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在下千手、紅顏風華錄、[綜漫]游戲才不會變成現實、[綜漫]琴酒和紅方稱兄道弟、朕有特殊和諧技巧、香濃入骨、鐵骨英姿之小妻要逆襲、(穿越、重生)軟男嫩女H、嬌養成歡:鞏爺的隱婚夫人、我有一個恐怖直播間
若是老天再給他十年,哪怕五年,他都能安心將社稷交與太子,安然長逝,無愧于歷代先皇。 可惜??! 只盼楊瓚莫要辜負他的期望,能輔佐太子,扛鼎江山,成就一代明君賢臣。 懸腕黃絹,手指枯瘦,落下的字仍蒼勁有力。 “敕翰林院編修楊瓚,睟面盎背,昂霄聳壑,班行秀出,博學宏才。有古賢之風,踔絕之能。講習太子,日日兢兢,仁言利溥,實為廟堂偉器之才。 古云,厚棟任重,為君者當任人唯賢,拔犀擢象。 朕效先祖,選才任能,不拘年少。 擢遷楊瓚翰林侍讀,授奉訓大夫,兼領左諭德,講習弘文館?!?/br> 一道圣旨不過寥寥百余字,弘治帝卻足足用了半個時辰,方才書就。 “用敕命之寶?!?/br> “是?!?/br> 寧瑾送上寶印,弘治帝親自拿起,重重按在絹上。 七品至從五品,品秩堪謂飛升,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李東陽。 黃絹燦目,紅印昭然。 寧瑾不由感嘆楊瓚的圣眷之隆。 跟在弘治帝身邊多年,他幾乎可以斷定,敕令發下之日,既是楊小探花一飛沖天之時。 第三十二章 詔獄 明時的詔獄也稱錦衣獄,由北鎮撫司掌理,錦衣衛和東西兩廠抓捕的犯官,多數都關押于此。 洪武朝的開國功臣,九成以上在金陵詔獄緬懷過人生。 永樂朝的大才子解縉,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都是有名的獄中住戶。 后經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憲宗五朝,錦衣衛的地位不斷發生變化,或為天子寵信,張揚跋扈不可一世;或被東廠壓制,失卻往日威風,只能老老實實做天子儀仗。 詔獄的作用始終未變。 凡朝中官員,被捉拿下刑部大牢,總有喊冤的機會。接到錦衣衛駕帖,被下詔獄,除非天子開恩,遇到大赦,休想重見天日。 論理,如此知名的地方,該陰森恐怖,令人脊背勝寒才對。 可楊瓚在牢房前琢磨許久,直到被獄卒請進單間,關門落鎖,仍很難相信,自己所處的地方,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獄”。 三面土墻,一面木欄,符合傳說中的布局,卻和鐵獄銅籠相距太遠。 囚室內桌椅板凳俱全,靠墻還有一張木榻,枕褥比客棧不差多少。楊瓚不得不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 如果以上勉強能算作“標配”,桌上一壺溫茶,兩碟點心,簡直是匪夷所思。 這是坐牢? 沒和他開玩笑? 四下里看看,楊瓚離開木欄,走到墻角的一只藤箱前,神情更顯得奇怪。 無論怎么看,這都像是書箱。 掀開箱蓋,果然,左手邊兩摞經史子集,右手邊一疊游記話本。 關押文官的牢房放書箱,該說錦衣衛富有創造力,還是牟斌的腦袋被門夾了? 箱蓋合上,楊瓚愈發對探索牢房起了興趣。 湊近墻面,摩挲著斑駁的刻痕,多是之前“獄友”留下的詩詞遺言。仔細觀察,多數還有落款和年月。 “永樂十九年,宣德四年,天順元年,天順三年,天順七年,成化三年,成化五年,成化八年……” 沿著墻面一一數過,楊瓚發現,天順和成化年間獄友最多,弘治年間最少。 最近的一篇,是在弘治十二年。 