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是仇殺?也不大可能,出家之人,能和誰結下如此深仇大恨。 但無論他是怎么死的,現在也和我們無關了,幾十年的疑案更是和我們無關。 我嘆了口氣,俯身對那干尸拜了幾拜,念念有詞道:“這位上師,我們雖不知你因何被害身亡,但幾十年后我們能見你一面,也是緣分,我們這就把你入土為安,免得暴露荒野,你若泉下有知,就饒了這些來修廟的工匠,讓他們好好的修繕廟宇,為你供奉牌位?!?/br> 我這番話剛說完,就見這和尚剛才圓瞪的眼睛,居然漸漸的合上了。 眾人盡皆稱奇,我這才松了口氣,忙叫村支書把這和尚的尸首抬去埋葬,并囑咐他,把廟里那個破爛蒲團一起埋了,多多供奉香燭果品,想必也就沒事了。 村支書歡天喜地的叫人去辦這件事,我回頭再看那個直挺挺跪在地上的馬隊長,不知何時已經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了。 我知道這反倒是好事,就叫人把他也抬回村里,好好靜養,并告訴他們,如果明天馬隊長能安然無恙的醒來,那就說明沒事了,這小廟的修繕工作,也就可以繼續下去了。 就這樣,我折騰了半天才算是把這件事搞定,又在山上等了一會,那和尚尸首也入土為安,然后我又在廟里念了幾段經文,其實我也不知有啥作用,但這廟荒了幾十年,又出了這么多怪事,驅驅邪祟,趕趕妖魔鬼怪什么的,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至于有沒有用,那我可就不知道了。 當一切都解決之后,已經是下午了,我們返回了王河村,那個馬隊長也在昏迷了兩個小時之后終于醒了過來,他臉上的血已經清洗干凈,但對于之前發生的事,他是絲毫不知。 不過這已經跟我們無關了,他們之后修廟什么的,那是他們的事,而我之所以出手管這件事,目的只有一個。 于是我便在那村支書對我們感激不盡的時候,對他提出了要求,我對他說,我們其實只是兩個來旅游的游客,到這里來,也是因為對武則天的除罪金簡感興趣,想要了解一下當年的事情,如果方便的話,也想去那金簡的發現地去看一看。 我說完之后,村支書就有些愣了,隨即臉上露出了為難的神情,對我們說,其實這也不是了不得的事,也不是什么保密的事,電視都報道了,還有什么可隱瞞的呢? 但是不湊巧的很,那屈西懷這些天由于上門的人太多,甚至還有冒充記者的,老頭不勝其煩,干脆帶了家里人出門了,至于去了哪,什么時候回來,一概不知。 我沒想到村支書給我們的答案也是這個,不由皺起了眉,安薩黎卻在旁道:“既然事主不在家,那我想,你做為村干部,對這件事也應該了解得很詳細吧,不如,你來跟我們講講如何?” 安薩黎是平時不說話,開口就起作用,村支書很痛快的就答應了,他拉著我們來到了一個僻靜的大樹下,找了幾個凳子,便開始對我們拉起了話匣子。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關于武則天除罪金簡的故事。 第一百五十八章 武后金簡 河南嵩山,自古就是個有很多傳奇故事的地方,傳說中,曾經有帝王在嵩山上喝過王母娘娘的酒,歷朝歷代,山上藏著許許多多珍寶的傳說更是數不勝數。 但是傳說歸傳說,到底這山上是否有珍寶,還從來沒什么人找到過。最起碼,在這嵩山腳下的小村里,1982年屈西懷撿到武則天除罪金簡,就已經是轟動了小村的大事了。 那一年,屈西懷還很年輕,被村里安排在嵩山上植樹,那時的農民沒什么娛樂的,在山上干活累了,就經常玩一種叫滾雷石的游戲。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碩大的山石一起從山上推落滾下山,山石在滾落的過程中發出轟隆隆的聲響,一群人就靠著這個解悶。 