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暴人者人恒暴之,這個道理蘇諾是明白的,她也不懼馮太后的報復。畢竟,原著中啟元帝是干掉了馮太后的,而且原著中那個啟元帝面對的局勢要比現在復雜的多,也沒有那么多的幫手。 既然原著中的啟元帝,在那么艱難的局面下都能無傷完滅馮太后,那么如今占盡上風的啟元帝,更沒道理做不到。 雖然明白馮太后黑名單上第一個的報復對象肯定是她,但蘇諾也并不太擔心,有啟元帝護著,有死忠們守著,又有系統在暗中保駕護航,再加上她自認智商還算正常,反擊什么噠且不說,單只自保,蘇諾覺得她還是可以的。 不過,這種比較樂觀的想法徹底結束在了兒砸出世的那一刻……在痛苦的月子生涯里,每每看著軟呼呼,粉嫩嫩的兒砸,蘇諾總會不自禁的崩發出無盡的保護欲。 碼蛋,她兒砸辣么可愛,辣么柔弱,辣么瘦小,辣么……她當媽的怎么可能忍心讓兒砸暴露在危險之中呢? 雖然從始至終,馮太后都沒有表示過丁點傷害她兒砸的意思,而且經過‘推倒事件’之后,馮太后抱養她兒砸的可能性已經基本成零。但,凡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馮太后被她們夫妻聯手的雙段攻擊暴的精神失常了呢? 萬一馮太后老羞成怒,覺得一時間對付不了啟元帝和她,就想辦法先滅掉她們倆的兒砸出氣呢? 目前在朝堂上,啟元帝是占上風的,宮權什么的,蘇諾也已經漸漸的開始插手學習,她是很有自信翠凝閣收拾的非常干凈,但是…… 蘇諾怕的就是那個‘但是’??! 以‘迅雷不及掩耳響丁當’之勢徹底滅掉馮太后,或者把她困在慈心宮,斷掉她的爪牙,讓她不能隨意伸手——這是現階段蘇諾心中最大的愿意,這個愿意,甚至已經強過了她自穿越后就一直沒放棄的打算——‘壓倒真愛寧妃’了。 “你知道嗎?寧國公府派人快馬去了袁皇后清修之地一趟,想來不久之后,朕就能聽見皇后病重,不治而逝的消息了!”啟元帝譏諷的笑了笑,語氣中充滿了不屑,直接看到蘇諾滿臉不解的樣子,才收起鄙視,詳細的解釋道:“承恩公有一嫡女,今年已經十八了,在京中名聲不顯,聽說是身體不太好,生而有弱癥,本來一直被養在廟中,不過,聽說她昨兒已經被快馬接進承恩公府了?!?/br> “明年又是選秀年了!”啟元帝扶著蘇諾的發,說的意味深長,笑的一臉冷漠,精致的柳葉眼中,竟透出一抹恨意和藏得深深的羞憤。 “馮太后這是準備扶持娘家侄女入宮?”蘇諾緊緊的皺著眉,她原本靠在啟元帝身上,但現在卻驚訝的揚起頭,表情依然充滿了不解,她眨著疑惑大眼,驚訝問:“你剛剛是不是說那嫡女今年都十八了?按理說,她這個歲數不是應該參加上一階的選秀嗎?那時候她才十六不是?而且,承恩公的嫡長女,論身份足夠跟袁福兒爭一爭皇后位了,她那個時候不出現,現在又冒出來想當繼后?” 馮家這是——病的不輕吧?想送女兒百宮……早干嘛去了? 蘇諾簡直不敢相信,承恩公竟然有女兒,還是嫡女,而且,這種身份幾乎能跟公主郡主持平的貴女,竟然在京中一丁點名聲都不顯,這太不科學了,而且,在她的記憶里,也沒哪個版本記錄啟元帝有這個么一個‘病弱’的表妹啊…… 要么,是馮氏女真的胎中帶疾,隨時都有可能咽氣,要么,是馮氏女犯了什么大錯,被打發到寺廟看管,并且自生自滅! 