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書迷正在閱讀:拯救那個小可憐[快穿]、勞資蜀道山、經年宛如歌、穿成道觀里的反派蛋、皇家農二代、符霸異世、[咒回同人] 最強網戀對象是摯友、穿回來后我爆火了、主角攻受為我反目成仇、[綜漫] 守護最好的鄰居小哥的便當
冗長的祭祀大典上,站在漢白玉高臺上的安泰帝已經汗流浹背,一身粗麻孝衣已經汗水浸透了,連鞋襪都是濕的,此時已經到了正午,禮部尚書兼內閣大臣劉閣老還在抑揚頓挫的念著語句華麗的祭文,似乎永遠都讀不完似的,安泰帝強行壓抑著內心的煩悶,耐住性子聽著。 這時掌印太監走到安泰帝身邊耳語道:“皇上,天太熱,大皇子有些撐不住了,淑妃娘娘托老奴來問,可不可以讓大皇子回宮殿休息片刻再過來?” 安泰帝說道:“太子還站著,他就得站著,都是太后的孫子,他不能被比下去了?!?/br> 掌印太監下去傳口諭,安泰帝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身后的兄長,順王站在原地如雕像般紋絲不動,安泰侯頭上還有兩個內侍打著黃蓋遮蔽陽光,順王頭上什么都沒有,整個人站在烈日下,汗水將腳下的漢白玉石階都浸濕了,到了這個地步還沒暈倒,真是奇跡。 太后崩天的事情傳開后,在南宮的順王請求送母親最后一程,安泰帝不許,順王絕食請求,安泰帝不好在太后死后就落下個餓死兄長的名聲,便提出一個令順王知難而退的建議:南宮大門的鎖已經 被銅汁灌注打不開了,宮墻下打了一小洞遞送食盒等物,順王若要送葬,就從小洞里爬出來! 洞口很小,順王需要像一條狗一樣爬進爬出。即使尋常男人也難忍受這種侮辱,何況是曾經當過帝王的男人呢,安泰帝以為順王會憤然拒絕,但是沒想到順王居然點頭答應了,趴下身體,手腳并用,爬出了洞口! 看著昔日尊貴的哥哥如一條狗般爬出來,安泰帝震撼的同時內心也有一種奇妙的征服感和滿足感,但是瞧見哥哥慢慢站起來,表情木然的拍去手肘和膝蓋上的浮灰,他又隱隱有些害怕和不安。時隔一年八個月,兄弟倆居然以這種方式首次見面,順王整理好了儀容和衣服,又再次跪下,對皇帝弟弟行起了跪拜君臣之禮,安泰帝楞了好一會,才叫順王起來說話。 千防萬防,順王為了盡孝道,被逼著像狗一樣從洞口爬出來的事件還是很快傳出了宮外,傳遍了京城,幾乎是民怨沸騰,群臣憤怒,有人甚至將安泰帝比作暴戾的紂王。安泰帝聞言大怒,質問心腹掌印太監為何這等私密之事都傳出去了,皇宮守護如此薄弱,下一回刺客是不是可以大搖大擺的直接從宮外闖進來?掌印太監跪地求贖罪,內心是不服的,當日誰都沒有想到順王會真的從洞口鉆出來,他便沒有提前清場,南宮外宮女內侍還有東廠、錦衣衛等一群圍觀者,防民之口,勝于防川,盡管他各種警告甚至殺雞儆猴過了,但還是泄露了出去。 今日太后和先帝合葬,群臣在后面跪拜,安泰帝心中有鬼,總覺得身后那些大臣不是在跪先帝天后、或者他這個皇帝,而是在跪身后的順王,這是順王第一次在群臣面前現身,以孝子忍胯下之辱的姿態感動大明。 他余威余恩尚存??!可這又如何?安泰帝目光一冷,看著面前巍峨的建陵,天后已經“病逝”了,攔在廢太子之前最大的障礙已經除掉,天下已經是我的了,我將天下傳給自己的子孫理所當然,朝中大臣們肯定是一片反對之聲,可那又如何呢,天下是朱家人的天下,和大臣們磨幾個回合,東宮必然易主…… 正思忖著,身后一細小喧嘩之聲,掌印太監有匆忙跑過來耳語道:“皇后,大皇子撐不住,暈厥過去了!” 