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谷鬼子排顧行來送蓮花傘,打的就是給最得意的弟子露臉的主意。 人老成精的谷鬼子早在幾年前便開始布局,算好了時間讓顧行于兩年前開參加科舉考試,鄉試、會試,顧行一路下來都拔得了頭籌。只待今年春闈后,金榜題名,好讓圣上親自點個狀元,用連中三元為圣上五十整壽討個吉祥的彩頭。 谷鬼子是這么對顧行說的:“你年紀小,名聲大,再有探花郎必面如冠玉的傳統,想要得狀元,就只能依靠這次兵行險招?!?/br> 正則帝五十歲的整壽,誰不想整個祥瑞來讓天子開心開心? 而異象異獸,又怎么比得了活生生,代表著人才蓬勃的人呢?所以只要顧遠歸這次春闈寫的不差,這個狀元的頭銜,他便肯定是要手到擒來了。 谷鬼子不出世,不代表他不明白事理,也不代表他不想他驚采絕艷的徒弟能有更好的前途。 而顧行上輩子倒霉催的一生,便自于此。 浩浩蕩蕩的皇家衛隊,孤身一人仍淡定從容的青衫少年,踏馬而來,絕塵而去,只留下一縷清香。彼時,覺生寺的桃花開的正紅,與少年唇紅齒白的面容交相呼應,正是應了那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但…… 皇五子那個眼瘸,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所有人都被青衫的顧行驚艷時,他卻偏偏看上了人群中一個灰頭土臉、衣衫襤褸的小乞丐。很多酷炫人士,好像總會自帶這樣的bug,有極其可怕堪比x光的眼睛,于千萬人中,不論主角什么樣,他都能準確無誤的發現他清麗脫俗的與眾不同,并意識到,對,沒錯,這就是我將要愛上一生的人。 這個小乞丐也果不是凡人,他正是顧行的小師弟白連,一路尾隨師兄到了京城,在師父身邊時本事沒學下什么,只會一句百試百靈的:“師兄助我?!?/br> 這一次,顧遠歸已經打定了主意,只會給白連兩個字,呵呵。 第71章 世界h(二—三) 上輩子的顧行也是在覺生寺的時候發現了小師弟白連的行蹤,于是,趕忙將白連接到身邊,精心照顧。見始終無法勸白連重回谷中陪伴師父后,顧行便也就只能給師父飛鴿傳書,將白連偷跑的事情,硬說成了是他帶小師弟出谷見世面。 谷鬼子心里其實也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見顧行如此回護白連,便也就不再追擊,只是在回信中說:“不出師,就算不得我谷鬼子的弟子?!?/br> 谷鬼子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在他還沒有點頭覺得這個徒弟可以出師之前,他的徒弟就不能打著他弟子的名號在江湖上行走,因為他沒有點頭也就代表著他覺得這個徒弟還不能獨立,讓一個沒辦法獨立的人去獨創江湖,肯定要出事,而他谷鬼子丟不起那個人。 可是,即便如此,顧行也不曾見谷鬼子說過“算不得我徒弟”這樣的話。 也就是說,白連這次的偷跑真的是徹底惹怒了谷鬼子。白連本就不是谷鬼子因惜才而收的徒弟,只是他的故人之子,因故人家中慘遭滅門,夫妻倆及兒子兒媳全部殞命,白連這個孫子才被谷鬼子帶到身邊教養長大。 白連性子愚鈍,始終不能開竅,谷鬼子便也就歇了教白連成才的心,只求這個故人之子能在他名聲的庇佑下,一生喜樂安康。哪成想,白連不僅不夠聰明,還不夠勤奮,性子浮,玩心重,因為耐不住谷中清修,便偷了谷鬼子的一些東西追著顧行跑出了谷,最要命的是,有了這些防身武器,白連竟然到了京城后還是還被人騙走了全部的金銀細軟,丟盡了谷鬼子的臉。 谷鬼子算是徹底不想再認這個徒弟了,他能收留故人之子長大本就是因為情分,不收白連為徒,別人也說不了他什么。 上輩子顧行不忍心愛的小師弟被變相逐出師門,便沒有對外張揚谷鬼子的信,只是私下告知了白連,然后在對外時,雖沒有明說白連是谷鬼子的弟子,卻一直與白連以師兄弟相稱,讓人自然而然的便以為白連也是谷鬼子的弟子,無端就高看了白連一眼。