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節
怎么能聽人家說幾句好聽話就忘記曾經受過的苦了? 就比方說朝廷這幾年對東泰人的態度,真是把他們捧上天了。在自己的國土上,周人卻根本不敢跟東泰人發生矛盾,不然,必定是周人的錯誤,想要從朝廷那里得到庇護,則是做夢也不要想的。 也因此,仁義武館和東泰武士比武大勝的消息傳出,大家也不過興奮了一陣兒,卻又很快陷入了擔心之中,唯恐朝廷緊接著就會下令把仁義武館給封了—— 陳縣令雖說當時是站在百姓的立場上,可能不能頂得住上峰的壓力還在兩可之間。畢竟苜平縣之前不是沒有出過有風骨的好官,得罪了東泰人之后,就被摘了官帽打發回老家了。 至于后續官員吸取前任的教訓,一個個為了保住官帽,恨不得把東泰人給供起來,苜平人體會簡直不能更深。 以致苜平縣治下,昂首挺胸活的恣意無比的是東泰這些外國人,至于周朝自己的百姓則是典型的二等民。 種種原因怎會不令得苜平百姓忐忑不安——既擔心陳毓頂不住壓力妥協,好不容易揚眉吐氣一次,結果卻反而要向東泰人低頭,甚而把仁義武館交出去以平息東泰人的憤怒;更擔心好不容易碰到陳大人這么個好官,再因為這件事去職…… 更有細心的人發現,事發后第二天,便有幾個大官匆匆從州府而來。 一時人人戒備,甚而有幾位耆老已經決定,真是朝廷要處罰陳大人,他們就去死諫—— 活了這么久,也算值了,拼死留下陳大人,也算是給后人留下點兒念想。 怎么也沒料到,昨兒個卻接到消息,說是所有東泰武士今兒個就會在仁義武館的監督下,全都離開大周,而且這之后都不會再踏上大周的土地。而且就是陳大人,也不必離開。 消息傳開,很多人當時就喜極而泣。 “娃兒啊,你們是趕上好時候了,有仁義武館護著,還有陳大人這么個好官……”另一位白發滿頭的老嫗,一下下撫著孫子的腦袋,還不時的抬手擦擦眼睛。 “快看,那不是仁義武館的人嗎?”一個眼尖的人忽然道。 人群潮水一般的往兩邊分開,眾人用崇敬的眼神向正滿面笑容大踏步而來的李家一眾人施以注目禮。 并肩走在最前面的可不正是李家少館主李英和第一個在擂臺上大勝東泰武士的孫勇? 雖是沉寂了這么多年,孫勇卻是一戰成名,以致大家都直呼孫勇“拼命五郎”,昔日末路英雄終于重拾往日風采。 至于二人后面則是如今同樣聞名整個苜平的大英雄鄭慶寧。 人群中不時聽到有人呼喊鄭慶寧的聲音,叫好聲喝彩聲更是波浪一般此起彼伏。 更甚者竟然有人打探這位鄭相公可有了妻室,因為已經有不下十家大戶人家相中了鄭五爺—— 即便少了一只手臂又如何,不妨礙五爺依舊是頂天立地的純爺們。 自然,眾人心里還有一個最大的遺憾,那就是這樣的好日子,大家最想看的的那位小英雄怎么能依舊銷聲匿跡? 好在已經打探出來,那叫鄭子玉的小英雄正是鄭五爺家的幺弟,已經有媒人興奮的表示,鄭五爺有了妻室不打緊,能嫁給小鄭英雄更是求之不得,他們真的不挑的。 即便是當初在故土,鄭慶寧也沒有感受過這樣幾乎能把人淹沒了的熱情,更不要說那么多人崇敬的眼神,讓鄭慶寧堂堂七尺男兒也是眼睛發紅、心口發熱—— 這些年來,先是四處漂泊受盡白眼,然后迫不得已落草為寇,雖是暫時有了個落腳的地方,可想到鄭家一世清白,之后的子孫后代卻再不能重見天日,每每思及此事,老父老母未嘗不垂淚不止,如何能想到還有這樣萬民擁戴備受崇敬的日子? 也因此,前兒個回去說了苜平縣之事后,鄭家老父當即讓人抬出香案,把潛逃時帶出來的祖宗靈位給供上,帶了一家老小朝著家鄉的方向連連磕頭。 起身后更是教導鄭家兒郎,以后任陳大人驅使,但凡陳大人有所差遣,則凡是鄭家子弟,必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就是后面每每見到陳毓都沒有好臉色的李信芳也不時抬起手偷擦一下眼睛——那個臭小子,還算有些本事,看在他也算辦了件好事的基礎上,以后就不計較他當初暗算自己的事了。 至于說前面的李英和孫勇,更是心潮澎湃。這么些年含羞忍辱,原以為到死都得是憋屈的,那里想到還有這么意氣昂揚的一天? 而和苜平百姓相對照的,卻是排列整齊垂頭喪氣、惶惶若喪家之犬的東泰武士。當初是如何的趾高氣揚,這會兒就是怎樣的棲惶可悲。 可即便再如何不平,也只有接受現實—— 本來刻在骨子里的兇悍性子令這些東泰武士還想著大不了來個魚死網破,無論如何不能就這么灰溜溜被趕回國內,不然,怕是不但自己,便是家族都會蒙羞。 