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書迷正在閱讀:誤入豪門:腹黑老公輕點寵、公主有德,公子止步(雙重生)、鬼才神探女法醫、穿越之沖喜繼妃、國士無雙娘子別跑、廢柴逆天:邪王霸寵狂妃、我在異能部隊做后勤 (nph)、無終、快樂腦洞堆積處、大話仙門
謝瑀緩慢而又堅定的點了點頭。他沒想不抵抗突厥,只是不想太早站出來,但是被北齊如此一造勢,加上謝韞在旁逼迫,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答應了,謝瑀沒來由的心頭一松,不由一哂。 謝韞對謝瑀露出了這幾年來的第一個笑臉,“還好你的心沒爛透了!” 謝瑀眉毛忍不住跳了跳。 “你身體不好,郎中千叮萬囑情緒不可太激動?!毙l國大長公主扶著丫鬟的手走進來。明明兩人同齡,謝韞看起來比衛國大長公主老了十歲不止。 謝韞冷哼一聲,拄著拐杖顫顫巍巍走了。兒子野心勃勃,謝韞傷心,可衛國大長公主也想取而代之,這讓謝韞絕望。 衛國大長公主不以為然的一笑,坐下后道,“你阿爹是要你答應會盟前去商量聯合攘夷的事?” 謝瑀稱是。 “現在出手不是最好的時機,但是若不出手怕是要受萬民唾罵?!毙l國大長公主沉吟道。 謝瑀道,“晚一點有可能讓突厥和北齊兩敗俱傷,但是也有可能讓突厥做大,到時候恐怕南齊也難逃國破的厄運?!敝x瑀雖然猶豫,但是不會出爾反爾,做了決定他便會往能說服自己的地方想。 “北齊說的?!?/br> 謝瑀苦笑,“并非全是危言聳聽,這個可能性也存在?!?/br> 衛國大長公主輕輕一笑,“你想通了就好,人這一輩子總要做一些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崩项^子不能接受他們意圖篡位,但是不篡位,謝氏還能怎么辦?退一步未必是海闊天空,很大可能是萬丈懸崖。他是君子他要盡忠,她是女子,她只想子孫平安富貴。 “你打算派誰去參加會盟?” “阿遠正有空?!敝x瑀答道。 衛國大長公主點了點頭,到底是別人的地盤,派嫡長子過去,怕有萬一。謝遠是次子,為人精明強干,倒也合適。又遺憾道,“大郎剛出了妻孝,若是六娘再晚點定親,那就好了?!彼膊幌氪蛘?,中原那么大,為什么就不能和平共處呢? 謝瑀無奈,他母親總是心心念念著把李昭娶過來,“李徽這節骨上給六娘定親,不就是防著人提和親,他怎么舍得把這個女兒嫁到別國。換做我有這樣一個女兒,也肯定是要留在身邊的?!崩罨盏臻L子能征善戰用兵如神,嫡次子雖然不務正業,但是弄出來的東西巧奪天工,就連一個女兒都能抵得上別人家一打兒子,多少人提及都是欣羨不已。謝氏感情更復雜一些,明明他們身上留著一半謝家的血,但是一點好處他們都沒沾上,盡是吃虧了。 衛國大長公主神情一凝,想起了謝瑀唯一的女兒,“我們對不起冉冉?!敝x韞為了保住少帝,以死相逼讓謝冉做了皇后。 想起女兒,謝瑀臉上浮起一抹心疼。 魯王馬譯卻沒謝瑀這么淡定,他快要被氣炸了。和南齊說的好好的一起先把蹦跶的最厲害的北齊滅了,他們怎么能這么賤呢!居然想出這樣的招來。 尤其是南齊居然就軟了,答應了。 馬譯不想答應,但是看看勸他答應的文臣武將,一個兩個不管,他不能不管這么多人??! 這時候還有百姓裹亂,學子請愿,要求停止自相殘殺,第一要務是抵抗突厥。 老子難道沒在抵抗嗎?馬譯都想爆粗口!到底按捺住了。 這檔口還駐留在天馗關附近,卻按兵不動的韓志的奏折也來了,韓志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意思很明白。北齊新武器太厲害,與其強攻讓戰士死在自己人的炸藥下,還不如去突厥,讓他們死得其所。他手下的兵也不肯攻城了,再下令恐怕會嘩變。如果皇帝陛下還是要堅持攻打北齊,那不如調遣您的親兵來,調我去邊關。 馬譯不能說我就是要你的兵死光了,省得你造反。馬譯自己草莽出身,因為齊末混亂,陰差陽錯的做了縣尉,從此一路風生水起,還做了皇帝。