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夫人再問:王家三女,‘溫柔賢良,善解人意’,就是如此嗎?” 此言一出,王家二老頓時汗流如雨。 他們當然記得這話是怎么來的,只哪家嫁女兒不是往好了說啊,他們也不過是稍微夸張了些。便是他當年娶媳婦還不是一樣? 他還記得,當年媒人跟他們家說的是‘真個比桃花還嬌艷幾分’,后來洞房昏暗他也沒瞅清。第二天一看倒是長得還行,比不上桃花也比得上打碗花了。 只是這打碗花上怎么看都像濺了泥點子是怎么回事? 他也曾覺得委屈來著,可他爹磕了磕煙袋鍋子,一瞪眼說的是:“這有啥!身板好,能下地,能生孩子就行了!” 干那事的時候又不點燈,黑燈瞎火的,管她臉上長啥?可不就是么,男人的勁兒又不往臉上使…… 除了高門大戶,平常百姓嫁娶妻嫁女都不易,娶都娶了,也入了洞房了,還有啥好折騰的!該咋過咋過唄! 這么多年他不也就這么過來了么?上了年紀以后,你在瞧瞧,誰臉上不是到處泥點子呢?!他媳婦不過是提早了些而已…… 王老漢和老妻對視一眼,都是一通胡思亂想。 他們也知道自家對最小的三女是嬌慣了些。不過在父母眼里,自家女兒自然是千好萬好的。不知禮數是親近,嬌蠻任性是天真,愛玩兒愛俏是女兒家活潑俏麗,總之,那些都不算啥缺點…… 不過,這樣的女兒嫁出去他們也不是不擔心的,這些年來只盼著女兒能學著長點眼色,知道些好歹。女兒在婆家鬧他們也不是沒說過,不是也陪了不少,只已經養成了的性子如何能改得了了? 只能盡量在女婿和外孫身上彌補彌補唄…… 寧遠斜了他們一眼,哪管他們想什么,只繼續道:“夫人說了:如果親家舍不得女兒出嫁,不妨接回來繼續養著,別隨便舍出去禍害別人家!” 這話可是很重了! 這意思可不是離合,是休妻! 老兩口嘴里發苦,心里發顫,兩腿打抖,真心害怕了起來。這要是把嫁出去的女兒給退回來,他們王家在村子里還怎么做人喲!別說村里人瞧不起,就是哥嫂只怕也不會給小女兒好臉色。 便是再嫁,以女兒的性子和現在的名聲,哪能嫁個好人? 到底當娘的堅強些,王老太太戰戰地說道:“大、大人,有,有沒有……別的法子?一、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孩子有欠管教……” 寧遠乜了她一眼,半晌淡淡說道:“夫人說:要是親家有心無力,夫人便勉為其難,替親家管教管教,免得將來丟了石家的人!” 說完,寧遠手一揣,臉一揚,眼一瞇,漫聲道:“親家是打算把女兒接回來,還是……” 這必須不能夠??!這是王家院子里眾人的心聲! 尤其是三個兒媳婦,她們可不希望石家把人給踢回來。這攪家精似的小姑子,現在這樣三天兩頭的往回跑她們已經夠煩的了,真要是給休回來了,只怕這往后家里姑嫂之間也沒得安生了。 其實她們最希望石家把人給管住了,別的不說,至少她們能落個消停。 于是眾人齊齊看向王老漢,王老漢壓力巨大! 他想挺挺被寧管事氣勢給壓彎的腰,只是卻無論如何也挺不起來,沒底氣??! “就,就勞煩親家姑奶管教了!”他女兒人不壞,管一管如果能學好,日子不會差了。 王老漢是怎么想的。不過他又看了看三女婿,見他到底沒有露出十分嫌棄的意思,多少有些放心了。再不濟他們對女婿和外孫再彌補些……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只是王家人在接受石家姑奶訓導的時候,當事人王春花卻一扭身,一甩臉子進屋去了。 她覺得太丟人了! 寧管事自然看在眼里,只不如如今在娘家,娘家人管不管是他們的事,待回了石家還敢這樣試試! 寧遠冷哼一聲,轉身走了出去,不多時從車上拎了個包裹,后頭趕車的抱了一堆東西跟進來。 “我們夫人說,親家對忱哥兒父子倆不錯,她都知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嫂子嫌棄她們家窮,做妹子的也不巴結,但親家這不好無禮了。