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
胤褆都要被她這幅樣子給氣死了,倒好像做錯事情的人是他一樣。 他是為了誰???若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 胤褆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男人的背影,冷漠決絕。 大福晉閉了閉眼,慘淡一笑。 原來有些人會變,不是因為一個女人,沒了靜宜還有別人。 當爺的腦子不清楚,往后這府里,哪兒還能有安生可言。 * 宮中死了人,還是皇子側福晉。 作為被委以重任的妃子,德妃自然牟足了勁兒要查出端倪。 只可惜背后的人隱匿的很深,調動了宮中侍衛,也一無所獲。 又過了幾日,宮中發還了靜宜的尸體。 胤褆領了回去,到底好生安葬了。 因為皇家宣稱是意外,大皇子排場又擺的很足,石府的人還上門好生吊唁一番。 兒子少了一個側福晉,惠妃生怕兒子少了伺候的人,又怕大福晉太善妒,攔著后院的,不讓胤褆親近。 干脆賜下兩個,容貌上乘的宮女。 由她這個婆母賜的,想來大福晉也沒理由拒絕。 瞧著院中身姿窈窕的女人們,大福晉只看了一眼,就撇開目光。 隨便吧,他們這對母子,愛如何便如何。 只要不犯到她和女兒們頭上。 而這時,邊關又一次傳來了急報,噶爾丹率領軍隊,侵犯大清邊境。 為了錢財糧食,竟然一日屠盡數十余戶人家! 朝中聽聞此訊,便極少再有人會關注大皇子府的事,全在商議對策,看如何回擊回去。 最叫人意外的人是裕親王,他竟舉薦了太子,提議由太子帶兵,親征準噶爾。 大臣們很快分裂開,中間出現了兩個聲音。 一是覺得太子可代天子出征,一樣代表皇家威嚴,可揚我國威。 另一部分人覺得太子從未上過戰場,恐怕經驗匱乏,并不能督戰三軍。 京城中,一所偏僻的小院子里,云夫人正向一位看不清面貌的人,匯報此事。 那人身材高挑,身上裹著斗篷,看不出男女。 聽聞此事,淡淡道?!斑@么說來,其實是太子自己找的裕親王?” “據咱們得來的消息,確實如此?!?/br> “屬下不知,太子為什么執意要親征,難道他領軍能力還能勝過康熙?” 云夫人說起當今陛下,語氣中并無多少敬意,和說張三、李四并無任何區別。 “初生牛犢不怕虎?!?/br> 那人嗤笑道,語氣輕蔑。 “那......” “他要去便去,不是想去戰場?最好死在戰場上,別回來了!” 那人笑起來,像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 “康熙不是才發過熱,那藥不能要了康熙的命,不知道,他聽聞兒子的死訊,驚懼之下,有沒有可乘之機?!?/br> 云夫人也覺得事情如果能按照,他們設想的這般發展,確實不錯,只是還有些猶豫。 “可是、可是康熙應當不會同意的?!?/br> 太子畢竟被康熙捧在掌心里長大的,唯一指定的繼承人。 但凡他腦子清楚,一定會冒這種風險的。 噶爾丹來勢洶洶,沒有絕對的實力和身份壓住對方,保不齊,過不了幾日就要卷土重來。 到時候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 若是康熙不作為,根本不用他們動手,民怨激憤,說不得大清江山都要毀于一點。 要是他舍不得自己的繼承人,就得自己去! 那人眼神陰狠,兩相比較。 “他不同意,你就使法子讓他同意!” 康熙老謀深算,不那么容易下手。 胤礽就不一樣了,作為一個將將及冠的少年人,只要在戰場上略使計謀,還愁不能取他一命? 第54章 孤去征戰,不是為了讓妻子在…… 宮內, 御書房。 梁九功領著伺候的人守在殿外,殿內一角生著碳火,裊裊香氣, 把整個南書房都熏地暖融融的。 康熙父子在內室說話, 一站一跪, 氣氛稍顯緊張。 “皇阿瑪,請您成全?!?/br> 胤礽雙手抱拳, 單膝跪于地上, 身姿挺拔,雖處于劣勢, 身上的氣勢并未弱下來。 康熙坐在書案后面,抬眼看太子。 這孩子不卑不亢,其實執著頑固的很, 認定的事情,八匹馬都拉不回來。 他這邊打回去了, 竟然說動了福全來做他的工作。 如今又跪在御書房中,一副他不應, 便不起身的架勢。 “你呀, 怎么就不理解朕的苦心?!?/br> 康熙嘆口氣,從案臺后繞出來, 親自扶胤礽起身,對上兒子堅定的雙眸, 無奈嘆息。 旁的孩子都是小時候調皮, 長大了會好很多。 就像胤褆, 小時叫他看書,跟要他命似的,沒人盯著, 便一個字都不肯寫。 胤礽卻和他完全不同。 他小時候乖覺多了,讓他看書習字,每次都老老實實的,非要按部就班地寫完不可,沒弄完,連覺都不肯睡。 隆冬臘月,天還沒亮就自家爬起來看書了,都不用伺候的小太監提醒...... 還擔心這孩子太老實了,沒有自己的主見,誰知大了反倒有自己的主意。 君子不立危墻這個道理,想來他不是不懂? 認定了,就是不肯回頭。 “皇阿瑪的苦心兒子自然明白,但是兒子成長到如今,一直都有皇阿瑪保駕護航,和旁人比起來,未免太順遂了些。您是兒子的阿瑪,自然覺得兒子處處都好,可朝中大臣未必會這么想......” 胤礽直起身,侃侃而談,不急不躁。 這個理由,也正是他當初拿來說服恭親王的。 遙想上輩子,他可不就是太順了么,一點小挫折就能把他打敗。 皇阿瑪給他再多,也是他給的。 只有自己爭取來的,才是實實在在握在自己手里的。 想著出征,是想為百姓辦實事不錯。 未嘗不是想,向天下人證明,皇太子之位他當得,也非他不可! 對上老父親擔憂的眼神,饒是經歷了上輩子的復雜,胤礽也不由軟了心腸。 “兒子答應皇阿瑪,時刻保證自己的安全就是?!?/br> 胤礽神情很堅定,并不因康熙的勸阻而動搖。 康熙站在胤礽旁邊,發覺太子站著的時候,竟然比他還高了半頭。 想到近日來布庫師傅說,太子實力不弱,和胤褆對上也未必會輸,他便稍稍有些放心。 也罷,孩子長大了總要自己學著撲騰。 哪怕有什么萬一,還有他這個當爹的,給他當后盾。 大清的戰場,他去得,太子自然也去得。 康熙拍拍胤礽的肩膀,“那你要答應朕,暗衛帶足,必須全須全尾的回來!” 兒子長大了,只瞧他的站姿,如青山翠竹,身姿筆挺,定不愿成為池中物。 他覺得又欣喜,又感慨。 太子重重點了頭。 康熙心中豪情萬丈,恨不得明日,太子便大勝歸朝。 到時給天下人看看,他選的太子,胤礽當之無愧! * 太子要親自出征這事,康熙應了下來。 很快朝堂內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寧容在毓慶宮里都聽見了風聲,側室、小格格們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