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445.黎丘逞威
書迷正在閱讀:女帝本色、重生之下嫁、重明繼焰照流年、后會有妻、偷心影后、皇家小嬌妻、甩掉男神的99種姿勢、腹黑Boss寵妻無度、重生之幸福人生、我把曾經給了你
建世六年夏,堅守半年之后,江陵王程泛在馬援軍的圍攻之下勢窮出降,被檻車解送長安。漢軍占領了荊州重要城市江陵,之后馬援差眾將分頭略地,迅速占領南郡南部的大部分地區。 這是一個重大的戰果,因為江陵的攻陷,使漢軍實現了對楚黎王秦豐的戰略包圍,使其北部堅固的襄陽防線失去意義,馬援隨時可以發兵北進,端掉秦豐多年經營的老巢黎丘。 江陵就是從前楚國的郢都,地處江漢平原,北據襄陽,南控湖湘,東連江夏,西通巴蜀,東有云夢之饒,是楚地的核心地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江陵一帶一直是比較富裕的地區,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瓜果蔬菜,食物常足。江陵周圍地域廣闊,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百姓只要采用原始的耕作技術,就可以種出足夠的糧食,讓全家都能吃上飽飯。故此,此地對提升科學技術的需求并不十分強烈,耕作技術比起中原要落后許多。 這里的土地是真正的沃野,即便耕作技術落后,其產出也著實不少,除了農田里的產出之外,還有大量的水產。富饒的物質資源給江陵提供了充足的兵糧,使程泛可以在此地堅持半年之久。 占領江陵,讓馬援長出了一口氣。這意味著,他的十余萬大軍的軍糧有望多出一個供應渠道,在當地就食,比起從巴蜀向外運糧成本低了許多,可以大大緩解馬援不太富裕的財政狀況。 對于馬援軍的東征,長安朝廷是不拿一分錢的?;实劢o馬援的任務就是以巴蜀之地為基礎,利用其資源,實現自我循環運營。然后東取荊揚,自南向北,實現對邯鄲的戰略包圍。在整個戰略運行過程中,長安朝廷只在馬援大造船只時進行了支援,除此之外,所有的一切,包括東征錢糧都由馬援自行籌措。 滅掉公孫述,馬援接收了原本成家政權的資產,使他有了足夠的啟動資金,可以在朝廷的支持下打造船隊,裝備部隊。十余萬大軍東征的錢糧卻大部分出自巴蜀豪強,他們跟隨著軍隊運送軍糧,得不到現款支付也毫無怨言,其根本原因在于征服之后,豪強們可以得到馬援事先許諾的經商許可和政策紅利,得到遠超過當時付出的補償。 江陵城被困數月,程泛實在打不動了才出降,城中資源已消耗殆盡,馬援軍所得自然不如夷陵,好在江陵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的位置,至于糧食,那么好的地還怕以后長不出糧嗎? 攻克江陵之后,楚黎王秦豐控制地域門戶大開,黎丘城就在眼前,不管他在北面襄陽一帶的防線多么堅固,黎丘南面已無險可守,最虛弱的一面已暴露在馬援軍的兵鋒之下。 而馬援幾乎完全沒有停留,立即派定隴將軍孫易率軍兩萬北上,從陸路攻打黎丘。 他又派校尉李育、程烏率船隊順湘水南下,去攻取長沙,取長沙后,便是平定荊南。 長沙是控制荊南的要沖,自長沙向南有兩條水路,湘水向西南方向拐去,直通零陵,長沙東南方向的耒水,可以直接抵達桂陽。 這正體現了江陵的重要,一旦據有此城,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馬援只管率領船隊沿著水系走,有水有船,方便行軍,方便運糧,比走陸路不知要便捷多少。 馬援將黎丘和荊南之事安排妥當,他自己則率著龐大的船隊繼續沿江而下,直取江夏。 如今那里是建武漢的地盤。 楚黎王秦豐在襄陽一帶與建世漢材官將軍張允和征南將軍仇志對峙,半年內雙方大戰小戰不斷,誰也不能殲滅誰。這期間張允攻克了山都,破了襄陽北部防線的西端,秦豐被迫退保鄧縣和襄陽。 黎丘悍將蔡宏駐守鄧縣,秦豐自己則坐鎮襄陽。 鄧縣和襄陽兩地相距只有數十里,一南一北,正卡在漢軍南下的要沖之地。