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接著四名大弟子依次將法器遞到吳明手中。 四種法器分別是一卷經書,一個木魚,一串念珠和一柄短劍。 吳明一見這四樣東西,便知不是凡物,經書雖然古舊,但紙張絲毫沒有破敗跡象,顯然是特殊的蠶絲所致。 木魚有股天然的檀香,可見是用檀香木制作的。 而念珠的材質極為特殊,雖然黑不溜秋,但質地非常堅硬,以吳明的認識,知道絕非凡品。 至于那柄短劍,開頭看到的時候吳明倒是沒覺得特殊,待得到了手上,體內春陽融雪功便不禁有所sao動,吳明當即知道這應該是一把有靈性的短劍,只是一般習武之人感覺不到罷了。 第415章露出馬腳 吳明絕沒想到恒山派四件法器,竟然都如此珍貴,怕是都有著不凡的來歷,只是現在他沒空多加查看,只能留待儀式完畢之后有空再行研究。 吳明正欣喜之間,只見儀清已經展開一個卷軸,然后說道:“恒山派共有五大戒律。一戒犯上忤逆,二戒同門相殘,三戒枉殺無辜,四戒持身不正,五戒結交jian邪。恒山派祖師遺訓,掌門師兄須當以身作則,監督弟子?!?/br> 吳明應道:“是!” 前三戒對于吳明來說自然是很容易辦到的,譬如這一戒犯上忤逆,他現在是恒山派最大的頭頭,這犯上忤逆根本不可能。 對于恒山派這些同門,他一直照顧有加,自然不會出現同門相殘之事,這二戒很容易做到。 三戒枉殺無辜,吳明從來不是好殺之人,殺人必定有他的理由,這一戒也絲毫沒有問題。 至于四戒持身不正和五戒結交jian邪,或許在一些人眼中,吳明肯定是觸犯了的。 然而,吳明自己卻并非這么想,因為在他看來,正或者邪并不單純看一個人的出生或者所屬的門派,而是要看具體的為人處事。 行之正則正,行之不正則為邪。 恒山派眾女弟子對于吳明早已心懷崇敬,十分擁戴,此時見就任儀式完成,意味著吳明以后便是她們正式的掌門人,都不禁欣喜萬分,有些俗家女弟子更是忍不住歡呼起來。 吳明此番就任恒山派掌門,跟原書令狐沖就任的局勢大有不同,嵩山派左冷禪既死,嵩山派群龍無首,此時自然不會有人前來阻止。 而少林、武當等門派的掌門人都曾親眼目睹吳明的武功和為人,知道江湖傳聞不可信,自然也不會在就任典禮上提出任何不利于吳明的問題,更加不會橫加阻止。 至于東方不敗派來的賈布和上官云,則被任盈盈派了綠竹翁、老頭子、計無施等人盯得緊緊的,想要在期間搗亂作怪,卻是根本不太可能。 眼見這就任儀式異常的順利,吳明心里倒是有些不太習慣。 瞥了一眼不遠處的賈布和上官云,吳明心中冷笑,想必他們也是在尋找機會,此時被人看得很緊,怕早已不耐了吧。 隨著儀和宣布就任儀式完畢,也宣告著吳明現在乃是貨真價實,真正意義上的恒山派掌門人。 接下來,作為掌門人,吳明自然要招待前來道賀觀禮的眾位賓客。 群豪大多喜歡喝酒吃rou,那便在山坳中自行用餐,至于其他門派之人,吳明則讓不戒和尚和桃谷六仙等人招待他們,而他自己,則親自招呼少林、武當、衡山、泰山等各派掌門吃齋飯。 吃完齋飯,方證大師忽然輕聲對吳明說道:“吳掌門,老衲和沖虛道兄二人有些話想和你商議一下?!?/br> 當今武林中兩大門派的掌門人親自來到恒山,不用說也必定不是單純的道賀觀禮,何況吳明早已知道他們的目的,于是當即點頭表示同意。 此時,見性峰上人員混雜,不論在何處說話,都不免隔墻有耳,讓人聽去。 吳明想到賈布等人的計劃尚未展開,若是自己和兩派掌門就在見性峰相談上的話,難免他們為了完成任務鋌而走險,這樣極易殃及賀客和本派的女弟子,畢竟這一次魔教帶來的毒水可是奇毒無比,吳明心知絕不能大意。 于是吳明便想將他們引到無人之處,讓他們露出破綻,然后再行揭穿。 打定主意之后,吳明吩咐儀和、儀清等弟子分別招待賓客,然后向方證、沖虛二人道:“下此峰后,磁窯口旁邊有一座山,名為翠屏山,此山峭壁如鏡,山上有座懸空寺,是恒山的勝景。兩位前輩可有雅興,前往一游?” 