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是月老顯靈嗎?
1 話說: 張來順一聽得身后的三奎驚喜地喊叫聲,趕忙停住腳折回身來。 一見三奎手里的錢,張來順不禁笑著說道: “哈哈,這才叫‘該當不挨餓,天上掉餑餑’,該當你有財發了。也難怪你剛出門時還說左眼皮老是跳呢,敢情就是讓這財運給催的!快看看有多錢?!?/br> 三奎一數點,大票小票總共是四十六塊錢。 看著自己手里的錢,三奎在心里一掂量,嘆息一聲,開口道: “外財不發命窮人。就是有了這點錢,我能發到哪里去呢?倒是丟了這錢的人,一旦發現這么多錢一下子丟了,還不知會急成啥樣呢?唉,現如今,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羅鍋腰上山——錢上緊。去年不就聽說過有人因為丟了幾十塊錢,心疼得都喝了鹵水尋了短見嗎?也不知這錢是誰丟的。還是趕緊還給人家才好?!?/br> 張來順心有同感地接過話來,道: “說得是啊。這年頭,有人砸壞了一個飯碗,尚且還心疼得哭喊著‘俺七口人吃飯用著四個碗,大丫使得是瓢碴子’。就是你自己,草鞋墊子被水沖沒了,你不也是心疼了好半天嗎?何況是這么多的錢······?!?/br> 三奎尋思了一下,對張來順道: “要不就這樣吧:你先去趕你的集,我在這等等看——我尋思丟了這么多錢,人家肯定會急著來找的。我就在這里等著把錢還給人家,然后我再去找你?!?/br> 2 三奎一個人站在集頭上等待著失主。 果不其然,功夫不大,便有一個姑娘從遠處風風火火地朝三奎這里走來。 只見那姑娘滿臉上又是急汗又是淚的,一副慌神失色的樣子;她邊走邊把目光左一眼右一眼地在地上亂搜尋,顯然是丟失了什么東西。 三奎一見狀,心里也就已經明白了八分。不等那姑娘走到跟前,他便主動迎上兩步,招呼道: “你、你在找啥?” 那姑娘先是一怔,之后氣息急喘地解釋道: “我、我娘病了住院急著用錢,我跟我爹來集上把豬賣了??勺屛乙换艔埦?、就把錢給弄丟了·······” 為穩妥起見,三奎便追問了一句: “你丟了多少錢?” “四十六塊錢。你······” “那你就別著急了,錢丟不了,讓我撿到了——給,你看看數目對不對?!?/br> 一接過失而復得的錢,那姑娘未及數點,甚至一時激動得只是嘴唇激動得囁嚅著,注視著三奎的那雙眼睛里轉瞬間淚花迸出,無以言表······ 面對姑娘的如此表情,三奎一下不免被搞得有些窘促不安,開始渾身感覺不自在起來。 為擺脫眼前的尷尬,他便對那姑娘說道: “錢沒丟就好,沒丟就好······你、你快忙你的去吧。我走了?!?/br> 話一出口,三奎抬腳就想逃避似地離開。 可剛走出沒兩步,三奎就聽后邊那姑娘喊了聲“你等等”,于是便站住腳,回頭看去。 那姑娘朝三奎走近一步,有點兒不好意思地開口問道: “你、是石竹村的吧?” 三奎嘴里“啊”了一聲答應著,心下卻是不免就有點納悶——他不知這位陌生的姑娘何以知道他是哪里人。 但不等三奎反應過來反問那姑娘什么話,只見那姑娘仿佛是被人看透了什么心事似的,有點含羞似地沖他一笑之下,抬手擦了一把臉上的眼淚,轉身就匆匆走去······ 直到目送著那姑娘的背影遠去,乃至消失,三奎一時竟忘記了收回自己的目光——剛才姑娘最后沖他的那莞爾一笑,讓他由不得就是心里怦然一動······· 似乎是直到這刻上,他才突然意識到:那是一個很漂亮的姑娘······· 的確,那位姑娘的模樣挺可人的;中不溜的娉婷身材,漫長的瓜子臉,生動秀氣的五官。那剛開始時因為丟錢而變得慘白的臉色,一當轉變為一抹羞澀的紅暈,那可真是······嘿,這話咋形容呢? 三奎在搜腸刮肚一番無果之后,最后只得自嘲地搖了兩下自己的腦袋。 此時,他心里對于那姑娘的感覺,雖然嘴上表達不出來,但他內心里無疑是蕩漾起了一種甜滋滋的感覺。 甚至,他的這種感覺隨即轉變成了一陣激動,令他那青春的心臟像機械蛤蟆上足了發條,開始了起勁地蹦跶······ 3 紅塵無邊,眾生蕓蕓,這就注定了人與人之間不可能都有相見相識的機緣。 就男女之間的事情而言,有的近在咫尺間,卻竟然從來就未曾留意與交往過; 有的青梅竹馬意相投,到頭來卻又成了勞燕分飛。 而有的山南海北兩個人,卻無意間竟成就了一段生死偎依、相濡以沫的愛情佳話······ 就三奎與那位丟錢的——名字叫李玉淑的姑娘來說,假如那玉淑姑娘沒有丟錢——就算丟錢了,拾到錢的是另外一個人,而不是三奎,那么他倆各自日后的人生軌跡又會是怎樣的,誰能說得準呢? 