就目前馮家這態度——要讓馮氏女進宮當繼后,要的無非就是個繼承人,畢竟他們跟啟元帝的矛盾無法調解,與其魚死網破,還不如想辦法換個幼小聽話的繼承人。而且,有馮太后在后宮坐鎮,馮氏女推倒啟元帝的可能性還是有噠。 男人嘛,被逼到絕境,那啥上腦的時候,多數都是先做了在說,后遺癥什么的可以慢慢解決! 如此,馮氏女就不會是病的快咽氣,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個好身體腫么生孩子啊…… 所以,結論應該是馮氏女有什么無法治愈的缺陷,或者是犯過在這個時代被定為不可挽回的錯誤,否則,高門貴院的馮家,不可能把這一代唯一的嫡女,如此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發配到廟里的。 “馮氏女,哼,她那樣的人也配當朕的皇后?馮家明顯是把朕當成了傻子!”啟元帝眼中充滿了血腥氣的冷聲道:“母親怕是還把朕當成她手中的三尺小兒,想如何就如何了!” 他咬牙切齒,聲音帶著毫不掩飾的憤怒。 蘇諾縮了縮脖子,黃貴妃火燒交泰殿,差點完滅賀氏皇族的時候,啟元帝都沒這么明確的表露出憤怒??!所以這里頭肯定是有事??!馮家女絕對有很大問題啊……馮家要把長女塞進宮的舉動,肯定是深深的傷害了啟元帝脆弱的,呃,或者是身,或者是心??! 得利與現代的導演生涯,蘇諾腦海中一剎時閃現出各種狗血噴頭的劇情,馮氏女瞬間被她安排了未婚先孕,情牽家丁,私奔被抓等等數十個支線…… 偷偷看了眼啟元帝不知想到了什么而變的鐵青的臉,蘇諾馬上深深的低下頭,生怕被啟元帝看見她充滿求知的眼神和幾乎噴發出來的八卦欲…… 好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樣的女人,能讓啟元帝如此憋屈?但是她不敢問!蘇諾被熊熊燃燒的八卦欲憋的x火中燒…… 其實說起來,出乎蘇諾的意料,承恩公想送入宮的這位嫡女——馮玉兒雖然確實未婚有孕,但按理論來說,她并沒有在主觀上犯過什么錯,也不是什么yin。奔女子,之所以自幼被打發到廟里去,確是有一段前情。 馮家是前朝的世家大族,傳承數百年,家中屢出俊才,算是很有名望,又在開國高祖立初立大燕時,很識相的棄暗投明,算是為高祖收服前朝舊臣開了個好頭,因此,頗得高祖賞識。 大燕初立國時,前朝那些信奉忠臣不事二主的頂級貴族們紛紛殉國,于是得高祖扶持的馮家一躍而飛,成了世家譜上排名前十的名門。 如此傳到先帝朝,馮家女,馮斯月終于被選為太子妃,后又成了皇后,太后,大權大握。馮家也厚積薄發,終占了世家譜上第一位。 馮家一慣的陽盛陰衰,數代沒有女子,只承恩公那一代得了馮太后一個女兒,誰知又進了宮,在不得見。所以,馮玉兒這個粉嫩女嬰剛出生時,確實是吸引了馮家上下,連老帶少所有人喜歡的。 只是好景不長,這代承恩公,馮太后的大哥娶的是表妹,還不是那種一表三千里的,而是血緣近的可以兩姨表妹。這對夫妻共生了四子一女,四子都很正確,只有這一女——馮玉兒不幸中鏢,成了近親結婚的悲劇…… 三個不能走路,五歲不會說話,外表看起來很正常很漂亮的小姑娘,到八歲一張嘴還‘啊,啊,啊’就知道胡吃傻樂,馮家身為大燕第一世家,怎么可以有這種傻子小姐? 于是,承恩公把女兒發配到了偏遠的廟里,聲稱她胎中帶弱癥,只有舍到廟里才能保全性命,又多多的給寺廟銀子,想著衣食無憂的供養馮玉兒一生,也算是全了父女的情份。 