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西域人喜歡在山體或者洞窟里面作畫,繪畫風格粗獷張揚,帶著很強的視覺沖擊,這從著名的莫高窟壁畫就能夠看出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我們一路行去,只見大約有千余幅個體圖畫分布在河道兩側綿延近一公里的山巖石壁上。 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 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發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象。 而動物圖形構圖粗獷,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雙角突出的巖羊,有飛馳的駿馬,有搖尾巴的狗,有飛鳥的圖形和猛獸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陽的畫面,還有原始宗教活動的場面。 一幅又一幅圖畫令我們目不暇接,我們完全被古人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震撼了。要知道,在那個科技落后的年代,古代藝術家要想在山壁上作畫,那是怎樣艱巨而困難的一項工程呀,這不得不讓我對古代的藝術家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葉教授告訴我們,這些刻在山壁上的圖畫叫做“巖畫”,顧名思義就是在巖石上留下的畫作。當地人又稱為“天神圖”,他們認為這些圖案都是天上的神仙在山壁上刻畫出來的。這些巖畫的題材內容與表現手法都十分廣泛,非常富有想像力,給人一種真實、親切、肅穆和純真的感受。這些巖畫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狀況、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堪稱是一處珍貴的民族藝術畫廊。 就在我們醉心欣賞這些巖畫的時候,遠處忽然傳來了喧囂的爆竹鑼鼓聲,打碎了黃河古道傍晚的寧靜。 嘿,這個時候誰在黃河上放鞭炮呢? 我們循聲望去,只見在百米之外的水面上出現了三艘大型漁船。三艘漁船首尾相連,不徐不緩地行駛在河面上。令我們感到詫異的是,三艘漁船竟然全都是張燈結彩,船上掛著大紅幔布,看上去非常喜慶。 第二十四章 送鬼親 第一艘漁船上面載著十人左右的鼓樂隊,他們的腰上纏著紅色絲帶,歡天喜地的敲著鑼鼓,吹著嗩吶。剛開始我們還以為是一支送親的船隊,但是當我們看見第二艘漁船的時候,我們都被驚呆了。 第二艘漁船中央竟然放置著一具黑木棺材,更加詭異的是,棺材上面竟然掛著一朵大紅花,棺材兩旁貼著大紅色的喜字。四名壯漢守在棺材周圍,時不時地點燃一串鞭炮。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者站在船頭,用一種古怪的腔調在吟唱著不知名的悼詞。 第三艘漁船上面也有七八個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陪嫁品,有梳妝臺、衣柜等物,上面都貼著大紅的喜字,還有幾個裝滿白酒的大酒壇和燒雞燒鵝等東西。 這支詭異的船隊令我們頭皮發麻,大紅色的喜字與陰冷冷的黑木棺材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都搞不清楚這到底是送親還是送葬,如果是送親,為什么船上還載著棺材?如果是送葬,怎么又搞得如此喜慶? 就在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爺爺告訴我們,這是黃河古道上有名的“送鬼親”。 送鬼親?什么是送鬼親? 