這一天,眾人又聚在一起滾雷石,山石轟隆隆滾下山坡,雖然很單調,但山里人的樂趣很單純,即便一群人只是玩一塊石頭,也很是開心了。 說來也巧,就在屈西懷和眾人正在撬動一塊大石頭的時候,眼尖的屈西懷突然發現石頭縫里有一樣東西。 當時這東西很是不起眼的樣子,看著像是一塊紙板,屈西懷好奇的把這東西從石頭下面抽出來,感覺沉甸甸的,一尺多長,似乎像是一塊金屬。 屈西懷當時掏出毛巾擦去上面的泥土,看著這東西黃澄澄的,雖然還是不怎么起眼,但屈西懷也挺高興,因為他覺得這是一塊銅板,拿回去也能賣幾個錢。 就這樣,屈西懷樂顛顛的把這塊銅板拿回了家,招呼全家人來看,說是在嵩山上撿來的。全家人也挺高興,但是這么一圍觀,就有一個明眼的家人說了,這東西恐怕不是銅的。 那個家人說,如果是銅的,在山上的泥土里埋了不知多久,按理說應該長出銅銹,可這東西絲毫沒有生銹的痕跡,恐怕,這是一塊金子。 這么一聽,屈西懷可是樂壞了,要真是金子的話,好家伙,這一大塊足有半斤多,那得值多少錢? 但是這東西到底是不是金子,也沒人能肯定,因為那個年代村里也壓根沒有幾個人見過金子,后來屈西懷的父親就想出個主意,說是有這么一句老話,真金不怕火煉,到底是金子是銅,扔到火里燒一燒,就知道了。 屈西懷一聽有道理,于是就要把這東西丟到火爐里去,誰知就在這時,家里來看熱鬧的人里面,有一個人攔住了屈西懷,說先不要急著燒,這上面似乎有字。 屈西懷還真沒注意上面有字,聞言趕忙用袖子又擦了擦,仔細一看,上面果然有字,而且還是豎直排版的,看起來有些年頭了。 這時屈西懷心里就有點明白了,這東西不論是金子還是銅板,就沖上面這些字,肯定來歷不凡。 但是這銅板上面的字,全家人卻沒一個能認出來的,屈西懷本人也只上過幾年小學,后來就去找村里的教書先生,但這教書先生看了半天,也只認出其中幾個字來,仍然沒能認全,只隱約分辨出,這東西和一個姓“武”的人似乎有關系。 幾次找人鑒定都失敗了,屈西懷認定了這是個寶貝,就不再輕易拿給人看了,而是小心地收藏了起來??商煜聸]有不透風的墻,屈西懷撿到寶貝的事,很快就在外面傳開了,直到有一天,一個山東人上門來找屈西懷,開口就表示要買這個東西。 屈西懷很奇怪,因為到目前為止連這東西是什么都沒搞清,怎么就有人上門要買了呢? 但那人不但執意要買,而且還給開出了價格,一千元。 屈西懷一聽這個價格,立馬就嚇了一跳,在那個年代,城里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幾十塊,一千元對于一個鄉下農民來說,簡直就是個天價了。 其實對于他來講,這寶貝就算再有歷史文物價值,也不能當吃當喝,尤其那時他剛結婚,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所以那時屈西懷還真是有點動心了。 可是他和媳婦商量了一下,還是決定這東西不能賣,或者說,是不敢賣。 那時候的農民淳樸,知道文物都屬于國家的,過去有人在地里挖出個瓷器什么的,都上交給國家了,這東西要是自己擅自賣了,恐怕不妥。 但那個山東人卻不死心,他認為是自己價格出的低了,于是第二次加價,直接報出了五千塊錢的高價。 屈西懷兩口子當時都嚇壞了,可是錢太多,兩個人也不敢做犯法的事,于是那山東人一狠心,又繼續加價,一萬! 但屈西懷態度很堅定,不賣! 這山東人就納悶了,問屈西懷,說你這人也太死心眼了,這么一大筆錢你都不動心。屈西懷說,說不動心是假的,但是這東西不是個人的,不能為了發財,把國家的寶貝給賣了。 于是這山東人就對屈西懷說,這樣吧,咱們來個一錘子買賣,我也不跟你廢話了,十萬塊,咱們直接成交。 十萬塊,屈西懷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1982年,這十萬塊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別說一個鄉下農民,就是城里人,也不敢想象這是多么大的一筆巨款。 