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
大寶話還沒說完,臉上就又被阿福親了一口,大寶徹底沒話說了, 臉上的紅云從臉蔓延到脖子。 “知道了知道了!不許再親!”大寶掌心托著阿福的頭,面對面“警告”他。 阿福點頭, 開始加入勸告的隊伍, “哥哥和我去吃飯!” 大寶:“……” 他抱著阿福往飯桌走去, 阿福還在叭叭說不停, “哥哥, 你要和阿福吃一樣的早飯嗎?” 大寶矜持地點頭。 “那吃完飯, 哥哥還帶我出去玩嗎?” 大寶還是點頭。 “叭!哥哥最棒!” 大寶腳步一頓, 這回他都懶得擦臉上的口水了,而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他心里想,阿福說得確實對, 他就是最好最棒的哥哥,這話不假,他都沒有和阿福生氣,還讓他親他。 而楚怡和紀仲川看到這個結果,欣慰地松了一口氣,等大寶吃完早飯,他又拿起了水桶。 紀仲川張嘴想阻止他,大寶卻說,“做人要言而有信,挑水而已,又不是什么難事!” “如果爸你覺得愧疚,那就和我一起去吧?!?/br> 紀仲川愣了一下,點頭,覺得可以。 和大寶一起去河邊挑完水回來,紀仲川就去忙知青們的事了,昨晚回來得早,他把六個知青帶到知青院之后,把他們當天的飯食都安排好了之后,就沒有再管過他們。 現在還是早飯時間,他得去知青院看一眼,六個知青年紀都比較大,并不是像第一批知青那樣十七八歲的孩子。 這新來的六個知青,年紀最大的是65歲,最年輕的,也有50歲了。 看他們談吐穿著,應該不是一般人,每個人還都提著著一個箱子,他們什么來歷,紀仲川也了解不多,知道的也只是他能知道的,他把人帶到知青院,安排他們住下。 當時紀仲川把人帶到知情院時,隊伍中還有人驚嘆了一句,屬于脫口而出的,“這里的住宿條件原來是真的好!” 紀仲川還反問了一句,“什么?”他沒明白。 但這個話題被打著哈哈岔過去了,紀仲川也沒有多問,六個人中有一對夫妻,他給他們單獨安排了宿舍,其他幾個,都住在一起。 因為沒有那么多架床。 六個人中年紀最大的那個,看著紀仲川忙前忙后的,還給他們解釋為什么安排四個人住一間,哈哈笑著表示不在意。 “住處能遮風擋雨就行,你看你們這里條件這么好,就是讓我們打地鋪也行的?!?/br> 紀仲川微笑,“不會讓你們打地鋪的?!?/br> 潘光衛點頭,看了眼身后的同伴,“那我代表他們幾個,像紀隊長說聲謝謝了?!?/br> 紀仲川點頭,當時沒有多待就走了。 紀仲川去的時候,潘老他們正在吃早飯,沒有開火,吃的應該是從家里帶的干糧,就著水喝,水是朝隔壁的寇國楓借的。 紀仲川一來到自然要客氣地關心人兩句,然后就聽潘老主動問起他們的工作任務。 下鄉插隊,就算輕松也不會輕松到哪去,自然是要勞作的。 “最近會比較累,村里打算建個小學?!?/br> “還有就是犁田,村里也就差不多是這些工作了?!?/br> “建學校?”潘黃衛重復問了一遍,很吃驚,“不是停工停學了嗎?” 潘光衛出來的時候,就龍北市而言,上至大學,下至中學,基本已經停課了,甚至小學都鬧騰起來,一大批青年們在家待業。 潘光衛看這陣仗,覺得這下鄉插隊的浪潮,估計還得持續一段時間。 紀仲川點頭,“嗯,目前村里的孩子,幾乎都不上學,而知青們下鄉這么久,太過勞累的工作,也做不了,術業有專攻,我想可以借著知青們的光,讓村里的孩子們認幾個字,學會個算數也是好的?!?/br> 潘光衛聽聞他這話,頓時對他高看了幾眼,他感慨道,“沒想到紀隊長想得這么長遠?!?/br> “也談不上,只不過家里的孩子也停學在家,慢騰騰的,還不如把他放在學校上課好?!?/br> 潘光衛順著多問了一句,“孩子幾歲了?” “8歲了?!?/br> 潘光衛想起家里的小孫子,肯定地點頭,“這個年紀的孩子,確實是比較活潑了些?!?/br> 過了兩天,紀仲川把建學校的事,提上了日程,建學校是獲得了批準的,只不過教育局里也明確說了,老師可能沒法安排,師資缺乏,要是榆山村自己能找到,那可以報備上來,將老師信息記錄在冊。不過紀仲川還沒來得急把這事提上日程,停課停學就來了。 不過也不妨礙,外面停課停學,村里不停就行了,老師沒法安排,那紀仲川就用知青們當老師,教孩子識字綽綽有余了。 紀仲川動員起全村人,開始搭建學校的教室,同時組織村里人開了個會,主要是為了說服村里的家長們,把孩子送來學校上課。 “這幫人干活,還有工分拿,那教孩子們的老師,有工分拿嗎?誰給?” 陳有福不愧是對錢極其敏感的人。 發表意見,第一句話,永遠都是關于錢的。 “按仲川你這么說,那不是教育局安排的老師,那他們也不會負責老師的工錢是吧?” “這個倒不用cao心,是教育局負責老師工資,畢竟村小學是他們負責管轄的,孩子們上課用的課本,也是從教育局訂的?!?