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
對?會?對會尼妹! 章夫子頗有些氣急敗壞,語無倫次的爭辯,“我們說的沾便宜,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指的是男人沾女人的便宜。啊,就是指男女關系那方面的沾便宜,不是指這種……” 說著忽然又明白過來,怒目瞪向燕南越:這混蛋,他偷抱概念。 燕南越表情夸張,“什么?!章夫子你指的是男女關系那方面的沾便宜?哎喲我說章夫子,你一大把年紀,怎么一腦袋yin穢齷齪念頭?這當著眾人,臊也不臊!” 正方隊友們附和:“仁者見仁,yin者見yin嘛。這種腦子里只裝著男女關系的人,自己思想骯臟不堪,當然就把別人也都往骯臟里想了。姜掌柜那樣一個善人,生生讓這些人說成了污泥,實在可恨?!?/br> 章夫子臉紅脖子粗,幾欲難抬頭,過了片刻,終于又有了說辭。說武梁一個賤籍出身的人,手里銀子又來路不正,還學人家修轎鋪路。這事兒就算是真的,她也是為著附庸風雅,釣名沽譽,有什么好贊的。 娘的,這種話都說得出來。就算人家釣名沽譽,人家也是拿著真金白銀沽來的好不好? 就這樣的渾話,還有隊友跟話兒搭臺呢,“若這橋真是姜姑娘修的,倒也說明她還是有些善心的。但善心和yin心,并不沖突。一個女人既發善,也發sao,也是有的?!?/br> 這話讓人還能忍么。 姜十一真是氣極,冷笑道:“堂堂讀書人,道德文章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么?既然你們發sao*的胡呲,倒是拿出證據來看啊。剛才那章老兒不是也跟人要證據嗎? 你們沒有證據,純屬造謠誹謗,惡犬亂吠!你們不配稱讀書人,你們只是假仁假義假道德的偽君子真小人!你們為惡助勢為虎作倀為自己裝點道德的門面,為此不惜禍害構陷一個善良女子,你們簡直不配為人! 如今你們還站在人家修的橋上,這沾便宜倒是證據確鑿,這河,你們倒是跳也不跳?” 這益水河面寬而淺,又有這么多人看著,倒也不至于跳下去就眼看著他們淹死。只不過到時候落湯雞一群,斯文不再面子掃地,以后就成了大大笑柄了,看他們還有臉到處禍害。 燕南越拉拉姜十一,示意他先莫激動,問他:“你準備的說辭是這個?” 姜十一清醒過來??刹皇?,他還要講講姑姑的那許多善舉給大伙兒聽呢。包括這些該死的爛人們,跳河,也得讓他們聽了再去死去。 姜十一趕緊清清嗓子,他要鄭重的告訴各位,我姑姑,可不只是修了益水河橋這么簡單噢。 她還修別處的橋和路,她還修房舍建義莊,修學堂捐書冊,開荒地修水渠,林林總總,行善無數。 結果他還沒有開口呢,就聽燕南越開口道:“在各位跳河前,我先給大伙兒介紹一下。我身邊這位,是來自燕家村的,還有那個,是葫蘆莊的,還有后面那個,呃,我也不認識……你們一個一個的,自己說吧?!?/br> 于是燕家村十里八鄉的鄉親們,便開始了對武梁的各種歌功頌德。 姜十一就發現,他準備的那些東西,說出來肯定干巴巴的。這由人家切身受惠的人講出來,聽起來如此帶感,他都聽得感動極了自豪極了。 越哥想得真周到。 他今天真的是什么都不用說了。 燕南越看看姜十一,后者正一臉認真地聽著鄉親們講述,還不時感同身受地點頭,不由摸摸他腦袋笑了。 他知道,武梁其實并不希望姜十一在這種事兒上大出風頭。就象她要做點兒什么損事兒的時候,從來不樂意讓程熙出頭一樣。這種與人對罵之類的,并不是什么好事兒。罵人贏了,也并不能得什么好贊譽。 她根本不想十一出這種風頭,更沒有指望他此戰出力。她只是隨他所愿讓他參與一下,觀摩學習而已。