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
1 對三奎來說,自從被抓的那一刻起,他的心里便不免一下子從頭涼到了腳后跟。 有那么一瞬間,他的心里甚至也掠過一陣后悔之意。但那也只是一閃而過罷了。 頭腦聰明、心眼活泛的他心里明白: 世上沒有賣后悔藥的。自己既然落到了眼前這一步,后悔也無益。還是干脆把后悔放一邊去! 并且,他還想到了:都說好漢不吃眼前虧。要是死驢撞南墻,到頭來吃虧的只能是自己!還是千萬別去自找不自在。 所以,眼下當緊的,就是自己一定要見風使船;能來軟的,那就千萬別來硬的。要盡量把事情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努力,這樣才是正經主意。 正因為三奎是這么尋思的,這不,一當被抓后被審問時,人家那里剛剛敲山震虎地把“政策”擺明,意思是讓他端正態度、老老實實坦白交代時,他這里便馬上開始做出了痛悔不已的積極表現。 接著,他便開始有意識地打起了“感情牌”——歷數家庭的種種不幸;說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可可憐憐,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 而他這聲情并茂的訴說,也顯然收到了立竿見影的良好效果。 不僅令聞者無不動容,而且還讓似乎是頭目的那位,不免就動起了憐憫惻隱之心——主動去為他打探有關領導對他這個問題的處理打算。 之后,這位好心人暗暗給他遞話出主意,讓他等家里來人給他送衣物和生活費時該如何如何······ 2 一當看到派出所的人找到門上,大奎也是一下子就意識到了什么,禁不住像土地爺身上長草——慌(荒)了神,心思里一下就亂了套。 這不,直到派出所的來人走后,他只記得人家讓他去公社學習班給三奎送衣物和生活費的事。其余的,他一概沒了印象。腦子里只是亂哄哄一片,一點也記不得剛才人家還說了啥,自己又說了些什么。 而他此時的心情中,痛悔、自責、愧疚不安、悲憫哀傷·····似乎都有那么一點。但似乎又都不明確。 他只是感覺眼睛熱刺刺的、干澀難受得厲害,可就是沒有出眼淚——他一時竟忘記了哭??! 心急火燎的大奎進來了學習班,他一眼看到了三奎時,禁不住心如刀絞的他,這才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感情的排泄口——不覺就頓時淚如泉涌,熱淚撲簌簌從臉上滾落。 并且,他那眼神一時只是直直地注視著三奎,嘴唇囁嚅著,可就是一下子說不出話來。 再看那三奎;自從被抓之后,似乎一直表現得還很堅強的他,一當面對著未曾開言淚如雨的大奎,他那一直緊繃著的心情,仿佛一下子也就變化得脆弱無比,一股洶涌的情潮陡然自心底騰起——是委屈?是悲哀?還是·····連他自己也說不清 。 反正不知不覺間,他的淚水霎時也便迸出了眼眶。那一聲百感交集的“大哥”噎在喉嚨那兒,喊不出來也咽不回去——一股說不清的難受····· 待情緒稍作平復,三奎便趕忙勸止了痛心自責的大奎。并根據那位給他遞話的好心人的提意,他抓緊跟大奎說道起了自己這次犯的事情,據說公社領導相當重視,似有從嚴處理、以儆效尤之意——最好是能馬上托人給說說情才好······ 一提到托人說情,大奎不由得首先就想到了村支書那個老狐貍。 盡管大奎也想到了:自從發生了三奎驗兵被刷了下來的事,接著又出了放火那一說,他們家跟支書雖然明面上并沒有鬧起來,不過彼此之間都不免心中有數——想必支書現在對他們家也不會要啥好感情。眼下,這要是為了三奎的事情去求人家幫忙,恐怕······ 可是,大奎又轉念想到:人家畢竟是支書,跟上面說得上話;要說個情啥的,那總比自己這平頭百姓有條件。 再說,殺人不過頭點地,拳頭不打笑臉人。無論兩家一往如何,現在自己要是去多說些好話,使勁求求人家,興許也能中點用。 把事情這么來回一掂量,大奎就覺得:還是先別管有棗沒棗的,就去打上一桿子試試看吧。誰能夠斷定到底哪塊云彩能下雨呢? 可是,三奎一聽了大奎的這打算,當時就給以否決。并說道: “去求他?大哥你還是干脆拉倒吧,當心敬神引出了鬼來!他那老狐貍,干起落井下石的事來,他可是再地道不過·····” 接著,三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對大奎道: “我想你還是就趕緊回去,去找一找民兵連長才是正經。