/br> “訂課本也要錢吧?” “平時上課得上很久吧?哎喲,那孩子們得浪費多少時間,時間就是工分啊,那得浪費多少時間?!?/br> “……” 陳有福的兒子女兒有的都成家了,最小的都有十七八歲了,紀仲川聽著他陰陽怪氣的話,選擇忽略。 只說,“到時候不愿意將孩子送來學校上課的,可以不送,但是我想有福叔,你應該記得幾年前田間地頭學識字的經歷,應該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我們是文盲也就算了,孩子不能是啊?!?/br> “況且村小學的學費并不貴,一個學期一毛錢的學雜費,這一毛錢是遠遠不夠書本費的,村里多少多少孩子?不夠的村里負責墊上,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要不想上的可以不上,您不懂也就算了,我想村里有人懂的?!?/br> 紀仲川把選聘老師的要求寫出來,貼到公告欄上。 老師都是從知青們中選,村里人也就看個熱鬧,覺得不妥地再提建議。 村里12個知青,說實在的,誰都想當這個老師,輕松不說,還有錢拿,比掙工分容易多了。 還是月結的工資,一個月工資2塊錢。 想當老師,公告上說了,需要寫自薦信,介紹自己的特長愛好,性格以及擅長的學科。 知青院里,老少圍坐在一起,討論這個事。 潘光衛是里面最大的,出于晚輩對長輩的尊敬,這里面的年輕知青都愿意聽他的。 何況潘光衛在和年輕知青們閑聊的時候,還提到了他曾留學的事,所以大家也就更尊敬了。 潘光衛:“你們不會寫自薦信,我可以指導你們寫?!边@群小年輕,很多都還未從學校里出來,應該是不會寫的。 這自然是好的。 很快,紀仲川就收到了8個知青的自薦信。 第97章 老師名額 ——(修) “竟然只有八個?”這話是楚怡說的。 十二個知青, 她以為十二個都會想去當老師,畢竟備受尊敬又有錢拿。 而且,這也算是知青們最擅長的事了。 “多了也不好選, 既然其他人無意, 那就從這幾個人中選吧?!边@還方便了紀仲川呢。 他一一看起八個人的自薦信,看了一天, 暫時沒選出來要誰。 第二天,他用大喇叭宣布, 讓村里的適齡兒童報名, 這將是下個月要上村小學的名單。 如今大寶剛開學就在家停學了, 他也可以上, 還有現成的書本。 紀仲川把報名信息通知下去,等了兩日, 又拿著學生名單馬不停蹄地去訂課本。 報名上學的有20位學生,打算訂書本的,也就3位。 紀仲川又去教育局, 詢問有沒有便宜的舊書本賣。 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他問了很多人,有人不耐煩, 直接跟他說, “你辦學校的本意是好的, 但是沒有書本和老師, 這學校意義也不大, 更像一個幼兒收容所?!?/br> “鎮上沒有小學嗎?你們村離鎮上這么近, 讓孩子們來鎮上上, 環境好一點,愿意讀書的孩子不能虧待?!?/br> “……現在鎮上小學停課了?!倍覍W費比村里的更貴,這樣子更沒多少村民愿意送孩子來上學了。 孩子一年讀書下來的工本費都比得上他們一年辛苦掙的工分了, 如果孩子學不進去,那這錢就跟打了水漂一樣,村民們也就更不愿意送了,誰的錢都不是送的。 正因為這樣,紀仲川才決心要辦好這個學校,既然村里允許辦,那就一定要辦下來。 而且關于老師,這幾天下來,紀仲川也已經有人選了。 這趟來,也可以把老師名額給報上去,不過這也不需要和眼前這人說。 紀仲川道了謝,打算要走,和他說話那人,想起了什么,突然叫住他。 “其實你可以花錢買一兩本書,剩下的就讓人抄寫,這樣也能省下不少錢的?!?/br> 紀仲川眼睛一亮,這個提議很好,他去買了幾本書和一些紙張。 他去把老師名額給報了上去,然后回了村,看著剩下的六個知青,也另外有了主意。 第二天,村里貼了告示,告示上宣布,陶迎秋和容美是村小學的老師。 兩個都是女知青,一老一少,容美是第二批的知青,她在自薦信里說了,她下鄉前是龍北大學的教授,紀仲川見過,性格是比較直爽的,和孩子應該處得來,她這回是陪著潘光衛一起下來了,兩人是夫妻。 至于陶迎秋,這個小姑娘在紀仲川看來,比較沒存在感,但是能看得出來,她的脾氣秉性很好,而且她說她學習好,課業成績幾乎門門接近滿分,這一點,紀仲川就很看中。 汪若書學習也很好,但是想到那個性格,以及因為她的性格從而導致的惡心人的事情,紀仲川沒有猶豫地直接把人名字給劃了。 容美可以帶著陶迎秋,一老一少互相配合。 告示還沒貼出來,知青們就成群結隊來到了村廣場,汪若書和唐采荷一起去看告示,沒想到自己竟然選不上。 她明明在自薦信上就把所有的優點,以及從小到大拿到的獎項都說了,但是竟然選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