看著我們一臉迷惑的樣子,爺爺向我們解釋道:“在黃河古道上,很久以來都流傳著送鬼親的習俗。如果誰家的女孩不幸死在黃河里,人們就認為這是黃河大王看上了自己的女孩。于是人們就會把女孩的尸體裝殮,然后組織一支送親的船隊,一路歡天喜地將船開到女孩死亡的河段。然后,他們就會把棺材連同那些陪嫁品一塊兒沉入黃河,讓死去的女孩嫁給黃河大王做新娘,從而保佑全家平安!” 我們聽得一愣一愣的,沒有想到古老的黃河上還有如此詭異的風俗,這還真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了。對于這樣的習俗,我們都感覺有些荒唐和不可理喻。 古枚笛蹙眉道:“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還有這樣古怪的習俗存在?” 葉教授說:“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世界這么大,我們不知道的古怪事情還多著呢!說到送鬼親這件事情,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前些年在山西看見的‘冥婚’,也同樣令人毛骨悚然,匪夷所思!” 冥婚顧名思義就是人死以后再結婚的意思。凡男女生前未婚而死,或已經訂婚的男女未完婚而死,則兩家父母或親友為之舉行婚禮,使死者在陰間結成夫婦,而宜室宜家,此俗在古代稱“嫁殤”或“遷葬”,唐宋以后則普遍稱為冥婚。 葉教授說:“黃河上的送鬼親是把女孩嫁給黃河大王,這算是一種古老的祭祀。但我看見的冥婚卻是活人娶死人為妻,那可比這送鬼親還要詭異恐怖。當時我們去山西省的一座農村考察,當地的思想文化非常落后,封建迷信之風非常濃厚。在考察的第二天,我們就碰上了冥婚。 舉行冥婚的是一個姓連的老漢,連老漢已有六十七歲高齡,由于家庭貧困,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妻室。后來聽說光棍的人死后也是單身,所以連老漢竟在媒人說合下,將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一萬多塊錢置辦妝奩,娶死去三年有余的女子為妻。 結婚當日,連老漢穿著一身大紅新裝,撥亮了洞房花燭。時近正午,村外鼓樂齊鳴,哭聲震天,一班披麻帶孝的人簇擁著一具靈棺款款而來。連老漢的親屬也穿上孝服,加入哭喪的隊伍。當靈棺沿村邊緩緩進入連家祖墳,安葬于新掘的墳墓,一班人才脫去孝服,一路說笑著回到連老漢家喝喜酒。連老漢從此由單身漢變成鰥夫,人財兩空,真不知是喜是悲?” 轟隆??! 天空忽然傳來悶雷聲響,我們抬頭望了望天空,只見不知從哪里飄來一朵又厚又重的烏云,遮住了殘陽,在河面投下灰色的陰影。 爺爺說道:“這六月天的真是說變就變,看樣子一場暴風雨很快就要來臨了,我們得趕緊找個地方避雨!” 爺爺話音未落,一道紅色的閃電突然刺破烏云,在空中分裂成無數的枝椏形狀,落入了黃河之中,瞬間驚起無數的鬼魅魍魎,山壁上的那些巖畫在閃電的映照之下顯得異常詭異。 我忽然有些緊張起來,因為我想起了出發之前爺爺給我講的故事。當時也是這樣明媚的天,結果天色突變,鐵頭龍王現身黃河古道。瞧現在這副天色,該不會又有什么妖獸將要出現吧? 古枚笛看出了我臉上異樣的神色,她仿佛能夠讀懂我的心思,立刻安慰我道:“別擔心,不會有事的!” 葉教授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憂色:“這一連數天黃河古道都沒有降雨,這場暴風雨恐怕是有些猛烈!” 嗚——嗚—— 陰冷的風在山谷間穿梭,發出古怪的嘯音,就像是惡魔的呼喚。 波光粼粼的河水此時變得惡浪滾滾,渾濁不堪。 我們的鐵皮船就像秋千一樣在河面上蕩來晃去,讓人產生一種想要嘔吐的感覺。 轟隆??! 滾滾驚雷再次炸響,驚雷聲中,古枚笛指著遠方的天空高聲尖叫:“大家看呀!” 