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他就不明白了為什么大家都想要采訪這個在中國幾乎毫無名氣的法國導演,國人根本不認識她,要不是她要執導第五部“哈利·波特”,誰會采訪她??! 劉孟是個近四十歲的壯年人,他從98年開始每年來威尼斯采集電影節相關新聞,那時候走出國門還是件新鮮事兒,一晃八個年頭過去,他帶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張揚不會是他帶的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劉孟聽到后輩的抱怨,笑了: “塔瑪拉·霍恩不太喜歡和記者打交道,五月份戛納,她只同意了九家媒體的專訪要求,其中有三家還是法國媒體,一般來說,霍恩導演只接受和電影話題有關的群訪,據說,年初她成為哈5的新導演,美國《時代周刊》想要采訪她,都被她拒絕了,你說她架子大不大?” 張揚目瞪口呆,“那些人都有病嗎?為什么非要采訪她啊?!?/br> “她身上有噱頭啊,年輕人平時大概是只關注好萊塢,在歐洲,塔瑪拉·霍恩的知名度可一丁點都不輸給那些大導演,許多大導演在霍恩這個年齡,還在劇組給人打雜呢,單這一點就值得很多媒體關注?!眲⒚险f道。 “那也和咱沒什么關系啊?!睆垞P忍不住爭辯道,“她在中國可是一丁點名氣都沒有,她的電影國人都沒看過?!?/br> “別的不說,‘哈5’肯定會上,到時候霍恩肯定會到中國宣傳,現在打好關系是必要的,”見后輩依然不以為然,劉孟又補充道,“更重要的是,可靠消息,霍恩的助理是一名中國人?!?/br> 張揚愕然,怎么會是中國人! ———— 范池這兩天作為法國導演塔瑪拉·霍恩的助理,跟著霍恩見了許多他以為他這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的人。 喬治·克魯尼、蒂姆·伯頓、費爾南多·梅里爾斯、、stanleykwan…… 他從未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和這些人說上話,也沒想過自己認識的人,竟然會和這些人平等友好的交談。 中國留學生范池覺得自己幸福的快要死掉了,他現在無比感謝霍恩,哪怕霍恩讓他現在去吃shi,他也會毫不猶豫的照做。 霍恩作為競賽單元的評審,除了看電影,應付記者,還需要參加一些活動。 雷蒙德作為苔米的男伴,基本上是形影不離,而范池作為跟來的助理,自然也要隨叫隨到。 一天下來大家都很累。 晚上,就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準備回房睡覺的范池,突然在異國聽到了熟悉而標準的普通話: “您好,請問是塔瑪拉·霍恩的助理嗎,我們是中國新浪娛樂的記者,我們想采訪塔瑪拉·霍恩導演,我們并不需要占用特別長的時間,五分鐘就可以了?!?/br> 范池看到兩個身穿條紋襯衫和西褲的黃皮膚、黑頭發的男人向他的方向走來,顯然,剛才那句中文就是他們說的。 看到壯年記者提著攝像機、又看到年輕男人手里握著的話筒,那熟悉的logo讓范池有些恍惚,不過片刻,助理就恢復了冷靜,哪怕面前的兩位是他的同胞,他不能放行。 “恐怕不可以,”范池用中文說道,“霍恩不接受任何媒體私下采訪,很抱歉?!?/br> “我知道規矩,”年長一些的記者開口說道,“我們不會問霍恩導演比較看好今年哪一部電影,也不會問她別的評委比較看好誰,我們只問電影相關問題,您看看可不可以,我們在這里等了一天了,連口水都沒有喝,我們的經費比較緊張,這里什么都貴,我們連水果和面包都買不起?!?/br> 若是苔米在這里,一定會甩一句,你吃不起東西和我有什么關系,這么窮了還要千里迢迢從中國跑到意大利? 可惜站在這里的人是善良的中國留學生,比起經驗豐富的記者,中國留學生幾乎可以稱作一張白紙,他猶豫了一會兒說道,“好吧,跟我來,我幫你們問問,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霍恩特別不喜歡記者,因為很多記者都喜歡捕風捉影亂寫一通,你們要吃什么東西嗎,我有罐頭和法棍,要來一點嗎?味道很不錯?!?/br> “不,不用了……”年輕的記者剛說完,他的肚子就咕咕叫起來。 范池忍不住笑了,“我想還是來一點吧?!?/br> “那,謝謝?!蹦贻p的記者聲音極小地應道。 …… 范池原本以為,這個時間還去打擾霍恩,迎接他的肯定是一頓劈頭蓋臉的叱責,未曾想在他解釋了一番后,霍恩只是瞪了他一眼,就說:“讓他們先住你那,明天早飯時間再說,我要休息了,現在不接受采訪?!?/br> 范池一愣,他傻乎乎地問了一句:“為什么?” “你的同胞太狡猾了,他們是意圖用示弱的方式讓你心軟,而你確實也心軟了,事已至此,你早晚是要回國的,他們既然找上了你,不如賣給他們一個好處,日后作為交換條件,明白?”苔米雙手交叉于胸前,聲音冷硬地說道。 明明應該是很容易引起反感的一番談話,卻讓范池很感動。 霍恩確實是一個很自私的人,絕大多數,她想到的只有她的電影,連家庭甚至都要放在一邊,可是同樣,霍恩也是一個很細心的人,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事兒,她卻能顧慮周全。 “謝謝你,霍恩?!狈冻卣J認真真地說道。 “下不為例!” ———— 新浪的記者很守時,提前十分鐘便出現在約定地點。 他們和苔米接觸的亞洲人一樣,都非常有禮貌。 “塔瑪拉·霍恩,很榮幸你能接受我們新浪娛樂的采訪,我是記者劉孟,可以面對鏡頭和我們的中國影迷打個招呼嗎?”劉孟盡量讓氣氛活躍起來,可惜對方似乎并不配合。 法國導演就像是新聞發言人一般,簡明扼要的說,“大家好,我是霍恩?!?/br> 然后,就什么都沒有了。 好在記者知道這位導演并不喜歡說廢話,于是他直奔主題—— “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主題是中國電影百年誕辰,請問您對中國電影熟悉嗎?” 苔米想了想,搖頭,“并不,我知道中國很多有名的導演也知道一些中國的演員,maggieg、gongli,但是我認為我不了解中國電影,因為文化差異的問題,很多電影,我并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了解中國電影的人?!?/br> “您認為一部電影如何彌補文化差異這個問題?事實上,我想很多導演都會有這種苦惱,在本國很優秀的電影,走出國門便會水土不服?!?/br> 苔米想了想,“嗯,這個問題不僅中國導演會遇到,法國導演也會遇到,我認為,解決這一點,最直接而妥當的方式,要有一個靠譜的語言翻譯?!?/br> 劉孟聽后笑了,“能說具體一些嗎?我認為這個觀念很新穎?!?/br> “很好理解,打個比方,我有一個中國朋友,他告訴我,中國人打招呼喜歡問你去哪里,你吃飯了嗎,這個并不代表他要請你吃飯,只是一句單純的寒暄,若你拍攝的是一部商業電影,作為導演或是編劇,你必須要將這種有歧義的話改掉,若是做不到,那么至少要翻譯成本土化的語言文字,這是最基本的?!?/br> 苔米認真地說道。 劉孟頗為感慨地點點頭,然后又問道,“您作為導演,今年還未滿二十歲,卻已經有三部作品,我很好奇,您是如何和劇組的演員溝通的,要知道和您合作的演員,不乏大腕兒,您是怎么讓一個劇組按照你的步調進行下去的呢?” “沒什么不好解決的,我都會提前寫進合同里,我的年齡注定我會受到質疑,所以我只和相信我的人合作,我邀請你入組,是對你的信任,你若是不能給予我同樣的尊重,那么沒有必要再合作了?!痹谶@一點上,異常年輕的法國導演展現出她強硬的一面。 愿意合作就合作,不愿意合作就滾! 劉孟汗顏,這位霍恩導演相當霸氣! …… 五分鐘的記者采訪很快結束,記者意猶未盡。 最后一個提問的機會,劉孟卻問出了一個相當不專業的問題: “聽說你有一個中國助理,請問您覺得他如何?” “還不錯,他學習能力很強,人很認真?!被舳鞑]有太多著墨,但是劉孟還是聽出對方維護之意,忍不住笑了。 看似不近人情的霍恩導演對同胞還是很好的。 劉孟很想多提幾個問題,可惜霍恩并沒有給她機會。 他知道,霍恩能答應采訪已經相當不容易,要知道這位法國導演初出茅廬時,就敢在圣丹斯電影節和所有美國記者對嗆! 想到同胞為自己爭取來的五分鐘,這位記者心中充滿感激。 ☆、第66章 威尼斯后的撕逼 本屆威尼斯電影節有兩位法國導演擔任競賽單元的評委,克萊爾·德尼(is)還有塔瑪拉·霍恩,巧合的是,她們都是女性。 克萊爾·德尼年輕時擔任過許多大師級導演的助理導演,經驗豐富,且擅于汲取這些導演的長處,作品常以非洲題材為主,伴隨著種族、殖民、人與社會等話題的討論,風格簡練,擅于運用音樂,是法國女導演中的佼佼者。 