我跟他一直關系不錯,我想差不離他能給我幫幫忙······” “找他?他······”大奎不禁疑慮地問道。 三奎解釋地: “你是還不知道——民兵連長跟咱公社那派出所的所長以前是戰友,兩人關系向來相當不錯——這事我很清楚。我尋思只要民兵連長出面去托一托那所長,讓那所長給活動一下,做做工作,興許能起些作用······?!?/br> 計較已定,大奎不敢怠慢,趕忙別了三奎就回家走······ 3 盡管三奎并不贊成大奎想去找村支書老狐貍給幫忙求情的事,可大奎考慮問題畢竟跟三奎還是有所不同。 這不,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奎再三掂量之下,一回到家來,還是先去了一趟村支書老狐貍家。 大奎這是覺得:三奎的事情,自己即使想繞開老狐貍,那老狐貍肯定也會很快就能知道。既然如此,自己還不如先給他一個頭高——前去求他幫忙,也就等于是眼里有他。 至于他是否肯幫忙,那就是他的事了。反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再者,還是那句話:殺人不過頭點地,拳頭不打笑臉人。只要自己去好好去求告一番,說不定還真就能作用也未可知??梢遣蝗ピ囈幌?,那怎么能知道就是絕對不行呢?還是有棗沒棗的,打上一桿子試試吧。 就這樣,大奎走進了老狐貍的家門。 遺憾地是:大奎的此一努力并未奏效。 盡管老狐貍的為人處事,決定了他不會在表面上拒絕大奎的懇求,甚至表面上還答應得挺好,可人嘴就是兩張皮,說歸說,做歸做,兩碼事。他壓根就沒打算幫什么忙,而只是想到了如何來使壞! 4 正如大奎所預料的那樣,有關三奎被抓的事情,即使大奎不去求助于那村支書——不想讓他知道,但村支書還是很快就得知了這事。 原因很簡單:三奎是石竹村的社員;三奎出了事,公社里自然會通過電話,向石竹村的干部了解調查三奎的情況。順便也征求一下處理的意見。 再看村支書這個小肚雞腸的老狐貍;本來因為參軍的事情上,他與三奎之間早就心存芥蒂——他早就感覺到了一種來自三奎的那種咬牙切齒的敵意。 基于此,他在三奎眼下發生的這件事情上的作為,誠如三奎所預料的——他實在是一把落井下石的好手! 你看:當公社干部在電話里想了解三奎的情況時,他除了好話沒給添上一句,可謊稱三奎在村里一向就是個不服約束的刺頭之類的壞話,他倒沒少說! 到公社干部征詢他的處理意見時,他便撇著官腔抱起了高姿態;說什么:政策法規即然制訂了,那就是要讓人們去執行遵守的。假如人人都不當耳旁風的話,那可不就老虎拉車——亂套了! 最后,這老狐貍還表態道: “堅決支持上級的工作,擁護領導的決定!” 實事求是地說:老狐貍的這番態度,對公社領導決心從嚴從重懲處三奎,無疑是起到了直接地促進作用。 而這,無形之中也就給派出所長替三奎說情的努力增加了難度! 5 自古以來的社會,對于人們的違規犯律之舉,差不多都遵循著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罰了不打,打了不罰,賞罰分明。 挨了扁擔再挨釘子,則被視為情理不通。 拿三奎販花生油這事來說,如果從實事求是、人性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事也算不得就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實在也是情有可原。 畢竟說到底,就是一個“窮”字給逼的——對當下老百姓過得是啥日子,別聽哪一個嘴上咋咋呼呼,那不過是大睜著眼說瞎話罷了,其實誰人心里都清楚! 可是,如果這件事情要上綱上線來看待的話,那性質自然也就嚴重了。 也正是由于公社一班領導采取了上崗上線的態度來對待三奎販油的事情。另外,他們也是考慮到在目前這種“東風一定要壓倒西風”的大形勢下,有必要樹立一個典型來“殺雞給猴子看”。 所以,他們不僅在去抓三奎的“現行時,故意“拿蛤蟆擺虎陣”——造大聲勢,還打算對三奎的事情作出從嚴從重的懲處——即要罰,還要打。來個“雙夾棍”! 具體說來就是:不僅要讓三奎進學習班。還要大張旗鼓地到集市上去游行一番,以期達到一個比較明顯、立體的良好效果。 另外,還得從經濟上予以處罰。 乖乖,這個“雙夾棍”的處罰可是力度夠大,心也夠狠的! 由此看來,在三奎的這個問題上,那派出所長要想為之說情,難度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