都是被他娘嬌慣的!弱不禁風!安泰帝心中雖惱怒,但還是很關心兒子,“怕是中暑了,抬下去多灌些解暑的湯藥,叫太醫好好瞧瞧?!?/br> 大皇子被太監們匆匆抱下去了,林淑妃看的心焦,還是咬牙頂住,并沒有跟著下去照看大皇子,一旁的劉皇后冷冷一笑,說道:“你倒是純孝?!眱鹤佣疾还芰?,還堅持在這里跪拜太后。 林淑妃說道:“遵守孝道,為人父母的,定以身作則?!彼野抵S皇后至今無子,手里掌握了劉氏的把柄,就等著時機一到,給皇后致命一擊。 劉皇后一噎,很快又恢復了神色,你有兒子又如何?皇上想要一個嫡子,離紅丸事件剛好過去了半年,皇上也禁欲調養了半年,為了子嗣大計,皇上不用拘于孝期長短,用不了多少時間,皇上就會宣她侍寢。 祭文終于念完了,典禮過后,劉皇后回宮殿休息,她也是在典禮上強撐著,午睡酣然無夢,醒來時猛地發現枕邊有一個折成紙鶴的信件。斟酌再三,她戰戰兢兢的展開紙鶴,上頭的內容觸目驚心,她如墜冰窟,看到信件末尾時,才慢慢恢復了神色,到底是誰如此神通廣大,居然知曉淑妃已經知道自己當瘦馬的過去,還將淑妃害死福王妃的把柄透露給了自己?對方目的何在?到底是敵是友呢…… 一場宮闈大戰即將開始,林淑妃悉心照顧著中暑昏迷的兒子,怒罵太醫:“不是說只是中暑,并無大礙嗎?怎么還沒醒過來?” 太醫說道:“大皇子年紀小,身體孱弱,恢復的尋常人慢一些,娘娘放心,只要堅持多喂糖鹽水,不用吃藥就會好的?!?/br> 一旁的宮人說道:“太醫說的容易,大皇子正在昏迷中,喂一半,吐一半,這可如何是好?!?/br> 太醫說道:“實在不行,就將大皇子浸在溫水中泡澡,這也能解暑氣、補水份?!?/br> 淑妃忙命人抬了溫水來,泡了估摸一盞茶的時間,大皇子悠悠轉醒,連連叫渴,淑妃忙將太醫配置的鹽糖水端給大皇子,大皇子喝了一口就皺眉扔到一邊去,吵著要喝酸梅湯,淑妃疼惜孩子,命人換了酸梅湯來,太醫提醒說不要放冰,否則一冷一熱輪番來,大皇子身體會受不了得,孩子生病都嬌氣些,大皇子拒絕喝溫吞水般的酸梅湯,非要在里頭加冰,淑妃只得命宮人去取冰。 正在這時,安泰帝進來探望大皇子了,看到這一幕,不禁動了怒氣,“誰不許取冰!好好的孩子,都讓你們嬌慣壞了?!?/br> 淑妃示意宮人們退下,將酸梅湯遞給兒子,“快喝,不然你父皇要生氣了?!?/br> 安泰帝一直扮演著嚴父的形象,大皇子懼怕父親,忙咕嚕嚕一氣喝下去,再也不吵鬧了。安泰帝板著臉對兒子說道:“這些日子忙著葬禮,書和字都丟下了吧?從明日起,每晚都要去給父皇講一講當日所學,不可以再貪玩了?!?/br> 大皇子還小,不會掩飾自己的情感,此刻在浴桶里嘟著小嘴低頭不語,看來十分失望,又不敢反抗父親的安排。淑妃心疼兒子,忙說道:“這幾日雖然沒有翰林院的講經師傅教他,但是每日都至少有一個時辰在溫書寫字的,業精于勤,荒于嬉,大皇子并沒有忘記皇上的教誨?!?/br> 安泰帝臉色稍緩,說道:“記得就好,皇兒畢竟還小,總是想出去玩耍,淑妃要好好管束他?!?/br> 浴桶里的大皇子突然抬頭說道:“父皇,兒臣并不是總想要出去玩耍,兒臣也想好好學,可是師傅們講得東西大多都聽不懂,聽著聽著就困了,又不能睡覺。師傅們總是講圣人、明君如何如何,要兒臣以此為榜樣??墒莾撼歼€是個小孩子嘛,難道那些圣人明君生來就是如此嗎?他們小時候都不出去玩么?都是在屋里讀書寫字嗎?就像父皇這樣的明君,您小時候也是一天到晚對著書本子么?” 這孩子怎么說出這種話來!淑妃聽得心急,小心翼翼的觀察著安泰帝的神色,就擔心他會發火。