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書香門第【蓮動下漁舟】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采藥女之妻不可欺》 作者:泠善之風 文案: 某女隱居山林,采藥為生,下山后與大齡青年楚溆成親,開始歡脫的山外生活。 有宅斗么? 有宮斗么? 某女負手而立,氣息外放,微一瞇眼:宅斗?宮斗?哼!當你一力碾壓爾等凡人的時候,還斗什么斗! 感謝哼唧圖鋪的大雞免費制作的封面! 閱讀說明: 1、本文架空,各種不合理都是出自于作者的神想象,不能以歷史或現實對號。 2、本文屬性略歡脫、略爽,沒有特別壞的人,也沒有大圣母,正常性取向,男女主無論身體還是心靈都是干凈的。女主最擅長對付老太太這種生物了… 3、如果有不同見解或者意見歡迎留言交流,請理性發言。作者保留各種神想象的空間。 內容標簽:天作之合 種田文 異能 因緣邂逅 主角:石初櫻 ┃ 配角:楚溆、無名道長、木華 ┃ 其它:木華、二肥,甜文,爽文 金牌編輯推薦: 隱居深山老林之中,采采藥、打打獵,養一只白虎做獸寵,又捉了一只植物精靈做契約伙伴,石初櫻覺得這樣的日子不要太逍遙哦。 怎奈師命難違,她也得下山去給自己跑親事,好在她眼尖手快撈到一只眼里只有媳婦的家伙,從此開始了歡脫的山外生活。 宅斗? 宮斗? 石初櫻冷哼一聲:當你一力碾壓爾等凡人的時候,還斗什么斗! 文章生動活潑,輕松愉悅。 ===================== 第一卷 望云山下采藥忙 第1章 楔子 石初櫻在摩云山上呆了十五年,一直以為自己“占山為王”無所不能了,直到她發覺至少生孩子這事,她一個人就干不成! 這事還得從她師傅無名道長說起。 無名道長年近七旬,雖然他修的是大道,卻也有自知之明,說不定還沒等到證得大道,人先去了。別的好說,就是這個唯一的徒弟沒有著落,實在不安心。 他一個孤老頭,深山老林里風餐露宿度日,修煉功法、采藥煉丹也就過去了,可讓這么個花骨朵似的小姑娘也這么過一輩子,無名道長萬分不肯的。 無論如何,這寶貝徒兒也得有個依托,成親當然是最好的選擇,成了親,再生兩個娃,說不定他老道還能教教徒孫呢! 于是,石初櫻被各種念叨,最后變成了師命難違,只好下山去給自己跑親事去了! 山里山外兩個世界。 石初櫻師徒二人所居住的摩云山地處大楚最西部。 摩云山究竟有多高,石初櫻也不確定。 反正她和師傅無名道長采藥時會上到一萬多尺的地方,看起來也還不到山腰。 摩云山一年四季云霧繚繞,山峰高聳入云,不見頂峰,山上真正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不但有雪峰、有冰山、湖泊、也有溫泉和茂林野花,想那瑤池仙境也不過如此;她們師徒所在的摩云峰山腰周圍更是有許多山巒,也都是些常人不可達到的險峻高山。 而冰山里更是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花、冰凌、冰樹等有數不勝數,絢麗多姿的美妙奇景。 當然,摩云山最多的還是山中特有的珍奇植物和草藥。 聽無名道長說,至少有數千種在山外之地根本聞所未聞,而研究這些天材地寶的奇珍也是師徒二人修煉之余的主要消遣。 更奇怪的是,這里有些地方只有石初櫻動用精神力才能見到和進入的,她師傅無名道長卻無法看見也進不去,石初櫻就是拉著他都不成。 無名道長對此倒是看得開,他說,這是沒有緣法,不可強求,否則,輕則有損修為,重則可能殞命。 整個摩云山脈看似連綿無盡,更有一大部分山脈已經超出了大楚國地界。 即便是最靠近人煙淺處的山林,也養活了不少靠山吃山的獵戶和山民,而縱深處則是最資深的獵戶都從不敢踏入的地界! 石初櫻自三歲被無名道長帶到山上來。 話說當年無名道長云游到摩云山附近,喜歡上了這里,隱居于此。而石初櫻父母帶著一家人逃避戰火正好也經過摩云山。 緣分就是這樣,原本沒有什么交集的一老一小就這樣碰上了。 無名道長看中了小小的石初櫻的不凡之處,把石初櫻收做了弟子。而戰火中大人們也不確定一定能活著,更何況一個小小嬰孩。 只要孩子能活著,做父母的再是不舍也得舍了。石初櫻就這樣小小年紀就進山學藝了。 石初櫻其實天生就有不凡之處。 在旁人看來,興許只覺得她活潑好動,聰明伶俐,但其實她天生有一種超凡的的精神力。不然無名道長也不可能在無數逃難的人群當中一眼就發現她。 上了摩云山,無名道長給石初櫻洗筋伐髓、整理筋骨、打通經脈,又教她功法。而石初櫻天生的精神力也漸漸被開發出來,結合內功,內收外發,如臂使指。 如今她不但功夫好,更能使用精神力。不過使用精神力頗為耗神,她識海中累積的能量還只有豌豆大小,一般時候也是不動用的。 這些是作為師傅的無名道長也沒有的本事。 只不過,隨著石初櫻長成大姑娘,無名道長也想得明白,無論功法練得多高、摩云山中的生活有多愜意,石初櫻畢竟是一個姑娘家。