但正是由于有了這件丟錢的事情,兩個原本陌生的人也就被牽扯在了一起。讓他們的人生之路從此開始交集一處,從而演繹出了一場愛恨情仇的悲喜劇······ 是巧合?是緣分?還是命運的安排?抑或是鄉間老話所說的“姻緣一線牽”? 這是月老顯靈了呢? 在此,我們自然無法解析清楚這種玄學之類的東西,那就還是繼續往下講述我們的故事吧。 話說那位丟錢的姑娘李玉淑,她跟三奎不是一個公社的,是相鄰公社的靈官村人。 說起她那村名的由來,這里面還有著一個故事呢。 很早以前,因為村子近靠一條商賈往來頻繁的大道,村里便有個叫李靈官的人在村頭開起了一個飯店。 這李靈官,他為人厚道,樂善好施,漸漸美名遠揚。 有一天,店里來了一個破衣爛衫的老婆婆,披頭散發,一臉瘡疤,實在臟得厲害。 李靈官見那老人貧病交加,怪可憐的,二話沒說,趕忙就去拿了饅頭想給她吃。 不料,那老婆婆竟嫌還沒給她來上一碗菜,坐在那里不肯吃飯! 到端上菜來,等那老人慢慢吃飽,又給捧上茶水喝過,李靈官這才把那老人送出了店外。 可過了不一會的功夫,那老婆婆竟又回來了;說自己記不得回家的路了,求那李靈官送她回家。 那李靈官一聽,也就只好放下手里的活計 ,背著她跨街過巷,按照老人的指點,一直來到了離村八九里地的一處高山下。 此時,見天色已完,那李靈官不免焦急地問背上的老婆婆: “老人家,你家到底住在哪里呀?” 老婆婆一指山頂,開口道: “你就把我背到山頂上去吧?!?/br> 李靈官知道山頂有座廟,心想老人家也許就是在那廟里棲身。盡管他自己已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可又一想,救人救個活,幫人幫到底;天都這末晚了,要不把老人家送到家,那叫人多不放心。 于是,那李靈官就咬咬牙,一氣把老人背到了山頂的廟前,小心翼翼地將老人放下。 之后,李靈官顧不得喘息一下便急著往回返。 可是,剛走了沒幾步,他回頭一看,見那老婆婆居然又緊隨其后跟來了,急得他撲通一下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求告道: “您就算是俺的親娘好不好?求求您就別再難為我了!” 那老婆婆聞聽之下,哈哈一笑道: “我兒,為娘就等你這句話了······?!?/br> 原來,這位老婆婆本是傳說中的仙家老母奶奶點化,她這是故意來考驗李靈官的善心的。 也就是自此以后,那李靈官就在那山上得道成仙,護佑一方平安。 而那李靈官出生的村子,也就從此改叫了靈官村······ 倒是也別說,這出過善人仙家的地方,還真的就是有些與眾不同; 就說這靈官村的人,他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在那一方土地上至今,在方圓一帶的聲譽一直都相當不錯。以至于在當地流傳著一句話: 靈官村出來的人——錯不了。 4 對李玉淑而言,在還錢這事上,盡管三奎跟她統共就沒說過幾句話,兩人面對面的時間恐怕還不足一分鐘??勺詮倪@事之后,一時間,三奎卻成了她那姑娘心思和腦海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形象。 對三奎,李玉淑是在三奎曾經被游街時碰巧看到過。還偶爾聽旁邊的一個人說三奎是石竹村的。 當時,對三奎的被游街,李玉淑也僅是從內心里抱有一種同情罷了。對三奎的印象那還是比較模糊的。 但是,經過三奎還錢這件事之后,三奎的形象在她的心目當中卻是驟然變得鮮明生動了起來——讓她在感覺得三奎聰明、有頭腦、敢作敢為的同時,也一下看到了三奎那善良可愛的品德。 同時,也讓她仿佛一下子意識到了三奎還是一個好棒的小伙;那高挑的個頭,那透著英氣的眉宇,那······ 年輕的姑娘??!你一往聽人說“二十多歲的大姑娘正是睡不著的時候”那話,你還不服氣呢!因為你自己幾乎從來還不曾失眠過。然而這一次,你卻是夜闌更深了仍無睡意······ 躺在床上,姑娘久久地想著、想著;隨著窗外月光下花枝的倩影在窗戶上的輕舞婆娑,姑娘的心里越來越是鹿撞心頭,嘣嘣亂跳。 最后,姑娘竟還禁不住一把拉過被頭,把自己嬌羞發燙的臉兒一下埋在了被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