馮玉兒初到寺廟的那幾年,過的確實不錯,馮家不缺銀子,養個傻女兒根本不費吹灰之力,承恩公夫人也隔三差五就去廟里見見閨女,可慢慢的,家中事物越來越多,三個皮小子越來越大,承恩公夫人越來越忙,馮玉兒清修的寺廟又頗為偏遠,坐馬車最起碼要四個時辰才能到,于是…… 從半月見一回,到三月見一回,在到半年見一回,這個過度也不過是三,五年的功夫。 感情是需要長久的相處來培養的,這一點,血脈相通的至親也不例外。 雖然衣食無憂,手里并不短少銀錢,但馮家對馮玉兒忽視的態度也另廟里很多人,包括貼身伺候馮玉兒的丫環起了心思。 馮玉兒的丫環也是女尼,因為要伺候小姐被逼了出家,她比馮玉兒大三歲,正是青春年少的,怎么甘心一輩子當個尼姑,于是,在馮家人三年不來寺廟,只有管家來送銀子的時候,她在忍不住思凡之心,借著下山采買東西的機會,勾搭上了一個白面的風流慣偷,令那偷兒剃了頭發,偶爾扮做女尼進入廟里,方便糾纏廝混。 那一日,這倆人正旁若無人,光天化日的x著,卻不小心被馮玉兒撞了個正著,那馮玉兒傻歸傻,卻也沒傻透腔,基本長識還是有的,當場就要叫嚷出來。 誰知那丫環膽大手狠,偷兒也是個混不吝的,上手就打昏了馮玉兒,兩人怕她醒過來叫嚷,又沒膽量直接下手殺人,商量來商量去,竟想出個損著,把那馮玉兒扒了個干凈,拖入房中,三人大被同眠了起來…… ☆、112|9.12.3 馮玉兒傻歸傻,但她繼承了馮家的基因,人長的還是很漂亮的,最起碼,比那思凡的丫環要漂亮! 那扮成尼姑的白面偷兒本就是個膽大包天的混不吝,又早就從丫環那兒得知馮家已有好幾年不曾有人來見過馮玉兒,就連送銀子的管家來時,也只是找丫環,敷衍的問幾個諸如‘小姐好些了嗎?’‘吃食夠不夠’之類的問題,根本不會提出要見馮玉兒。 廟中的女尼們多數惱馮玉兒癡傻,早些年承恩公夫人長來看馮玉兒時,還能勉強圍到她身上討好,但一朝馮家不在理會馮玉兒之后,她們就巴結上了管銀子的丫環,以漠視,欺辱馮玉兒為樂了。 馮玉兒是個傻子,還是個身份高貴,長的漂亮的傻子,欺辱她,可以給這些在偏遠寺廟,注定一生孤獨,老無所依的女人們帶來無可言說的快,感。 被欺負的慘了,馮玉兒學會了遇人就躲,這方面,她頗有天賦,基本躲出去就不見了,只在餓極時才會回到住處,讓丫環給她備上飯菜。 欺負人找快,感的形為持續了好幾年,女尼們就不耐煩在后山小樹木,小河邊找馮玉兒了,但馮玉兒卻形成了遇人就躲,逢林必入的習慣。 近一年來,女尼們已經習慣了馮玉兒的神出鬼沒,十天半個月不見人影了。 于是,丫環和偷兒把馮玉兒困,禁在院中,恐嚇斥責,朝打夕罵,甚至是日夜jianx卻沒人發現的事兒,就這么不合理,但卻真實的發生了。 或許有人察覺到不對勁兒的地方,但誰也沒那閑心管個被家族拋棄的傻子,反正有那丫環在,就算馮玉兒出了什么事也輪不到她們頂缸,有那時間,她們還不如借著這事兒去跟那丫環套套近呼,要點好處呢! 馮家給馮玉兒的銀子,可都掌管在那丫環手里,這些年算下來,好大一筆呢! 就這樣,從十四開始,馮玉兒被丫環和偷兒囚,禁折磨了整整三年,那偷兒喜馮玉兒的身子,每每潛入寺廟時,必要折騰的她生死不能,而丫環又嫉恨馮玉兒搶她至愛,在偷兒滿足離開后,又要狠狠折磨馮玉兒一通。 