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節
可惜,他都那么賣力了,霍恩導演仍然沒有給他一個角色的意思。 這一次,霍恩拒絕文森特·卡塞爾的理由不再像上一部《黑暗將逝》那樣,嫌棄他不夠英俊,而是覺得他最近一段時間長相略顯兇殘,實在是不貼她這個喜劇片。 除此之外,片酬也是很大的原因。 文森特·卡塞爾的片酬再降,他們這個劇組也承擔不起。 若是演員都簽分成合同,電影上映后,錢都給演員了,他們這些投資人喝西北分嗎? 于是導演果斷的選擇了同樣之前有過合作,片酬卻更加低廉的塞米·鮑亞吉拉,他將出演蛇頭一角。 對于這個主演陣容,導演表示非常滿意。 她曾對助理說,“我不能找到比這個更好的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馬修·卡索維茨跟開掛似得,他的人生經歷和某點yy小說男主差不多,這位是現實中的人生贏家。 他有點像姜文,不過我個人覺得,他比姜文長得帥 ☆、142|隕落的巨星預備役 十月,instagram上,一位法國網友po出兩張模糊的照片,照片明顯是從一家咖啡廳外偷拍的,第一章照片,疑似美國女演員薇諾娜·瑞德,第二張照片則是她與一位面對面喝飲品的照片。 po主自稱是薇諾娜·瑞德的影迷,表示看到學生時代的偶像非常激動。 作為曾經出演《剪刀手愛德華》、《驚情四百年》、《純真年代》、《小婦人》等一系列經典電影,兩次獲得奧斯卡女演員提名的薇諾娜·瑞德并未如當年媒體預料的那樣,摘下奧斯卡影后桂冠,在諸多大導演的保駕護航下,風光無限的走下去。 摧毀她星途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2001年她因涉嫌在百貨商場偷竊被捕,次年法庭宣判薇諾娜·瑞德重大偷竊罪、二級入室行竊罪及故意破壞藝術罪3項罪名成立。 一夜之間“慵懶女王”淪為眾人眼中的商場扒手。 雖然薇諾娜·瑞德風光不再,不過并不代表觀眾遺忘了她,在大銀幕作品驟減,漸漸淡出大家視線后,陸陸續續開始有影迷懷念她,希望她振作起來,重征大銀幕。 不過想要“復起”談何容易,薇諾娜·瑞德的丑聞人盡皆知、名譽掃地,她個人形象實在是太壞了,并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接受這樣一位聲名狼藉的女星出現在大銀幕上,也不是所有的電影公司和導演都愿意啟用一位擁有扒竊史的女星。 不是所有人都像小羅伯特·唐尼那么幸運,鋃鐺入獄后還能東山再起。 況且,公眾對女明星的寬容程度遠不如男星。 這則照片最初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畢竟薇諾娜·瑞德的風光已經是過去式。 現在,大家提起她除了懷念一下她當初的熒幕形象、感慨一下她過去的風光無限,再惋惜一下她現在的落魄可憐就沒有別的了。 看到這張照片,大部分網友都感嘆“薇諾娜還是很漂亮”、“狀態比前幾年好很多”、“似乎走出了陰影”,還有一部分網友提到她的前男友,大名鼎鼎的約翰尼·德普,可惜這對金童玉女勞燕分飛,往事不可追。 不過討論著討論著,就有眼尖地網友提到照片上一個細節,“薇諾娜對面那個女的像不像塔瑪拉·霍恩?!” 此言一出,驚呆一眾網友—— “怎么可能是塔瑪拉·霍恩,兩個人的生活毫無交集!” “霍恩法國演員都用不過來,怎么可能用一個扒竊歷史的美國演員?!?/br> “確實很像霍恩,難道薇諾娜要與霍恩合作嗎?” “只是長得看起來像的人吧?!?/br> …… 求真相的網友將這組照片貼在各大論壇上,求鑒定,求分析。 