她終究不可能像自己一樣,老來一個人在深山過活,與野獸為伴,還是得下山去,在山外有個家才行。 這也是當年答應了石初櫻父母的。 他們一家人逃難時也不知最終將落到何處,也許有生之年難再見,所以他們要求等女兒長大成人后,無論如何也要留下后人和血脈。 石初櫻早慧,她當年離開父母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完全記得自己的過往。她甚至還記得她爹娘的容貌和哥哥jiejie的樣子。 猶記得,在得知她要被人‘拐走’做道童時,八歲的小哥哥、五歲的小jiejie哭得撕心裂肺,死死扒著她不讓她被抱走,哭著嚷著要把自己的點心給meimei吃,不會餓著她…… 她記得爹爹抱著她,一句句教她:自己叫什么名字、她自己爹娘、爺爺的名字,甚至自己的生辰八字也讓她記下。 石初櫻還記得她笨拙地把自己的小腳鐲扒下來給哥哥jiejie留念想,告訴她們:“等我長大了就來找你們!” 如今十五年過去了,也不知道家人在那里,如何去找。偶爾她也會想起他們,尤其是她娘哭倒在爹爹懷里,小jiejie噙著淚水的眼睛……但更多的時候她不去想,因為沒能力去做的時候,多想無益! 而且這么多年下來,無名道長把她從稚童養大成人,她與師傅早已經不是爺孫勝似爺孫了。 她是要給師傅養老的。 至于送終么,呵呵,自打她們吃了摩云山中的延齡果,估計無名道長再活個三五十年是妥妥的,送終什么的實在還用不著考慮這么早。 以石初櫻現在的能力去找父母一點問題沒有,不過,茫茫人海去尋十幾年前離散的人,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有結果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而摩云山和無名道長還離不開她。顧此失彼的事石初櫻是從不考慮的。 她做事習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所以,石初櫻收到師傅的嫁人師命后很是籌謀一番。 她在附近村鎮和州府城里都溜達了幾回,把俗世女子嫁人的一應事體弄明白了,又琢磨了一番別人選婿的標準,最后,她覺得自己的夫婿一定要身體好、功夫好、明白事理,且干凈的男人! 無名道長聽了這個要求,心里直抽抽,前兩個好說,只是所謂的‘明白事理’可不大好找,光說什么算是‘明白’就能扯出幾篇來,更別說落到人的身上去衡量了。 至于說‘干凈’的男人,無名道長表示實在鳳毛麟角,純粹看運氣。沒見望云村里的男人家多收了幾斗谷子,就惦記起村里的小寡婦么。 不過,這丫頭自來運氣好,也說不準的。 盡管無名道長不看好這個標準,不過他知道,自己這個徒兒打小就是個不肯將就的。隨她去吧,左不過還有他把關呢。 盡管大家都不看好這個標準,石初櫻還是打算按照自己的標準張羅這親事。師傅什么的,還是別指望了。 想那無名道長一個孤身老頭,四五十歲才來到摩云山,風餐露宿,夙夜練功,此外,也就是獵點野獸,采點草藥而已,但凡能將就的都是將就著過的。 所以,自打石初櫻四歲起就開始學著自己照顧自己了,從她七歲開始,這山上的吃喝穿用哪樣不是做徒弟的張羅著? 要靠無名道長,呵呵,石初櫻覺得自己早晚跟母猴差不多,頂多扎個草裙、穿個樹葉什么的了。 所以,石初櫻一個姑娘家自己張羅親事一點也不奇怪。 作為摩云山的山大王,十五年來石初櫻早習慣自己cao心一切了。 石初櫻多年來早把這山里山外逛了個遍,對山外的世界并不陌生,因此上沒費多少功夫就打探出來她想要的事情。 比如現在,她打聽下來就發現嫁人不但是一件很花費精力的事,還需要不少財物。 別的不說,成親前要置辦嫁妝。 按照風俗,不管有錢沒錢,女兒家的嫁妝都是從小就開始積攢的,十幾年的時間好歹也能攢下點東西,總不至于光著手,除非娘家窮的太離譜。 其次,三媒六聘必不可少,這謝媒錢和六禮也得置辦。這樣一來,她還需要個身分。 再者,這有靠山的女兒家和沒什么靠山的,據她盯梢觀察,在婆家的日子那可是不一樣的。自己有錢腰桿子硬氣的媳婦,站著挺腰、走路生風,那沒什么仰仗的媳婦整天受擠兌呵斥,低頭斂氣的,看得她都生氣起來。 更何況婚后自己手里沒錢,吃不到,用不到,事事看婆家臉色,那日子過得個慘! 就光這些,石初櫻就覺得從村里到州府的人家都差不多,頂多是差在村里的喝稀粥,州府的吃冷飯而已。本質上一樣。 所以,她明白,要在山外生活沒有家底財物是萬萬不能的。她們師徒倆以往可沒攢過錢,都是現用現換的,如今可不是什么都沒有? 石初櫻扁著嘴兒,頗為不屑地跟無名道長說了一回。 無名道長畢竟見識過世間百態,當下提出建議:賣藥攢錢。 只不過劃出了道,哪些可以拿出山去,哪些不可以。畢竟摩云山是她們的‘師門’所在,保持神秘很有必要,免得遭到不必要的窺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