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節
莘奴點了點頭,又取了一根竹簡寫到:“如此,我愿助你一臂之力?!?/br>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送達,困覺 第70章6.15 廉伊抬頭望向莘奴,似乎不信莘奴會有此等本事。他略一思索,下筆寫到:“家仇惟愿一人報耳,姬莫牽涉其中,若姬有難事,伊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莘奴發現這個平時不聲不響的少年實在是聰慧得很,竟然一下猜出她拿捏了他隱秘的原因。卻婉言謝絕了她的示好。 寫下這一行后,少年一眼不發地拿起這幾行竹簡,將它們放在好沒有熄滅的香爐里面,待得竹片燃為焦炭后,才合上了蓋子,回頭望向莘姬。 以前莘姬總是覺得這少年性情有些陰郁,讓她總是聯想到曾經年少的某人,便可以刻意疏遠。如今了解了他的身世,也算是明白他總是顯得陰沉的緣由了。雖然同情于他的遭遇,可是被他早熟通事的雙眼一望,還是有種不甚舒服的感覺。 不過,通過先前幾次的教訓,莘奴覺得經商而無可信可靠的幫手乃是大忌。她自小幽居谷中,衣食住行都被王詡監管著,在市井世故一類上乃是后天的不足。 這點卻是從小就顛沛流落民間,看人臉色討要生活的廉伊的強項。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不是王詡的心腹,對自己似乎也是懷著感恩之情,莘奴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也只能姑且試上一試。 雖然被少年點破,她也并不困窘,坦然道:“我給你的助力也只有重金,你也知我囤積牛皮,要做一項大生意,若是事成,我做主許你一分利!有了金,你才可圖大事?!?/br> 廉伊眸光一閃,他當然知莘奴在經商一門上還是很有眼光的,雖然只許了一分利,可是這一分若是能成,已經是一筆很客觀的數目了。 他也沒有推拒莘奴許下的重金承諾,只低低說道:“但憑莘姬差遣……” “你以采購燕脂原料的名義前去魏地,收羅一批善于泅水的少年以待留用?!陛放吐曄蛄羾诟赖?。 待得二人商議事罷,外面的雨聲漸漸停歇。莘奴者這才起身離去。 等回轉回府的時候,才發現一直遠游經商的白圭來到了此間,正在書房與王詡密談著什么。 莘奴估摸著,白圭四處游走,消息靈便,應該也是向王詡匯報打探的軍情一類。此番她倒是不擔心齊國落敗累及身為齊國貴女的好友媯姜,有王詡親自上陣指導,想必陰損的計謀是少不了的。 抬頭看了看時辰,估摸著也要到了晚飯的時間。莘奴這些日子用錢用得厲害,該典當的東西都是差不多了,總是要找王詡融通一二。 也為牙痛的緣故,王詡看著她蔫蔫的樣子倒是動了幾許惻隱之心,昨日松口說近日白圭到府,會送些金來,到時候撥給她千兩作為兜售牛皮運糧的本錢。 莘奴覺得自己也該知情懂事些,這些日子可是要順著王詡的心事,免了家主的喜怒無常。是以近日特意早會,親自替王詡和財神白圭準備晚餐。 這幾日,王詡在庭院里開辟了幾畝菜園,親自栽種了些青苗種子。據說這些模樣有些古怪的作物,都是那位游歷犬戎之地的姜云君從異域帶來的,據說都是能入口的美食。 其中有一樣果實分為幾瓣的,名字為“胡蒜”,剝掉了外皮,將果rou搗爛后辛辣無比。卻是調配rou食魚生的佳品。用鹽將胡蒜泥腌制后,用沾取rou食,其滋味簡直是筆墨難以形容。 莘奴吃不慣,可王詡很愛這種濃烈的口味,那地里有一半栽種的都是胡蒜,可惜因為初次栽種不甚得法,青苗死了大半,不然莘奴是很想大面積栽種,然后拿到集市上狠狠再兜售一筆的。 雖然如此,因為姜云君送來的有很多,現成的胡蒜吃食起來倒是不缺。 