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敗退維也納
南線戰場已然潰敗,北線戰場也就沒有了防守的必要,北線五座城市立刻被全部棄守,所有兵力收縮到了中心城市維也納附近,依托維也納周邊的山地和河流構建新的防線。 薩克森軍團幫助普魯士軍團攻克防線之后,就直接沿著廣闊的平原加速行軍,直奔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心城市維也納而去,將普魯士軍團直接甩在了后邊。 事實上,艾克將軍的情報并沒有問題,直到現在,薩克森公國和普魯士公國都沒有聯合在一起,他們彼此之間也依舊保持著相互獨立的關系。 只是戰爭開始以后,眼看時間一天天過去,春天即將到來,土地需要播種,糧食的供應便會逐漸緊張。 而且隨著河流解凍,薩克森鐵騎的戰斗力就會遭到不小的削弱,在有河流阻隔的地方戰斗,騎兵實在是沒辦法發揮全部的作用。 因此,比隆公爵一天比一天著急,剛好在這個時候,霍亨索倫家族的弗里德里希公爵聯系了他,提出在雙方直接簽訂一個暫時的合約,讓他的騎兵協助南線的普魯士軍隊,沖破哈布斯堡軍團的防線,他們雙方則互不侵犯。 對于這個提議,比隆公爵一開始是拒絕的,畢竟他們雙方都是為了皇帝的位置開始的戰端,可最終只有一個人能當皇帝,所以他們之間最終也會爆發一些沖突。 不過這個問題卻是被弗里德里希公爵一句話解決了,弗里德里希公爵提議到,雙方哪一方先攻破維也納,進入到城市當中,就可以做皇帝,另一方必須俯首稱臣。 有了這句話做保證,比隆公爵便滿心歡喜的答應了下來,要知道他的部隊可都是騎兵,還從來沒聽說過步兵的速度能夠快過騎兵。 按照比隆公爵的想法,攻破維也納對于他來說是輕而易舉,他只要先一步趕到戰場就行。 于是南方戰線的戰斗一結束嗎,比隆公爵就率領著自己的部隊展開了沖鋒,鷹羽騎兵掠過地面,就像一道狂潮向著維也納淹沒過去。 于此同時,比隆公爵留在北方戰線的薩克森騎兵也開始向著維也納撲過去,他是打定主意,要先一步進入到維也納當中。 被落在后方的普魯士軍隊卻是沒有任何著急的意思,在克伊洛斯的命令下,所有的士兵都在不急不慌的打掃著戰場,同時還進行了充足的休整,磨蹭了半天時間之后,軍團的前鋒才開始向著維也納開赴過去。 普魯士大營當中,克伊洛斯面對著軍事沙盤,看著維也納周圍復雜的地形環境,臉上露出一個冰冷的笑意,低聲說道:“呵呵,果然是個莽夫,就讓你先去為我消耗一下哈布斯堡的殘余力量,等到你完蛋了以后,我再來收拾殘局?!?/br> 軍事沙盤旁邊的地上,落著幾張零散的碎紙片,若是比隆公爵在場,必然能認出來這些碎紙片就是他和弗里德里希公爵簽訂的臨時協議。 協議簽訂之后,就被送到了克伊洛斯這里,然而克伊洛斯只是掃了倆眼,就直接將其撕成了碎末。 事實上,他根本不準備遵守這個協議,他也明白,弗里德里希公爵絕不可能放棄皇帝的位置,所以公爵自身必然也是這樣想的。 什么先入城者為王,這不過是用來引誘比隆公爵上鉤的一個誘餌而已,即使比隆公爵先一步殺入維也納,普魯士軍團也絕不會承認這一點。 他們要做的,就是利用比隆公爵消耗掉哈布斯堡最后的殘余力量,反正這二者不管是誰先勝利,最終剩下來的那一方必然會虛弱到極點。 到時候憑借普魯士軍團這數萬大軍,哪里還用在乎什么約定,什么協議,直接把反抗者全部清除就好,等到最后,勝利者終將屬于霍亨索倫,而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當普魯士軍團開始行動的時候,比隆公爵率領的鷹羽軍團已經逼近了維也納附近的山區,前鋒甚至已經能夠隱約聽到城市里的音樂聲。 只是在踏入城市之前,他們首先面臨的,就是哈布斯堡軍隊結成的防線。 城市北方只留下了一萬士兵防守,其余全部被艾克將軍調集到了南面的防線上,再加上留在維也納城市當中的守軍,艾克將軍又一次聚集了四萬士兵,擋在通往維也納的必經之路上。 鷹羽軍團到來的太快,哈布斯堡的防線還沒有建立完全,不過僅憑有利的地形和人數上的優勢,他們也足以抵擋薩克森鐵騎的進攻。 比隆公爵一開始也是頭腦發熱,只想盡快攻入城市當中,沒有過多考慮。 此刻來到戰場前線,看到前方那影影綽綽的哈布斯堡士兵,比隆公爵才終于清醒了一些,沒有急于展開進攻。 剛好這個時候,他的叔叔,薩克森公國的首席大臣給他送來一封信,阻止他率先展開攻擊,并且向他言明了其中的利害關系。 比隆公爵也不是個無腦之人,當即便反應過來這其中的關鍵所在,想了想,他也不急進攻了,干脆率兵向著北方行去,先將自己的部隊都匯合在了一處。 開春時節,后勤的糧食供應已經開始變得緊張起來,不過維也納附近有著大批重要的糧食產區,哈布斯堡守軍在北方放棄的那五座城市當中也有許多糧倉,依靠這些糧倉,薩克森軍團還能夠堅持很長時間。 因此比隆公爵也就不再急于進攻,而是干脆在維亞納附近駐扎下來,靜靜觀望著局勢的變化。 暖風吹拂大地,就像是一雙溫柔的手掌一般,軟化了冰冷堅硬的土地。 青翠柔嫩的草芽從破開泥土鉆出地面,北歸的大雁落在多瑙河河畔上,發出的鳴叫聲婉轉悅耳,仿佛也在歌唱一般。 停留著大雁的河面上,一塊浮冰順著水流游向下方,在與河岸的不斷碰撞當中逐漸破碎,變成細小的冰凌消失在河面上。 陽光留在大地上的時間一天天變長,士兵們已經把墊在盔甲里的一層棉衣抽了出來,行動也因此變得更加自如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