這是他做夢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做了皇帝,馬譯不免就嘀咕起來,我都能做皇帝,那和我一起打仗的那群人是不是也想做皇帝。 有人頂著馬譯噬人的視線站出來,推心置腹道,“若再不制止突厥勢頭,不出幾年就要大禍臨頭。和其他四國結盟,傾九州之力攘夷還有一線生機,若是驅逐了突厥,也有幾十年光景可休養生息,陛下可養精蓄銳,待時機成熟后再一統中原?!?/br> 要不是突厥來襲,他們都沒法知道北齊國力強盛至此。如果不是突厥插了一腳,快則十年,慢則二十年,北齊就能一統中原。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突厥延遲了他們亡國的命運,只要魯王不沖動。 有一個人站出來,又有不少人站出來諫言,憂國憂民的人哪個時代都不缺,之前馬譯在這個節骨眼上還要攻打北齊就有不少人皺眉了,但是馬譯一意孤行,他們也沒辦法。 魯國和突厥的戰場上頻頻傳來不利的消息,再和北齊內耗,他們不愿意了。說句到底的話,輸給突厥,他們身家性命難保,輸給北齊,馬譯會死,他們有很大可能不死??! 馬譯向來自負自己的領兵能力,被屬下說打不過突厥,還有亡國之險,臉色陰沉的能滴下水來,他到底有理智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只說還要考慮考慮。 可以沒讓他拖延太久,一天夜里,魯國四位大將其中還有一名是馬譯心腹,聯合一位丞相以及尚書令,對馬譯發動兵諫。 沒多久李昭就收到一路招搖過市而來的國書,李昭趕緊又往楚國發了一封國書。 五國有四國意欲結盟共同攘夷,你們不答應是已經暗中投靠了突厥呢?還是打算坐收漁翁之利呢?你覺得我們會傻的讓你撿便宜嗎? 李昭開始耍無賴了,遣詞造句之中儼然把四國作為一個整體,她這也是欺負楚國國力微弱。 楚王拿著國書的手抖了抖,一張臉白了青,青了赤。他還真打算和突厥合作。楚國勢單力薄,哪怕有幾十年的休養生息,之后也逃不了被瓜分的命運。 突厥人強馬壯,楚國不少人認為聯合抗敵只是一個笑話,只會加速滅亡,與其和突厥結仇,不如投靠突厥。突厥人口遠遠少于中原,不可能殺光了中原人,肯定要重用部分中原人,楚王作為一國之君,比他們感情更復雜一些,奈何胳膊拗不過大腿。 楚王瞪著國書,那眼神彷佛是看一枚炸彈。一會兒想,這想法還只是幾個人的想法,沒有付諸于行動,北齊不可能知道,一會兒又想北齊探子無孔不入,他們是不是知道了,這是警告。 楚王瞪得眼睛都酸了,才招來有想法的大臣們碰頭,商量的結果是李昭又收到一封國書。 發了國書,楚王也沒安心,輾轉難眠,就怕他們投靠突厥的消息傳出去,軍民暴亂起來。 事實上,李昭什么都不知道,她只是習慣性的危言聳聽罷了!這真是個美好的誤會。 第91章 不會作天莫作天 五國會盟,派誰去,這是個大問題。一旦成功驅逐了突厥,必然是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輝煌,值得在史書上大書特書,試問有幾人能不想名垂青史受萬人敬仰。 李徽說,我小女兒去,你們意下如何? 這次會盟能成李昭功不可沒,人出了大力,不讓人沾光,北齊官員的節cao還沒掉光,捏著鼻子認了。往好處想,她那張嘴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被她嘴炮過的大臣心有余悸,讓她去荼毒下其他四國的人,這么想想,大臣們詭異的產生了一種幸災樂禍的滿足感。 于是神奇的,李昭的入選居然是最平靜無波的,其他人的選擇經過一場白熱化的爭執后才決定。 主使張圣,副史李昭、宋臚,另有數十人在列。 仔細一看,七成年輕人,令年紀略長的生出一股,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的惆悵。 緊鑼密鼓的一番準備之后,一行人便出發前往宕昌。會盟是北齊倡議的,但是地點卻不在北齊境內,而是燕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