沖虛道人笑道:“翠屏山懸空寺那可是天下奇景,貧道仰慕已久,正欲一開眼界,煩請吳掌門帶路?!?/br> 方證大師點頭微笑道:“那就麻煩吳掌門了?!?/br> 吳明前頭引路,在下峰之前,卻是悄悄傳音給了任盈盈,讓她故意放松對賈布等人的監視,好讓他們跟上翠屏山。 任盈盈冰雪聰慧,當即會意該怎么做。這一次東方不敗派賈布和上官云兩名高手前來,還準備了大量毒水,目的自然是為了對付吳明。 吳明交代好了之后,便帶著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下峰而去。 三人都是武林高手,步履輕盈,很快便來到瓷窯口附近的翠屏山下。 吳明靈覺何其敏銳,早已聽到有一批人遠遠跟在身后,他們的跟蹤技巧十分精妙,竟然似乎瞞過了少林和武當兩派的掌門人。 吳明心中暗嘆,難怪原書中令狐沖和兩位掌門差點被他們給俘虜,這些魔教弟子的確有著不凡的實力。 這時,只見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正仰頭眺望,吳明順著他們眺望的方向看去,但見飛閣兩座,聳立峰頂,宛似仙人樓閣,現于云端,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方證大師忍不住贊嘆道:“建造此樓閣之人當真妙想天開,果然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br> 沖虛道長附和道:“正是?!?/br> 三人邊走邊看,緩步登山,過了好一會這才來到懸空寺中。 懸空寺共有樓閣兩座,都是高三層,中間相距數十步,兩樓之間,以飛橋相連。 飛橋極為狹窄,寬僅數尺,而身下乃是懸崖峭壁,頭上則是云霧繚繞,若是普通人來到這里,絕對會膽戰心驚,但三人都是武林中的絕頂高手,自不可同日而語,臨此勝境,反倒胸襟大開,十分暢快。 方證眺望了一番后嘆聲說道:“古人有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里的地形,確是如此?!?/br> 沖虛道長接口道:“北宋年間楊老令公扼守三關,曾鎮兵于此,這原是兵家必爭的要塞。始見懸空寺,覺鬼斧神工,驚詫古人的毅力,但看到這五百里開鑿的山道,懸空寺又渺不足道了?!?/br> 吳明故作驚奇道:“這數百里山道,竟然都是人工開鑿出來的?” 沖虛道長點頭道:“沒錯,據史書記載,魏武帝天興元年克燕,將兵自中山歸平城,發卒數萬人鑿恒嶺,通直道五百余里,磁窯口便是這直道的北端?!?/br> 方證接口道:“所謂直道五百余里,當然大多數是天生的。北魏皇帝發數萬兵卒,只是將其間阻道的山嶺鑿開而已。但縱然如此,工程之大,也已令人咋舌?!?/br> 吳明嘆聲笑道:“難怪天下有這么多人都想當皇帝?;实壑灰痪湓?,數萬兵卒便將阻路的山嶺給鑿了開來?!?/br> 沖虛道長嘆息道:“權勢這一關,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杰,又有幾人能夠看穿。別說做皇帝了,就說武林中之所以風波迭起,紛爭不斷,還不是為了那‘權勢’二字?!?/br> 吳明聽得暗自點頭,同時也明白沖虛道長想要將話引到正題上,于是便順勢說道:“道長說得是,有關武林形式,還請兩位不吝指教?!?/br> 沖虛道長道:“好說,好說?!?/br> 方證大師道:“吳掌門,當日左盟主派人冒充魔教子弟,挑起正邪之戰,你也知道他正是為了達成所謂的權勢?!?/br> 吳明點頭道:“確是如此,這左冷禪野心極大,可惜心術不正,還好已經自殺身亡,不然我此番就任,他或許也會前來阻止?!?/br> 方證大師嘆道:“左盟主文才武略,本是我們正派的杰出人物,五岳劍派之中,原本沒第二人比得上,可惜他抱負太大,急欲壓倒武當、少林兩派,未免有些不擇手段?!?