和作品數量眾多的克萊爾·德尼相比,同樣擔任競賽評委的塔瑪拉·霍恩卻只有三部電影,她本人從未有一部作品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雖然年輕的天才導演風頭正勁,但也沒辦法扭轉媒體對她“太年輕”、“還需要鍛煉”、“她還在成長”之類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有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跑到克萊爾·德尼面前,詢問她對既是同胞又是同行的塔瑪拉·霍恩的看法,言語中不乏暗示“霍恩是后輩不夠資格和德尼一起入選評委”。 未曾想,克萊爾·德尼這位曾經因作品過于血腥暴力而在戛納電影節將兩名觀眾嚇昏過去的導演,頗為幽怨地說道:“上一次見她,她叫我德尼嬸嬸,這一次她見到我,卻改稱我為德尼女士?!?/br> 一句話,引出了她和塔瑪拉·霍恩導演是舊時,而且關系還頗為親密。 霍恩導演的社交圈,一直是法國媒體一個很神秘的存在,霍恩并不是一個擅于交際的人,但絕大多數法國電影人都認識她。 媒體猜測,或許是因為霍恩導演獨特的成長經歷,據說霍恩很小就在制片廠做事,她的外婆是一位電影愛好者認識許多電影從業者。 就像這些人猜測的那樣,克萊爾·德尼認識苔米的時,苔米還是個連話都不會說的小姑娘,除了對電影器材感興趣,她幾乎不受任何人干擾,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 和她的同行一樣,克萊爾·德尼從熟人口中得知小姑娘是個自閉癥,憐憫和同情,她默許了在不拍戲的時候,小姑娘可以碰一碰他們的器械,當然,碰壞了肯定要賠的 那時候她可沒想到,軟軟萌萌的似乎下一秒就要哭出來的小面團子,一眨眼的功夫就成為法國人盡皆知的新貴導演。 ———— “德尼嬸嬸?!?/br> 從媒體那聽到了關于克萊爾·德尼的“抱怨”,再見到德尼時,苔米很自覺的稱呼對方為“德尼嬸嬸”。 法國的導演有個共性,絕大多數都很閑,他們喜歡邊旅游邊寫劇本,然后將劇本賣給電影公司或是電視臺,用于拍電影的時間,永遠只有那么一小撮。 克萊爾·德尼算是很勤奮的導演,每年幾乎都能看到德尼執導的新作品。 和不怎么勤奮的法國導演相比,德尼和苔米都算是異類。 看到苔米,德尼笑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竟然這么大了?!?/br> 因為德尼常年在國外拍戲,上次她見到苔米還是五年前,可是一轉眼,小苔米已經變成了大姑娘。 不僅成了導演,上了大學,還結婚了。 “以前只是覺得你和那個英國男孩關系融洽,沒想到幾年后你竟然嫁給了她,米蘭達一定高興壞了,她一直很喜歡那小子?!钡履嵝χ鴵肀Я颂γ?。 “他叫雷蒙德?!彼凶约旱拿?,苔米小聲說道。 德尼當然知道英國小子的名字,雷蒙德·培根,如今英國除了j.k.羅琳,還有那個作家比雷蒙德·培根風頭更盛? 要知道當年小苔米的眼睛就沒有離開過那個金毛英國小子,他們總是形影不離,她原本想給小苔米介紹更棒的法國小伙,沒想到還是被那個英國rou卷捷足先登了。 德尼想起那個過分掏女孩子喜歡,滿口花言巧語的英國小子,就覺得老實巴交的小苔米被坑了。 ———— 因為路程的關系,苔米并不像去戛納電影節那樣,每年都來威尼斯。 她上次來也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 以前她只是作為普通觀眾,幻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攜帶作品,走過威尼斯電影節的紅毯。 未曾想,她還沒成某個單元入圍影片的導演,就先成為了競賽單元的評審團成員。 她將和另外幾位評審,共同選出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的獲得者。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苔米看來,這個稱號有些滑稽。 威尼斯電影節鼓勵拍攝形式的創新,新穎獨特的手法,哪怕這部影片并沒有那么盡善盡美,也能被電影節所接受,作為“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為宗旨的電影節,雖然每一年,威尼斯電影節的主題都在變,但是審判標準卻只有一個:藝術性。 這也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向苔米發出邀請的原因之一:“霍恩的電影,切入點總是很特別,細節非常值得人推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