至于讓他準備說辭什么的,那純粹是隨口一說,哄小孩子,讓他有事可做罷了。 當初讓他從燕家莊帶人過來,需要做些什么,都交待得很明白了。顯然,完全替代掉了姜十一的這份活計。 燕南越看著姜十一,心里有些羨慕。小十一很好運,遇到了一個真正疼他的人。 他自己也很好運,經過了那樣的事兒,她依然肯信他,肯用他。 她不知道,當她捎信兒給他,讓他回燕家村去的時候,他的心里是多么的激動。 回去燕家村,去做那些鄉親的工作,讓他們現身說法,把她做的善事公之于眾?!@是個完全沒有難度的活計,鄉親們都很感恩,甚至有人家里還供著她長生牌位呢。任一個人過去說明情況,鄉親們都會趕來的。 但她卻去找他相幫。 她不是需要幫手,她是想讓他在那種時候,暫離這是非之地,在合適的時候再回來。 燕南越知道,她原諒他了。 燕南越走之前去見過她,由衷地對她說,“你不知道我多感激你能讓我為你做點兒事兒。有時候,我甚至盼著你落個難什么的,好讓我有機會報答?!?/br> 他微微有些忐忑,想著他的話有些繞,不知道她有沒有聽明白,又擔心她聽明白了,會不會還選擇相信他。 但她笑著說:“我知道?!?/br> 她說:“有些事兒,只是觀念不同罷了。在我心里,蘆花,十一,你,都是我的家人?!?/br> 那一天,他堂堂男兒,紅了眼睛。 吸吸鼻子,燕南越對姜十一說了句完全不在情景中的話:“等以后有了能力,要對你姑姑好點兒?!?/br> 姜十一也不理會這話的跳脫,只管點頭:“那當然?!?/br> 他們有空說小話兒,但現場的圍觀群眾卻聽得很認真很燃。剛才鬧場起哄,很多人是出于玩樂,如今的情緒,卻是深深被這些村民們所感染。 姜掌柜原來做過這么多善事,真是個好人啊,善人啊。 好羨慕橋上那些個村子里的人啊。 好可惜自己不是這些個村的啊,他們也想要一個這樣能干有錢的大善人光臨本村呀。 ··· 再然后千織紡掌柜陶遠逸,流言另一個當事人,也大大方方現身。他自報家門,淡定解釋和武梁就是生意上的合伙人關系,外面關于他倆的流言太荒謬可笑,是小雜碎們的消遣,大家不用信也不用理會。 他說了和武梁合作的幾處生意,然后就說起了武梁生意場上的艱難不易。 最初缺錢缺人缺人脈,打拼時各種親力親為,進貨送貨學經驗長見識,走商時曾在雪窩里避路匪,在破窯中過寒冬,度河掉進水里還cao心要護著貨物別濕了,路滑滾下山坡也抱著貨物怕摔破了……一路摸爬滾打跌跌撞撞到今天,才積下這許多的銀錢。 酒樓上,程向騰終于忍不住,歪著腦袋問武梁:“那些,都什么時候的事兒?” 武梁:“瞎編的??赡苷f的是他家祖宗的當年?!?/br> 程向騰:…… 陶遠逸接著夸武梁,說姜老板做生意慧眼獨到又仁厚守信,貧時堅韌,富時樂善。她常說賺來的錢財得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但把生意從京城做到全國各地,也把善事做到全國各地。 他列舉了好幾處江南地界上的善舉,說那些修橋鋪路的事兒,是武梁和他們陶家共同完成的,也借機表示了對武梁的深深佩服之意。 當然,人民群眾眼睛再雪亮,絕大多數人也聽不出,這廝順道的,就把他們合伙的梁記,反復的廣告了無數遍。 當然他們不是武梁,所以更聽不出,他所列舉的幾處合伙善舉,當然并沒有武梁什么事兒。那純是他們陶家,既回報鄉鄰又自求方便的在家門口搞的便民工程。 身為大皇商,手里大把的銀子,總會有那么一些銀子,花得無所圖謀。 但他把這些善事兒跟武梁分享,是做為朋友的幫顧,也是回報她當年替膠洲灣老外采買時,讓他們陶家大賺了一筆的人情。 