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樹大分杈
1 還是早在二奎要跟崔玲相親之先,對有關崔玲的情況約略有些了解的大奎,作為大哥,他希望二奎在相親之前對事情能有所了解,并且事先心里能想個明白才好。 于是,他想跟二奎把情況溝通一下。 讓大奎沒料想到的是,對要跟自己相親的崔玲的那些過往如今,二奎不僅早已有所了解,顯然也已是有所考慮。 這不,當大奎跟他說起崔玲的情況時,只見那一向不善言詞的二奎,雖然并未多說什么,但意思卻很是明白地說道: “······到時候只要人家沒啥意見的話,那咱就還是······也別多挑剔一些了······她、她畢竟······也曾是一個好女人······?!?/br> 二奎的這話,讓大奎聽來不免就有點感覺意外。 見二奎這樣說,大奎遲疑之下,還是覺得這崔玲的事情畢竟關乎到名聲,無論怎么說,總不免有點好說不好聽。 想至此,大奎便提醒地對二奎追問道: “那······這事你不再好好考慮一下了?要是······” “還是······就這樣吧。反正、我覺得她——她原本也是一個好女人的。只是、只是她沒碰對人,被人傷了心······再說,咱自己的情況在這明擺著,也沒啥可以隨意挑剔別人的條件······?!?/br> 二奎的如此表態,讓大奎一時沒有接上話來。 仔細一想,大奎覺得:人跟臉面一樣,都是各有不同。思想問題也會是等等不一。如今二奎總歸也不是小孩子了,對生活有自己的想法這很正常。 再說,講到根上,自己的路終究是要自己去走,自己的月亮還得自己圓······ 想到這些,大奎也就覺得自己不好再多說什么了。 其實,大奎還有所不知:對發生在崔玲身上的、那曾經在附近一帶流傳一時的事情,二奎不僅早有耳聞,更是由此引起了二奎對于崔玲的一種同情憐憫、感慨與嘆息。 而當得知自己要跟崔玲相親時,二奎心里就想: 不管怎樣,假如崔玲能跟自己走到一起過日子的話,人心都是rou長的——沒有捂不熱的硬石頭!只要自己好好待她,相信她還會成為一個好女人的······ 2 陰歷十月十六,二奎結婚的日子。 但凡轉親換親,因為有關的幾家都是利益相互關聯,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在cao辦婚事時,哪一家也不可能鋪張——即無能力,也無愿望。 人們往往都是從簡辦理,能對付就行。 對大奎來說,盡管給二奎cao辦婚事也不免一切從簡,可哪怕只要能湊合就行,這諸如收拾新房、來人往之類必須辦理的事項和花銷,也實在夠他cao心忙活一陣的。 為此,大奎忙碌得渾身疲憊,那是無可避免的。 更關鍵的還是心累。 但是,即使是這般里外張羅,精打細算,到等鞭炮一響,媳婦過門時,大奎粗粗一算,這一場婚事下來,自己東求西借的,還是欠下了一百多塊錢的饑荒。 在生產隊里一個工益才值一毛多錢的當下,這一百塊錢該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另外,按理說,媳婦娶進了門,婚事已畢,作為大奎,無論如何,他該感覺松了一口氣才是,可他并非如此。 因為從cao辦婚事的過程當中,大奎的內心里始終就翻騰著一種無法排解的、說不清滋味的難受。 對于二奎的這樁轉親,盡管弟弟meimei誰都沒怪怨她。連包括七爺爺在內的長輩,也都說他盡力了,不要太苛求自責。 可是,在他的內心中,他對此還總就是無法釋懷,原諒自己。 他老就覺得自己愧對弟弟meimei,愧對九泉之下的父母雙親! 而他這種無法釋懷的自責心情,到二奎婚期這天的傍晚,當別人都出去了,廚房里沒有了別人,只剩了他一個人在灶門口那里獨坐時,白天被人勸著喝了兩杯酒,此時仍是頭腦暈乎乎的他,不知怎么的,他忽然之間真想放聲大哭一場才好。 但此時此地不是他可以發泄情感的時候——他想到外面去······他想到了父母······ 于是,他站起了身來,腳下有些不穩地走了出去······ 漸趨昏沉的暮色中,大奎有點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父母雙親的墳堆。 墳堆是一個并不起眼的小土丘。上面枯萎的墳草在暮色中顯示出一種暗淡的蒼白。 一步步走近墳堆,他仿佛覺得自己在一步步走近父母,眼前也依稀浮現出了父母的音容相貌······ 來到墳前,不覺已是熱淚奪眶而出的大奎,在內心里發出一聲對娘親地呼喊之下,一下雙膝跪倒在了地上······ 3 按規矩,新婚夫婦頭三天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別人給送到新房里來吃的。 