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節
他們本就是皇上的一條狗,結果這條狗居然敢不忠心,還要咬自己的主人一口。 于是錦衣衛一下落入尷尬境地。 往日他們在京城四處抓人、監視、肆無忌憚,仰仗著的無非就是皇上。 現在皇上明顯疏遠了錦衣衛,甚至在錦衣衛此刻群龍無首時,一直未確定指揮使人選。 傅柏林輕聲說:“殿下說笑了,卑職不過是個小小的錦衣衛鎮撫使,如何擔得上殿下這一聲稱呼?!?/br> 有些時日不見,謝珣眉眼更家清冷,黑眸眸底都沒了往日的溫度。 整個人看起來越發有了上位者的高深莫測。 立于亭內,如淵似海,深不可測。 謝珣:“若是我說你當得呢?!?/br> 錦衣衛指揮使是塊肥rou,雖然現在錦衣衛勢弱,卻還是有人想要咬一口。 傅柏林雖然只是個鎮撫使,可是這次宮變,他率領部下忠心護衛圣上,這一切都被永隆帝看在眼中。 對于皇帝最重要的,并非是能力。 而是忠誠。 “阿絳在西北大營如何了?”謝珣突然轉了個口風,問道。 傅柏林豈能不知兩人之間的恩怨,那日沈絳離開京城,一刀捅入謝珣腰腹中,險些要了這位殿下的性命。 哪怕兩人之間有情義,可是如今又能剩下多少。 沈絳險些殺了他。 傅柏林低聲道:“殿下耳聰目明,哪怕不問屬下,只怕也是一清二楚?!?/br> 他是越了解這位世子,越覺得膽戰心驚。 此人是如何在永隆帝這個疑心病如此之大的帝王手中,培養了這么大的勢力,如今大理寺的章汯是他的人,刑部尚書近日也被換了,一瞧便是他的手筆。 再加上他本人如今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三法司盡數在他手中。 還有任郁,人人都說任郁是皇上倚重的新貴,傅柏林卻知此人也是謝珣的人。 而且謝珣太懂得什么叫韜光養晦。 如今朝堂上,太子造反失敗,端王斷臂,余下的幾位皇子皆未成氣候,本該是謝珣手握大權,權傾朝野之時,他居然會避居護國寺。 如此心性,能忍、夠忍,足叫人心驚。 “她雖入了西北大營,但是想要掌握兵權,卻極不易,”謝珣遙望前方,仿佛這一眼能望向千里之外的仰天關,他輕聲道:“她一無身份,二無頭銜,如何能奪得兵權?!?/br> 傅柏林訕訕一笑:“殿下,灼灼不過是個女子,她并無此野心?!?/br> 聽到這話,謝珣轉頭望向傅柏林,突然一笑:“所以你不懂她,你們都不懂?!?/br> 他們都只是以看尋常女子的眼光去看沈絳。 可是沈絳早已不是尋常女子。 她受姚寒山教導,姚寒山從未將她束縛在閨閣之中,所教所授,皆是男子之道。 “我今日叫你過來,只想問你一件事?!苯K于,謝珣微垂著眼眸,居高臨下望過來。 傅柏林站在涼亭外面,謝珣立于亭里。 “殿下盡管開口?!?/br> 謝珣清冷聲線響起,與周圍突然而知的清風融為一體,縹緲如霧:“錦衣衛指揮使之重任,你可愿接下?” 傅柏林雖方才已聽他喊過一句,此刻卻還是駭得有些說不出口。 他微張了張嘴,只覺得喉嚨發干。 男兒立于世間,又有誰真的能視滔天權勢如無物。 終于傅柏林在神色幾經變幻后,沉聲道:“卑職定不會辜負世子期望?!?/br> “好?!?/br> 前方傳來的清冷之音,滿意至極。 * 第二日,謝珣終于接到宮里傳來的圣旨。 他久避京城,皇帝卻有些不耐煩,將他叫回。這次倒是為了商議西北大營主帥之問題,沈作明戰死之后,他的繼任人選,應該盡快確定。 永隆帝坐在上首,望著底下眾位大臣,問道:“眾卿家以為,西北大營該由誰人接手,最為合適?!?/br> “微臣以為,長信將軍左豐年乃是沈侯之下第一人,善謀略,為人亦穩重,乃是繼任主帥之最宜人選?!?/br> “臣以為昭勇將軍宋牧最為適合?!?/br> 沈作明手下四位將軍,除了死去的許昌全,還有莽夫之名傳遍朝野的郭文廣,其余兩人都各有優點,因此這才一時爭論不下。 倒是謝珣坐在位置上,不僅一言不發,不時還以手抵唇,輕咳幾聲。 