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相反,那些公認深刻、難忘的文藝片,反倒是在上映時不受關注。 “這與受眾對電影的定位不同?!?/br> 有些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都將電影當成是閑暇時的消遣。 他們需要在電影中獲得快樂、新奇和放松,許多院線片迎合了這類觀眾的需求,因此有了驚人的票房。 當然,也有另外一些人將電影當做是觀點交流的載體。 他們期盼從電影中看到不同的人,觀察對方所生存的陌生環境,從而為自己帶來經驗的增長。 兩種需求不分高低貴賤,但在人氣、商業、票房維度上來講,前者明顯碾壓后者。 “——那怎么辦?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莫離》輸了?” 雖然知道了原因,但一些喜歡《莫離》的影迷仍然不甘心。 “這些人也真是,都來電影節看電影了,為什么還要帶著娛樂腦?” 如果說想要輕松快樂,干嘛來看影展看電影?來了這里,不就是為了尋找院線片所不能給的震撼么? “且等等吧,說不定有轉機呢?” “什么轉機?” “——你忘了,評獎的評委,還有一些影評人,他們的品味總是可以期待的吧?” 影迷期待的轉機發生在影片上映第三天。 □□是靳碩靳導寫在微博上的影評被轉載到一家專業的電影雜志的公眾號上。 說也心酸,靳導有關《莫離》的長評早在首映當天就寫出來了,奈何他的微博不常用,非但沒有認證,關注人數只有區區小一萬,和周導幾百萬的粉絲數沒法比。 他的影評寫得相當認真,是回到家花了大功夫寫的。 但是除了戚氏集團和天寰影視的官V轉發時,其他時間并無太大的浪花。 仔細看看轉發他的兩個企業號,雖然在相關行業里鼎鼎有名,但論起熱度,還當真不如營銷號。 轉贊評都剛剛攀上三位數。 見狀,靳導一時間也不知道為自己辛辛苦苦寫出來卻無人問津的影評難過,還是為金主爸爸雖然有錢卻宣傳效果欠佳而幸災樂禍。 還好,他的關注人中有一家曾經采訪過他的電影專業雜志編輯。 對方不忍心好文無人觀賞,因此就轉發在雜志的公眾號上。 10萬 的閱讀量徹底帶火了這個影評。 與此同時,在這日的一次采訪中,凌語也提及了這部電影。 “不以評委的身份,只以我個人的角度出發,這次很多影片都很好看,但我私心最喜歡的都是《莫離》?!?/br> 兩位大佬的推薦,加上岑訣本身積攢的人氣,徹底為電影帶來了改變。 購票數和觀眾數暴漲,而且一些觀眾們偶爾還在影廳門口認出了一些喬裝打扮的評審。 正如一些資深影迷所預料的那樣,評委們明顯更喜歡《莫離》超過《鄉愁》。 一位評委在私底下與好友說道:“雖然《鄉愁》聚焦戰爭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分離,但明顯《莫離》更加有厚重感?!?/br> 雖然《莫離》的背景是在二十年之前,但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在當今社會仍然存在。 隨著經濟發展增速放緩,年輕人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換得一份糊口的工資,而一些積累起的資本,卻在以成倍增速遞增。 差距不斷兩極化的背景下,人們處于一個地球,卻又像是位于被分割的平行時空。 在電影中,女主人公最終只有靠著“搞個大動靜”來獲得公平,在現代社會何嘗不是這樣? 一些評委雖然礙于規則而不能透露自己的投票傾向,但無論是他們,還是影評人話語中的偏好卻相當明顯。 這些信號都讓黎源和岑林染感到不妙。 “——咱們不是認識兩個評委嗎?” 基于岑林染的“勤奮”,的確與有兩個評委搭上了話。 但,這些評委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人精,在先前盡可以隨口應承,可投票時卻要權衡許多因素。 他們的投票過程從頭到尾是公開的,如果投了《鄉愁》,會不會有人懷疑他的公正性? 如果說《鄉愁》的制作方沒有買這么多水軍,沒有顯露出自己的機心和財力,那么他們或許還可以以鼓勵、個人喜好等借口沖《鄉愁》一票。 可現在,在《鄉愁》瘋狂營銷下,《莫離》明顯吃了虧,在如今情況下,再說“鼓勵”,恐怕不合時宜。 何況,《鄉愁》也并沒有給他們多大的好處,讓他們枉顧自己事后聲譽。 如此權衡下,評委們就不再與《鄉愁》方聯系。 這一番動作傳遞出的信號讓岑林染兩人焦慮不安、輾轉反側。 “不行,我們必須要想辦法,不能坐以待斃,不然必輸無疑?!?/br> 岑林染咬咬牙,說:“我們走那一步?!?/br> 翌日,電影節的組委會收到了由主管部門轉來的一封舉報信。 這封舉報信上,匿名人士舉報電影節評獎內幕。 “某位參賽選手即是電影節創投創官方,又是比賽選手,懷疑電影節主辦方進行獎項買賣,請求貴局查實?!?/br> 看到這里,組委會的負責人汗滴瞬間就掉下來了。 舉報信上雖然沒有點名,但組委會負責人一看就知道指的是誰。 樂音是電影節創投論壇的重要成員之一,岑訣是其中最大的投資人,這件事組委會負責人知道的時候,也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