豈料安泰帝并沒有生氣,他沉默了一會,說道:“父皇小時候沒有你這么幸運,能夠被當做一個儲君來培養。儲君和皇子是天壤之別啊。父皇的生母是一個貴人,其實以前她只是個宮女,生下你大姑姑臨安長公主后,才封了貴人,生父皇的時候血崩,難產去了,父皇從小是由太后撫養長大的。從記事起,就見先帝和太后對順王非常嚴厲,無論讀書還是騎射,都要求做的最好,從不懈怠姑息。但是他們對父皇就不同了,向來是和顏悅色,稍微做的好些,就夸贊不絕,但是順王無論做的有多好,他們都很吝嗇一聲贊美。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大皇子瞪著清澈的眼睛說道:“因為爹爹聰明,順王太笨了,爹爹做的比順王好,所以先帝和太后都喜歡爹爹?!?/br> 安泰帝摸著兒子的光頭說道:“這就是儲君和普通皇子的區別啊,對于一國儲君,要求理所應當嚴格,因為儲君從來就不是普通人,他怎么可能擁有普通人的童年呢?對于一個皇子而言,你已經做的挺好了,可是對于一個儲君而言,你做的遠遠不夠啊,所以父皇對你要求很嚴格,是因為愛你,信任你,你要好好的學習,莫要讓父皇失望?!?/br> “兒臣明白了,可是——”大皇子頓了頓,說道:“可是兒臣不是太子啊,翰林院的講經師傅說過,太子才是一國儲君?!?/br> 安泰帝瞳孔猛地一縮,頭上罩著一股殺氣,淑妃嚇得趕緊給大皇子使眼色,大皇子不情不愿的低下頭,次日大皇子回宮,講經師傅就換了一個翰林,據說以前的師傅被翰林院召回去修書去了。再過了兩個月,安泰帝就提出廢太子,另立大皇子為儲君。 雖說早有預料,但是安泰帝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廢太子,還是鬧的朝野震驚,連帝師劉閣老都苦勸皇上莫要著急,太后尸骨未寒呢,此事可徐而圖之,只要這天下還是您的,太子之位早晚都屬于大皇子。 可是安泰帝等不及了,因為一個不好啟齒的原因——時隔半年,太醫說他恢復的不錯,可以臨幸嬪妃,就是房事不宜過頻,畢竟是年過三十的人了,有過“病史”,平日里又那么辛苦的憂國憂民。第一夜安泰帝招了淑妃娘娘侍寢,覺得淑妃陪伴自己的日子最長,加上大皇子的原因,彼此能說的上話,比較放松一些,但是悲劇發生了,盡管淑妃忍恥使出渾身解數引誘挑逗,安泰帝的小兄弟就是無法抬頭,在門口徘徊不進。 “皇上批閱奏折到了三更天,很是累了,明日還要早朝,早些歇息吧——來日方長?!笔珏s緊給皇上找臺階,維護帝王的尊嚴。 安泰帝也順著臺階下,擁被而眠,次日淑妃特意命御膳房做了進補的食物,平日喝的茶也換成了溫補的參茶,各種小意溫純,安泰帝很感動,次夜還是去了翊坤宮歇息,脫衣解帶后,在食物的作用下,安泰帝覺得自己的身體住進了一頭猛獸,可是那只猛獸卻困在籠子里不得出,安泰帝急得面紅耳赤,淑妃咬咬牙,低聲說道:“都是臣妾不好,臣妾去換個人來伺候皇上吧?!泵鲿缘檬腔噬系膯栴},但是皇上怎么會有問題呢,所以淑妃很聰明的把問題攬在自己身上,開始第二套計劃。 或許是相伴的時間太久,失去了以前的熱情?安泰帝對淑妃的提議不置可否,淑妃心里有些刺痛,她拍了拍手,一個只穿著一件銀紅色輕紗的絕色女子走進了床帳,她是淑妃精心挑選調教出來的,肌膚酥彈如凝結的奶皮,相貌比劉皇后還精致,用傾國傾城形容都不以為過,笑容溫柔和順,一頭烏發如堆云般松松的綰在頭頂,飄飄然如畫中仙子,正是安泰帝喜歡的類型。 女子不羞不怯,坐在安泰帝懷中,輕紗從肩頭滑落,安泰帝頓時沉醉了,小兄弟也表示出了對此女的興致。