這是一點心意,還請不要客氣?!闭f著示意趕車的把式把東西放在了王家院子的石桌上。 自己也朝著石初昀一拱手,恭敬地說道:“大舅爺,大后天來接您看可行?” 石初昀點點頭,“勞煩寧管事了。家里的事還請多費心?!?/br> “不勞煩,應該的?!?/br> 王家人因王春花暫時不會被送回來都松了一口氣,院子里又恢復了自然,石初昀也招呼著幾個舅子一起幫著卸車。 他們來到車前,見寧遠從車里先搬出兩套被褥,不由驚詫地互相看看,寧遠則道:“因要在外住三天,這是給我們大舅爺和小少爺攜帶的臥行李,請問……” 王家大嫂在院子里看得明白,連忙招呼著把行李送進以往王春花回娘家住的屋子。再看一臉不虞的小姑子,脾氣再好忍不住說道:“春花,你把屋子收拾收拾好安頓姑爺和孩子。咱們做嫂子的不好插手的?!?/br> 王氏本想甩她臉子,可廂房的窗子正敞著,窗外的寧遠正好冷冷地瞧過來,她突然一個激靈,動了動嘴唇,到底沒敢說什么。只好不情不愿地整理起屋子來。 天知道她都多久沒認真干活了! “這是大舅爺和小少爺的隨身衣物?!蓖趵先釉谑稚?,嘖嘖兩聲,她這meimei可真是不會享福,這么好的人家竟然被她過成這樣。 他可是瞧得清楚,人家石家爺倆這回都是一身綢緞,就他那倒霉妹子還是老樣子。這身衣裳原本也算是他們三口之家最好的了,可如今一比,簡直天上地下去了……嘖嘖! 也難怪人家不給她,連個面都不露,能得著就怪了! ================== 原本王家正是準備午飯的時候,這一來人自然也得重新安排了。寧遠不留飯,自帶著騾車先走了,院子里只剩下王家和女婿,外孫等人。 沒了外人,有些話也不是這個時候說,大家還是先張羅吃飯。 王氏裝死不肯露面,石初昀也不在意,自己把置辦的東西一一拿了出來。 王老太太已經緩過神兒來,看著兒子們抱個大鹵豬頭,再看到一大片豬板油,還有兩只雞和一大塊rou滿臉笑容地往廚房里去……即便是心里向著女兒,她也知道這指定不是女兒買的。 “你們來了就好,怎么這么破費!”王老太太埋怨了兩句。 她真心說給小女婿聽的。平常人家日子能過得去就好了,哪能這般過法,這有多少家財不得吃空了?便是余財主家也是隔天才吃頓rou呢。 說歸說,一家子眼巴巴瞅著呢,誰不想吃rou啊,別說幾個小孫子了,就是二兒子,三兒子的眼睛也快粘到豬頭上了。 石初昀只說這是難得,下回不會了云云,他兒子卻揚起清脆稚嫩的聲音道:“姥姥,忱哥兒要吃豬耳朵……” 王老太太立刻笑出一朵花來,“哎喲,我們忱哥兒要吃豬耳朵啊,好,好,咱們讓你大柱哥去摘芫荽,摘了芫荽姥姥給忱哥兒拌個脆脆的豬耳朵?!?/br> 老太太張羅著讓三兒媳婦又找出一塊切菜板子,她親自cao刀,就在外頭石桌上把豬耳朵給切了。 一個大豬耳朵切了細絲,配了芫荽和黃瓜絲,加點醋,炸了一小碗長生果拌了進去,就是一道極受歡迎的下酒菜了。另一個豬耳朵就放籃子里,到時候吊井底冷著。 接著想了想,又切了滿滿一大盤子豬頭rou端去熱上,反正豬頭確實夠大,總不能女婿跟著吃不夠。 石初昀又拿出燒酒,幾個舅子當時就笑了,這有酒有rou可不必過年還樂呵! 別的東西再好也是生的,只這豬頭rou確實熟的,小孩子們可是巴巴地瞅著,肚子都叫起來了。王老太太笑罵幾句,不免一人給切了一小片沾沾香味兒。 這開飯還得好一會兒,可這香味兒饞人吶,王老三摸摸肚子又不好腆著臉跟著小侄子侄女們,可把他給急得打起轉來。 “小舅舅,給!” “哎喲,我們忱哥兒可真是個好孩子!” 只見忱哥兒舉著自己手里比別人都大的一塊豬頭rou送到王老三嘴邊,把王老三給美得一把抄起忱哥兒轉了幾圈,就著外甥的小手‘啊嗚’咬了一小口,“小舅舅給忱哥兒騎大馬嘍!”舅甥兩個唧唧咯咯地玩鬧了起來。 “這么大的人了,沒個正形!”王老太太假裝罵了一句,加快手下活計。其實她倒是想給小兒子來著,只是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不合適不是? 