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
理清了許多雜事,尚坤不大放心雁塞的駐軍,打算派尚家軍過去,自己身邊的親衛們也需要一個升遷的機會,這回他挑中了曲四郎,先把人喚來簡單吩咐幾句,命令等雪停了帶兵去雁塞。 郎君存著好意提拔,曲四郎卻有些不大情愿,提出想著郎君過完新年再去雁塞。 “你要陪我過新年?阿圓的醋水能淹了涼州城?!?/br> 尚坤難得和下屬開玩笑,在空白任文上寫下調令遞到曲四郎手里,收起笑意叮嚀道,“你最穩妥,守在雁塞不只是為你立功勞,更緊要替我把好大門。將來肯定要出征大戰,我再派你做送死的急先鋒,能活下來領犒賞是你小子命大,沒命享福也別怨自己運道不好?!?/br> 軍中先鋒最容易搶功勞也是最危險,掉腦袋就是瞬間的事。低等無背景的軍官想出人頭地,打破頭爭搶先鋒之位。所以有個不成文的規則,非親信不用非年青強壯不點。 曲四郎曉得郎君的性情,半膝跪地接下調令,聲音洪亮保證,“屬下一定不負郎君重托?!?/br> “去罷,小心行事,遇事多用腦子,該殺時不必手軟,可殺可不殺時緩一步多想一會兒?!?/br> 拋下對手下的叮囑,尚坤大步走向后宅,老遠望著阿圓窗前亮著一盞燭火,照亮他腳下的路,怎會讓她陪著他下地獄。 人生得意,做快意恩仇的事,即使死去也要帶著阿圓登仙階,賞瓊樓玉宇,領渺渺仙峰,消遙自在。神佛也怕強硬的人兒,看會會趕他下地府。 第109章 涼州酷寒 來涼州的第一個冬天那種寒冷剌骨的滋味絕對讓憶君記憶猶新,在她有記憶的二十余年,頭一次經歷這樣的嚴寒。 院里滴水成冰,廚房里送來的熱水等拎到正屋已經半涼,窗欞上結滿厚厚一層冰,人坐在火前后心卻是冰涼。 尚坤埋怨節度使府宅的房屋太破舊,四處漏著風,他來涼州城已經到九月,也沒有想到天氣會如此反常,忙著治下府州的大大小雜事脫不開身。早知這樣,命人在那時候修葺屋子還能來得及,現在只有讓阿圓吃點苦頭,忍過這個冬天,明年說什么也要翻新府里的正院。 節度使府里都冷得受不住,更不提尋常的平姓家,路有凍死凍傷的人無數,馬場和牧場里今冬出生的小馬駒、小牛犢也多半沒能成活。地硬的一撅頭下去能砸出聲響,成堆死尸順意扔在哪個小山洼里等著來年來春再掩埋。 尚坤用憶君的名義在涼州城里開粥鋪施舍,早起五尺闊的大鐵鍋消化雪水,熬上滿滿一大鍋稀粥,不到半刻鐘被蜂擁而上的饑民一搶而光。 第一次施粥時,憶君象征性地和尚坤舀出頭三碗,面前黑壓壓的人群眼里冒著綠光只盯著粥碗,看得她觸目驚心,回去央求尚坤再多開幾個粥棚。 “河西府存糧不多,涼州和甘州各開一個粥棚,每日施兩次,一個冬季就要耗掉庫糧一半,還有營中一幫軍士等著吃飯,哪一頭都不能舍下?!?/br> 尚坤只說出一半,軍中那頭才是重點。護衛營里有一小半是收編來的俘虜、流寇、還有帶著突厥血統的混血兒,好吃好喝供著還能維持平靜,一旦缺衣少穿,這幫軍士很有嘩變的可能。 軍中不穩,何來談治民?! 而且大雪路難行,從關中運糧也要等到年后,這個冬季對尚坤和河西幾府猶為艱難。 “我那千畝地打下來的糧食都運來吧?!?/br> 憶君一下子覺得自己很土豪,上千畝良田哇!尋常百姓一家有十來畝地都能排得上是殷實人家,這還是大長公主揮手賞給一個侍妾的份額,誰知道她老人家攢下多少私財留給尚坤。 見阿圓眼珠滴溜滴溜轉,尚坤親吻她的嘴角問道,“又在打什么鬼主意,放心罷,祖母的好東西到時候全留給你。京郊的私產別院,洛陽那邊的大宅子,還有良田,數不清的金銀珠寶一應堆到你屋子?!?/br> 憶君聽出他話里的挪揄意思,不滿道,“你想拿那些東西砸死我呀?堆一屋子,你怎么不說效仿漢武帝給我建個金磚玉瓦的房子,到了飯點上些玉白菜金饅頭,看看就飽了,哪還用五谷雜糧?!?/br> 尚坤摟著她大笑,陪不是道,“我的阿圓最不稀罕那些死物,千畝良田的收成如數捐出來施給受災的人。都是我想岔了,祖母將來留私產咱們一應不接,恁她給了別人?!?/br> “少拿一點,你都不要大長公主肯定會生氣?!睉浘兂闪素斆?,巴在尚坤身上出主意。 尚坤笑得肚子疼,連日困擾在心頭的煩心事全拋到腦后,直說晉陽大長公主若是知道憶君這么盤算她,非要惱怒成羞。 說要金要銀全是頑笑話,憶君貼在他的肚皮上碎語,“別的我都沒瞧到眼里,只想向大長公主討一樣寶貝,求她把寶貝金孫送給我?!?