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托尼太太嚴厲訓斥兒子喬治,告誡他不要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他要明白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己每天辛苦勞作的基礎上,愛情對窮人來說是奢侈品,無論是她還是喬治都沒有資格享受這一切。 …… 和塔瑪拉·霍恩過往的作品不同,《擁抱》并不是主角喬治的獨角戲,除了主人公喬治外,導演同樣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描述喬治身邊的人。 比如托尼太太與前夫以及愛慕者復雜的情感糾葛,比如全程臺詞少得可憐,一直在彈琴的少女,又比如負責教導主人公彈鋼琴的老師。 電影后半段,喬治毅然決然的選擇參加和鋼琴女孩同樣的比賽,他希望讓所有人看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 而伴隨著喬治笨拙的琴聲的,是托尼太太面對前夫歇斯底里的尖叫哭喊,以及副主廚耐心細致的準備一頓法式大餐。 故事的最后,喬治終于得到了母親的理解,母子和好,站在他夢寐以求的舞臺,在數以千計的歌劇院,坐在高椅子上,完成了他的奏鳴曲。 臺下,他的母親留下了熱淚。 沒有人知道,喬治的比賽是贏了還是輸了,在喬治的彈奏中,電影走進了尾聲,喬治的父親托尼先生最終被女朋友甩掉了,玫瑰餐廳的副主廚和喬治的母親托尼太太,在座位上牽起了手。 整部影片在喬治的彈奏中,落下帷幕。 在喬治落下最后一個音符時,銀幕黑了下來,觀眾只能聽到歌劇院觀眾如雷的掌聲和尖叫聲。 緊接著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再次響起。 字幕緩緩出現。 影片結束了,喬治的故事落下了休止符。 ———— 影評人格蘭斯頓和他的同行一樣,這部電影從頭看到尾。 塔瑪拉·霍恩的影片并不像同類型的文藝片那般枯燥和乏味,她作品的節奏感一貫非常出眾。 這部電影同樣秉承了這一優點。 更難得的是,電影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樣,由一場場比賽組成,霍恩并沒有將這部電影拍成一部競技題材的影片。 而是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通過一個個極小的事情娓娓道來。 老實說,大家被感動了,或許這個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若不是喬治的扮演者克羅夫·杜弗洛,電影只能是一部勵志題材的劇情片,但因為有克羅夫·杜弗洛的加盟,一切都不一樣了,失去雙臂的男孩,讓大家真正感受到了,戲中那句“我想伸開雙臂,擁抱這個世界”背后的無奈和辛酸。 我沒有雙臂,所以我無法給你一個擁抱。 我沒有雙臂,但是卻可以用我的方式,擁抱這個世界。 臺下媒體人和影評人紛紛起立,向主創人員致以最真誠的掌聲。 他們的掌聲和電影中并未出現的場景一樣熱烈。 當喬治的扮演者,克羅夫·杜弗洛為首的眾多演員上前鳴謝媒體捧場時,觀眾的掌聲更加熱烈。 所有人都知道,這掌聲絕大部分是獻給喬治的扮演者杜弗洛的。 “喬治!” “喬治!” “喬治——” 也不知道是誰開了第一個頭,觀眾開始集體大喊杜弗洛在戲中的名字。 “喬治!喬治!喬治……” 本屆戛納電影節從開幕到今天,已經有不少出色的影片與大家見面,尤其是大導演大制作云集的非競賽單元。 《擁抱》不見得比那些電影更加出色,但克羅夫·杜弗洛的加盟,讓電影質量完成了一次飛躍。 無論是戲中的喬治還是戲外的杜弗洛,都讓觀眾感覺到了一種生生不息的動力。 