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義利之說
“按你所說,確實有些道理,工商二業,確實不容忽視?!币环了?,張國紀也終是找不到理由反駁黃汴,只能暫時表示認同道。 “確是如此,在我看來,無工商,便無經濟,無經濟便難以富國強兵?!秉S汴繼續加深著張國紀對于工商的認同感道。 “大概這也是如今人心不古,那些落第士子,不再研究孔孟之道,轉而去學那范蠡一樣,行那謀私利的商賈之事的原因了?!睆垏o有些咬牙切齒道。 黃汴聽了,心里頓時有些不舒服,張國紀這話說的,明顯依舊對商賈經商謀利看低,如何能讓身為商人的黃汴好受。 當然了,對于黃汴而言,這些歧視,他早已經習慣了這些言語,故而臉色并未變化。 早在先秦春秋時期,孔子“罕言利”,很少說“利”,還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說,講究公義的人是君子,而講究私利的人是小人,從一開始便定性了逐利的商人。 而孟子比孔子更進一步,堅持一切行動以“義”為準繩。 梁惠王向他請教怎么才能對梁國有利,孟子回答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又說“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厭”。 這就是說,如果把仁義放后面,利益放前面,那問題就大了。 所以,在孔子、孟子那個時代,儒家就已認為商人就是求私利而不顧公義,到了之后,儒家更進一步說:“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 荀子更是有言,“為事利,爭貨財,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明確把商人說成是唯利是圖的人。 也正是這樣,造成了后來的儒家子弟,終日讀孔孟之書的他們,對于逐利商人,一直認為是小人,而他們這些讀孔孟之書的君子,是根本不應該和商人一樣的。 張國紀就是屬于死讀書,不知變通的那種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他即使和黃汴關系很好,而且現在商人的社會地位上升,但內心里,還是對于商人十分歧視,所以剛才才會說那些話。 而張國紀也是沒有察覺他已經失言,眾所周知,范蠡是個經商天才,曾三次成為巨富,三次散家財,張國紀很明顯和大多數儒學弟子一樣,只是單純的羨慕商人比他們士大夫有錢,從而歧視經商的人,卻對范蠡這樣的義富之舉,毫不在意,似乎就好像這是范蠡應該做的一樣。 雖然如今不少儒學弟子,放棄讀書,轉而經商,甚至不少商人因為賺得巨額利潤,生活得比一般人好,讓子弟讀書科舉,比一般寒門子弟更加容易崛起,可商人的地位依舊為不少儒學子弟歧視。 “國丈爺,商賈之道,利國利民,如今朝廷官吏,多有家中經商者,已不能與古時同語?!秉S汴道。 “哼!”張國紀古板的冷哼一聲,但卻沒有反駁。 張國紀知道,黃汴說得是事實,就連他一直敬重的那些苦讀圣賢書,最終“眾正盈朝”的東林諸賢士們,多數人家里都是有田產有商產的官商合留一體的大戶。 就是他們張家,在民間也是有些商業基礎的,只不過不是他們自己主要經手的而已,不然張國紀和張璟哪有錢去買監生,他如果反駁,豈不是說他和他一直敬重的東林諸賢士,都是逐利的小人嗎? 這是不對的,他們這些賢達之士,只不過是不想那些商賈小人賺更多私利,而不造福百姓,所以才和他們爭利的。 張國紀心里,和大多數自己經商,都又瞧不起那些全職商人的偽君子一樣,為他們在搶小人之利辯駁著。 只不過,這些辯駁明顯有些自欺欺人了,但卻完全符合那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偽君子性情。 “說到工商,我想到一事,不知國丈爺可知道,最近江南不穩?工商有凋零之險?!秉S汴并沒有理會張國紀的冷哼,繼續自顧自的說到他準備已久的話題道,整個過程仿佛都是二人隨意說得一樣。 “江南不穩?工商凋零?”張國紀呢喃了一句,而后被勾起好奇心,疑惑的問道:“怎么了?江南出了什么事情了?” 雖然張國紀心里是瞧不起商人這些逐利小人,但被黃汴剛才這么一帶,內心里對于工商業,張國紀也不再那么歧視,畢竟就是他自己的財富,也涉及到一些商賈之事。 這還是現在張國紀剛剛坐上國丈之位,按照慣例,恐怕日后,張國紀若想加大產業,增加財富,肯定也得更多的參與商賈之事,所以聽到江南工商業不穩,張國紀明顯有些關心。 “近日,自陛下即位以來,江南市場上流通了越來越多的劣幣,這些劣幣讓得小民無錢,商戶虧損,使得江南市場凋零,大有商戶百姓罷市之危?!秉S汴故意有些夸大道。 “劣幣?”張國紀面色一驚道,歷朝歷代,劣幣流通的禍亂,早有不少事例,張國紀聽后,自然清楚劣幣肆無忌憚流通的后果。 “正是!”黃汴又點頭道。 “江南官吏怎么說得?可查到劣幣源頭?一定是有人私鑄劣幣,企圖謀取暴利,這種人,一定要嚴懲?!睆垏o有些慍怒道。 “他們查了,但沒查到有人私鑄劣幣?!秉S汴回道。 “怎么可能?”張國紀聞言,又一次驚訝問道:“既然沒人私鑄劣幣,那市場上那些流通的劣幣聰何而來,總不能從天上飛下來的吧?” “依我看,一定是這些地方官吏,根本沒細心查,應付了事而已,待我有空,便向東林諸學士說明這事,讓他們一定要好好斥責江南那些不干實事的官吏?!闭f話時候,張國紀走不由自主的在黃汴面前顯擺了一下,似乎提起掌權的東林黨人和他關系很多,讓他很有面子一樣。 只是,黃汴接下來的話。,立刻讓張國紀感覺臉被狠狠打了幾下一樣。 “恐怕,國丈爺就是去找他們,也是無用?!秉S汴潑了冷水道。 “怎么會沒用?”張國紀反問,而后笑道:“想來是你不清楚那些東林賢士的為人……” “我怎么可能不清楚?因為那樣劣幣的源頭,就來于金陵的寶源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