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Alpha懷孕了、承包帝國男神、(西幻)圣女必須死、血藥世家、豪門真少爺只想走事業線[穿書]、眼瞎師尊養了萬人迷徒弟、蟬、愛上我,你真不幸、虐文病美人看上我了[穿書]、[快穿]金牌攻略
李媛想顯出自己的威嚴,因此想要強硬一些,又怕那樣顯得過于敏感和小肚雞腸,沒有風度,但若是當做玩笑一笑置之,又覺得會顯得太過軟弱。 她造反起事,或許是預謀已久,又或許是一時沖動,但已經算是豁出了一切,她想要徹底壓倒李瞾,也想要讓所有人看見,她和李瞾相比,不僅不輸,還一定是壓倒性的優秀。 所以她的理想狀態是自己王霸之氣一放,便四海臣服,群雄束手,豪杰納頭便拜。 但事實上,李媛并沒有那么好。 沈如玉當年就跟李瞾說過,比起李媛,李瞾當皇帝更好,她并不是為了安慰李瞾或者為了討好他才那么說的。當初在宮中的時候,李瞾和沈如玉年紀還小,所以常常被君后帶在身邊,而李媛那時候已經搬出宮去了,君后也很少會召她進宮,后來又很快被貶。 沈如玉和李媛曾經同在京中,此次卻是她們的第一次見面,可見當初李媛在君后那里的冷遇。但沈如玉卻在君后身邊聽過君后對她的評價,甚至見過她上奏的奏章,和她雖然沒有見過,卻大概的知道她究竟是怎樣的性格,也從那些奏章里知道了她能看得多遠。 李媛現在之所以會被沈如玉一句話就弄的這樣進退兩難,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她本來就不是什么手腕厲害的人物。 雖然父母皆是人中龍鳳,尤其是君后,簡直是權謀天才,但政治這種事情,還是講究天分的,更何況君后一直警惕著她們,更不可能細心的教導她們如何御下,從某種方面來說,幾位皇女都被君后故意放養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半成品,要是乖乖聽話,他不介意養著她們,可要是不愿意乖乖聽話,他也完全不怕她們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反而是一直被君后帶在身邊的李瞾學得更多更好,不然李媛也不會被李瞾壓在邊緣之地這么多年。 此刻她一時語塞,沈如玉便接著笑著說道,“若僅僅只因為被人反對就要殺人,是為暴虐。就算成了皇帝,也不過是暴君而已。從古至今,便是最為荒yin的帝君,也不曾下令百官緘默,百姓封口。我看四皇女殿下也并不是這樣的人啊?!?/br> 這句話一出,李媛就錯過了落實那句“你真的以為我不敢殺你”的狠話的最佳時機,但同時也跳出了那種進退兩難的窘迫,她心下一松,卻又從心底翻涌起一股不滿的情緒。畢竟李媛雖然在政治權謀方面頗為不足,但又不是傻子,沈如玉這句話乍一聽很順耳,口口聲聲叫著她四皇女殿下,卻用帝王做比,態度不可謂不好,可是仔細一琢磨,卻非常狡猾——李媛回過味來,不禁又好氣又好笑的諷刺道:“這么說,我要是動了你,就是暴虐之人了?” 沈如玉朝她笑了笑,卻并不說話了。 李媛莫名覺得自己像是被沈如玉打了一棒子,卻又給了一甜棗,此刻她捧著“棗子”,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 但驚訝的是,她看著沈如玉帶著淺笑的神色,發現自己心底的那股不滿居然很快的便消散了。 因為這樣原本應該是爭鋒相對的對話,卻因為沈如玉那種柔和的態度,讓她們之間的氛圍始終冷不起來。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其實并不是無跡可尋的,每個人其實都能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敵意或者若有若無的好感,李媛始終沒有從沈如玉的身上感覺到對抗和敵意,甚至還覺得對方對她頗為理解親近。 尤其是,比起之前那些被她打殺的官員,沈如玉身份重要,地位特殊,名氣和聲望都大得多,但她卻顯得溫和得多,不像其他官員那樣,為了所謂的忠勇大義,一見面就朝李媛怒目而對,破口大罵,好像她活著都讓她們惡心,出現在她們眼前都讓她們厭惡的恨不得去死一樣——于是李媛就讓她們統統去死了。 然而明明沈如玉跟他們都是一樣拒不歸順的態度,卻莫名的讓李媛覺得——她雖然反對,卻并不是冥頑不化的——她是懂得她的痛苦的。 明明她才是中宮所出的皇女!明明現在那個坐在皇位上的人才是真正的篡位者!這些蠢貨卻為了給他盡忠,對著她連死都不怕!一群白癡!混賬! 也或許是因為這樣,她之前對于沈如玉的感受無非就是“沈家嫡女”“用處頗大”“文名很盛”“考慮招降”,現在卻多了幾分真心實意的欣賞,沈如玉雖然說是并不支持她,可她那樣溫和的態度卻給了李媛一種“并不是很堅決”的錯覺,好像只要她再努把力,就能夠扭轉她的心意一般。 