尤其是最后一段,杜弗洛用腳彈奏起鋼琴,震撼的絕不止電影中的觀眾,還有銀幕外的看客。 很多人被用腳流暢彈奏鋼琴的喬治感動了。 他們完全融入到了那個場景中。 這久久不息的掌聲,除了送給《擁抱》的主創人員,更多的是獻給喬治的扮演者,克羅夫·杜弗洛。 —————— 克羅夫熱淚盈眶,當全場集體喊“喬治”時,他哭了。 他沒有胳膊,沒有辦法擦干眼淚,托尼太太的扮演者,戲中一直飾演喬治母親的艾曼紐·貝阿特拿出紙巾,給克羅夫擦拭淚水,當然她眼中也含著淚。 職業演員的感情并沒有那么充沛,因為戲中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很多時候,回到現實世界,會讓他們變得麻木。 因為電影是在電影節即將開幕前才完全成片,所以演員們和媒體人一樣,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完整版《擁抱》。 電影讓他們回到拍攝的那段日子,很多因為時間和殺青后忘卻的情感,再一次想起。 貝阿特仿佛又回到了托尼太太的時光。 她和喬治爭吵過,冷戰過,相依為命,也互相攻擊,電影中,托尼太太終于理解并愿意支持喬治完成夢想,參加比賽。 電影最后一段,讓貝阿特回到當初拍攝時,在臺下看著克羅夫演奏時的感動。 “我應該說些什么嗎?”克羅夫·杜弗洛鼻子紅紅的說道。 “說謝謝就可以了,”貝阿特鼓勵克羅夫,“去吧,孩子,我給你拿著話筒,對著話筒說,現在,這是你的舞臺?!?/br> “謝謝,非常感謝,希望大家喜歡?!笨肆_夫·杜弗洛聲音發顫。 臺下的掌聲更加熱烈。 “感謝所有人,托尼太太,托尼先生,我的老師……”杜弗洛一時間腦子有點迷糊,他忘記了演員的名字,只記得他們在劇中扮演的角色。 “感謝攝影師布爾維爾,感謝燈光尼爾,感謝場記艾登,感謝錄音師雨果,感謝副導演……” 他說了一串常常的名字。 最后,杜弗洛將目光看向霍恩,“最后,感謝導演塔瑪拉·霍恩,謝謝?!?/br> ☆、第107章 《擁抱》媒體會 就目前公布的法國下半年上映的幾十部本土電影來說,《擁抱》的陣容無疑是非常強大的。 這部集齊了法國眾多一線演員和頂尖幕后團隊的文藝片,雖然只是一部中低成本影片,但因為它的導演是塔瑪拉·霍恩,而變得引人注目。 這是號稱最強新生代導演,塔瑪拉·霍恩繼執導《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后首部影片,還未上映便被影迷和影評人賦予了“08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 若說媒體看片會之前,記者們對這個“最值得期待”還有懷疑,但是現在,這個懷疑已經消失無蹤。 他們已經可以遇見今天之后,《擁抱》的口碑會多么的瘋狂。 電影剛剛結束,戛納電影節相關新聞已經出現了《擁抱》相關新聞。 《最強新生代導演再度出擊,戛納新片<擁抱>大受好評》。 《塔瑪拉·霍恩新作來襲,斷臂少年的“擁抱”溫暖電影節》! 《戛納新片速遞:<擁抱>給你不一樣的感動》。 《戛納電影節每日新發現——塔瑪拉·霍恩“擁抱”這個世界》。 勒布朗喜不自勝地將這些新聞標題一條條念給苔米聽。 今天才到達戛納的霍恩一家和培根一家,看到這條新聞都非常高興,雷蒙德的母親對苔米說,“孩子,我太期待這部電影了,你想象不到,我的朋友們有多么羨慕我,他們根本買不到電影票?!?/br> 霍恩夫婦看著一身正裝的女兒,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能等到女兒送電影票的一天,他們一直非常羨慕米蘭達和兒子亞倫,苔米雖然很忙,卻從沒有忘記寄給哥哥和外婆電影票,而身為父母的他們卻從來沒有這個待遇,每年他們都會從苔米那邊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每一件禮物都非常貼心,但是霍恩夫婦知道,那是雷蒙德的手筆,他們的女兒并沒有那么細心。 