當然他來不只是撇清流言和錦上添花的,他還詳細解釋了傳說中,武梁大量收購淞江雪綾的原因:因為店里有曾接一大單生意,客人訂做一批高檔成衣,指定用淞江雪綾做內里。 所以店里便多囤了些貨,準備以后夏裝成衣,干脆也多用淞江雪綾做里料。 但是后來客人改了主意,要求用我們陶家千織紡的潤棉做里料,還列舉了好幾個改用潤棉的理由。我們聽著覺得有道理,就又把原先收的淞江雪綾轉賣掉。 反正他的意思就是,這純粹是一筆生意,和太后出巡沾不上半點兒邊兒。并且,俺們千織紡的潤棉比淞江雪綾好好幾個理由噢…… 武梁:……jian商當如是。 圍觀群眾:原來人家那么多銀子,是這么掙來的呀,真不容易呀。 尼妹的人家一個女人家努力賺錢扶幼濟貧,可那一幫賤爺們兒讀個酸書不學好,還專門用來欺負人,再瞎逼逼真給他們全掀河里去! ☆、第191章 .4辯 江邊酒樓,某個位置更佳,室內裝飾更富貴豪華的臨窗房間里,裕親王正端坐在那里,默默傾聽觀察著江邊的動靜。 雖然他這處位置絕好,什么都看得到,但他身邊的人還是一趟一趟的進出,不時給他報告著橋岸的各種細節。 終于,還是讓他等到了令他無比滿意的情形——流言已破,美名已成。 并且這美名,顯然比那流言將流傳得更加廣泛,更加深入民間,深得民心。 民心不可違。 不管是圣上,或者太后,誰再心里不來意,再不喜這個出身破落,名聲破敗,經歷復雜的女子,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對人和煦三分。 當然若實在不喜歡,悄悄做掉就行了,皇家的手段多不勝數。 但上有侯爺癡情,下有兒子照應,這些人可不象鄉間愚民那般好糊弄。如果不是關系到大件事,動她肯定是下下策。 何況還有這么些肯聲援,肯力挺她的人在。這人脈,也不得不讓人顧忌一把。 等她的事跡都傳揚出去,朝廷沒準還得大廝嘉獎她一番呢。 ——說起來裕親王爺也有些吃驚,他有經手幫她辦過好幾樁善事,但沒想到在他所知道的之外,還有那么些善舉。 平時默不作聲,如今需要時集體暴發出來,這手段…… 是的,剛才那些分析,加上她自身的容貌,才情,魄力,手段,身家……這個女子的以后,錯不了。 裕親王站起身出門,往益水橋走了過去。 錦上添花?他沒那興趣,錦上摘花倒是可以。 人們常想攀上高枝兒,也不想想高枝兒憑什么想讓你攀,白給自己增加負累么? 但是若你夠能耐了,能站得夠高,和高枝能相伴相攜,互增悅樂,高枝當然會高高興興的任你攀玩。 皇家的身份好使,但什么時候聽說,皇家是開救濟院的,隨便誰都拉拔一把? 裕親王一邊走,一邊對身邊太監吩咐,“那二百萬兩銀票收下,存去匯通錢莊吧?!?/br> 太監應諾,忙轉身去辦。 ··· 姜十一以為,事情到此,已經很圓滿的結束了,真的,無比的圓滿。 沒想到還能更圓滿。 向來頗有些江湖俠義的裕親王爺,竟然親自來了,來為姑姑主持公道,仗義執言。 裕親王爺否定了市井傳言,說他已著人一一查證,沒發現傳言有一處屬實。 勒令一眾人等不許再提,若有實證來尋他說話,否則一概嚴懲。 無人敢有異議。 然后裕親王又親證了益水河堤益水橋乃武梁修建的事實,接著又說了她別的善舉。 什么修了孔家橋,建了煙雨閣,給工錢供食物請丁柳灘的村民開荒地,然后開的荒地分文不取全部又都給了村人自己……凡他知情的,一件件擺出來細說,順便就一通夸贊。 裕親王說,姜掌柜曾對他說過:人生一世,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君子當如是。 天下太大,她未必濟得多少,但她一點點兒在做了。 她行的是君子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