/br> 吳明知道,方證大師是出家人,慈悲為懷,雖然明知左冷禪做了極多的錯事,但既然人已死,自然也便不會多加譴責。 這時,沖虛道長忽道:“原本我們以為左冷禪既死,五岳劍派便會重新走入正軌,但近來貧道和方證大師卻發現事實遠非我們想得那么簡單?!?/br> 吳明心中暗道,看來他們是發現了岳不群的蛛絲馬跡,表面上卻不動聲色,故作驚訝道:“兩位是不是發現了什么?” 沖虛道長嘆息一聲道:“的確如此。當時貧道和大師聽說這個消息的時候都十分震驚,簡直難以置信,平日表現如此之好的一個人竟然會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br> 吳明故作震驚道:“這人究竟是誰?” 沖虛道長道:“他就是人稱君子劍的華山派掌門岳不群?!?/br> 方證大師也是一聲嘆息,接口道:“若非偷偷將消息告訴我們的乃是他的二弟子勞德諾,老衲和道長斷然不會相信?!?/br> 吳明則故作疑惑道:“不會吧,方丈、道長,你們是不是搞錯了,那勞德諾可是左冷禪派到華山臥底的,他的話豈能相信?” 沖虛道長解釋道:“不錯,勞德諾本是左冷禪的三弟子,被他派往華山臥底,這些我們自然都聽左冷禪自殺前說過。然則勞德諾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是他將死之時。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的話不像有假?!?/br> 第416章典籍之秘 吳明心中暗嘆,自己的到來,果然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這勞德諾竟然已經死了,原書中他可不是這個結局,這時候還活得好好的,不過最后的下場卻是極為凄慘,倒不如現在死了的好。 吳明正感嘆間,只聽方證大師道:“最重要的一點,是那勞德諾說出了其中的一個大秘密。老衲相信這絕非是他所能編造得出來?!?/br> 吳明心道,難道是勞德諾臨死前將岳不群練了辟邪劍譜的消息告訴了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嗎?于是吳明趕緊問道:“大師,是什么秘密?當然若是不方便說,那就當小子沒問好了?!?/br> 方證大師道:“老衲和道長此番既然找你商議,自然是信得過你。勞德諾所說的秘密,便是華山岳掌門得到了福威鏢局林家祖傳的辟邪劍譜,而且據說已經練到了一定的程度?!?/br> 吳明先是謝過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的信任,接著故意道:“聽方丈的意思,似乎那辟邪劍譜十分厲害?” 方證大師點頭道:“的確如此?!?/br> 吳明故作疑惑道:“既然辟邪劍譜如此厲害,為何林震南跟林平之的武功卻是如此不擠呢?” 方證大師道:“那是他們并未得到真正的辟邪劍譜,自然便無法發揮其中的厲害之處。而這次岳掌門得到的辟邪劍譜卻是不同,乃是真正的絕學,若然學到高深處,老衲怕是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br> 吳明故作驚詫道:“原來辟邪劍譜竟然如此厲害?!?/br> 方證大師解釋道:“吳掌門,其實辟邪劍譜只是某本武學典籍的一部分,你可聽到過《葵花寶典》的名字?” 吳明道:“《葵花寶典》在下以前便聽人說過,據說乃是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秘笈,可惜失傳已久,下落不明。后來在下有幸從任教主口中得知,他曾將《葵花寶典》傳給東方不敗,看來這部《葵花寶典》,現在應該是在魔教手中了,難道辟邪劍譜便是出自這《葵花寶典》不成?” 