多年夫妻,淑妃看見安泰帝神色,就知事已成,強顏歡笑的說道:“臣妾退下了?!庇謱ι倥f道:“好好伺候皇上,事后本宮重重有賞,還會給你請封?!?/br> “是?!鄙倥穆曇羧缟眢w一樣極軟、極糯、極嬌,如年糕一般緊緊貼在安泰帝身上,淑妃不忍再看,匆匆走出臥房,吩咐宮人說道:“明日將被褥連同床帳都扔出去?!本尤灰灿袔椭俗运]枕席的一天,淑妃娘娘坐在妝臺前攬鏡自照,鏡中的女子依舊青春美麗,皺紋和白發都沒有痕跡,根本沒有年老色衰,而且這些年養尊處優,相貌和氣質比以前更盛,皇上為什么看不見呢? 淑妃給了鏡中的女子一個笑容,自言自語道:“不要難過,也不要傷心,情愛不過是一瞬,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奢望帝王之愛,你還有大皇子呢,將來都是你的,其他的女子都是浮云。這個女子起碼比皇后好掌控,皇上寵幸她,總比去找皇后好,你——” 突然臥房傳出瓷器碎裂還有女子的尖叫聲,淑妃嚇得手心一顫,忙和眾宮人太監一起進臥室查看, 但見安泰帝手里握著一個茶壺碎片,朝著少女小腹處猛捅數刀,嘴里還如野獸般吼叫道:“你敢取笑朕,朕是皇上,是皇上!朕要滅你滿門!” 少女一邊慘叫,一邊辯解道:“小女子沒有!您是天子,小女子是塵土,如何敢取笑您?方才笑是覺得癢,并非是取笑您??!” 長期的挫敗感和不安驀地爆發了,安泰帝根本聽不進去絕色少女的解釋,在暴怒之下的他看來,少女說覺得癢,是在取笑自己的小兄弟像彎曲不舉的癢癢撓!實在太可惡了!安泰帝干脆舉著瓷片朝著少女咽喉處劃去! 少女的尖叫聲戈然而止,溫熱的頸血噴涌出來,安泰帝臉上濺滿了鮮血,如嗜血的惡魔一般。淑妃第一個反應過來,跑過去安慰說道:“皇上仔細手疼!都是臣妾的錯,臣妾沒有調教好這個女子,胡言亂語,以下犯上,真是該死!皇上莫要動氣了,給臣妾看看手里的傷口……” 為了遮羞,這個無辜的絕色少女被悄無聲息的抹去了。當晚宣了太醫,給安泰帝診治,安泰帝沒等太醫把脈,就怒罵道:“太醫院都是廢物!你給朕診過脈,說余毒已清,腎水也慢慢恢復,可以臨幸嬪妃了,可是朕連續兩夜都——再治不好,朕要你項上人頭當藥引!” 太醫被罵的狗血淋頭,跪在地上戰戰兢兢說道:“這——男子不舉之癥,本就是疑難之癥,就是神仙下凡,也難打包票治好的?!?/br> 安泰帝怒氣本就未平,見太醫還在推諉責任,那股怒氣又騰起來了,一腳將太醫踹翻了,將其當場革職,從太醫院除名,末了,又怕太醫泄露他的困窘之事,悄悄命東廠動手,逼得太醫投水自盡才罷休。 換了太醫調理身體,依舊是含糊不清的敷衍之詞,都沒把握治好,也不敢開方子。這病確實不好治,因為稍微猛烈一點的藥都會傷及肝腎,小兄弟一時爽,肝腎要進火葬場,到了現代某種藍色的小藥丸才解決這個千古難題。 連院判大人都愛莫能助,只得坦白說道,為了子嗣計,不得不開一些壯陽助興的藥物,可是這些藥物雖不如以前的紅丸有毒性,但是也會傷害身體,一天一次,服完“播種”之后,再服用解毒補藥等物,最少也要等十天之后再同房,可是藥三分毒,總是這樣也不是辦法,而且服用這種藥物容易生下畸形的胎兒—— 沒等院判大人把話說完,安泰帝將其趕出去了,十天一次么?以前夜夜當新郎都沒多生個兒子出來,現在過了而立之年,恐怕更加艱難了,天天都吃藥,怕是兒子沒出來,自己反而先駕崩了,不行!還是先把大皇子立起來,朕也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如以前了。 