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你這是投機倒把?
錢進步自然是不完全相信,但孟茹藍不是一般的小孩,他多少也是有些懷疑。 關鍵的是,他聽到她早戀的消息,心里怎么就那么不是滋味呢? 啥感覺?錢進步一時間也說不上來,反正酸溜溜的。 “那封信我根本就不知道是誰寫的,而且之前我也從來沒給誰寫過信,這次也是第一次收到信?!?/br> 站在辦公室,孟茹藍對班主任也是這樣解釋的。 張老師溫和的抬手放在孟茹藍頭頂,揉了揉,動作輕柔的就像母親在撫摸自己的孩子,然后用著非常認真的語氣說道:“孟茹藍,老師相信你?!?/br> 孟茹藍猛的抬眸,昨天晚上家訪之后錢進步對她都有些質疑了,她也明白了這兩天同學們見到她時的那些奇奇怪怪表現,都是因為那封‘情書’。 那封‘情書’當時她就只掃了一眼,大致就看到了幾句收到你的來信什么什么的,還有我也傾慕你之類之類的,讓人一看的確是有種他們已經通信傳情許久的感覺。 也正是因此,教務處的劉主任和其他同學才都不信她的解釋。 可孟茹藍自己作為當事人最是清楚不過,之前她根本就沒收到過任何人的信。 信不信的她無所謂了,別人愛怎么說也就怎么說吧,反正對她是沒什么太大的影響。 能寫那樣的‘情書’肯定是有一定的目的,只要有目的早晚會露出馬腳,她不著急。 眼下她滿腦子想的問題就是向陽區開發的事情,錢進步那邊已經去看過了,一大片民宅要開發成批發市場。 孟茹藍的腦子里又開始盤算了,未來幾十年里向陽區批發市場行情都不錯,開分店看著前景不錯,然而并沒有買地皮來的合適。 經過一番琢磨,她做了個決定。 分店要開,地皮也要買。 晚上吃過飯,孟茹藍進了書房。 這間書房是孟茹藍開學之后才找了間空房改建的,里面一排書架靠墻,三張桌子各站一角,目前院子里就住了仨人,一人一張桌子方便看書學習。 挨著書架的一小片空地用木頭搭了一個十公分的小臺子,臺子上擺著一張小矮幾,矮幾上一套茶壺,矮幾下三個棉布縫的座墊,方便學習累了坐這里喝茶。 有些昏暗的燈光下,范子凡正寫著作業,錢進步手里捧著那本《玉石鑒定》細細研究。 孟茹藍搬著凳子挪到錢進步書桌跟前,坐下。 錢進步沒抬頭,淡淡的語氣問:“有事?” “恩,有點事?!?/br> 錢進步把書放下,“說吧,啥事?” “錢哥,向陽區那邊你也去看過了,就沒點別的想法?”她雙手托著下巴,一字一頓的問。 “不是說好了嗎?分店,五五分?!卞X進步瞥了一眼,知道她不會明知故問,肯定是又有了別的想法,“你要是有想法就說說看?!?/br> “錢哥,我是這樣想的,開了分店咱們也不知道往后生意好不好,生意好了還好說,可要是生意不好了呢?這就跟農民種地看天吃飯一樣的,收成好了吃飽飯,收成不好餓肚子?!?/br> “做生意有賺有賠這是正常,但如果能有穩賺不賠的辦法,咱何苦去冒險對不?” “你的意思是?”錢進步皺眉,似乎聽出了點什么。 “我的意思是,分店咱該開開,但開分店不影響咱們買地皮,錢哥你想,如果那個批發市場里一半的店鋪是咱們的,咱們只要租出去收房租,是不是穩賺不賠?” 這就是包租婆的啟發,未來二十多年里是經商黃金期,過了黃金期是白銀期,等到二十一世紀黑海浮沉可不是好玩的。 到那時多少商業街里的商鋪都是隔三差五換老板的?開店賺不到什么錢,但房租是少不了的。 到那時,錢賺夠了,啥也不用干,收房租就夠養活一家老小了。 “你是說買地皮?茹藍,這可不是玩笑,那要不少錢的?!?/br> “錢哥,錢的事情我們一起想辦法,實在不行咱們去找一趟李銘玉,再走一批原石,本錢先欠著,買了地皮以后慢慢還?!?/br> 孟茹藍還是那個想法,借的錢好還,攢錢可就難了。而且商機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了。 錢進步搖頭,“買地皮不是小事,恐怕國家也不允許?!?/br> “錢哥,現在正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也是國家給予個人創業鼓勵支持最大的時候,這個機會咱們可不能錯過啊?!?/br> 錢進步遲疑了,她說的這些其實他是很認可的,只是問題是要拿出錢來才能辦大事。 “你的意思是貸款?”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與國際接軌,國內出現新的經濟形式,國家不得不出臺政策,向社會注入大量資金,以使該經濟形式順利過渡。要改革開放,要進軍國際市場就必須出現商業、發展商業。 可誰敢?就算有人敢也沒那么多錢,于是就產生了第一批商人無息貸款政策。 這是什么概念?無息,就是你根本不用考慮還的問題,安心經商就行,錢進步不知道,但孟茹藍知道,八十年代國家是預備發放170億貸款金額的。 鼓吹錢進步貸款是為了投資平衡,孟茹藍不缺錢,但她沒辦法一把手拿出來交給他。 記得前世八十年代敢于貸款的都是有眼光的,據說某個老總當時就貸款兩萬,后來就發展成了集團,孟茹藍手里可不止兩萬,一把手都拿出來要嚇死全市人民了。 “錢哥,這是一次機遇,無息貸款就是為了造就萬元戶,這可打造千萬以及億萬富翁的搖籃啊,這幾乎咱們可不能錯過?!?/br> “你這不是投機倒把?” 孟茹藍著急,好想一把拍醒他,是,國家放出這個政策的時候,也是怕造成反面影響,怕工人不上班了,農民不種地了,所以是做了一些媒體反面報道,這也是導致當時很多人不敢貸款的原因,記得國家預備的170億到最后也就放出去了一小部分。 “錢哥,我可是天天看報紙的,國家領導都說了,這是構筑了祖國的經濟長城的重要一步,怎么會是投機倒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