沒有常識被說成不通俗事的純真,不會看人臉色成了真性情的灑脫,連前后顛倒的言行都成了高深莫測的算計。 顧行哭笑不得的同時,也覺得這樣有利于小師弟不被人欺負,便默認了,并和皇五子默契配合,暗中幫白連把聲望值刷了一遍又一遍。 如今想來…… 顧遠歸和顧行都覺得,只有一個詞能夠形容當時的顧行,傻b。 白連說是舍不得師兄才從谷中追來,那又如何能夠比顧行早一步到達京城?又為何不提早聯系,反而等銀兩沒了才苦苦等在覺生寺外求“拯救”?師兄們都已經離谷成家,也就是說,谷中只剩下了師父谷鬼子,大家本以為小師弟白連會盡心照顧師父,結果…… 到最后,顧行才看明白,他捧在手心怕丟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師弟,不過就是個白眼狼。是,他什么都不懂,像個小孩似的,沒有什么壞心眼。 但他也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和丁點的感恩之情。 簡單來說就是,被寵壞了。 一個巨嬰熊孩子。 對于這號人物,顧遠歸答應了顧行不去刻意為難,畢竟這輩子的白連什么都還沒有做,但顧遠歸也不打算再像顧行那樣對白連事事上心、仔細照顧了。覺生寺外那個小乞丐是誰?呵呵,對不起,我不認識。 “遠歸想好要在哪里住下了嗎?”皇五子在命人悄悄把他看中的那個小乞丐帶回他的府邸后,終于想起來要招呼顧遠歸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友人了。 顧行,字遠歸,“行”是長輩們叫的,字才是平輩叫的。 顧遠歸這次入京,除了送蓮花傘以外就是等待春闈,他從小在谷中長大,自己本身又是陪都雍畿人士,在京中自然不可能有自家的落腳之處,“借住”便成了他的選擇。 當然了,以顧遠歸的大名,想拉攏他,請他到家中小住的權貴不知凡幾,顧遠歸根本不愁住的地方,唯一愁的是如何住才能不給自己平白惹麻煩。 上輩子,因為覺生寺的主持是谷鬼子相交多年的友人,于是,顧行便留在了覺生寺廂房讀書。 如今,顧遠歸其實也挺想繼續在覺生寺里安頓下來的,不為別的,只為名聲好聽。 但是,覺生寺什么人都能進來,白連想要找顧遠歸認親是再容易不過的,到時候顧遠歸想不認這個師弟都不可能。畢竟顧行寵愛白連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如今他性格前后差別太大,他師父谷鬼子第一個就會看出問題。 如果覺生寺不行的話,那么,皇五子作為顧行的發小,就成為了緊隨其后的選擇?;饰遄颖阮櫺写笏臍q,現年十八,已過了出宮建府的年紀,早就有了自己的皇子府,不要說住一個顧行了,十個八個都不在話下。 顧遠歸對于皇五子的態度是……我除非有病,才會再和你這么個神經病來往。 上輩子的顧行之所以會幫皇五子奪嫡,一是因為白連,二就是因為他和皇五子的交情。顧遠歸好像忘記說了,雍畿大族顧氏大房最近這一代出了個皇貴妃,貴妃膝下一子一女,那個子便是皇五子,而顧行則是顧氏二房之孫。也就是,根本就沒人信顧行不會和皇五子穿一條褲子,因為皇五子不僅是顧遠歸的朋友,還是顧遠歸不遠不近的親戚。 _(:3)∠)_等顧遠歸算明白這層關系后,內心真是日了汪了。 皇五子未來登基后,以那么一個神經病理由殺了最大的功臣顧行,這樣對待自己的親戚,還有一群下屬哭著喊著要為他效忠,也是醉醉噠。 說起來,除了皇五子以外,顧遠歸其實還有顧家可以住。 雍畿雖不是大雍的首都,卻是舉足若輕的陪都,是無數世家大族的根。住在雍畿的遺老遺少們,一直端著架子,自詡正統,卻也在京中置下了無數大宅,方便家中子弟入京暫住。 可顧遠歸如今最怕的就是和皇五子扯上關系。三進三出的大宅子是大房準備的,二房去占這個便宜,顧遠歸表示,不太合適啊。 顧行僅剩的血脈親人,他的親娘顧顏氏,就曾在顧行進京前特意修書一封,讓谷鬼子安排顧行在京中的住宿,“一切聽從師父的安排,不要過多的驚動家里”,顧顏氏的意思很直白,無論是顧家大房,還是顏氏的娘家,顧行的外家,顧行能不沾就不要沾。 