只見在九天蒼穹之上,黑色的烏云相互糾結翻滾,猶如一條張牙舞爪的黑龍,又像一條蜿蜒盤旋的黑色巨蟒,在水天交接的地方吞吐著落陽,景象既恐怖又壯觀,有種無法形容的詭異美。 就在我們目瞪口呆的時候,葉教授忽然指著左面的山壁說道:“快看,那邊有一個洞窟,我們可以把船開進去避雨!” 那支送鬼親的船隊顯然也發現了那個洞窟,他們偃旗息鼓,加大馬力駛向那個可以避風躲雨的洞窟。很明顯,這場暴風雨將會非常猛烈,船只留在黃河古道上面會非常危險。 爺爺急忙圓舵,掉轉船身,突突突地往山壁下面的那個洞窟沖了過去。 一個浪頭橫著打在船舷邊上,鐵皮船猛烈地晃蕩了一下。我們緊緊地抓著船舷,臉色蒼白地看著翻滾的黃河水,一顆心砰砰砰地跳個不停。 還沒駛進洞窟,豆子大的雨點就落了下來,就像是密集的彈雨,噼里啪啦地砸在船身上,仿佛要把鐵皮船砸出千萬個窟窿。 洞窟口不算大也不算小,剛好容得下一艘小型船只駛入。奔騰的黃河水涌入洞窟,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回流漩渦,需要舵手有著高超的駕船技術,要不然船只很容易一頭撞在山壁上,從而船毀人亡。送鬼親的三艘漁船相繼緩緩駛入了洞窟,爺爺謹慎地駕駛著鐵皮船,緊隨其后跟了進去。 我們的船只剛剛入洞,一個巨大的浪頭打將過來,正好撞擊在山壁上,發出驚天巨響,嚇得我們出了一身冷汗。要是這個浪頭打在鐵皮船上,那我們可就真的是兇多吉少了。 洞窟里面一片漆黑,這里就像是另外一個陌生的世界,將狂風暴雨全部阻隔在了外面。洞窟里異常安靜,只有船只發動機傳來隆隆的低沉咆哮。 前面的三艘漁船相繼打開了探照燈,爺爺也開啟了鐵皮船上的探照燈。四盞高亮度的探照燈將四周光景照耀的如同白晝。我們紛紛走出船艙,開始打量洞窟里的環境。 令我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這個洞窟比我們想象中不止大了多少倍,我們四艘船只在洞窟里面可以隨意打轉,根本不用擔心會碰撞在一起。 洞窟里面是一個面積很大的水潭,水潭上面飄蕩著溟濛的水汽,讓人感覺陰寒刻骨。這里常年照射不進陽光,溫度非常低,不過片刻的工夫,船身上面便籠罩著一層晶瑩的寒霜,就像穿了一件透明的冰甲。 我打了個響亮的噴嚏,吸著鼻子說道:“這里可真冷呀!” 古枚笛摩挲著臂膀道:“是呀,感覺就像是掉進了一個冰窟窿!” 由于天長日久受到水汽的侵蝕,溶洞四壁的石頭都變得烏黑發亮,不少巖石表面都爬滿了苔蘚,到處都是濕漉漉的。洞窟頂上倒懸著許許多多的石鐘乳,有的像倒插的寶劍,有的像倒掛的猴子,有的像圓圓的蟠桃,形狀各異,姿態萬千,令人目不暇接。潮濕的水汽順著那些石鐘乳不斷滴落,吧嗒吧嗒地落在水面上,就像在彈奏詭異的樂曲。圈圈漣漪蕩漾開來,水面上如同盛開了一朵又一朵的蓮花。 我們跟著前面的漁船慢慢向前駛去,沒有人說話,洞窟里安靜得讓人心里發毛。 我一邊搓手一邊呵氣,吐出的氣息噴在玻璃窗上都變成了霜花。 爺爺從駕駛艙里拎出一瓶老白干,猛灌了一大口,然后遞給我:“來,你也喝點,暖暖身子,別被這寒氣凍壞了身子骨!” 我接過老白干,咚咚咚喝了一大口,大概是喝太急了,辛辣的酒味嗆得我眼淚橫流,不過打從心底熱和了許多。 古枚笛和葉教授也相繼喝了一口,一斤裝的老白干在我們四人的手里傳遞一圈之后竟然見了底。 我打了個酒嗝,抬頭往船艙外面看去,只見我們的船只已經往溶洞里深入了近百米。前方不遠處再次出現了一個黑黢黢的洞窟,不過這個洞窟比外面那個洞窟要大上數倍,就是千噸級的貨輪也能夠輕易駛入。 第二十五章 魚骨廟 我們這才發現,這山腹里的溶洞竟然是一個葫蘆造型。外面是一個狹小的入口,里面有兩個一大一小的套洞,現在我們的船只通過了第一個較小的溶洞,緩緩駛入了第二個更大的溶洞。 這種地形構造在風水學上是有名的“八仙葫蘆”,是一處大大的吉xue。如果在此風水xue上建座陵墓的話,必能保后世子孫福澤。 最近我經常翻閱《邪兵譜》,腦子里也裝了不少關于風水的知識,現在看見這樣的地形構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八仙葫蘆。 