不少見過霍恩本人的鐵桿影迷表示,照片上坐在薇諾娜·瑞德對面的女性確實很像塔瑪拉·霍恩,不過照片實在是太模糊了,他們也不能確定那就是塔瑪拉·霍恩本人。 也有一些影迷認為,即使照片上是塔瑪拉·霍恩,也不能代表薇諾娜·瑞德要上霍恩的戲,畢竟霍恩拍戲喜歡用本國演員,很少見到非法國籍演員在霍恩的作品中挑大梁。 雖然薇諾娜·瑞德有眾多經典作品,也有許多觀眾替她惋惜,但她過氣是事實,沒有一個影迷希望自己喜歡的導演啟用一個有著重大黑歷史,而且已經不紅的外國演員。 要知道霍恩之前合作的外籍演員,女明星中,都是莫妮卡·貝魯奇、斯嘉麗·約翰遜這樣當紅的呢。 對于這個問題,有八卦的記者特意致電bh工作室,想要知道霍恩新戲是否會有薇諾娜·瑞德。 老實說記者并沒有指望bh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事實也確實如此,工作室工作人員給了一個特別官方的答案,一切以近期官方網站公布為主。 娛樂圈每天瞬息萬變,記者們對于霍恩導演的新片關注度,也只有三秒鐘的熱度,熱度一過,就立馬轉了眼球,畢竟霍恩只是幕后導演而不是臺前演員。 不過,一個月后,影迷刷bh官網的時候驚訝的發現,不知什么時候,官網貼出了工作室未上映的電影項目。 其中最后一個,赫然是塔瑪拉·霍恩的新片。 在這部片名暫定為《大新聞》的電影,演員陣容包括馬修·卡索維茨、吉姆·布勞德本特、塞米·鮑亞吉拉、安妮·康斯金尼…… 以及薇諾娜·瑞德。 傳言并沒有錯,霍恩果然選擇了薇諾娜。 雖然位置在最后一個,但霍恩的電影,誰又能說得清呢。 霍恩影迷忍不住有些犯嘀咕,怎么就讓她演了。 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酸,影迷并不認為薇諾娜很差勁,當然也不會覺得她非常好,只是覺得比起薇諾娜,霍恩還有更好的選擇。 可惜,那么多法蘭西演員等著她,她還是選擇了薇諾娜。 大概,薇諾娜真的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吧。 絕大多數影迷這樣自我安慰。 事實卻并非如此。 新片《大新聞》苔米并沒有公開招募演員,劇組演員,或是導演親自淘選,或是演員自薦他薦,無外乎就這么幾種途徑。 薇諾娜便是得到消息前來自薦的女星之一。 因為劇本在此之前是完全保密的,薇諾娜本人并不知道苔米的新戲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男人戲,女性角色不過是鑲邊,所以最初,苔米完全沒有打算啟用當紅演員,因為卡斯塔的關系,她認識不少模特,她原本打算找個不怎么出名的模特,或者干脆選一個戲劇演員。 對于這些自薦的女星,苔米只是讓助理將她們的名字記下來,以后有合適的角色直接聯系。 讓苔米沒有想到的是,薇諾娜在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后,再一次聯系到工作室,希望得到這個角色,并表示她愿意從美國到法國試鏡。 事實上,在接通這則電話之前,苔米的助理完全不記得薇諾娜·瑞德這個名字,也無法將這個名字和出演《剪刀手愛德華》、《小婦人》等一系列電影的好萊塢女星對上號,畢竟她已經消失在公眾視線許久,且并非歐洲演員。 引起助理注意的是對方的國籍,或者說所在地——什么樣的迫切度,才能讓一個美國演員親自打電話,愿到遙遠的異國,求一個試鏡的機會。 要知道她能知道頭兒拍新戲正在找演員,肯定也知道頭兒并不喜歡用非法國籍的演員,可這個女星還是打電話了。 有些動容的小助理忍不住向苔米說明情況,苔米聽到后,恰逢她心情好,于是讓助理寫了一封郵件,向那位瑞德小姐說明情況,她的新片女性角色所占比例很少,她并不需要為了這樣一個角色從好萊塢跑到法國。 