顏家也是大族,并且不可避免的在未來卷入了奪嫡風波,最后還輸了,輸的老慘了。 掌握了未來的顧遠歸,如今再看顧顏氏早些年的行動,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雖然被迫困于四角天地,但心中自有溝壑的奇女子,她后來的很多布置如今早已初露端倪。 可惜,上輩子的顧行自詡聰明,卻白瞎了一副好腦子,浪費了他娘的一番苦心。 這輩子,顧遠歸說什么都不可能再讓顧顏氏失望了??墒?,這也不能住,那也不能住,怎么辦? 戚悶sao表示,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咳,戚述沒真這么唱,但顧遠歸從他躍躍欲試的眼睛里,看到了相同的意思。這一世沒了原主回來的可能性,顧遠歸也就沒矯情,收拾收拾行李,利索的就住到了承澤親王在京中的王府。 亮出承澤親王的大名,不要說一個小小的白連了,它足以擋下一切沖著顧行or他師父谷鬼子名聲而來的牛鬼蛇神,括弧,包括各路皇子。 承澤親王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雖然基本每一代的親王都是斷袖,而每一代的世子全要靠過繼,但它就是這么神奇的屹立至今,手握三十萬重病,守衛西北門戶,卻仍被帝王信任,不會猜疑半分。 為什么?因為承澤親王是徹徹底底的?;庶h,從不在奪嫡之戰中提前站隊。 皇子們雖然會惱怒與承澤王府的不給面子,卻會在自己當上皇帝后明白這份忠誠有多么難能可貴。 于是,這便保證了承澤親王府的長盛不衰。 當然了,承澤親王府皇帝深受寵信也有一個原因是,承澤親王府總是出斷袖,繼承人一般都會從皇帝的兒子中過繼。這一代的承澤親王就是正則帝同母異父的弟弟,戚述同學更是正則帝養在外面的親兒子。 一個不會威脅皇權,又有能力辦事的存在,皇帝又怎么可能不喜歡? 不過,其實戚述這個親兒子蠻討厭他當皇帝的老爹的,因為他娘連妃子都不是,只是正則帝下江南時一夜風流后的外室,江湖上一直流傳的“大明湖畔的x雨荷”,就是他娘了。 作為正則帝的滄海遺珠,戚述同學和大部分恨不能和親爹相認的私生子的態度不太一樣,他對他老子一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他寧可沒有一個當皇帝的爹,也想要一個正常的三口之家。 戚述的愿望,在他娘死后實現了,他良心發現的爹,做主把他過繼給了這一代的承澤親王當兒子。承澤親王夫夫沒孩子,對戚述那真是疼到了骨子里。 結果,戚述還沒享受多長時間的父子親情呢,就被他的渣爹正則帝,又一旨宣到了京城。美名其曰承澤親王府和皇室的培養感情,實則嘛……在戚述看來,正則帝就跟棒打鴛鴦的王母差不多,讓他和他認定的親人一年都不見得能鵲橋相會一次。 承澤親王也很生氣,但是能怎么辦呢?他又干不過他親哥,為了一個肯定不會被正則帝虐待,只會覺得虧欠良多想要不斷彌補的兒子起兵造反,理由好像也不太能站得住腳。 最終父子三人只能無奈任命,順便小小的詛咒了一下強拆人家父子的正則帝。 正則帝這邊則覺得他這樣才是正確的,因為畢竟他才是戚述的親爹,他給了戚述其他皇子得不到的地位,又把他接到身邊賦予了絕不可能給別的兒子的信任和愛護,戚述還能有什么不滿足的呢?最重要的是繁華的京城總比苦寒的西北要好吧? 承澤親王在京中的府邸被修葺的美輪美奐,在全國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宅院排行榜里,是絕對能擠入前三的。 沒見過世面的現代人顧遠歸,被古代能達到這樣的工藝,而狠狠的震了一把。 咳,總而言之,顧遠歸借住到戚述那里,真的是一個即表了忠心,又不會太過開罪各位皇子的好辦法,比住在覺生寺還省事。 谷鬼子給顧遠歸的來信中,對此事表達了高度的贊揚。