次日早朝,安泰帝宣布廢太子,讓大皇子入主東宮。朝堂頓時沸騰了,帝師劉閣老在散朝后覲見皇上,一頓苦勸,他其實也有私心,畢竟堂孫女是皇后,如果皇后生下嫡子,冊封太子的阻力會更順暢,劉家也能享富貴。安泰帝不愿告知實情,只是說道:“朕意已決,朕是皇上,太子就應該是朕的長子,天經地義。朕自從繼位以來,是兢兢業業,從無懈怠,三更眠,雞鳴起,勤政愛民,成就萬世基業,自問將來是有臉見地下列祖列宗的,劉愛卿是朕的老師,也是朕的膊膀,朕希望你能說服內閣,立大皇子為太子?!?/br> 大明畢竟姓朱,一個月后,東宮移主,昔日的太子被封為崇信郡王,藩地設在偏遠的東北角,一個叫做黑山縣的地方,據說那里是窮山惡水,刁民土匪群出的地方,還時常有韃靼人搶劫。北邊是茫茫林海,進去就出不來了,才十二歲的崇信王在地圖找了好一會,才尋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奇怪的是他并沒有痛哭流涕,而是神秘的笑了笑,內侍還以為他是受到打擊癡傻了呢,忙安慰說道:“太——郡王莫要著急,聽說工部和禮部已經派人去丈量土地,準備建郡王府了?!?/br> 其實一座王府哪能那么快建好呢,那種鬼地方能找到工匠和材料嗎?但是圣旨上寫的是即刻啟程去封地就藩啊,崇信王這個小身板能受得起折騰嗎? 自從父親去南邊垂釣,崇信王就慢慢學會不相信任何人,他用一個西洋放大鏡看著未來的藩地,眼角余光卻瞥著同在東北一個叫做白山的地方,暗想小姨就被流放到那里了,只要有小姨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呢。 ☆、第180章 孫縣令扛旗蹲詔獄,李解元步入南山徑 在安泰帝的強壓下,一國儲君就變成了才四歲多點的孩子,以前的太子被降為郡王,去了一個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藩,東北是苦寒之地,據說差不多有小半年都是冰封,原本是流放犯人的地方,連個郡王府都沒有建好就匆匆把崇信王送過去,那個小身板不知能否熬過今年冬天。安泰帝如此倒行逆施,激起巨大的民憤,耿直進言的官員要么被貶、要么被罷官、要么看見天下無道,干脆辭官回鄉去了,眼不見心不煩。 一朝天子一朝臣,沈今竹的姐夫金陵錦衣衛指揮使錢坤被革職,帶著妻女不知所蹤,不僅僅是沈韻竹夫婦,整個金陵沈家三房人家全都遷走了,烏衣巷的大房只留下幾個老仆看守房屋,舊時王謝堂前燕,天南地北四散而去,甚至有人拍著胸脯說在海外看見過沈家人。 得到東宮易主的消息后,李魚憂憤交加,寢食難安,次日他提著食盒去了金陵錦衣衛的詔獄去見昔日的東翁、海澄縣第一任縣令,如今的階下囚孫秀。錢坤已經被革職,不過沈今竹的干爹汪福海是個老狐貍,散出家財、動用了積年的關系網,四處打點游說,還有兩個兒子的官位,裝聾作啞,八面玲瓏,總算保住了同知的飯碗,也就是在汪福海的暗中照看下,沈家三房人全部都從金陵消失了,蹲詔獄的孫秀也沒吃很大的苦頭。 孫秀下詔獄,起因是今年三月沈二爺被幾個御史聯名彈劾,說他在任期貪墨,沈二爺被抓進了刑部大牢,從彈劾、立案、偵查、收集(捏造)證據到最后判罰下來,只用了短短十天時間,可謂是神速了,沈二爺被革職,并剝奪了功名,抄沒家產,被發配到東北白山縣充軍了,全家也都受到了牽連,妻兒等也被流放到白山,并不準用金錢贖買其罪——甚至遇赦都不準回鄉!等于是要將沈家二房永遠的釘死在東北了。 