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書迷正在閱讀:誤入豪門:腹黑老公輕點寵、公主有德,公子止步(雙重生)、鬼才神探女法醫、穿越之沖喜繼妃、國士無雙娘子別跑、廢柴逆天:邪王霸寵狂妃、我在異能部隊做后勤 (nph)、無終、快樂腦洞堆積處、大話仙門
鏡月湖的景色出了名的秀麗旖旎,慕名而來者眾多,好在因為地域廣闊,并不顯擁擠,尤其景致最好的西南這一塊約定俗成是權貴的地盤。 李曦找了離湖較遠的一個八角亭,命人支起帳幔燃起暖爐,備好點心茶水。中間少不得有人過來打招呼,依著親疏遠近李曦招呼了一番。 之后因小鄧氏和鄧二娘說要休息會兒,李曦便跟著弟弟meimei走了。 “無論如何,六meimei這樣當眾給長輩沒臉都是失禮的行為?!惫艌虼鴻C會對李昭講道理,也是真心把她當meimei疼。 李昭翻個白眼,鄧氏是她堂叔母,小鄧氏這個長輩名分可不怎么理直氣壯。 “敢道人之所難言者,是為君子也!”李昭一臉的正氣凜然。 古堯一愣。 趁他愣神,李昭加快腳步溜之大吉。 也不知五娘是否明白,有樣學樣提著裙角跟著跑了。 小鄧氏笑盈盈地看著李氏眾人消失在視眼里,霎時笑容煙消云散,面無表情的站在那。 鄧二娘余光看見小鄧氏的變臉,心跳快了兩下,無意識的捏著袖口的花紋。就算家道中落,小鄧氏也是被鄧母捧在手心里長大的,自尊心比誰都強,剛剛被如此掃臉,瞧著面上保持著鎮定,只怕心里臊的慌。 依她來看,何必呢,強留下沒得讓人輕視,長輩的念頭鄧二娘隱約猜到一點兒,驚愕長輩異想天開的同時她也存了一點僥幸,只是現在來看只能是妄想了。 第24章 母女倆相繼垂淚 小鄧氏回過神來見三娘已經坐著看起書來,不由臉色微變,可真真是她的好外甥女,好歹自己是她嫡親的姨媽,外人都看不過眼了,她這個李家人卻一聲不吭,若她說一句能抵得上別人十句,自己外甥女在李家地位特殊她還不清楚。 思及此,小鄧氏便隱晦地剜了鄧二娘一眼,鄧二娘低了頭,剛才她也沒反應過來給小鄧氏打圓場。 “三娘近兒看了什么書?”小鄧氏含笑走近問道 三娘不舍的抬起頭來蹙著眉頭道,“還在看《尚書》?!?/br> 小鄧氏似乎沒看見她眼底的不耐,坐下后道,“我最近也把《尚書》看了一遍,以前不甚明白的地方,這次倒明白了一些?!?/br> 三娘不由凝神去看她,“姨母能和我說說嗎?” 當然能說,否則小鄧氏也不會提這一茬。夾著說《尚書》的空檔,小鄧氏對三娘噓寒問暖,她對別人都這么熱情了,對自己外甥女就得加一個更字,否則不就是諂媚權貴了,三娘身邊跟的可都是崔氏的人。 聽了幾句三娘不由掃興,這些先生都說過了,又被小鄧氏東拉西扯,間或還有人過來打招呼,眼看著更漏流逝,三娘終于挨不住,立起來道,“我去梅林子里轉轉?!?/br> 小鄧氏忙不迭站起來,“林子里濕氣重,穿上披風?!闭f著親自上前替她穿戴,上下打量之后滿意道,“這樣就暖和了,我們走吧?!?/br> 三娘支支吾吾不敢去看她的眼,“我想一個人轉轉?!?/br> 小鄧氏尷尬的連手放在三娘肩上都忘了拿下來,半響才道,“那,那你小心點兒,受不住了就回來,別著涼了?!?/br> 三娘訕然,抿了抿嘴唇,低低福了一下。 呼啦啦一群人抬腳跟上,有拿帳幔的有拿桌椅還有拿茶具果盤等的,三娘一走這亭子里頃刻間就少了大半人。 這又叫小鄧氏看的怔忪,便是鄧二娘眼底也浮現欣羨,這樣的排場,鄧家是萬萬擺不出來的,如今她出門也就兩個大丫鬟一個mama跟著。 小鄧氏比她感觸更深,她沒親見過昔日鄧氏鼎盛時期的繁華,但祖母經常和小輩描繪當年的盛況。如果沒有那場兵禍,那該多好,自己就是豪門世家的嫡女,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 三娘說要去林子并非是要賞梅,不過是想尋個安靜的角落繼續看書,李倢歸府,崔氏興致勃勃,每天變著法的取樂,她想要托病,崔氏親自指了郎中過來,三娘臊紅了臉,如此她再不敢,這樣一來就耽誤了不少時間。 鈴蘭曉得她的心意,便是不贊同可三娘會想法從吃睡上擠時間,那還不如這樣呢。 “這大石擋著風景色也好?!?/br> 三娘緩聲道,“那便這兒吧?!?/br> 鈴蘭便指使人開始布置,托了李昭的福,桌椅的出現大大方便了出門在外。如今桌椅已經在隴西自上而下流行開來,其中多虧崔氏設宴毫不避諱的使用桌椅。 知道三娘喜靜,鈴蘭又打發走了大部分人,只留下四個丫鬟,“你們回亭子侯著,不許亂跑?!?/br> “是”眾人躬身應了。 “婢子給您泡杯八寶茶?”鈴蘭輕聲問三娘。 三娘可有可無的應了一聲,全部心神都放在手中的書上。 鈴蘭暗嘆一聲,默默的泡好茶。 只是這份難得尋來的清凈也沒持續多久,漸近的人聲表示這塊僻靜之地有了新客。 鈴蘭便欲出個聲提醒,否則豈不讓人以為自己偷聽。 “聽說李氏三娘胸有丘壑,詩詞一絕?” 鈴蘭看一眼三娘,見她眼中的緊張和期盼,不知怎么的就噤了聲。 “素有才名,我讀過幾首倒也不錯?!?/br> “比之明惠郡主如何?” 三娘嘴角抿得更緊,明惠郡主趙璇出自齊王府,齊王是今上異母弟,在朝中素有威望,齊王妃出自名門崔氏,是崔氏堂侄孫女。 明惠郡主不僅出身顯赫,打小就有才貌雙全的美名,堪堪九歲就有京城明珠的盛名,這名聲已經傳到隴西,三娘讀過她的作品,早有一比高下之心。 沉默了一會兒才有一個聲音道,“各有千秋!” “哼,各有千秋,七姐這話也忒客氣了點,也是,在隴西的地盤,七姐怎么敢說實話,還好沒昧著良心說李三娘更勝一籌。依著我,這李三娘比明惠郡主差得遠了,辭藻艷麗華而不實,透著股小家子氣,哪里及得上明惠郡主大氣明麗。李三娘名頭這么響,虧了李氏的光環罷了。不說這詩作只看人,誰不知道郡主平易近人,倒是那李三娘,咱們上前招呼,她連正眼都不瞧一下,捧著書一幅趕人的架勢。切,要不是她是李氏的女兒,誰會去招呼她。李氏長房三房的小娘子身份只有比她高的,也沒她這么狂的?!?/br> “住口,我不知道meimei在京城是怎樣的,只是如今你既然來了隴西,就把你口無遮攔的習性改了,否則不說別人如何,阿爹第一個不饒你。至于那李三娘如何,不是你該置喙的,咱們盡了自己的禮數就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