哪想到剛露出這么個苗頭,就被吉春察覺。 更不可思議的是,本來是眾人中最激進最瞧不上周人的吉春,這會兒態度卻堅定的緊,竟是當即表示,攝政王嚴令,所有東泰武士必須依照約定立即返回國內,而且期間絕不可生出一點事端,甚而即便想要自裁謝罪,也必須離開苜平治下,如若不然不但這些武士本人要接受軍法處置,便是家族也會被株連。 怎么聽怎么覺得吉春的意思是想死也可以,可別臟了苜平縣的土地,不然就等著攝政王出手把他們老窩都給端了吧。 一番話出口,令得這群人頓時傻了臉。簡直不能理解,攝政王和吉春到底是東泰人還是周人啊,見過胳膊肘往外拐的,沒見過拐成這樣的。 也有人覺得有些不對味兒,半天才反應過來,這可不是和之前周人對自己的態度一般無二嗎。 卻是沒人敢拿吉春的話當玩笑,武士家族雖是在國內名聲頗響,卻也絕不敢和眼下的攝政王、未來的皇上作對。 實在是攝政王外表看著和煦,為人處事卻最是鐵血無情,不然,也別想爬到現在這般高的位置上。真是礙了攝政王的事,家族被鏟除還不是一句話的功夫? 因而這群東泰武士即便如何嘔得慌,也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 隨著旭日東升,開城門的時間終于到來。被那么多人用無比熱切的眼神瞧著,即便是最低等的守城門士兵都覺得無比的自豪和榮耀。 隨著兩扇沉重的大門轟然洞開,李英上前一步,沖著低著頭自覺排成兩列的那群東泰武士道: “城門已開,依照合約爾等即刻離開我大周境內,且此生不可再踏入我大周一步!若然違背此約,則立殺無赦!” 一句話出口,四周頓時一片轟然叫好聲: “好!” “仁義武館威武!” “陳大人英明!” 隨之便是一陣鑼鼓喧天的聲音,卻是有百姓自發組織了舞獅隊,正敲鑼打鼓的從長街另一頭又蹦又跳而來。 一路走來,竟是越來越多的百姓參與到慶祝的隊伍中來,唱小曲的,扭秧歌的,簡直不能更熱鬧。 遠遠躲在人群中的吉春抿了抿嘴,眼中閃過一抹刻毒神色—— 這個大仇自己記下了。 只眼下最重要的事是趕緊組織商人運來精米等上等的糧食—— 這些全是陳毓的要求。當時的原話是“敢拿不好的東西糊弄本縣令,那些兵器你們就不要想了,小爺我就是全拿來當燒火棍用也不放一件到東泰”! 吉春可不敢認為這陳毓是在開玩笑。好不容易攝政王不再追究自己的過錯,要是這件事再辦砸了,自己連拿著這些年攢的銀兩回家當個田舍翁的念頭都不要想要,妥妥的得自殺謝罪。 也因此,督辦起此事來,愣是比陳毓還要精心,竟是差不多每一斗糧食都得自己過目??芍苋擞幸痪湓捳f,小不忍則亂大謀。 眼下東泰什么都不缺,唯一的短板就是武器了,只要武器上的去,想要收拾東泰還不是跟玩一樣。 等我大東泰武士拿著這些武器殺回來時,我要親自拿著一把刀把這陳毓給凌遲! 吉春不停的磨著后糟牙,一遍遍的在心里念叨著,終于覺得心里暢快了些。 “哎呀大人,您不知道今兒個多熱鬧?!贝猛砩馅w城虎幾人回到縣衙時,雖是擠得頭上的帽子都掉了,卻是個個興奮的眼睛發亮,更是瞧著自己懷里被人塞得雞蛋了、甜瓜了,甚而還有花,一個個傻樂的不行。 本來陳毓派他們出去,是為了防止東泰武士會有什么極端舉動,沒想到那些東泰孫子們一個比一個老實不說,百姓更是因為瞧見幾人的官府衙差服飾,對眾人簡直不能更禮遇。 尤其是所有人崇拜的小眼神,看的幾人簡直比吃了人參果的感覺還要棒。 更深切的體會到,眼下整個苜平縣,自家老爺的威望高到一個多么不可想象的程度。 放下手里的規劃圖,陳毓笑了笑,下一刻卻是揉了揉眉心—— 也輕松不了多長時間了。 明年周朝就會發生幾乎席卷整個東部的百年難遇的旱情。 自己眼下要做的一是發動所有百姓挖渠打井蓄水,然后就是備戰! ☆、第190章 190 “幾個糧倉全都滿了?”陳毓滿意的點頭,用力拍了下趙城虎的肩膀,“干得不錯,對了,還得想法子繼續往東泰‘走私’兵器,切不可懈怠?!?/br> “是?!壁w城虎點頭,臨出去時又想起什么,“依然是讓他們用糧食換嗎?” 要自己說,讓他們送銀子不更簡單嗎?卻偏是要糧食,難運不說,還得想法子讓對方不至起疑—— 話說要不是大人英明神武的形象已經在心里牢牢扎根,自己都會懷疑狀元爺腦殼是不是壞掉了好嗎,不然,為什么放著真金白銀不要,偏要要那些勞什子糧食! 