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陛下陛下不好了!
“我……” 李默此刻是真的見到了,什么叫做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對方都退了,你不趁機擴大戰果,竟然還想著向父皇稟告! 稟告個嘚啊,難不成還等對方反應過來,重新加固長安九門和皇宮三門的防御不成? 什么狗屁太子,就這樣的貨色能和秦王掰手腕兒? 別說是現在的秦王掌控大唐七成之力,長安九成之力, 即便是把秦王麾下所有勢力,全部送給太子,這位太子殿下也守不住,遲早還得被李世民給拿回去, “太子殿下,燕王殿下所說有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今正是拿回皇宮三門控制權的最好機會!” 魏征此刻也不由汗顏,連忙勸諫說道! “是啊,太子殿下,這是重新掌控皇宮三門的最好機會??!” 薛家兄弟,馮立,韋挺,四位一流武將,此刻都忍不住說道! “那……” 李建成咬咬牙,話到嘴邊依舊還是猶猶豫豫,不敢說出來,若是拿下了皇宮三門,那他的行為舉動和秦王相比,又有什么區別呢? “太子殿下有令,薛萬徹,薛萬均,馮立,韋挺,著你四人帶太子府屬軍隨本王拿下皇宮三門!” 見這位太子殿下還在猶豫,李默此刻是真的忍不了了, 太好機會,這樣錯過的話,那豈不是太可惜了,干脆直接幫著這位太子殿下下令! “陷陣營,隨我出戰!” 李默一聲令下,帶著手下的八百陷陣營,轉身沖進玄武門當中,而后直奔皇宮三門! “還愣著干什么?連太子殿下之令都不聽了嗎?還不趕緊追隨燕王!” 魏征眼睛一轉,頓時板起臉來說道! “是,末將遵命!” 薛家兩兄弟,馮立韋挺頓時會意,兩人集合剩下的太子府屬軍,加在一起也有近萬之多, 跟在燕王李默的八百陷陣營之后,同樣也沖進了皇宮當中! “這,你們…” 眼見薛家兩兄弟與馮立韋挺四人領命而去,身邊的軍隊一支又一支地撤走了, 李建成此刻頓時傻眼,他這還沒有下令呢,部隊全都跑光了! “太子殿下,此刻不如分頭行動,燕王帶兵收服皇宮三門,殿下可去向陛下報喜!” 見此刻這位太子殿下依舊還是一副傻愣愣的樣子,魏征趕緊提醒道! 作為太子殿下,李建成平常倒也不是太笨,但為何一遇到大事便就全然沒了主意! “哦哦,對對,此事的確是要趕緊向父皇報告!” 聽到魏征這話,這位太子殿下總算是反應過來,也總算是找到事兒做,跟在大軍身后,要去找李淵匯報! …… 興慶宮, 李淵此刻如坐針氈,皇宮禁軍也有數萬之多,但三門已經被黑甲軍占領了, 有了城門優勢,張亮所統帥的皇宮禁軍又如何是黑甲軍的對手,一處又一處的宮殿被黑甲軍占領,眼看就僅僅只有興慶宮,太極殿,以及少數幾處宮殿沒有被占領,李淵此刻已經完全失去了希望! “逆子啊逆子,大事還未定下,你們竟然有尋歡作樂之興!” 聽著皇宮當中禁軍節節敗退,黑甲軍鏟除逆賊的口號,李淵此刻更是嘴角抽搐不已, 用腳趾頭都能夠想得到太子將燕王李默叫到太子府,能有什么好事發生? 無非就是那些勾當而已! “陛下,陛下,大喜大喜??!”就在李淵苦思著自己待會兒用什么話語下位,還能夠保留一點尊嚴之時,禁軍大統領張亮一臉欣喜,小跑著向李淵沖了過來! 李淵嘴角頓時抽搐不已,看著這個已經跟了自己二十年的兄弟,李淵此刻也是滿臉苦澀, 這可不是大喜嗎? 新皇上位,對于你們這些從龍之臣來說,那當真是大喜了! 只是朕萬萬沒有想到,像張亮你這種濃眉大眼的家伙,竟然也和秦王勾搭上了! “不用多說了,讓那逆子進來吧……” 李淵頓時長嘆一口氣,自古立嫡不立賢,秦王雖然比太子賢良許多,但若是秦王繼位的話,只怕日后大唐終將會生出無窮禍端來! 但這種事情他李淵又怎么控制得了,那逆子早就已經急不可耐了吧! “陛下,什么逆子?” 張亮頓時一愣,隨即興高采烈地對李淵說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燕王李默打退了秦王,黑甲大軍已經重新掌控了玄武門!” “朕……你說什么,秦王的黑甲大軍退了!” 李淵頓時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張亮所說的竟然是秦王黑甲軍退了,怎么可能,秦王的黑甲大軍攻城略地,從未顯露敗跡! 今日中午若非是秦王被李默所擒,黑甲軍恐怕早已經把整個皇宮給拿下來了! “是,啟稟陛下,燕王李默的八百陷陣營擋住了尉遲恭和秦瓊所率領的黑甲大軍,并且一桿長槍重創尉遲恭,崩碎了秦瓊的撒手锏,秦瓊和尉遲恭一退,黑甲大軍群龍無首,自然紛紛退去!” 若是尉遲恭在這里的話,定然會cao著那斷神鞭上來和張亮拼了:“放屁,我這是輕傷,輕傷!哪里重傷了?” “黑甲軍退了,默兒,竟然又是默兒!” 李淵頓時大感不可思議,萬萬沒有想到尉遲恭和秦瓊兩人所帶黑甲大軍竟然都能夠被李默擊退,莫非我兒李默真是上天派來拯救我的不成? 好一個李默,好一個燕王??! 只是還沒等李淵想好,這一次要獎勵燕王李默什么,頓時又有禁軍統領大呼小叫的沖了進來:“陛下陛下,不好了!” “放肆,怎么不好了,竟然敢口出狂言,來人,給我拖下去斬了!” 李淵頓時冷哼一聲,不滿說道,如今燕王李默剛剛擊潰秦王的黑甲大軍,怎么就不好了? 這難道不好嗎? 沖進興慶宮報信的這禁軍將領,頓時一臉懵逼,我這只是過來報信而已,還沒說消息呢,竟然要斬我,這也忒冤了點兒吧,怪不得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