里面的那個溶洞巨大無比,抬起頭來看不見洞頂,就像整座山體都被掏空了一樣,空曠的讓人感到害怕。洞頂上方黑漆漆的一片,就連探照燈打上去都無法穿透黑暗,只能映照出模糊的光景。 這個溶洞更加陰冷,溶洞的四壁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寒霜,使得這里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冷藏柜,而我們就像是冷藏柜里的冰凍豬rou。 讓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溶洞的最深處竟然有一座高大的平臺,一座恢弘雄偉的魚骨廟佇立在平臺上面。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忍不住驚呼失聲:“天吶!快看呀,那是魚骨廟!這里怎么會修建一座魚骨廟呀?” 是呀!這也是我心中深深的疑問,在這個不見天日、極度隱蔽的水溶洞里面,怎么會出現這樣一座氣勢恢宏的魚骨廟?是誰修建了這座魚骨廟?修建這座魚骨廟的目的又是什么? 我們怔怔地看著前方不遠處的魚骨廟,驚愕地說不出話來。 魚骨廟相傳是用大魚的骨頭搭建,非常獨特,它是漁民敬奉的特殊神廟,魚骨廟和龍王廟一樣里面也是供奉著龍王。魚骨廟始建于什么年代,已無從考證。但據原先瞇的石碑記載,“魚骨廟”在隋朝就已存在,如此算來,魚骨廟的歷史至少有1400多年。 中國最有名的魚骨廟當屬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沙嶺子村的魚骨廟。此廟位于濤雒鎮東兩公里的大海邊上,廟后是大嶺,大嶺是由九條小嶺組成。嶺為沙地,擁地五千余畝,全為松林所覆蓋。廟前是川子河、青墩河、巨峰河、卜落河、竹子河、高旺河、林子河等百水匯集、東奔入海的長流海江口。 只不過這座魚骨廟在幾十年前已經倒塌,只剩魚骨梁,昔日“魚鱗做瓦、魚骨做梁”的魚骨廟殘存魚骨梁的一段,如今保存在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政府會議室里。 時至今日,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魚骨廟。這些魚骨廟通常修建在河邊或者海邊,人們在廟里燒香拜祭,保佑風調雨順、船行平安。由于用來修建廟宇的魚骨非常罕見,所以不少魚骨廟雖然打著這個稱號,但并不是用真正的魚骨所修建。 但是我們此時此刻在溶洞里看見的魚骨廟,卻是一座貨真價實的魚骨廟。這座魚骨廟佇立在一座高達三丈有余的平臺上面。平臺用巨大的方形巖石壘砌而成,外面用青色方磚鑲嵌,每塊方磚長寬都在兩米左右,非常巨大,方磚表面鑿刻著古怪的紋飾。 平臺的中央有一條石階,石階下面佇立著一排石刻的魚頭石雕,這些魚頭石雕是用來停船的樁子。當船只??吭谄脚_下面之后,為了避免船只漂離岸邊,可以將船上的纜繩纏繞捆綁在這些石刻的魚頭石雕上面。 鐵皮船緩緩靠在岸邊,我跳上甲板,正準備伸手去拉纜繩。忽然我斜眼瞥見水下掠過一張詭異的臉龐,那張臉龐蒼白腫脹,流露出猙獰而恐怖的表情,看上去就像是一張魔鬼的臉。我驀地就愣住了,趕緊揉了揉眼睛,再次往水下看去。這一次,水下再也看不見任何東西,那張詭異的臉龐仿佛消失了。 “娃子,你在做什么呢?趕緊把纜繩捆好!”爺爺從駕駛艙探出頭來。 我應了一聲,將甲板上面的纜繩捆綁在一尊魚頭石雕上面,我沒有對其他人說起這件事,我甩了甩昏脹的腦袋,認為自己肯定是眼花了。 我們停好船只以后,沿著石階一路往上,來到了魚骨廟正門。 站在正門瞻望魚骨廟,更是感覺氣勢恢宏,令人心生敬畏之意。 這座魚骨廟差不多有三層樓那么高,讓人稱奇驚嘆的是,整座魚骨廟都是用真正的魚骨搭建起來的。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魚骨,最小的魚骨都有成年人的手臂粗細,而最大的那根用來當做廟宇脊梁的魚骨更是巨大無比,長度竟然達到了十多二十米。