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在下千手、紅顏風華錄、[綜漫]游戲才不會變成現實、[綜漫]琴酒和紅方稱兄道弟、朕有特殊和諧技巧、香濃入骨、鐵骨英姿之小妻要逆襲、(穿越、重生)軟男嫩女H、嬌養成歡:鞏爺的隱婚夫人、我有一個恐怖直播間
兩人同入詹事府,授太子賓客。 圣旨下達,大學士府和顧府門前車馬如龍,賓客如云,來賀者不知凡幾。 反倒是楊瓚,整整五日,未見一個同僚拜訪。 仔細想想,不難理解。 長安伯府,顧指揮使家宅。門房都是錦衣衛,不說陰風陣陣,也是寒氣襲人。 腦袋被石頭砸過,才會主動上門。 由此,著實省去不少麻煩。 這種便宜,唯楊御史可得。無論謝狀元還是顧榜眼,都仿效不來,只有羨慕的份。 車到武學門前,并未停留,而是再行百米,停在一座官學前。 遞出御史腰牌,守衛立即讓開道路。 大門洞開,楊瓚下車步行。 繞過影壁,迎面一座空闊校場,二十余名舞勺少年,著一式短袍,隨訓導練拳。另有十幾名七、八歲孩童,靠著墻角,正蹲馬步。 楊瓚一身緋色官袍,站在皆是青衣藍袍的官學中,極其醒目。 不到片刻,即有教授來迎。 知楊瓚此行乃是“私訪”,不為公務,略松口氣。引楊瓚離開校場,往二堂行去。 穿過廳門,即有朗朗讀書聲傳來。 兩人同時放輕腳步,行到窗外,見室內情形,不禁現出笑容。 官學乃是新辦,儒師訓導由國子監和京城武學調任。教授文章經史同時,不落兵法武藝。 君子六藝,被列為基礎學科。 上馬能仗劍衛國,北驅殘敵,下馬能詩書成文,定治國安邦之策。 學中子弟,不拘勛貴寒門,民戶軍戶,考評入學,每月一試。優秀者多有獎勵,落后者,不想背著石磚,繞校場跑百八十圈,必須奮起直追。 楊廉志向遠大,立志在錦衣衛的道路上,大踏步邁進,一時半刻扳不回來。楊瓚無法,不想讓侄子被滿府錦衣衛繼續帶歪,只能咬牙,送其入官學。 為此,特地拜訪李閣老,隨后上疏天子,獻辦學之策。 天子當場拍板,就這么辦! 不出幾日,京城武學旁新設一所官學。 辦學宗旨:仿強漢盛唐,士子仗劍,文武兼修,絕不偏科! 起初,學中多為五品以下官員及寒門子弟。 隨楊御史親侄,慶平侯長孫,武定侯三子,劉閣老玄孫等加入學籍,官學的門檻瞬間拔高,屋脊房梁都籠罩一層瑞光。 朝廷下令,學中設立文館,凡翰林學士,每旬必至講學。 官學房頂的瑞光,驟成七彩。 短短幾年時間,入學的人數竟如滾雪球一般,成倍增長。 正德八年,皇長子,安化王,興王世子前來“體驗生活”,更是造成轟動,官學大門差點被擠破。 安化王不提,興王世子同皇長子相差一輩,卻是年齡相仿,交情甚厚。在大明四處碾壓,拓展疆域的過程中,獻計獻策,將國王領主酋長首領完美吊打。 幾次出海,甚至拐帶了堂侄子和堂侄女。 歷朝歷代,圍繞皇位,兄弟相爭,手足相殘,不勝枚舉。 換做正德朝,完全是另一種情形。 皇次子表示:祖國山川大好,只是地方還不夠大,兒欲扛槍上馬,往塞外一游。 皇三子正色道:父皇,聽聞美洲之外尚有沃土,兒愿前往,為國朝再尋良種! 皇四子出言:陸地已不能滿足兒臣。兒要揚帆遠航,獻身科學。順便驗證楊閣老之言,看一看八荒六合,究竟是方是圓。 皇五子握拳,咬著腳丫:呀呀呀丫丫! 地球不夠伸展,他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皇太子也想撂挑子,可惜親爹比他動作快,拉上楊閣老,溜達出了塞外。 間接推動事態發展的興王世子,此時還在襁褓,吃飽了睡,睡飽了吃,中途哭上兩場,顯示一下存在感。 三月后,宗人府將為其上冊。 朱厚熜三個大字,將以另一種方式,載入歷史。 確定楊廉在官學適應良好,楊瓚沒有繼續停留。 教授一路送到門前,方才拱手告辭。 車夫揚鞭,車輪壓過青石路。 行出百米,馬蹄的噠噠聲漸被人聲淹沒。 距新年愈近,街市愈發熱鬧。 接踵摩肩的行人,南來北往的行商,牽著駱駝馬匹的胡人,隨船而來的佛郎機人,入貢的番臣土官,齊聚京城,添許多熱鬧。 推開車窗,馬車恰好經過一座客棧。 福來樓三個大字映入眼底,記憶倏然閃過,楊瓚眸光微閃,難免生出感慨。 會試放榜,差官報喜的聲音,猶在耳畔。 繼續前行,店鋪前的幌子,路邊吆喝的小販,客棧酒樓中的喧鬧,逐一閃過,凝成流動的光影。 車進東城,喧鬧漸息。 馬車速度忽然減慢,楊瓚探頭,展眼望去,一身大紅錦衣,玉帶纏腰,烏發似墨的顧伯爺,正策馬行來。 “靖之?” “我與四郎同行?!?/br> 月上中天,星輝灑落。 民居官宅陸續燃起燈籠,暈黃的火燭,鋪開一路橘光。 映襯暖色,楊瓚展顏。 “好?!?/br> 朔風卷過,尾音消散。 歲月不息,洪流滾滾。 歷史書頁翻過,前路雖然未盡,人間已是萬家燈火。 ————全書完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到這里結束,會有番外,兩到三天發一篇。 感謝喜歡本文,支持遠方的各位親。 遠方會繼續努力! 書香門第【元夕。歲夢】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