剛開始馮玉兒還會哭鬧,反抗甚至罵人,但慢慢的,長久而沒有指望的絕望里,她學會了忍耐,妥協,或者痛苦真的會使人成長,三年的時間里,馮玉兒竟然聰明了不少。 在花費好幾次,記住了管家來送銀子的時機,她終于逃出了魔窟。 那時候,她已經懷孕七個月了。 馮家人都驚呆了! 承恩公憤怒異常,直接把那丫環放在手下軍營當了軍妓,又費了心思找到偷兒,先閹了他泄,憤,又找了經驗十足的劊子手,三千六百刀,一刀不少的把他活活剮了! 承恩公夫人痛哭一場,把女兒接到了效外的莊子里,找了產婆給女兒下藥催胎,沒半天時間,就催下來個瘦瘦小小的女嬰,剛出生就被承恩公夫人親手塞進馬桶里溺死了,產婆也被滅了口! 然后,沒出半個月,那偏遠的寺廟就著了火,廟里三,五十口人,全燒成了灰,一個活口都沒留下。 這件事,就發生在馮太后回京前的一個月,也是因為有這么個事牽扯著馮家人的精力神,讓他們沒心思及時傳遞詳細的京中消息給馮太后,才造成了馮太后回京后的被動局面。 大燕國民風還算開放,開國時還曾出過女將軍,女爵爺,現今也有不少女詩人,女商戶之類的,比起前朝來,對女子束縛不算多,但哪怕民風在開放,如馮玉兒這般未婚先孕,產jian生女的,也不會被世俗所容。 哪怕馮玉兒是個傻的,是被人jianx的,也無法改變世人對她的看法。 就算在光怪陸離,思想開放的現代,還有沙文豬說女人之所以被強x是因為穿的少呢,何況是古代這種封閉束縛的大環境。 如果這件事傳出去,承恩公府會因此背上教養不良的名聲,而馮家所有的女子,包括馮太后在內的貞潔清譽,都會蒙上一層洗不掉的陰影。 承恩公是想把閨女‘病逝’的,本就是個傻丫頭,也沒養在身邊,說不上什么情份。但承恩公夫人卻極力反對,痛哭哀求,甚至用娘家來威脅利誘。 娘和爹雖然都是至親,但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哪怕在忽視,在不起眼,馮玉兒到底還是承恩公夫人十月懷胎生下來的,看女兒受了那樣的大罪,人又安靜下來,看起來也沒以前那么傻,承恩公夫人心里那點慈母之心就被勾起來了。 快速的處置了丫環和偷兒,又一把火燒了那偏遠寺廟,承恩公夫人下手飛快的找到了,在京中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會為破身女子修補xx的婆子,把她請到莊子里,為馮玉兒‘修補’身子。 而且,修了這后,就把那婆子滅了口。 承恩公夫人出手狠毒,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的心理,把有可能知道這事的人一個不留殺的干干凈凈,最終,保住了馮玉兒的名聲和性命。 在怎么沒相處,沒有感情,那也是親生的骨rou,要是有辦法的話,承恩公也不想背個殺女的思想包袱,看夫人處理的還算妥當,沒留什么隱患把柄,也就干脆幫她收了尾,把這事瞞過去了。 這對夫妻本是想著把馮玉兒養在院子里,讓她衣食無憂的過一輩子就算了,但誰知馮太后卻在回京不久后就鬧出了‘推貴嬪’的丑聞,還因此讓馮家在眾人面前丟足了臉! 