其實明眼人心里都很清楚,誣告審判沈二爺只是表象,真正的目標是要困死安遠侯沈今竹。安遠侯手中并無實權,而且做的兩件事情——解東海之變、迎海南島和順王回歸都受到百姓和官員的擁戴,挑不出有說服力的錯處來,就像個鐵刺猬一樣無從下口,反而會嗑壞了牙齒,所以就“曲線救國”,從有二十多年宦海生涯的沈二爺身上入手,沒有錯處就制造錯處,將沈二爺關押大牢了,并用妻兒脅迫,逼其認罪,然后將罪及家人,將沈家二房全部遠遠打發到東北。幸虧沈家三房人早就分家單過了,加上朝中各種力量的博弈,連衍圣公都罕見的站出來表明態度,為沈家求情,所以沒有株連到親戚家去。 孫秀看到宣判的邸報之后,次日就將官印封起來罷官不干了,他咬破手指在一面白色的旗幟上寫了一個血淋淋的冤字,然后舉著旗幟往京城方向而去,說是進京敲登聞鼓為沈二爺和安遠侯鳴冤去。 作為海澄縣第一任縣令,其影響力并非尋??h令可比,孫秀也是大明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他的舉動引起了轟動,追隨者甚眾,大部分都是讀書人,甚至還有告老還鄉的官員,都說跟著他一起進京告御狀去,還有富戶出錢出力一路支持著,孫秀扛著血淋淋的“冤”字旗,隊伍逐漸壯大,到了金陵地界時,已經有百余人了! 安泰帝不會容許這群人到京城的,便速速下旨將原來的金陵錦衣衛指揮使錢寧革職,命自己的心腹取而代之,將“蠱惑民心”的首犯孫秀捉住,下了金陵的詔獄,新的指揮使是以前福王府的侍衛統領,他用鐵血手段將其追隨者驅散,手里有十幾條人命,孫秀也受了刑,若不是汪福海這個地頭蛇暗中照顧著,恐怕孫秀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孫秀蹲在監獄里寫書,這是一本實務之書,將他這幾年建立治理海澄縣的經驗教訓下來,因為凡是涉及政論的書信都要被新的指揮使焚毀,所以他退而求其次,轉向寫實務,以打發漫長的監獄歲月。其實他要出獄也很簡單,就是認罪,并保證不做出沈家鳴冤或者請順王出南宮之類的出格之事,孫秀死不認罪,加上海澄縣的百姓掛念這個一心為民的父母官,隔三差五來結伴來金陵請愿,指揮使不好真弄死他,孫秀便一直蹲詔獄蹲到現在。 李魚提著食盒到了詔獄,他是汪福海的干兒子,因為獄卒對他客客氣氣的,李魚十分謙和,一點解元架子都沒有,而且每次來都打點上等的紅封,時間久了,獄卒們都很期待他的到來。 不過縱使如此,李魚進詔獄大門時也要接受嚴格的檢查,連一木罐雞湯都舀起查看,就怕里頭藏著匕首等利器,擔心囚犯打破瓷碗瓷罐自殺,所有端進詔獄的器皿都是木頭的,李魚懂規矩,食盒里的都是木制的器皿。 “這雞湯真香啊,加了人參燉的吧!”獄卒吸溜著口水說道。李魚當了好幾年的錢糧師爺,早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迂腐讀書人了,他熟練的將紅封隱在袖子里塞進獄卒的兜里,笑道:“小小意思,到了秋天要進補了,請各位軍爺加餐的?!?/br> 獄卒虛著退讓了一下,笑嘻嘻的接著了,討好說道:“昨晚變天了,刮了一夜北風,小的擔心凍著孫大人了,半夜搬了一床被褥過去給大人暖腳?!?/br> 李魚道謝,又塞了個紅包,才提著食盒走進監獄,詔獄不是人人都能蹲的,里頭關押的人基本能說出名號來,孫秀最高只做到七品縣令,在詔獄中品級最低,不過名聲目前也是最響的,入住詔獄戒備最為森嚴的牢房,四面都是石墻,只有南邊高墻接近房頂的地方有個方凳大小的窗戶,而且上頭還釘著鋼條,連腳下的都鋪著厚重的石條,打地道越獄絕無可能。 