這么一個山里撿來的東西,居然值這么大一筆錢,屈西懷就是連做夢都夢不到,這山東人說的是真話么? 那人也明顯看出了屈西懷的猶豫,于是就開始從隨身帶的包里往外掏錢。 當一摞一摞的錢,擺在屈西懷面前時,對于他而言,這簡直就是傳說中的金山,可當這些錢真實的擺在眼前,屈西懷卻又覺得是那么的不真實。 這時候,他的心動搖了,因為滿屋子的錢已經是觸手可及,可同時,他也更加的害怕了,甚至,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覺得,這不對勁。 這么大的一筆錢,對他而言,很可能就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不僅屈西懷自己,他的家人一致不同意把這寶貝賣掉,對于一戶尋常的農民家庭來說,再多的錢,也沒有全家人的平安重要,再多的錢,也未必能讓人的心踏實,甚至,這人現在是全家的財神爺,但他轉過頭來,就可能會變成兇惡的索命鬼。 飛來橫財,往往跟著的都是飛來橫禍。 上有老小有小的屈西懷,沒有冒險,他仍然是拒絕了那個不惜出十萬元高價,來收購這個來歷不明東西的山東人。 在當時來講,其實這個山東人也很可疑,想想就明白了,在那個年代,什么人能隨隨便便就拿出十萬塊錢呢?而且是第一次見面,那人就背著十萬塊錢上門,萬一這人是什么犯罪團伙的,那豈不就是上了賊船了?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過了幾天這個人又來了,而且還當著屈西懷的面,當場咬破手指,給他寫了一封血書。 血書上說,等寶物賣出后,得到的收益再分一半給屈西懷,特此立血書為證! 當時屈西懷捧著血書,卻是更加害怕了,也更加堅定了不賣的決心,他回絕那人說,寶貝已經不見了,不知道哪里去了。 其實他當時只是把那寶貝包裹好,藏在了大衣柜里,那山東人走后,他是心驚rou跳,擔心受怕,連睡覺都不敢脫衣服,怕那寶貝當真被人偷了去。 這天晚上,屈西懷是噩夢連連,滿眼的血跡斑斑,一閉眼就是那封可怕的血書。 后來又捱了幾天,整日的提心吊膽,屈西懷覺得這樣的日子實在是沒法過了,撿了寶貝還不敢賣,天天又有人來惦記著,于是他下定決心,把這東西交給國家吧。 就這樣,他最終把這塊板交給了當地的文物部門,結果一出世就引起了全國考古界的轟動,一番考證后得出結論,這塊板原來就是武則天的除罪金簡,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文物。 這除罪金簡上面很多文字都是武則天自創的,所以平常人根本不認識,只有考古專家們,才能對其進行解讀。 但這塊金簡在史料上根本沒有記載,包括除罪金簡的這個稱呼,也是后人臆想的,有人說,武則天信仰佛教,更信奉道教,晚年的武則天對過去無數的殺戮,內心有一種極大的負罪感,常常膽顫心驚,夜不能寐,同時預感自己氣數將盡。 而古時五岳相傳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武則天便要為她煉制丹藥的道士胡超,打造金簡,在嵩山舉行了祭祀三官九府大典后,由胡超在嵩山峻極峰的登封壇上,將此金簡投在峻極峰的北側山谷之中,以此求助于上蒼保佑。 這段歷史,若不是除罪金簡的出世,恐怕將要永遠被甄滅在歷史長河中,武則天給上天的除罪金簡,經過一千多年后,卻落在了一個普通農民的手里,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屈西懷把文物上交國家后,相關部門在當地還舉行了表彰大會,獎勵了他一千五百元錢,從此后屈西懷也太太平平的繼續在嵩山腳下的小村莊里生活。 