有此想法的可不止趙城虎幾個,苜平縣百姓何嘗不是也時常發出一樣的感慨? 實在是自打秋收過后,陳大人就日日督促大家深挖河、廣建渠,本來大冬天里,在家里貓著多好,大人卻偏要大家都到外面來折騰,光深井都不知道又挖了多少口。 當然,后來大家也聽說了,據說這就是陳大人家為官的傳統,陳家老太爺也就是小狀元的爹、眼下的那位伯爺,每到一地任官,最喜歡的也同樣是挖溝建渠,然后就是鎮日忙著帶領百姓開墾荒地,說是有災防災,無災求利,反正是有備無患。 眼下狀元爺頗有乃父之風,倒也無可厚非。更不要說苜平百姓可是知足的緊,求了多少年,才好不容易求來這么個好官,隨狀元爺怎么擺布,大家都樂得捧場,權當哄狀元爺開心了—— 這么大點兒年紀,又如此精致的容貌,光是看著,就讓人心里止不住的發軟呢。 更別說冬日里不好找活干,狀元爺可說了,但凡去服役的,飽飯管夠,家里少了好幾雙筷子,可能省下不老少糧食呢。 其實依照陳毓慣常的做法,服役的百姓吃飽飯之外,還會發些口糧。只一則前任縣令治下,國庫中幾乎是空的,囤積的糧食數量堪稱寒酸;二則大戰在即,依照上一世的經歷,陳毓可是清楚,靖海關足足被圍困了三月有余,等京城那邊得到消息,這里早已彈盡糧絕,期間好多士兵餓的精神恍惚,別說打仗了,甚而連走路都成問題,多少好男兒因此慘死沙場。 有自己提早預防,即便發生大的災荒,百姓家應該還可以勉力支持。 倒是朝廷這邊,即便這些時日,自己給皇上的密折中已然一再暗示,說不好很快就會有一場大戰,皇上內心雖是早已對東泰厭惡已極,恨不得立取東泰小兒性命,卻對自己的推測依舊將信將疑,更兼朝廷的布局,因著這些年來,皇上日益老邁,以致大權旁落,二皇子一系日益做大之下,想要把那些居心叵測的臣子一舉成擒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也因此,自己這邊務必得做出萬全防備,決不許上一世的慘劇重演。 “李縣尉,你安排一下,我要去靖海關走一遭?!?/br> 陳毓邊走邊把縣衙公務給李獻交代了一番。 待得走出縣衙,趙城虎早牽來了一匹棗紅色的駿馬。 陳毓當先搬鞍認鐙上了駿馬,帶著趙城虎幾個侍衛護著一輛馬車絕塵而去。 后面的李獻正好送出來,看到此景,不由愣了一下,畢竟身為李家子弟,盡管功夫不是長項,身手卻也不弱,方才大人那飛身一躍,不獨姿勢優美,更兼非同一般的矯健,怎么看怎么不像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更奇怪的是,大人的車里也不知裝的什么,怎么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往靖海關去一趟?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便是靖海關總兵郭長河也是頗有同感。 聽說苜平縣令陳毓來訪,郭長河第一個動作不是出迎,而是回身摘下掛在墻上的弓箭—— 不怪郭長河如此,實在是明明自己才是領兵多年的武將對吧?上一次偶然拉陳毓到校場上比箭,結果倒好,那小子竟然隨隨便便一抬手就來了個百步穿楊,愣是把自己著神箭手給比了下去,敗在一個書生手里,還是一個年紀這么小的書生,郭長河覺得簡直是奇恥大辱。 直把個郭長河給郁悶的,已經好多天睡不著覺了。雖然一再安慰自己,那小子也就是運氣好,才會有此神來一箭,可即便如此,依舊咽不下這口氣,這會兒聽說人來了,自然還要再比上一局。 看郭長河背著長弓勁弩走了出來,陳毓不由苦笑—— 郭長河也是岳父的手下愛將,性情憨直之外,又最是忠心耿耿。上一世就是因為這般,才會被嚴釗扔在靖海關,眼睜睜的看著他戰死之外,更把關隘失守的罪名按在他身上。 去年甫一蒞任苜平縣,陳毓便到靖海關走了一遭,因知道陳毓成家女婿的身份,郭長河初時待陳毓頗為客氣,想著既是老國公和少國公認可的人,自己就好好護著便是,至于說結交卻是不要想了,畢竟兩人背景懸殊,更兼一文一武,對方可是堂堂六首狀元出身,怎么會瞧得上自己這等粗人。 哪想到相處之下,對方性情卻是竟是非同一般的豪爽,一見如故之外大有知己之意。 不過短短一年多時間,兩人就已是稱兄道弟,便是跟著的趙城虎等人也是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