讓人想不到的是,薇諾娜很快給出回信,表示她一點不介意戲份問題,她甚至提出她可以不要片酬,只要給她一個角色。 老實說,曾經美國好萊塢一線女星,因為丑聞混到可以不要片酬,甘愿出演一個戲份少得可憐的配角,哪怕是公事公辦的苔米也忍不住有些惋惜。 或許因為他們這個團隊還太年輕,見識比較少,或許是因為她的心還不夠硬,又或許是因為她曾經拍過蒂姆·伯頓的電影,并與其保持聯系,苔米最終同意了她試鏡的要求。 薇諾娜本人也在并無強勁競爭者的情況下,很順利的拿到記者妻子一角。 本片另一個妻子的角色,攝影師的妻子則是由安妮·康斯金尼飾演,她只是因為與導演私交好,前來客串。 值得一提的是,薇諾娜·瑞德與安妮·康斯金尼這兩個女性角色進組早、戲份少,她們兩位并不用跟著劇組前往中東地區拍攝,她們將和兩位男演員,馬修·卡索維茨和吉姆·布勞德本特在巴黎開始為期三天的拍攝。 是的,兩位女演員的戲份只有三天,若是速度快的話,薇諾娜入組第一天拍完,當天晚上就可以乘飛機返回美國。 》》》》 因為,薇諾娜和安妮的戲份實在是太少了。 她們并未像苔米在拍其他電影一樣,提前入組開始長達一年到一個月不等時間的培訓。 畢竟她們也是有別的工作的。 不過劇組還是安排幾人見了一面,畢竟他們是要演夫妻,要是實在是太生疏,夫妻的戲份也不好演。 這種帶有工作性質的聚會,大家都努力表現出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安妮·康斯金尼優雅端莊,薇諾娜·瑞德美麗溫婉,馬修·卡索維茨幽默風趣、吉姆·布勞德本特寬容大度,無論他們臉上帶著多少層面具,內心想法如何,至少這一刻,彼此印象都不錯。 當然,在聚會上,沒有人會那么討厭揭薇諾娜的傷疤。 聚會上大家有說有笑,氣氛非常好。 不過兩天后,正式開機,劇組為馬修與薇諾娜安排的第一場戲,就讓兩人很為難,因為這是一場吵架戲。 這出戲的背景是薇諾娜飾演的妻子升為了主管,而馬修飾演的丈夫則面臨失業,見到妻子興高采烈的樣子,丈夫惹不住酸了幾句,然后雙方互相挖苦對方,因為妻子說丈夫表現的像一個怨婦,被妻子戳中痛處的丈夫忍不住憤然離開。 這也是薇諾娜全劇三場戲中鏡頭最多的一場。 這樣的安排,讓演員都感覺有些不適應,畢竟不久前,他們剛剛有說有笑坐在一起聚餐,對彼此印象還不錯。 對此,導演拍拍手,鼓勵道,“展現各位演技的時候到了!加油!” 不得不說,懷著孕的霍恩導演比懷孕之前可活潑多了。 。 。 作者有話要說: 還記得《剪刀手愛德華》中,那個美的讓人窒息的冰雕嗎? 德普和薇諾娜的定情戲,然并卯,還是分了 更準確的說,苔米的新電影名字更準確地說,偉大的新聞 這個片名,也是致敬的虎口脫險的法語名稱 ☆、143|大新聞! “她可真漂亮?!?/br> 薇諾娜·瑞德和馬修·卡索維茨出演對手戲時,導演組成員坐在監視器前觀看,一眾人七嘴八舌地點評薇諾娜的容貌。 苔米的團隊中,半數以上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導演組更是如此,對方紅遍好萊塢時,他們這里絕大多數人都是學生,夸張點說,這好比歷史課本上的人物有一天站在你面前,所以薇諾娜的表現,導演組成員都非常關注。 “她這種長相非常好拍,是布爾維爾喜歡的臉型?!?/br> “上鏡漂亮,怎么拍都好看?!?/br> “布爾維爾應該高興壞了,他就喜歡這種臉?!?/br> 眾人七嘴八舌地點評,內容基本上都集中在薇諾娜的臉部,因為這場戲實在是沒什么看點,也沒什么難度,大家關注的重點,自然偏移了電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