方證大師道:“辟邪劍譜的確出自《葵花寶典》,然則魔教所得的卻也是殘缺不全,并非原書?!?/br> 說到這里,方證大師頓了一頓,仿佛似在回憶,他抬起頭來,望著天空悠悠飄過的白云,這才緩緩說道:“華山派當年有氣宗、劍宗之分,一派分為兩宗。華山派前輩更是因此而大動干戈,自相殘殺,這其中的緣故,據說便是因那部《葵花寶典》而起?!?/br> 吳明雖然看過原書,但畢竟記不得那么多了,此時聽方證大師講述,倒也聽得十分入神。 方證大師又頓了一頓,繼續說道:“這部《葵花寶典》,武林中向來都說,是前朝皇官中一位宦官所著?!?/br> 吳明早就知道這點,但此時也忍不住輕“哦”了一聲道:“竟然是太監所著,這人倒是厲害?!?/br> 方證大師點頭道:“的確如此。至于這位前輩的姓名,卻是早已無可查考,以他這樣一位武學宗師,為何卻要在皇官中做太監,那是更加誰也不知道了。至于寶典中所載的武功,據說卻是十分精深,三百余年來,始終無一人能據書練成?!?/br> 吳明知道,原書所著的乃是個太監,自然不用刻意去注意自宮的問題,也就不會在典籍上注明,這樣一來,任你學究天人,資質不凡,怕也學不會這《葵花寶典》,這應該便是三百年來無人可以據書練成的原因。 吳明沉吟間,只聽方證大師繼續說道:“到了百余年前,這部寶典無意間被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當時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乃是一位擁有大智慧的杰出人物,若是依照他老人家的武功悟性,該當練成寶典上所載的武功才是。然則據他老人家的弟子卻說,紅葉禪師并未練成寶典上的武功。更有人說,紅葉禪師參研寶典多年,直到圓寂,始終就沒開始修煉寶典上的武功?!?/br> 吳明淡淡笑道:“大師,說不定此書另有修煉訣竅,卻沒記載在書中,以致以紅葉禪師這樣的絕頂高人,也難以領悟,甚至根本不得要領,無從著手?!?/br> 方證大師點頭道:“吳掌門所言這也大有可能,可惜老衲和沖虛道兄都無緣見到寶典,否則雖不敢說修習,但看看其中到底有些什么高深奧秘的文字,也是好的?!?/br> 吳明心道,不知道以方證大師的定性,見了葵花寶典,是否還能堅持得住。 這時,只聽沖虛道長微微一笑道:“大師,你動塵心了。其實咱們學武之人,不見到寶典則已,只要見到,定然會廢寢忘食地研習參悟,結果不但誤了清修,反而空惹一身煩惱。咱們沒有緣份見到,其實卻是福氣?!?/br> 沖虛道長的話倒是讓吳明心中暗自佩服,的確正如他說得那樣,這葵花寶典還是不看為妙。 方證大師哈哈一笑,點頭說道:“道兄說得是,老衲塵心不盡,好生慚愧?!?/br> 方證大師自我揶揄了一句之后,這才繼續說道:“當年,據說華山派有兩位師兄弟,曾到莆田少林寺作客,不知因何機緣,竟看到了這部《葵花寶典》?!?/br> 《葵花寶典》何等珍貴,哪里是一般人能夠看到,吳明猜測華山派這兩名師兄弟能夠見到,定是偷看。只是方證大師說得客氣,不提這個“偷”字罷了。 方證大師又道:“當時時間緊迫,兩人來不及同時遍閱全書,于是便兩人分讀,每人各讀一半,準備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討。不料回山后,兩人將書中功夫合二為一,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兩人都深信自己沒錯,乃是對方讀錯了書,可是單憑自己所記得的一半,卻又不能依之照練。就因為這樣,兩個本來親逾同胞的師兄弟,到后來竟變成了對頭冤家。華山派分為氣宗、劍宗,也就由此而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