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講吧?!苯泄饫淅涞?,“你和張涯,是怎么回事?!?/br>    ……    等到月掛中天, 皇帝略帶蹣跚著離開仙都宮。    心里,卻只覺得可笑。    原來事情真相竟是如此。    原來是自己先入為主。原來是一群成人先給兩個少年判定了罪。    大皇子為何忽然親近張涯?    ——只因他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倍感痛苦不安,卻無人可訴!    在大皇子的心里,溫和明理的張涯,便是一盞解惑的明燈。雖然不能明言,卻能在他的存在中得到慰藉。而他從來和父親不熟悉,也沒有年齡相仿的朋友,驟遭大變……    如何能忍住,親近這樣一個“則敏哥哥”的愿望呢?    而張涯作為臣子,也做到了謹守本分。他始終記著自己的身份,始終不敢和大皇子過于親近。    偶爾幾次安慰,也只是看對方年紀小,想起了家中幼弟。    如此明了的事態,卻因為大人眼中的偏見,橫遭污蔑。    想起在自己多番逼問下,大皇子不得不吐露,自己已知曉生母之事的真相。當時云舒窈驚恐到好似天崩地裂一般的神情……    江承光閉上了眼睛。    他當年虧欠舒窈,所以許諾補給她一個孩子。    賀氏也為了孩子的前程而同意。    但現在,大皇子已然知道了真想。這是他們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他在藏書館撞見大皇子與張涯親近時,態度全然擺錯了。    他沒有詢問,沒有試圖了解,而是直接給兩個少年定罪,氣沖沖拂袖而去。身邊又有那么多朝臣看著,哪怕他們不敢外傳,但事情畢竟已經是擴散到了宮外。    更別提自己滿臉怒氣從藏書閣出來,又命人將張涯和大皇子帶出來了……    有心人自然會窺見端倪。    大皇子,自此便要背負著不佳的名聲。    想到這里,江承光心中有些沉重。    皇帝不可能將十多個朝臣請來,一個一個解釋真相。    縱使解釋了,他們也不會相信,只會認為皇帝是在打落牙往肚子里吞。    這已然是死局了。    或許現在他嚴厲處置,謠言能夠按住。    但將來,一旦他打算提拔兩人中的任意一個,必然會再有人出來質疑。他們絕不會心服。    其實,解決這種事端,唯一的辦法,便是在撞見之時立刻叫破。    讓兩人當著眾人的面,將事情解釋清楚,自證一番清白。    偏偏江承光沒有信任自己的兒子。他,已然把時機錯過了。    這污水是注定無法洗清了。    如今想要平息風波,只能將雙方都冷處理……    云舒窈聽了,掩面而泣:她的孩子,不僅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此后還要被所有人,看成是個主動引|誘講讀的兔兒爺——大皇子主動祈求的神情,朝臣們看得那么明白。    可怎么辦是好啊。    江承光心里很清楚:不僅大皇子,在今日的眾目睽睽之后,張涯必將淪為廢子。    重要的從來不是真假。何況如今,假的也成了真的。    張涯此前已經牽扯入文武之爭,現下出了這等事。就算他再是無辜,只要他留在京中,只要他出現在眾人眼前,就永遠會有人記著這樁艷|事。    皇室看重顏面,不能繼續丟人。    必須將他遠遠打發走。    實際上,在江承光發怒而走的那一刻——    張涯與江惟馨的結局,便已經注定了。    ……    江城子第一時間便下了封口令,但消息仍然在宮里傳開了。    畢竟,皇帝帶著朝臣們去藏書閣,不多時又含怒而出,命人將里面的大皇子和張涯帶出來。這樣的事情根本瞞不了人,有多少雙眼睛都在看著。    大皇子與張涯,在藏書閣內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讓皇帝如此震怒,大臣們不敢開口?    人人都有揣度思量。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她們的猜測儼然比真相離奇了無數倍。    幾日后,張涯被遷官,改任西南一地的縣丞,就此離京。    而永平伯一家則是被召入宮中。    皇帝著重夸獎了世子的英武,并流露出欣賞喜愛,想要結親之意。    這便是想要用一個消息,蓋過另一個了。    也是皇帝發出的明確信號——結束此事,盡早翻篇,不要再議論。    但這,并不能真正平息眾人心中的猜想。    大公主的婚事固然有些說頭,但永平伯本就是皇帝的嫡系,結不結親都是如此。    京城中人總會記得,總會去想的,是張涯與大皇子的事。    更何況,京中不知什么時候,漸漸還傳開了,關于大皇子生母的謠言……    這謠言說得有鼻子有眼。    原來,大皇子并非謹貴嬪之子,生母竟是默默無名的賀貴姬!    據聞,這賀貴姬生得十分美麗妖嬈,狐貍精一個。明明只是個罪臣之女,卻被當年還是太子的江承光一眼看中,帶入府中。    這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么!    且賀家當年所犯之罪也被再度翻出,乃是通敵賣國。    最最嚴重的罪行,莫過于此。    朝臣們不敢談論大皇子的風流事,但這一樁流言傳起來,卻是光明正大。    并且,以誰都沒有想象到的速度,在京中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