我們不禁暗暗吃驚,這些魚骨都是從哪里找來的?擁有如此粗壯骨骼的魚類,那該是怎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呀? 除了這些魚骨令人感到驚奇以外,魚骨廟的造型設計也讓人稱奇不已。整座魚骨廟修建成了一個巨大的魚頭造型,張開的魚嘴就是廟門,進魚骨廟,廟里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擺設,中央放置著一尊青銅大鼎,這是用來燒香拜祭的器皿,大概是年代太久遠了,青銅大鼎里的蠟灰都凝固成了黑色。正對著青銅大鼎立著一個青石案,石案上面雕刻著具有立體感的浪花,足以可見當時工匠們精湛的技藝。石案上面塑著一尊龍王石雕,石雕外面包裹著彩繪鎏金,使得這尊龍王石雕看上去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顆龍頭,龍須飛揚,怒目圓睜,更添威風凜凜之感,仿佛只要一陣風吹過,龍王就能夠御風而去。 外面的暴風雨一時半會兒也不能停歇,在這溶洞深處,已然聽不見滾滾雷聲,這里寂靜的就像一個亙古世界。在這般寧靜的環境下,疲憊感很快就涌了上來,于是我們揀了廟里的一處角落休息。 那只送鬼親的船隊人馬差不多有二十人,他們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臉上也寫滿了疲憊之色。有人擦拭著臉上的水汽,有人抱著臂膀打起了哆嗦,還有人搖頭苦嘆,暗罵著晦氣。 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沖我們招呼道:“萍水相逢都是朋友,不知幾位怎么稱呼?” 葉教授還禮道:“我們是西北考古隊的,準備沿著黃河古道進行一次考察工作,沒想到走到這里碰上暴風雨了!我叫葉盛,這是我的兩個弟子,拓跋孤和古枚笛,這位老者是我們的船長,他叫拓跋烈!” 中年男子點點頭,自我介紹道:“我叫于光煒,祖上三代都在這黃河邊上打漁為生。說來也真是令人痛心,前些日子我的大女兒回家探親,結果很不幸在這條河段墜河身亡。我的大女兒可是大學生呢,人長得也挺乖巧,馬上就要畢業了,就準備回家看看,誰曾想到……哎……” 于光煒臉上的神色非常悲戚,隱隱有淚光閃爍。不過他趕緊吸了吸鼻子,強顏歡笑道:“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我是不能哭的!” “什么大喜的日子?”我故意裝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 于光煒說:“按照我們當地的習俗,只要是死在黃河里的女孩,那就是被黃河大王看上了,而我們就要把女孩獻給黃河大王做妻子,讓黃河大王保佑我們全家平安!這種習俗在我們這里叫做‘送鬼親’,今天我們就是來送鬼親的。本來準備把女兒的尸體沉入黃河,獻給黃河大王,結果還沒到沉尸地呢,就碰上暴風雨了。唉,這真是讓我擔憂不已呀,不知道黃河大王是不是發怒了?” 于光煒只要提及“黃河大王”的時候,滿臉都是虔誠之色。黃河大王作為黃河古道里的河神,這些常年在黃河上行走的漁民自然是非常信奉的。 不遠處,一個中年婦女突然間嚎啕大哭起來:“嗚嗚嗚!嗚嗚嗚!我的女兒呀,你死的好慘呀!” 哭聲打破了魚骨廟的寧靜,那個山羊胡老頭快步來到中年婦女面前,急急忙忙地勸誡道:“大花她媽,哭不得,哭不得呀,你這一哭黃河大王會不高興的!” 中年婦女哭得更厲害了:“黃河大王,你怎么就偏偏看上我家大花了呢?我們好不容易把大花供養成了大學生,你……你怎么就把我們大花帶走了呢?” 山羊胡老頭道:“大花她媽,你可小心些說話,能被黃河大王看上的閨女,那可是非常幸運的。只要你們好好把大花的尸體給沉了,以后你們家一定能風調雨順、萬事亨通!” 中年婦女卦嗚嗚咽咽的哭個不停,于光煒的臉色變了變,沖我抱拳說道:“那是我家媳婦向琴梅,不好意思,我先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