孫秀擁被坐在竹板床上,床上擱著一個案幾,他全神貫注伏案批閱著文章,獄卒掏出鑰匙開門聲似乎都沒聽見,李魚提著食盒貓腰進去,打開雞湯木罐上的蓋子,雞湯的香氣將孫秀喚醒了,他翹著鼻頭聞味,像個孩子似的跳下床來,搓著手盯著雞湯,口水流的比獄卒還長,看著李魚拿著木勺分湯。 李魚將湯碗往孫秀方向一推,說道:“吹一吹再喝,雞湯上頭有一層雞油保著溫,里頭其實挺燙的?!睂O秀忙著喝湯不說話,李魚摸了摸竹板床上的被褥,果然厚實,獄卒沒有撒謊,李魚說道:“雖說還在秋天,牢房陰冷,明日我托付義兄把過冬的厚棉衣送過來吧?!?/br> 孫秀埋頭喝湯,點了點算是說知道了,李魚看了看案幾上批改的文章,“什么狗屁不同的文章,誰寫的?能送到你手里批改?!?/br> 孫秀喝完了一碗湯,意猶未盡,一邊盛湯一邊說道:“是一個獄卒的兒子,想要走科舉出人頭地,就拿著文章給我瞧瞧,指點一二。反正我是個囚犯,寫書累了改文章換換口味,人家獄卒每夜都給我留一盞燈,筆墨從來不缺我的,這年頭,曉得知恩圖報的也不少?!?/br> 看著孫秀這副饞樣,再瞧瞧他拿著木勺子的手上指甲全部都拔光了,新長出來的指甲如一層細膜般的脆弱,李魚心中很是感概:孫秀出身松江府華亭縣鄉下土豪家族,從小爹娘當金寶貝似的疼,除了讀書累點、不知道啥叫吃苦。姻緣遭遇過重創,不過科舉仕途更是一路開掛似的順風順水,生活優越精致,夏必綢緞、冬必狐裘,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李魚和孫秀賓主五年多,深知東翁很講究生活的品質,結果他扛著“冤”字旗一路高歌猛進,被錦衣衛投進詔獄吃牢飯,受酷刑,汪福海將孫秀從刑房里救出來時,他所有的腳趾甲和手指甲全部沒有了,脊背的皮rou打爛,連武夫都難以忍受的酷刑,他一個讀書人居然杠過來了,實在令人佩服。 孫秀一直不肯讓步,這詔獄就一直得蹲著,李魚一嘆,說道:“你是一片好心,不過也要注意身體,莫要太cao勞了,在詔獄生一場病是要命的,我們也不可能天天來看你,給你送東西,干爹那邊不好向上頭交代?!?/br> 兩碗雞湯下肚,孫秀蒼白的臉色有些血氣了,說道:“本來以為活不了了,現在撿了一條命,我會好好珍惜的?!睂O秀用雞湯泡飯,笑道:“你要不要來一碗?一個人吃怪無趣的?!?/br> 李魚猛地搖頭,捂著鼻子說道:“聞著詔獄的怪味,什么胃口都沒有了?!?/br> 孫秀笑道:“我總算明白圣人說的久居鮑魚之肆不覺其臭的感覺了,我現在只聞到雞湯的香氣。一葉知秋,昨晚大風將上面窗戶刮開了,送了一枚枯葉進來,我把枯葉放在枕邊,聞著上頭的氣息,卻夢見了自己在吃酒席,醒來時嘴里還嚼著枯葉呢,正愁如何去除滿口苦澀之味,你雪中送炭,一罐雞湯解了我的煩憂?!?/br> 李魚說道:“要是所有煩憂都能用雞湯解決就好了——東宮易主,太子被廢,封了崇信郡王,封地在東北黑山縣,此刻已經啟程就藩了?!?/br> 孫秀嘆道:“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沒想到皇上會那么著急,連郡王府都沒開建就要崇信王去藩地,東北苦寒之地,大明建國兩百多年了,都沒有宗室在那種地方開府。今年沈家也被發配到東北,叫做什么白山的破地方,皇上行事越來越沒有下限,真是令人寒心??!” 習慣了江南的富庶繁華,東北那種地方在孫秀看來就是蠻夷未開化之地,不僅苦寒,而且野蠻,民風彪悍,瞧瞧這取的什么破名字?