莘奴在廚下婢女們的幫助下,選取了一大塊豬的后腿rou,剔除了腿骨,將整塊豬rou放入鼎中煮爛,然后用銅筷撈出,再竹刀將熟rou切成大塊,碼放在銅盆內,一旁用竹碗盛放了用鹽腌制好的胡蒜,至于剩下的rou湯,則放了切碎的腌菜調味,用來泡掰開的碎饃。 莘奴嘗了嘗調好的rou羹味道,覺的略淡,便又抓了一把腌菜進去。想著豬rou肥膩,準備起身到王詡的小菜園里挖出幾棵新鮮的青菜出來,一會用菜葉包著豬rou胡蒜食用,豈不美哉? 王詡的小菜園緊挨著他的書房。一般的仆役都要從書房穿行而過,才可入菜園里。 不過莘奴早前卻在廉伊的指點下知道了還有一條通往菜園的近路——原來緊挨著書房的另一側宅院也有一個小門可以直通小菜園。 因為王詡并不打算在齊國長居,是以這處荒宅有許多地方都未及修葺,這挨著書房的宅院便做了堆放雜物的貨間。當初也是莘奴指揮著廉伊往菜園拿取東西時,他才示意自己這屋內還有一處暗門,可是少走一段彎路。 如今想來,身為這宅院曾經的少主的廉伊,自然是對府門里的機關暗道輕車熟路了,也許他與meimei小時,都是用這些暗門游戲躲藏的。 當莘奴挽著籃子,推開房門時,小心地避開了屋內堆擺的雜物便來到暗門前,她順著暗門步入菜園時,在一片翠竹的掩映下,輕巧地來到菜地里,挖取出一整顆的青菜。 許是母親愛種花養蘭的緣故,王詡也很喜歡親近土地。無論是種植草藥還是青菜都做得有模有樣,甚至有段時間帶動著莘奴也愛上了耕耘田地間的快樂。 這幾日一直心焦于錢利俗世,像今天這樣挽著菜籃自己挖取青菜倒是愜意得很。 飽滿的青菜因為剛剛澆過水,在她纖細的手指間里歡快地抖著水珠。莘奴挖了青菜后,心內還尋思著一會要不在一旁的果樹上摘些酸梨用來配菜。 就在這時,從竹林后的書房里隱約傳來說話的聲音,那說話的人倒俱是熟悉的,一個是王詡,另一個正是曾經的魏相白圭。 只聽白圭語道:“據我安插在大梁的眼線回報,龐涓此番命人嚴把邊關,一粒粟米也不準流入齊境。衛國已經上貢了國書,愿為魏的屬國。趙國因為出兵不慎,已經被魏攻陷了數百里。此番龐涓是勢在必得,想要一舉攻下趙,鞏固魏王的霸主之位?!?/br> 王詡慵懶地說道:“他可親自領兵?” “還未曾,不過……那豎子似乎向齊地派了暗探,打聽著莘姬與您的下落……” 王詡冷哼了一聲,沒有繼續說話。只聽白圭繼續說道:“他因為知曉了莘姬的身世,認定有可居奇貨,幾次三番想要劫擄了莘姬,還請恩師多加提防啊……” 這話,讓莘姬手頓時抖了一下,不由的慢慢伸直了身體,小步移到了竹林一側的窗下側耳細聽。 “他從那申玉賤婢的嘴里聽來的吧。說說,他還知了什么?” “……他派人去了您的家鄉,找尋了當地的老人打聽了您母親的情況,初時因為知道的不詳細,只派人編排了些無謂的謠言,惹得您震怒將您調撥開來……不過后來,他似乎已經知道了您的親生父親乃是莘子……” 當莘奴聽了這話,只覺得滿身的熱血一下向腦部涌了上來。整個身體都有些搖搖欲墜。 白圭說的是什么?王詡的父親竟然是莘子?是她的父親?他可是在胡言亂語?那么這樣一來,他與她……豈不是……荒誕!荒誕! 這些時日經歷的風浪,到底還是起了些許的作用。當莘奴又呆立了一會,聽著王詡沒有再問下去,甚至也沒有反駁白圭的話,只是有談論起了齊魏的軍情后,才慢慢地拿起了菜籃和鏟刀,又按原路返回,順著暗門重新回到了廚下。 她又呆立了一會,新挖的青菜到底還是沒有鋪擺道托盤上來,只被她順手扔在了準備用來喂食后廚雞鴨的積食竹筐里。 不多時,王詡吩咐廚下擺餐食。一旁婢女看著莘奴呆愣的樣子,也不敢打她,便準備端起食盤送入書房。 不過莘奴倒是伸手攔住,深吸了口氣后,端起食盤親自送到了書房里。 書房里之人果然只有白圭與王詡兩個。二人談完了要事后,似乎甚有興致,竟然鋪擺了棋子,準備下上一局。 王詡看莘奴端來的食盤,只要一看滿盤子里鋪擺得呈扇形的菜品,便知乃是出自莘奴的手筆,也只有這小奴有這嗜好,就連菜品rou片也要規矩鋪擺得一絲不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