這么一想,李媛就覺得好像能夠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弟弟會喜歡上這樣的女子了。 因為沈如玉莫名的給人一種極為包容的感覺——她有一雙非常溫潤的眼睛。 她總是沉靜淡然的樣子,卻透過一雙眼睛,溫柔如水的望著你。 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做了什么,那雙眼睛里都仿佛帶著憐惜一般,讓人覺得……她能夠理解我。 她能理解我,能體諒我,能明白我。 難道有人會拒絕這種尊重?難道有人能拒絕這種溫柔? 而事實上,沈如玉也的確是很包容的。 在后世那種活出自我的世界呆的久了,沈如玉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了,有些在古代算是奇葩的存在,那些行為在她眼里甚至都不算出格。 更何況,在她所在的那個時空的古代,發展出的一套儒家體系之所以被統治者推崇,正是因為其中的綱要為所有的人們劃出了準則,被視為圭臬,仿佛一張巨網,所有人的關系在上面縱橫交錯,幾乎沒有人能夠突破,一旦有人越界,所有的人都會將這個不同的異端壓迫回去。 因為華夏是在太過幅員廣闊,因此統治者不得不使用這樣的方法來統治人民,將他們都以同一個標準馴化成溫順的良民。 但現代社會經過從舊社會進入新社會的那一時期的動蕩之后,原本的那張網在外力和內力的夾擊之下轟然破碎,人們開始不再理睬所謂的“怎樣怎樣才是正途”,而堅信“我就是我”,從而導致的后果就是——別人怎么樣我不管,我怎么樣別人也沒資格管。 所以作為一個現代人,沈如玉的強大包容力很多時候都源自于“這也算事啊”和“這跟我沒關系,你開心就好”這兩種心態。 不過沈如玉也的確是能夠理解李媛的心情的。 按照這個年代男人算是外人,是替別人家女兒養的賠錢貨的看法,在三個jiejie都逝去的前提下,李媛幾乎算是皇位的唯一正統繼承人了。 李瞾突然橫插一腳的感覺……來,我們把皇位擬人成和李媛定下婚約的未婚夫,再把李瞾的行為形容成——在自己的jiejie和姐夫快要成親時橫插一腳搶走了姐夫的小三。 好了,大家有沒有稍微能夠理解到李媛的憤怒了? 而且按照這個年代男人三從四德的慣性,她心愛的“男人”還是被逼的。放在男尊社會,這就是妥妥的奪妻之恨啊,而對于女人來說,小三更是恨不得扒皮抽筋的存在。 所以不管李媛多么憎恨李瞾,沈如玉都并不意外。 但皇位爭搶這種事情,跟男女之情雖然相似,卻還是略有不同,本來就是誰搶到了誰就是正義,不管李媛多么委屈,認為自己是多么的理直氣壯,多么堅信自己是要搶回原本就屬于自己的東西,但她當初沒有搶到皇位,皇位再可能是她的,也從來不算真正的屬于她。 不管她有多少理由,造反就是去搶屬于別人的,而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大義情理,她其實都站不住腳,于是只好死死的抓著李瞾是男人這一點來攻擊,反而顯得格外蒼白無力。 性別之防有時候似乎很重要,但當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后,其實也沒有那么重要。 李媛頓了一會兒后,試著又勸降了一陣子,然而沈如玉看起來一切好商量,對她的態度也算得上頗為恭敬,卻依然堅持恭順的稱呼她為“四皇女殿下”,在大方向上從不讓步。她一時半會拿沈如玉沒有辦法,放她回去又不甘心,便咬了咬牙,讓仆從找了個空閑的屋子,將沈如玉單獨關押起來,放了兩個壯婦在她門口看押著,不許她出門,也不許別人來見她。 李媛或許是為了消磨她的意志——在她多年的流放生涯中,她大概覺得沒有什么比孤零一人,凄冷守居一室更可怕孤獨,更讓人發瘋的事情了——但之前就說過了,李媛雖然有些小聰明小智慧,卻并非什么英雄豪杰,甚至連梟雄都不是,她的手腕權謀作為一個造反者來說完全不合格。 曾經有一位開國皇帝說過: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但李媛把沈如玉囚禁起來后,除了限制她的出入之外,其他方面卻不曾虧欠過她半分,除了不能出入自由,其他應用規格甚至都不比她在自己家里時差。 如果她是想要勸降沈如玉,沈如玉很懷疑這種做法能勸降誰,難道是想要用這樣不算優越的待遇感化她?不過既然自己因為李媛的手段沒有吃苦,那么沈如玉也就默不作聲的繼續占著便宜。 沈如玉知道李媛是現在還不能跟沈家撕破臉,又不愿意對她太好免得她傲氣,但這樣暴露出了她完全不敢硬來的態度也實在讓沈如玉有些好笑,她被軟禁在這什么都接觸不到,干脆每日便寫寫書法,然后翻翻書,練練畫,沉心靜氣 她雖然和王子君她們見不到面,心中卻并不怎么擔憂。 王子君武力方面略有不足,但孔清陽恰好武功出眾??浊尻栔\略不行,但王子君正好智力優越,有她們兩個一文一武雙劍合璧,護下明曦和溫明并不是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