地吸了兩口氣,甕聲道:“道長,這屋子里又香又臭的,你沒聞到嗎?” 香味他是聞到了,但是,臭? 蕁娘奔到窗邊,推開窗子,將身子半探出去深吸了一口氣:“我可受不了了,嘔——” 緊接著便吐得一塌糊涂,將早上才吃進肚子里油條饅頭花卷全吐了出來,吐完了食物,又吐了陣清水,吐得腸子都快抽筋了。 重韞攙住她,等她吐完了,才從她袖子里摸出一條手絹幫她擦了擦嘴,擔憂得不得了,甚至不由得想,難道她是?! 重韞想到這里神色一凜,趕緊捏住她的手把了把脈。 蕁娘的脈象很是平常,重韞不放心,又把了一遍,他從未把過喜脈,難免要懷疑自己會不會“學藝不精”,把不出來。 蕁娘吐得腿都軟了,重韞也不敢在呆在這屋里。 兩人在這小院子里一無所獲,只好將院門依樣鎖好。蕁娘走不到,重韞只好背著她走。這還是蕁娘第一次在重韞面前露出一副病懨懨的樣子來,連一直不言不語的金逐月都不免擔心起來,遲疑道:“她……她不會是有了吧?” 重韞劇烈地咳嗽起來。 蕁娘軟軟地嘟囔道:“什么……什么有了?” 重韞臉色大紅,慌亂道:“沒什么,你許是病了,我帶你回去讓黨參瞧瞧?!?/br> 蕁娘昏昏沉沉地,“我怎么會生病呢?仙人是不會生病的……” 重韞也不清楚她緣何會忽然之間大吐起來,就算是……也不可能這么快便顯露出什么癥狀來吧。 這才幾天呢! 兩人沿著狹窄的胡同往外走,忽有一道白光一閃而過,重韞微微側首,一道利風擦著他的臉頰刮過。 一只紙鶴撞到墻上,哀鳴了一聲,又落到泥地里去了。 紙鶴的雙翅上繪著暗紋,這是六道靈臺中用于秘密傳訊的紙鶴。重韞用腳尖在紙鶴身上挑了一下,便聽得一道冷冷的女聲傳出來。 “你是何人?為何鬼鬼祟祟尾隨于本仙子?”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桔子菌。 今天只有一更,大家看文開心,么么噠~·~ ### 話說你們有沒有覺得……我畫風清奇地把仙俠文寫出了種田味兒來了? 第128章 怨偶 丁元修是朝廷官員之子,與命案又無直接關系,自然是不可能就這么被抓到堂下審訊。 重鈞也不是那等橫沖直撞只會得罪人的。他將人請到大理寺衙門的后堂,叫手下胥吏出去外頭茶樓里沏了一壺上好的龍井提進來,對丁元修道了一聲“請”。 丁元修喝了一杯茶潤過嗓子后,便捧著杯子將一對烏溜溜的眼珠子轉來轉去,雖則不安,到底記住了丁老爹往年的教誨:遇事鎮定者勝。他將一張嘴閉得緊如蚌殼,任重鈞將他從頭到腳不著痕跡地打量了三兩遍,就是不先開口。 “聽聞丁四兄與蔣駙馬乃是故交了,交情非薄。丁四兄可知蔣駙馬平日可與什么人有過仇怨糾紛么?” 蔣駙馬蔣縝尚的便是當今榮皇后的長女,嘉怡公主。 當今圣上是乃是先皇九子。彼時榮皇后只是九王爺的側妃,因與九王爺正妃系出同族,乃是相差不過三歲的堂姐妹,故此時人便將這一對共伺一夫的姐妹稱為大小榮妃。 當年榮皇后懷嘉怡公主時,正值三王爺與五王爺為爭儲君之位密謀造反,京中一時動蕩,人人自危。 五王爺的生母,亦是當時的明德皇貴妃為幫兒子爭得儲君之位,竟然假借太后之名宣召了上百官眷及親王妻子入宮,將一干弱質女流扣在宮中作為人質。 明德皇貴妃扣押了上百宮眷在內宮,其中便有大小榮妃,當時大小榮妃均已有身孕。 五王爺逼宮造反,三王爺借護駕之名帶軍闖入皇宮內,雙方一方拼斗后,三王爺險勝,并且俘虜了五王爺。明德皇貴妃見勢不妙,為救兒子性命,便聲稱若三王爺執意要將五王爺就地處死,她便一把火燒了上百宮眷所在的昭陽宮,要叫一干女眷替他們母子陪葬。 且想想,若是三王爺執意不肯放過五王爺,而致使這上百女眷葬身火海,哪怕將來他榮登大寶,又如何收得攏人心,坐得穩皇位呢? 因此三王爺只好假意接受了明德皇貴妃的條件,親自押送著五王爺前往明德皇貴妃的昭陽宮,并按照其吩咐將離后宮最近的宮門大開,所有軍隊退到昭陽宮外三里。 可這明德皇貴妃真是狠厲,在宮變之前,她已將整座昭陽宮都灑上桐油,做好了一旦逼宮不成便破釜沉舟的準備。為了爭得逃跑的時間,明德皇貴妃與三王爺攜帶貼身衛隊退出昭陽宮時居然出爾反爾在昭陽宮放了把火。 三王爺為了收買人心,自然只能將一部分兵力留下來救人。因此,當五王爺逃出宮外與外頭潛伏的軍隊匯合后,三王爺的兵力竟然被他死死壓制住了。這場嘩變一直持續到天明,最終以三王爺的全軍覆沒為落幕。 誰知就在五王爺以為勝利在望之時,一直纏綿病榻的老皇帝居然留了一招后手。 宮變剛剛開始時,一位內侍攜密旨逃到城外,將可以調動禁軍的兵符交到唯一一位未被封鎖在城內的皇子——九王爺手中。九王爺遂帶領另一半駐守在京畿附近的禁軍反撲入城。五王爺手中的軍隊經過一夜惡戰,已經人疲馬困,因此很容易便被九王爺帶來的禁軍壓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