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頓兵龜山
一艘艘明軍戰船離開江岸,向江面中心駛去。北岸的明軍陸上步騎也相繼撤圍,繞過廣濟。一邊小心翼翼的提防著漢軍從廣濟城或據點營壘中突然出兵突襲,一邊沿著大別山與長江水道間的狹窄通道向西北方繼續進發。廣濟城外,只留下少萬余明軍對廣濟加以監視。 朱元璋端坐在布置的如同宮殿一樣的船艙中。他雙目微閉,腦子里還想著剛兩個時辰前,也是在這個船艙中和群臣的爭論…… “陛下,我軍斷不可能繞過廣濟直接去進攻漢境腹地啊?!崩钌崎L聽說朱元璋要撤圍繞開廣濟直攻武昌,連忙勸說道。 朱元璋不以為然的說:“那你說怎么辦。你也看到了,這廣濟不是十天半個月能攻下來的。除非我們像打張士誠的平江城一樣,圍他一年半載的,才有可能拿下。但這么長時間,都夠武昌城里的那個小娃娃長大成人了,他能坐視不理?” 頓了一下朱元璋又說道:“別忘了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除了攻略漢地外,更重要的是拿下卻月城,奪取他那些能生產犀利火器的工匠設備。若是時間拖長了,他將這些轉移了怎么辦?” 李善長嘆口氣說:“那陛下可否想過。萬一我們在進攻武昌城卻月城時遇挫,又被駐扎廣濟的漢軍用營壘堵塞通道,用火炮封鎖江面,斷我歸路,如何是好?” 一旁的徐達不以為然的一笑說道:“善長先生過慮了,這幾日吾專門觀察了漢軍的火炮射程。發現他們火炮比我們碗口銃要遠的多,但也不過四百步,即使架設到將軍山那樣的山頭,也最多增加射程到一里地。而此處長江江面雖然狹窄,但也寬達三里多,我們只要讓船隊靠江心行駛,他們就封鎖不了江面?!?/br> 朱元璋接過話說:“徐達說的不錯。另外,陸地上朕留守萬余兵士設置營壘,監視廣濟城中漢軍動向。漢軍不出城則罷免,一但出城必遭我城外兵士狙擊?!?/br> 一向沉默寡言的的常遇春此時卻少見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陛下,雖然如此,但都是假設的沒有漢軍援兵的情況下。一但我大軍穿過廣濟,就是沃野千里的江漢平原,沒有關隘可以把守。此時漢軍就可以繞過我軍增援廣濟。臣以為,在廣濟留守萬余兵士還是少了,而是應該在廣濟城的西北城門處,大別山脈與長江水道間布置五萬大軍。以保證這種情況不會發生?!?/br> 朱元璋搖頭說:“不行,我們不能分兵過多,必須集中兵力一舉拿下武昌和卻月二城,朕勢在必得。當然,朕也做了最壞的打算,不會像陳友諒那樣孤注一擲。萬一我們在武昌和卻月城受挫,而廣濟又被漢軍封死,那朕也有撤兵之法。真到那個時候,我們千舟馳入洞庭湖,溯湘江淥水而上,,在贛西棄船登陸,那里藍玉會接應我們?!?/br> …… 武昌西城墻內的蛇山山頭,黃鶴樓上,一名身著甲胄的少年居高臨下,以千里鏡向大江東北面張望。在千里鏡的鏡頭中,層層疊疊的桅桿帆影從大江江面的東北水平線上升了出來。 “虎狼終于入籠了?!鄙倌觋惱砟樕下冻鲆唤z快意,自言自語小聲說了一句。 明軍戰船進入武昌,漢陽之間的江面后并沒有向武昌靠攏,而是直奔卻月城而去。明軍第一時間就向卻月城漢水對面的漢軍水寨和龜山上的漢軍營壘發起進攻。大小千余戰船沿著長江水道和漢水水道陸續靠岸拋錨。大批明軍兵將們在龜山腳下登陸集結。半日時間,卻月城就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報…啟稟圣上,我軍攻占漢軍水寨?!?/br> “報…啟稟圣上,卻月城已被我軍四面合圍?!?/br> “報…我軍回回炮開始用霹靂彈轟擊漢軍龜山營地?!?/br> 戰報相繼送到朱元璋的案頭,帳外傳來持續的轟鳴爆炸之聲。那是回回炮投出去震天雷的爆炸聲。似乎一切進展都挺順利。 但朱元璋閱覽了戰報詳情后并不樂觀。明軍攻占的漢軍水寨實際是一座空寨,除了十幾艘舢板走舸小船,十幾門碗口土銃,什么都沒有獲得。卻月城被圍,但徐達發起的幾次嘗試性攻城都被城中守軍毫不費力的輕松粉碎。 “這卻月城難以攻下,朕早就預料到了。所以我們首先要攻擊的重點應該是卻月城緊靠的龜山?!敝煸八坪跏亲匝宰哉Z,又似乎是對坐于中軍大帳中的謀臣武將說著話。 過了一個時辰,等的不耐煩的朱元璋對負責令兵的侍衛將校問道:“這龜山的戰報為何還遲遲沒有發來?” “啟稟圣上,臣派出的天策衛令兵去打探過,率兵的將領耿再成說,正與漢軍激戰,一時之間還無戰果?!?/br> 朱元璋眉頭一皺,望著大帳外遠處呈棱堡狀的卻月城說:“攻下龜山對于攻克卻月城至關重要。朕將最新練出的新式火銃隊都給他了,他若拿不下龜山,提頭來見!” 此時,龜山的四面山坡上滿是明軍兵士的尸體,硝煙味和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明軍的數次攻擊都被龜山營寨的漢軍輕易粉碎。 耿再成本就急的滿頭大汗,等他聽完天子親軍令兵傳達的口諭后,整個身心更是如同墜入冰窟中一般。他看了一眼令兵身后,那由天子親軍十二衛之一的鷹揚衛組成的督戰隊。心里清楚,今日很可能就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天。反正怎么都是個死,他豁出去了。 集結,布置好殘存的約五千兵將后。耿再成一手提銃,一手將戰刀拔了出來,喝道:“弟兄們,今日務必拿下這龜山營寨,否則連同本將在內都要棄尸于這漢水之畔,龜山腳下。反之,你我定得圣上豐厚功賞?!?/br> 說罷,他將刀向山頂上一指,高聲喝道:“殺!”,身先士卒,踩著層層疊疊的尸體向龜山上沖去。 隊伍頂著漢軍此起彼伏的自由射擊,沖至半山。他們離漢軍戰壕不到五十步時,銃手們從肩頭放下那些笨重的碗口銃炮架在地上,陸續向山上放炮,弓弩手也胡亂向山頭開弓放箭,以此來掩護繼續沖鋒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