學來文與武,賣身帝王家,他們賣的是帝王,可不是帝王的兒子,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過早的站隊絕對不是什么明智之舉。谷鬼子見徒弟能看的這般透徹,并以最快的速度交好了承澤親王世子,真是老懷欣慰。 順便的,谷鬼子還交代顧遠歸,科舉之前,老實在王府里讀書,不要急于去拜見他各位已經入朝為官的師兄,免得給正則帝留下善于鉆營的不良印象。 上輩子的顧行為了小師弟白連,挨個敲了師兄們的家門,請他們照顧一二。這確實是讓顧行在正則帝心中的形象大打了折扣,雖然正則帝最后還是為了吉祥兆頭點了顧行當狀元,卻也沒有重用他。于是,顧行這才只能偏于一隅,當了皇五子的謀士,而不是在朝中步步高升。 當然,因為白連,顧行倒也算是求仁得仁,心甘情愿。 顧遠歸可就不樂意了。 一直到春闈之前,顧遠歸都始終處于一種“閉門謝客,專心備戰”的狀態,一句話,誰也不見。 對此,皇子們也沒脾氣,甚至反而隱隱覺得這才是一個名士該有的風采,更是心向往之,抖m的可以。這些人里,只有皇五子有些伐開心,因為他覺得他和顧行的交情與旁人不同,顧行拒絕見別人,不應該不見他,最重要的是,為什么顧行寧可去住和他沒什么交情的承澤王府,也不肯借住在他這里?只是分隔七年,顧行就和他如此生分了嗎? 當然,皇五子這么迫切的想要見顧遠歸,也是因為他把白連接入府后,聽了白連的前后遭遇,知道了白連原來是顧遠歸的師弟,好可憐的,顧遠歸都不管管。 對于皇五子義正言辭的信,顧遠歸無奈,心想著這貨果然一遇白連就掉智商。 然后,顧遠歸回信說,我是有個師弟,但師弟一直在谷中盡心照顧師父,又怎么會出現在京城?況且就算師父能放心師弟離谷,他自小在谷內長大,什么常識都沒有的師弟,也沒可能孤身找到京城的。 此信一去,皇五子那邊就在沒了消息,也不知道他是真信了顧遠歸,還是有別的打算,反正他是沒再來sao擾過,顧遠歸樂得清閑,便也就沒去深究皇五子前后反常的動作。 戚述同學則…… 終于有的看也有的吃了!好開心! 整個承澤親王府的下人都有一種最近如沐春風的感覺,雖然世子還是面癱臉,但明顯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內心里比較快樂的面癱,大家平日里在王府走動也能稍稍松快一些。 對于兒子的變化,自認為是好爸爸的正則帝更是早早的就看在了眼里,感慨在了心里。 “那個顧行就這么好?” “好?!逼菔鲈谡齽t帝面前保持著始終如一的寡言,將一副“老子就是不想搭理你”的態度進行到底。 偏偏正則帝還就吃這一套,覺得這才是一個兒子該有的對老子的真正態度,而不是也像宮女太監似的阿諛奉承,多了幾分功利,少了些許真情。 “看上了?”承澤親王世代斷袖的傳統還真是打不破的魔咒呢。 “恩?!?/br> “能多說兩個字不?”正則帝逗兒子。 “看上了?!?/br> 還尼瑪真就比“恩”多了兩個字??! 正則帝完全不會覺得他兒子看上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有多么禽獸,只會覺得,吼吼,朕倒是要親自看看這個素有早慧之名的顧家遠歸到底有何能耐,能讓我兒砸這么開心。他要是個好的呢,朕就祝福一下,賜個婚什么的討好一下兒砸,要是不好呢……那就酌情再議。 而在正則帝看來,看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科舉考試。 于是,顧遠歸面對臨時改了詩賦題目的科舉卷,真的是想呵呵正則帝一臉了,有真才實學的是原主啊,哪怕我學的是語文,也不可能比古人強。 大雍的科舉考試比較貼近主世界的唐朝。大體有五個方向,墨義、口試、貼經、策問和詩賦,不像是明朝,就只有經義一門,用八股局限住了舉子們的腦洞。 換言之,如果拿滿分一百為例,那么詩賦就占了二十分!二十分!二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