她加快了手里的活計,趕緊把豬鼻子、豬舌頭也切下,又喊了大兒子來把大豬頭一切為二,一半先放起來,一半晚上再吃,省得都遭盡了。 在讓二兒媳婦切了豬舌頭,大媳婦去燒菜,小兒媳婦看火,就連大孫女都去摘菜了,如此家中老少每個女人都在忙。至于王春花,大家都不提她,想吃自己出來,不吃大家多分幾口rou。 …… “這煙絲給岳父嘗嘗,也不知道味兒好不好……”做飯自來沒有男人的事,石初昀便把其他禮兒分分。 “唉,以后別亂花錢了,這得多貴!” 王老漢嘴上這么說著,手卻不由自主地揭開防潮紙,捏出幾根金黃帶褐的煙絲,放在鼻子底下深嗅了幾下,一臉燦爛地笑道:“這是上好的煙絲,比我在村東頭余財主家那回得的還好呢!” 當下,老爺子稀罕巴查地裝了一煙鍋子,二兒子更是及時點了火,老漢一臉陶醉地吸了起來。 “連煙圈兒都更白些……”王老漢贊嘆道。 石初昀有些無語了,這真的至于么!不過他也是難得孝敬岳父點東西,只要他喜歡就好。 分禮物什么的自然是最最受歡迎的了,孩子們早跑了回來,眼巴巴地瞧著這個變了樣兒的小姑父! 除了酒rou,有衣料,小孩子還難得有糖吃,一人先分了一個,忱哥兒自己抓了兩把,跟著小哥哥小jiejie們一哄著跑了…… 王春花尷尬地隱在窗戶里邊,外頭那么熱鬧她也想出去瞧瞧,可誰都不搭理她,這讓她怎么下橋??! 第一百九十一章 震驚 雖然只多了一大一小倆口人,王大嫂還是跟婆婆嘀咕了幾句,又去缸里舀了兩碗糙米兌到了先前準備煮的米里,洗了兩水便讓大女兒看著煮飯。 王大嫂剛端起淘米水要走,身后便傳來弟媳婦悠悠的聲音:“大嫂,這淘米水給我用用唄!” 說話的是最小的王老三媳婦李氏。只見她正半倚在門上,斜著眼兒看著錢氏手里的淘米水盆子呢。 “你要這干啥?”錢氏不由夾了下眉頭,這三弟妹最煩人了,什么事都愛插一手。一點淘米水也惦記…… “那大嫂你要干啥?”李氏顯然是不怕事多的主兒。 “我這是留著給柳葉洗頭的?!卞X氏說著瞟了李氏一眼,口氣不太好地說道:“你大侄女十二三了,頭發得養養。你還能跟你大侄女搶不成?還有,你家大妞才幾歲?” 說完一扭身也不管李氏,端著盆子出去了。 李氏撇一撇嘴,也沒說出個啥來。原本她也不過是能搶到就搶,搶不到也不少塊rou的想法,不過被大嫂這么一擠兌,她后面的話也說不出來了。 畢竟她都是嫁了人的,而大嫂家的柳葉已經不小了,估計來年好相看親事了…… 不過這些背地里的小口角,也不會被雙方擺在臺面上說,自然不會影響今日的氣氛。 院子里,王老大正帶著兩個弟弟和大兒子忙著安置桌椅板凳。 王家人口多,吃飯一桌子再坐不下的,所以王家吃飯自來是分成兩桌的。 王老漢和王老太太帶十歲以上的兒孫子坐一起;媳婦們帶著各自上不了大人飯桌的兒女在另一桌上。 飯菜都是從大鍋里分出來,只數量上到底少些,小孩子又是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各個都能吃能喝的,加上油水少,便總有吃不飽的感覺。因此,今天的豬頭rou就成了孩子們惦記的重點。 好在王老太太也是個識趣的,東西是女婿帶來的,也沒掖著藏著,女人們的飯桌上也得了一大碗豬頭rou,還有一盤豬鼻子和豬舌頭的拼湊,雖比不得正經的大rou,但也吃得孩子們各個肚兒圓圓的。 倒是王春花,等了半天沒人來喊,而她自己也餓得不行了,正在發愁的功夫,忱哥兒想起他娘來,蹬蹬蹬跑去把她娘給扯了出來,讓她喂自己吃飯。 靠著兒子,王氏才扭捏著把肚子吃飽了。 農戶人家吃飯沒啥‘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一家子都在一個鍋一個碗里吃飯,什么人是什么性情端看這人下筷子也能分出一二來。 對岳父家的人,其實石初昀早都看得分明了,自然不去想這些,倒是他和兒子忱哥兒成了王家人琢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