留詩的不是旁人,正是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兩次上言彈劾壽寧侯的戶部郎中李夢陽。 回想在客棧里經歷的那場口角,楊瓚不由得輕笑。 這也算是另類的緣分?他是不是也該寫點什么,以供后來者參考? 仔細想想,還是免了。 他不善做詩,寫出來也是貽笑大方。最多離開時留下行字:翰林院編修楊瓚到此一游。至于后來者會怎么想,會不會笑話楊小探花沒有詩才……管他呢。 看夠了,腰背又開始疼。 楊瓚挪到木床邊,慢慢坐下,緩緩舒了口氣。疼得這么厲害,別是傷到了骨頭。 “楊老爺,小的給您送筆墨?!?/br> 獄卒打開鐵鎖,彎腰笑道:“楊老爺可習慣?若是哪里不適應,盡管提,小的一定安置妥當?!?/br> 習慣? 再好也是牢房,如何習慣?巴望著常駐不成? 楊瓚磨了磨牙,牟指揮使請他詔獄小住,真意難明,還是先靜下心來,先弄清情況再說。 “并無何處不妥?!?/br> “那就好。您住著,住多久都成?!?/br> 獄卒笑得愈發真誠,楊瓚頓覺疼的不只是腰。 “楊老爺可有什么忌口?小的記下,稍后給老爺送飯菜過來?!?/br> “清淡些即可?!睏瞽懭〕鲆恢缓砂?,摸出兩枚銀角,“勞煩了?!?/br> “不勞煩,不勞煩!” 指揮使發話,這位可不是來“坐牢”的。必得小心伺候,萬事都要妥當。 獄卒特地清掃過牢房,搬來桌椅,新鋪上枕頭被褥,更搜羅來一箱書籍,就為讓楊編修住得舒服些。 因不識字,書籍的種類五花八門,甚至有神異話本。然也歪打正著,正好替楊瓚解悶。 收起銀角,放下筆墨,獄卒退出牢房。 禮遇不假,門外仍要落鎖,畢竟詔獄的規矩不能改。但在囚室里,楊瓚想干什么都行,哪怕是踹門鑿墻,爬上房梁,只要他能做到,通通隨意。 兩盞茶的時間過去,楊瓚的腰側越來越疼。 小心解開官袍,掀開里衣,自肋下至后背,成片青紫的印痕。 “嘶——” 楊瓚吃驚不小。 只是被撞了一下,竟然這么嚴重?真是骨頭裂了不成? 正思量間,牢房外突然傳來腳步聲。楊瓚合上衣襟,循聲抬起頭,見是顧卿,立刻站起身。 “顧千戶?!?/br> “楊編修?!?/br> 顧卿向獄卒拿過鑰匙,打開鐵鎖,邁步走進牢房,身后跟著一名提著藥箱的醫士。 “下官如此,讓千戶見笑?!?/br> “楊編修何出此言?” 顧卿詫異挑眉,按住楊瓚的肩膀,幾乎不費什么力氣,就將他按回榻上。隨即側身讓開,容醫士上前為楊瓚診傷。 大概為免楊瓚尷尬,停留不到片刻,顧千戶便轉身離開牢房。 房門未關,楊瓚聽不清顧卿和校尉獄卒說些什么,只能看到校尉嚴肅點頭,獄卒不斷哈腰,偶爾看向楊瓚,目光愈發熱切。 “楊老爺且側身?!?/br> 醫士先為楊瓚診脈,隨后挽起窄袖,仔細看過傷處,在邊緣輕輕按壓。 “此處可疼?” 楊瓚搖頭。 醫士又移了幾處,楊瓚或點頭或搖頭,偶爾還要冷嘶一聲。 “楊老爺放心,只是外傷,并未傷及內腑,骨亦無礙?!?/br> 醫士確診,楊瓚長舒一口氣。 先時疼得那么厲害,他還以為肋骨斷了。得了這句話,總算安心不少。 淤傷看著嚇人,不過疼了些,到底沒有大礙。真被撞斷骨頭,才是大麻煩。 “多謝?!?/br> 醫士凈過手,忙道不敢。打開藥箱,取出兩只巴掌大的木盒。 “此為外用?!?/br> 待楊瓚接過藥膏,又提筆寫下內服藥方。 “小老兒觀楊老爺有郁積之氣,日久不散,于己無益。還需開解,方能保得康健?!?/br> 接過藥方,楊瓚謝過醫士。 醫士點到即止,重新背起藥箱,同楊瓚告辭。 獄卒來取藥,告知楊瓚,有獄中文吏親自熬藥。 “楊老爺放心?!?/br> 楊瓚點點頭,忽而想到,外用的藥膏怎么辦? 牢房里沒有鏡子,即便有,他也沒法給自己后背擦藥。 “楊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