一副文弱的模樣。 這叫最近京中甚囂塵上的流言,越發有了幾分可信。 這些日子因為謝珣避居護國寺,京城里都在傳言,世子殿下舊疾復發,只怕是時日無多了。 此刻看著他這一副蒼白柔弱的模樣,眾人倒是有幾分信了。 “程嬰,你身子若是不適,還是盡早讓太醫瞧瞧?!庇缆〉坳P切道。 他好像忘記了那日在奉昭殿外的一切。 衛楚嵐死了,所謂的衛楚嵐遺孤也死了。 謝珣頷首,謝過皇帝的關心,這才幽幽道:“微臣以為,左豐年將軍乃是沈侯之下第一人,只是西北大營乍失主帥,恐怕人心不穩?!?/br> 他還沒說話,又輕咳了一聲。 眾人耐心等著他說完。 “所以微臣以為,此番不僅要重新任命一位主帥,還應封賞長平侯,以安軍心?!?/br> 這話倒是引來眾人的點頭贊同。 首輔顧敏敬點頭附和道:“長平侯戰死沙場,為國捐軀,實乃忠義至極,更是我等朝臣及天下臣民之楷模。臣以為圣上若是想要撫慰邊境戰士之心,應該重賞長平侯府后人?!?/br> 永隆帝也考慮起來。 他們所言,確實不無道理。 況且他也痛心失了一名如此猛將,是以痛快問道:“眾卿家以為,朕該如此賞賜?” “臣以為此事還需……” 就在旁邊一位大臣正要打岔,謝珣卻突然打斷他。 他起身沖上首一拜,恭敬道:“臣以為,長平侯膝下無子,唯有兩女,理應封賞兩位姑娘?!?/br> 沈作明膝下無子,也并未過繼嗣子。 長平侯府的爵位,如今是懸而未決。 這次永隆帝望向謝珣,低聲道:“程嬰以為,該如何封賞?” 謝珣毫不猶豫道:“此番長平侯殉國,三姑娘沈絳遠赴雍州,為父收斂,實為大義。當年皇上封賞沈侯爺為長平侯,便是希望邊境長治久安,享太平盛世。微臣以為長平二字,不應斷絕?!?/br> “微臣以為,不如皇上封三姑娘沈絳為長平郡主,以安軍心?!?/br> 謝珣說罷,跪拜在地。 雖遠隔千里,他亦想要送她登云梯,以助她得償所愿。 第149章 奉昭殿內, 上首的永隆帝一言不發,反倒是幾位輔臣大人,對這個提議頗為贊同。沈作明殉國, 身后只留下兩個女兒, 孤苦無依。 也幸虧這位三姑娘性子堅強, 扛得住大事, 一聽說消息, 便前往邊關。 這等膽識和堅韌,確實是值得稱贊。 在朝為官, 誰不想一世尊榮, 拜相封侯,蔭庇子孫后代。 沈作明無男丁繼承爵位,長平侯府的命運便不知在何方。 如今若是能冊封沈氏女,倒也不失一種告慰英靈的方式。 于是眾人齊齊贊同謝珣的想法。 畢竟之前沈絳身份之事,并未鬧大, 哪怕韓氏和霍貴妃聯手做局, 想要坐實沈絳衛氏余孽的身份, 可是卻因阿鳶而功敗垂成。 永隆帝似乎害怕旁人提起衛氏舊案, 竟將此事壓了下來。 是以除了當日知曉真相的人之外,旁人都以為沈絳是因為沈作明而離開京城。 所以朝臣對謝珣的提議,并無異議。 永隆帝未當場表態, 只是在眾朝臣告退時, 將謝珣留了下來。 “你可知你方才之提議,實乃罪大惡極?!?nbsp;永隆帝臉色陰沉, 顯然是不悅謝珣的主張。 雖然永隆帝未殺沈絳, 饒她一命, 但她的身份始終存疑。 謝珣居然還敢提議, 冊封她為郡主一事。 謝珣并未露出懼怕的神色,反而淡然解釋道:“圣上息怒,微臣以為沈侯爺身死殉國,理應厚待其后人?!?/br> 永隆帝怒道:“沈氏后人,并未只有沈家三女一人,沈氏嫡長女身份亦是尊貴?!?/br> “微臣之所以提議冊封沈氏三女,一是因為沈侯出事,是沈家三女親自前往邊關,收殮沈侯爺,如今西北大營雖表面平穩,但失了主帥,將士豈能不人心浮動。沈絳目前便在邊關,冊封她有利于安定軍心,。二則衛氏余黨興風作浪不斷,此番冊封沈絳,便是彰顯皇上對沈侯的厚愛,以可避免日后有人再次利用沈絳身份作祟?!?/br> 果然上首的永隆帝,在聽完這番話,果然面色平靜,不復剛才的怒氣沖天。 皇帝一直揪心西北大營,如今外敵環伺,若是邊關不穩,便會引發滔天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