白山縣,黑山縣,名字簡單粗暴,一看就是不識字的大老粗隨便叫的名字。 李魚急忙低聲說道:“好了傷疤忘了疼,這種話也是你渾說的?老老實實坐你的牢,你在這把舌頭都說短了有什么用?莫要意氣用事?!?/br> 孫秀默然埋頭吃飯,李魚對坐,說道:“明年就是春闈了,今上的第一科,考中了就是天子門生,可以入仕做官了,這幾日國子監的老師、縣學的教諭還有應天府尹都找過我說話,要我報名參加春闈,下月就啟程去京城備考?!崩铘~中進士,甚至中狀元都有可能,這對這些老師還有官員的考核大有幫助,所以紛紛鼓勵李魚參加明年的春闈。 孫秀說道:“你學問好,天資上等,功底扎實,這幾年在海澄縣當錢谷師爺,于實務上更不在話下,今科你是必中的?!?/br> 李魚卻話題一轉,低聲說道:“最近江南之地開始興起了一股風潮,商民抵制使用安泰年鑄造的錢幣,不認安泰錢,只收慶豐還有之前年號的銅錢。還傳出一個口號,叫做‘寧要慶豐一銅板,不要安泰一吊錢’?!狈彩切碌鄣腔?,都要鑄造印有自己年號的錢幣,印有安泰元年的銅錢受到了民間的抵制,商賈之家決絕接受新錢交易,莫笑市井之人無風骨,對于平民百姓而言,這也是一種無聲的抗議,或許看起來很可笑,但是表現了安泰帝不得民心。(真實歷史中明朝土木堡之變后,同樣出現了皇被囚,太子被廢的歷史,民間也確實興起抵制景泰銅錢的運動,有商人乘機以白菜價買進新錢,然后提煉珍貴的銅等金屬,發了大財。) 這個套路似曾相識,孫秀低聲問道:“這是你們干的?” 李魚搖頭道:“絕對不是,最近風聲太緊,我們不敢輕舉妄動,是民間自發的,公道在民心啊。普通百姓尚能明是非,做出反抗,我等讀圣賢書的豈能隨波逐流,只曉得追逐榮華富貴呢?所以我不想參加明年的春闈了,因為不愿意當那個人的天子門生,受他驅遣?!?/br> 孫秀急忙低聲說道:“你——你這是拿前途去搏一個什么都不都清楚的未來??!金榜題名是每個讀書人的夢想,你放棄春闈,這樣太可惜了?!?/br> 李魚問道:“你罷官蹲詔獄,可曾后悔過?” 孫秀說道:“不悔,順王于我有知遇之恩,在我籍籍無名時提攜鼓勵,我早就準備肝腦涂地,以報君恩的,死而無悔矣?!?/br> 李魚說道:“我和你的心是一樣的。不過不是對順王,而是對今竹,她救過我的命,也是她讓我認識了干爹,我的人生因此而改變了,如若不然,我現在只是一個目不識丁,在秦淮河打漁的漁夫罷了,什么案首解元的,想都不敢想,如今她被流放到了苦寒之地,我什么都做不了,每天想起這些,就揪心難安。我如何還能當做沒事人一樣去京城趕考,去當用卑劣的手段把今竹流放到那種地方的人的門生呢?我實在無法想象要向他下跪,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連市井小民都用抵制新錢來表示態度,我為何不能用抵制科考的行動,來激發讀書人的氣節呢?讓朝廷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百姓也在看。今日能廢太子,他日南宮順王就可能會暴亡,總得要那人有所忌憚才行?!?/br> 孫秀想了想,說道:“這樣做或許可行,可是你干爹怎么辦?為了救我,他已經很難做了,你再一 出頭,你干爹同知之位可能不保,可能會連累無辜之人?!?/br> 李魚說道:“我想出一個兩全之策,只是這事要我娘子同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