啟元帝揪住這個把柄,誓要讓馮家為此付出足夠的利益,而馮家呢,榮華富貴受盡,大燕第一世家,他們過的好好的,也是真心不想造,反,畢竟干那事滿門抄斬株九族的機率實在是太高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馮家人雖然這么安慰自己,但心里還是憋著氣,馮太后也是咬死了嘴,就要魚死網破,承恩公急的滿嘴大泡,也想不出什么著來,直到有一天,他看見了在花園里追蝴蝶的女兒…… 他女兒長的還挺漂亮的嘛,打扮打扮應該拿的出手啊…… 扶持誰都不如扶持自己的外孫子穩當,原來不往宮里送人,是因為馮家沒有女孩,現在他女兒回來了,聽夫人說好像也沒以前那么傻了。承恩公自己試著跟女兒聊了一會兒,發現女兒反應確實是比別人慢,說話也有點磕伴,但好在人比較乖,舉止還算得當,別人問也知道答,能看的出來不聰明,但說是傻子到不至于。 畢竟,人家心中的傻子形象應該是披頭散發,渾身臟污,動輒發瘋打人的那種…… 其實,馮玉兒本身并不是智障,她只是因父母血緣太近而有些缺陷,智商不高而已…… 隨著年紀漸長,她的智商也在慢慢恢復,尤其又受了大苦難,心智也有所增加,雖然還不能說是正常人,但也不過像承恩公所想的,就是不聰明而已…… 反正女兒‘修補’的似乎也不錯,外表看不出什么傻啊,瘋啊的,不如就送入宮門,不管五品,七品,先得個位子,有馮太后支持,生個皇子,抱到慈心宮養著,等日后馮太后百年,他們馮家也算有個倚仗。 至于女兒那些亂糟糟的事兒……待她生下皇子之后,他就將此事稟告馮太后,將她病逝,也就一杯黃土,徹底掩了。 不過,似乎是因為承恩公嘴太嚴,只含含糊糊的說馮玉兒‘好’了,讓馮太后誤會侄女不傻了,于是,兩人對馮玉兒的前景規劃產生了極大的反差。 承恩公不在乎閨女得什么份位,主要任務是生皇子,馮太后則是想把袁皇后弄死,讓馮家一門兩后,培育帝王接班人…… →_→這就是勾通不良產生的悲劇…… 馮家送進來個修儀,貴人什么的,啟元帝可能不會太在乎,但馮太后想塞給他一個皇后,那就不能不調查了!啟元帝下了狠功夫去查這位好像忽然冒出來的馮玉兒…… 然后,不出意外的,怒火中燒…… 無論是天生癡傻,還是被污產女,這些都不是馮玉兒自愿的,她的遭遇也確實是很讓人同情,如果以往啟元帝聽到了馮玉兒的遭遇,想必也會嘆聲‘可憐’,但,這一切,都是在馮玉兒不會成為自己老婆之前…… 如果沒有特別深厚的感情基礎,但凡一個男人,無論現代還是古代,基本都不可能接受馮玉兒這種遭遇的女人,尤其,啟元帝還是個皇帝,馮家還是他的敵人,這種情況下發生這樣的事,更是讓他怒不可遏! 戴綠帽和喜當爹,對一個男人來說,是僅次于‘不,舉’的人生不能容忍之痛的前三位…… 幾句話就把啟元帝嘮的臉色鐵青,頭頂冒煙,蘇諾很識實務的趕緊岔開話題,聊起了睎兒的滿月宴,說了沒一會兒,時辰便差不多了,兩人也就收拾整齊去赴宴了! 滿月宴過的很是平靜,馮太后找到了新的目標,便老實的韜光養晦,靜待明年的選秀年來臨…… 如此,一年時間匆匆而過,眼看五月選秀來臨,在京中氣氛風聲鶴唳,一觸即發之時,一封突兀而來的八百里加急秘信,讓整個京城的官員們,不分派別的瞬間凝結到了一起…… 南蠻族起兵犯邊,四十萬大軍齊壓燕國邊境…… 在外敵入境的局面之下,就算是啟元帝和馮太后,也快速從相看兩相厭恢復成了母慈子孝! 內亂黨爭剎那消失,所有人都聚集起來,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113|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