二奎結婚頭三天,負責給送飯的是三妹小嫚。 三日一過,按說二奎與崔玲就該自己回家來吃飯了。但事實卻是 :每次吃飯,都只見二奎自己一個人來家吃。之后回新房時順便把飯給崔玲帶回去一點。 結婚都半個月了,一直還是如此。 這也就是說,自從結婚以來,崔玲就沒到老宅來,跟全家人一塊吃頓飯! 對此,一家人從大的到小的,不免都對崔玲產生了看法。 大奎甚至琢磨之中,還開始盤算了起來······ 事實上,誠如大奎所料,作為剛過門的媳婦,崔玲在家庭問題上確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趕緊分家,自己好過清凈日子,不愿放羊群一般大呼隆。 甚至——當她過門還三天不到,她竟就把自己的這個意思說給二奎,讓二奎回家去跟大哥講。 起初,二奎還想勸說崔玲不要這樣做,但崔玲聽不進,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且那出口的話還越說越難聽。 看看沒有辦法,一向個性軟弱、與人為善的二奎也就只得妥協,權且應承下來。 只是,二奎一是出于心里不愿意,再就是覺得:自己頭前剛結婚,轉臉就要求分家,實在是太不像話。也難免讓人家笑話。 這不,雖然他面上不得不答應抽空把事情跟大哥說,但總不免感覺難以啟齒,所以也就遲遲沒對大哥開口。 縱使崔玲那里不依不饒,幾乎見天就催促他,他也能拖一天算一天,老是光打雷不下雨——他覺得自己實在無法對大哥開這個口! 而他這么一拖再拖的后果,就是一天晚上,時間都后半夜了,從飼養室回來家的他,正想上床睡覺。 當他坐在床沿剛把衣服脫了一半,那本來躺在被窩似乎沒啥動靜的崔玲,卻是突然從被窩里伸出一只光腳來,一下子就把他蹬得跌倒在地上······ 唉,看來事情逼到了眼眶上——不能再拖了······ 4 剛結婚不過才二十一天的二奎,只得決心破著臉皮對大哥去開口。 這天,晚飯后,二奎沒有像往常一樣,給崔玲帶上一點吃的就回自己的新房去,而是磨磨蹭蹭的跟大奎一塊抽起煙來······ 看看二奎那躊躇為難、欲言又止的樣子,大奎心里已是猜出了個七七八八。 到屋里就剩下他和二奎時,不等二奎開口,大奎便把自己打算分家的想法和打算對二奎和盤托出。他說道: “本來我尋思等明年二月二咱們把家分開——‘二月二,龍抬頭’,那日子是最好?,F在想想,別去在乎那些婆婆mama的講究了。樹大分杈,人大分家。開支散葉是喜事,哪天分家哪天好。無所謂。我想咱就這個月初十把家分開吧······?!?/br> “大哥,我······本來我還想······可·······我······” 二奎似乎有滿肚子話想說,可剛一開口就哽咽住了,頭一低就擦眼抹淚起來。 大奎深情地: “你不用多說什么,哥了解你······唉,還是那句話:樹大分杈。分家這是早早晚晚的事,哪有不分家的?分就分了吧······另外,我想跟你說:咱辦喜事拉下的那點饑荒,你甭cao心,有哥頂著呢,不關你的事。哥只盼著你們能好好去過日子,那就比啥都強。哥也就······放心了······?!?/br> “大哥!·······”二奎泣聲地喊了一句,抬起掛著淚水的臉看著大奎····· 5 與二奎結婚整整相隔一個月,二奎那里剛分了家,為他轉親的二嫚,也就到了出嫁到葫蘆峪去的日子了。 在時下的農村,一般莊戶家庭的日子都是過得緊巴。 因此,置辦上一對板凳、或是兩把椅子權當陪嫁,便把女兒打發出嫁的情況不算極個別現象,實在不足為奇。 為了打發二嫚出嫁,剛給二奎cao辦完婚事的大奎,不光去木匠鋪子里買來一對椅子做陪嫁,甚至還執意去給二嫚添置了一把暖水瓶! 面對大哥的如此“破費”,二嫚明白大哥的心意。 她也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如果要多說些感激的話,反倒更會惹起大哥的難過。 就這樣,懂事的二嫚便沒多做言語,只是鄭重地接過了大哥手里的那把絵著紅牡丹花的鐵皮暖瓶——她知道那不純粹就是一把暖瓶,那是大哥的一顆心······ 但是,當她出嫁的前夜——當她面對著那一時只是淚流滿面、久久不愿離去——”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二哥,她卻終于情不自禁地熱淚滂沱起來。 她還發自肺腑地對二哥勸慰道: “二哥,你別這樣······你是我哥·····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