對于這幾張電影票,霍恩夫婦感到太珍貴了,他們不敢問送他們電影票是雷蒙德還是苔米。 夫婦倆自我安慰,雷蒙德估計是不可能不通過苔米搞到她新片首映的電影票的。 要知道這幾天法國娛樂圈最大的新聞就是戛納電影節,電視上還有報紙上都不止一次報道過,塔瑪拉·霍恩新片《擁抱》一票難求。 雷蒙德應該沒有辦法繞過苔米,一下子要來這么多電影票吧。 ———— 因電影在看片會上反應強烈,《擁抱》媒體發布會格外熱鬧。 導演為首的主創人員出現在會場時,依然有未能入場的記者試圖通過警衛進入發布會現場。 試圖蒙混入場的記者和工作人員發生了激烈地爭論,場面一度陷入混亂,警衛和工作人員花了30分鐘左右的時間,才維持好現場秩序。 布爾維爾和杜瓦爾面面相覷,兩人雖然不像以前那樣膽怯,不過看到這樣的場面還是會有一些不適應,再看看淡定的霍恩,兩人心中的佩服油然而生,不愧是頭兒,就是這么淡定! 兩點三十分,距離原本規定規定時間遲了整整半小時后,法國導演塔瑪拉·霍恩新片《擁抱》媒體發布會正式開始。 “歡迎,很高興看到大家,希望在接下來的采訪中,我們的氣氛可以友好的保持下去,謝謝?!?/br> 苔米簡明扼要的開場白保持了一貫簡練的語言風格,不過她話中的內容卻非常有意思,很多記者鬧不清楚她是在開玩笑還是說真的,只能跟著干巴巴地笑一笑。 首先電影總述,這個闡述是要由導演來完成。 苔米對著話筒說道,“《擁抱》的劇本,最早成型于我剛邁入中學時,一年前經過反復修改,劇本最終完成,因為兩次修改時間跨度很大,所以內容變了又變,幾次修改終于定稿……” 塔瑪拉·霍恩不是一個多話的人,但是提起她的作品卻有很多話說。 她提到了電影創作,提到了電影選角,提到了電影原畫,也提到了劇中演員和影片殺青后的后期制作。 “這部電影我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嘗試,此前,很多人篤定我只會執導黑色驚悚類影片,《擁抱》上映后,大家或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答案?!?/br> “我不敢說《擁抱》是最好的,只能說,這是一部好電影,符合廣義佳作范疇內的影片?!?/br> 了解霍恩導演的記者都知道,這是一位極其自負的導演,她還是個初出茅廬的新人導演時,曾在美國圣丹斯電影節和一眾媒體嗆聲,而后又在荷蘭鹿特丹電影節與片商因為版權價格而發生激烈爭執。 臺下的記者絕大多數來自歐洲國家,他們曾多次和塔瑪拉·霍恩打過交道,知道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導演,正是因為了解,才會格外感慨,不知道什么時候,塔瑪拉·霍恩也長大了。 沒有想到當年恃才傲物,執導“哈5”后迅速躋身國際知名導演行列的塔瑪拉·霍恩,成名后,反而越發謙遜起來。 這不得不讓人感慨,時間,真是一把磨人的利器。 ———— 導演總述環節結束后,就到了提問環節。 多年前,霍恩執導《漂亮男孩》那會兒,媒體發布會,記者最喜歡提問的對象就是導演本人,隨著苔米名聲越來越大,她電影中的演員陣容越來越強,比起詢問一個幕后的導演,大家更喜歡采訪的是演員。 《精神病人》有卡塞爾和卡斯塔,《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就更不用說了,里面巨星如云,到了如今的《擁抱》,也幾乎是大牌扎堆。 電影演員通常都比較神秘,非電影宣傳期間,通常都很低調,觀眾想要了解他們,只能關注他們的作品,媒體也只有靠著偷拍才能滿足影迷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