/br> “給你”,尚坤捧起她的小臉親吻,呢語,“早都是你的人,不用祖母開口相送,我自個跑到阿圓的口袋里?!?/br> 憶君才說完把口袋扎緊不讓他跑掉,兩人粘乎了一會兒,那人起身卻要出城去。她扯住他的衣袍不讓走,耍賴說自己不舒服。 尚坤既是得意又有些無奈,輕輕扳開她手指,“乖,我要去肅北營里巡視,七|八日都不得回來。你在家關住府門,任何人都不要見?!?/br> 憶君悻悻松開手,她不能耽誤他的正事,她眼中的落寂逃不過尚坤的細心觀察,走出去的人又折返回來,輕輕把她攬入懷中,說些細碎的話。 “我這回去帶上子君,以后就讓他長留在肅北營里。你也別急,男兒要建功立業不吃苦頭哪行。在家不許生悶氣,閑著無事給祖母和阿娘各寫一封信,寫好后夾在邸報里送到京中去?!?/br> 子君一早說起他要去營中歷練,憶君也不驚奇。盧娘子比尚坤還要忙,羅家喬遷新居時,親自帶著人送賀禮,吃了羅大嬸的閉門羹,此后再忙得沒見人影。 子君也是不慌不忙,真還有打算長久等著盧娘子,無論羅大嬸說好話或責罵,他心意不改,擺出一副非盧娘子不娶的架勢。 見兒子鐵了心,羅大嬸哭過鬧過全都不奏效,娘兒倆同居一府鬧得像仇人似的,或許子君離開一段時間倒會好。 “那我該寫什么?”憶君不會討好兩位公主,又覺得實在沒什么可說,先問一下尚坤的意思。 尚坤點了一下她的鼻尖,想把人吸到眼中,微微笑了,“隨你,按自己的心意去信,太過刻意祖母也不喜,她老人家最愛天然率性。你是我的阿圓,裝成別人倒叫祖母倒胃口?!?/br> 哦,憶君大概能明白他的意思,點頭應下,堅持送他到府門口,看著那人戴上鎧甲騎上馬遠去,這才挪動微僵的腿回屋子。真按尚坤說的提筆給兩位公主寫信,太雅繁瑣的文式她都不會,用簡單的大白話絮叨涼州城的風俗、一路上的見聞,還有說些尚坤的趣事。 不知不覺到了掌燈時分,阿苒帶著人進屋,輕輕放下一個托盤在圓桌上。熟悉的藥味吸入鼻中,憶君微皺了下眉頭,輕輕吹著信紙上的墨跡。 “夫人,先用了這碗藥,再吃晚飯?!备t特意叮囑過這回的藥飯前用,阿苒已經端起來捧到憶君眼前。 淺白瓷碗里黑褐色的湯水聞著就讓人惡心,憶君瞥了一眼,擺手道:“撤了罷,我不想用,也叫人先停下煎藥,什么時候想喝了我再吩咐重煎?!?/br> 阿苒端著藥碗遲遲沒有放下的意思,苦口婆心勸道,“夫人,良藥苦口,你一定要喝。這些藥全是出京前宮里的御醫和咱們府里大夫商議過后開的方子,服夠半年方能見效,已吃了三個月,若是停下,前頭的苦藥可是白吃了?!?/br> 阿苒說的憶君也都明白,長年累月早晚藥不離口,她也是忍耐到極限,覺得這樣的日子永沒有出頭之時,還不如停了藥自在幾天。 “撤了罷,郎君一早喊著不讓我喝,全是我一意孤行堅持喝到現在。也不見好,到冬天還是這么怕冷,前幾天阿娘搬新宅時我都病著,沒法親自去賀喜。盧家阿姐請了好幾回,約我上她家喝茶,也不敢去,就怕被凍著,回來又要病一場?!?/br> 憶君抱膝坐到椅上,盯著熒熒燭火幽幽說話,她真的是有些氣餒。工匠坊里趕制的機弩也在停工中,一是因為天冷,工匠們干活不利索,二是因為她身子弱無法時時過去和工匠商榷。 見夫人執意不喝,阿苒輕微嘆一口氣,端起裝藥碗的托盤走到屋外,想著郎君不在,夫人也不會有多好的胃口,吩咐廚房只送來瓦罐燉的羊rou和胡蘿卜,再有新烙的白餅幾張,備一碗羊奶酪和果子釀的酒。 外面鬧饑荒,府里的用度大大縮減,尚坤的憶君平日只四菜一湯,下人們填飽肚子就成了。 尚坤不在家,憶君覺得自己渾身不自在,頭暈發困,屋里炭味也太沖,想跳腳罵人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沒事干拿著火鉗子拔拉熏爐里的銀絲炭。虧得出京時大長公主心疼孫兒,命人多備了幾車上好的銀絲炭,若不然憶君也要和府里的侍婢們燒尋常的木炭和石碳。 炭盆味道大,往往熏得侍婢們天亮時頭暈惡心,天太冷她們不敢開窗戶,熄了炭盆屋里又冰冷剌骨。大長公主府養的嬌花們更是叫苦連天,有幾個腦袋靈光,見走不通尚坤的路,托人求情下話尋到憶君處,自甘降身份到她屋里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