可是命運無常,這件事在沉寂了二十多年后,卻又開始熱鬧了起來。 村支書最后苦笑著給我們講完了這段故事,其中經歷很是詳細,而且連金簡的發現地也告訴了我們:嵩山峻極峰登封壇北側山谷。 想來,就算我們找到了屈西懷本人,他頂多也無非會告訴我們這些吧,至于讓他帶我們去山上找那地方,似乎有些癡心妄想,誰會愿意給自己找那個麻煩? 就連我們了解了這些,其實也是剛才我給村里出力幫忙的緣故,不然的話,人家一個村支書,哪來的那閑工夫跟我們講這些。 但村支書講完之后,安薩黎忽然發問:“我還想知道,當年那屈西懷得到金簡后,上門收購寶物的人,只有那山東人一個么,他當初有沒有留下什么關于那寶物的原始資料,比如說,照片?” 村支書連連擺手:“開什么玩笑咧,那個年月,哪來的照相機啊,至于上門求寶的人,其實也還有,但是都不顯山不露水的,屬這個寫血書的最嚇人……” 他忽然拍了下巴掌說:“我想起來了,當年屈西懷給那金簡做了個什么……對了,那好像是叫拓片?!?/br> “拓片?”安薩黎眼睛一亮,“能不能帶我們去看一下?” 村支書有些面露難色道:“這個,屈西懷當寶貝似的早都藏起來了,不好弄啊,再說,他現在也不在家里,就他的老父親還在,我也不好去說……” “這個好辦?!卑菜_黎說著忽然從身上摸出了一張證件,遞了過去,村支書接過一看,頓時一摸腦袋:“喲,敢情你們是記者啊……” 什么,記者? 我呆呆的望向安薩黎,也傻眼了,這家伙什么時候成記者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嵩山巧遇 安薩黎微微一笑,收起了那張證件,村支書低頭想了一下說:“那好吧,我說你們咋打聽的這么詳細,既然是記者同志,那就去看看也沒啥,其實這些天來的記者也不少,不過都被擋了,這不是把屈西懷都給煩的離家出走了,但是你們不一樣,我看得出來,這位先生是有真本事的,就沖這個,沒說的,跟我走吧?!?/br> 他說著話,用崇敬的眼神直瞅我們,我不由啞然失笑,看來他是把我當成了走江湖的陰陽先生,和我旁邊這位“記者同志”來到村里是做特殊調查的了吧。 我們說走就走,很快來到了村里一戶人家,村支書上前敲門,不一會出來一位老人,聽了村支書的介紹后,表現得很是淡定,便把我們讓進了屋子里,閑聊了幾句之后,村支書便對老人說,我們是上頭派來的記者,想要看一看當年的金簡拓片。 想必這位老人也是見慣不怪了,回到屋子里好半天才出來,然后把一張微微泛黃的紙張放在了我們面前。 這拓片做的很是清晰,我和安薩黎查看了起來,村支書在一旁介紹說,這是當年屈西懷在發現金簡之后,從小孩的作業本上撕下的一張紙,把紙壓在金肩上,用鉛筆拓下來的。 我們觀察著這份寶貴的拓片,發現在這拓片上,金簡的頂部部分非常清晰地被拓了下來,頂部邊緣筆直寬闊,根本沒有傾斜! 但這拓片的底部,卻有些模糊不清,僅把所有的刻字保存完整,不知是什么緣故。 我和安薩黎對視,目光中流露出一絲佩服,他果然慧眼如炬,一眼看出那金簡缺天少地,此時和這原始拓片一比對,足可判定,這金簡的頂部至少被剪掉了一厘米多的部分。 如果下面也同樣被剪過,那么就大概可以推算出,這整個金簡在保存過程中,曾經被人剪去了一寸左右! 但我們誰也沒動聲色,看過了拓片之后,安薩黎又跟變戲法似的,從包里掏出個相機,對著拓片連拍了幾張照片,那老人也沒說什么,或許在他心里,我們也只是兩個來搶新聞的記者吧。 屈西懷家里,只這一位老人在,我把拓片小心地收起來交還給老人,笑著問他:“老人家,我想了解下,這金簡在上交給國家之前,是一直保存在你們家里?” “是咧,咋?” 老人話很簡單,我又問道:“那在你們家里的保存過程中,這金簡有沒有出過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