張允和仇志分頭攻打,但秦豐在此經營多年,這條防線建得極為堅固,張允兩人一時難以攻下。 突然,南方傳來他的好女婿程泛出降、江陵失陷的消息,秦豐吃了一驚,不禁大罵程泛“沒用的東西,那么一座堅城都守不??!” 老巢受到威脅,秦豐在襄陽再也呆不住了,他對部將蔡宏說道:“馬援大軍十余萬占據江陵,必定全軍北上,攻打黎丘,寡人將回兵擊之,襄陽防線皆托付與你,你一定要替寡人守住?!?/br> 蔡宏發誓固守。 布置好了襄陽之事,秦豐率主力大軍火速返回黎丘,幾乎是剛一進城,漢軍便到了。 秦豐親自登城瞭望,見城下漢軍并沒有多少人馬,頂多就是兩萬人的樣子,不禁勃然大怒,說道:“馬援竟如此輕視寡人,他大軍十余萬,竟只派這點人馬來攻黎丘,簡直豈有此理!” 秦豐此人長久在邊遠之地稱王,沒見過天下英雄,未免有些自高自大。這人的心態很是奇怪,要是馬援真的全軍來攻,他肯定會感到害怕,可是一看只有孫易帶兩萬人來,他又嫌人家兵少,產生了一種被敵人輕視的憤怒。 實際上馬援還真就沒把他當盤菜,人家主力早就順江而下去江夏了,來攻城的孫易只能算是一路偏師。 秦豐手下有十萬大軍,怎么會把這兩萬人放在眼里?他說道:“當年數萬流民禍亂南陽,無人能擋,寡人率軍出征,流民望風而逃。如今漢軍人少,聲勢比之當年流民相差甚遠,且遠道而來,可以一舉而取勝?!?/br> 秦豐帶著無比的信心率軍出城,北靠黎丘,在城下擺開陣勢。 他親自臨陣,頭戴金盔,身穿華麗的鎧甲,看起來威風凜凜。在他的身周旌旗招展,人馬漫山遍野,鼓角的聲音響徹黎丘城。 定隴將軍孫易令羽林軍步兵一萬人率先出戰。 秦豐坐在馬上,伸出右手,將手中的金刀向前高高舉起,發出進攻的命令,黎丘兵馬好像是洪水漫過原野般向前涌去。 秦豐向著身邊的部將張康道:“漢軍以卵擊石,焉能抵擋寡人的大軍?不出半個時辰,定然覆滅,寡人可收全勝之功?!?/br> 他穩穩地坐在馬背上,面露得意地看著自己的十萬大軍,又看看前面不遠處的兩萬漢軍,怎么看都覺得必勝無疑。 也難怪他如此自信,從數量上來看,這些羽林軍不夠他塞牙縫的。 秦豐甚至已經在考慮之后如何對付馬援的主力,此戰全殲敵軍后,馬援必定會膽寒,黎丘兵乘勝而進,定能大破漢軍主力。如果打敗馬援,他甚至可以北上中原爭雄了。 秦豐回頭看了眼身后的黎丘城,這是他幾年來辛苦經營的老巢。哎,這城多好??!如此堅固高大,足以抵御外敵,又是如此舒適,他住著別提多舒心了。這時一個念頭突然涌上秦豐心頭:在這兒挺好的,何必非要北上去跟別人搶那些破地方呢? 秦豐一面胡思亂想,一面心不在焉地看著遠處的軍馬,看著看著,他卻忽然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兒。所有的一切并沒有朝著他相像的方向發展,而是完全相反。 黎丘兵并沒有一下子沖垮漢軍,也沒有一步步向前推進,讓人意外的是,他的軍隊好似有點站不住腳,在一步步地向后退。 怎么回事?怎么還退了?秦豐開始時還有點發懵,之后便暴跳如雷。 事實上,從雙方一開始接戰,漢軍就占據了優勢。 孫易手下的羽林軍都是百戰精兵,曾經縱橫隴西、巴蜀,陣型極其堅固,斗志也十分高昂,在黎丘兵馬的沖擊下穩穩地站住了陣腳,隨即便展開反攻。 一萬步兵結成方陣,如同一體,如墻而進,其勢不可阻擋,黎丘士兵遇到他們就像是水碰到礁石,才一觸碰便立即向四周散開。 這場景氣壞了觀戰的秦豐,他揮著那把金刀,親自劈殺了一個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士兵,大聲催促諸將上前,聲稱如有后退者,立即軍法從事。 在他的嚴厲督戰之下,黎丘眾將使出全力,率軍向前死死地頂住,好不容易才穩住了陣腳,與孫易軍形成僵持的局面。 秦豐沉著臉望著面前這場鏖戰,這樣的形勢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不知道敵軍竟會如此頑強,讓他的十萬大軍束手無策。秦豐命令張康率三萬軍馬從東面繞過去,從側后包抄敵軍,爭取先將這一萬漢軍全部吃掉。 沒想到張康的軍馬還沒有動,對面漢軍卻動了。 定隴將軍孫易親自率領一千羽林騎兵沖下山坡,向前馳突,以雷霆之勢從敵軍的側翼狠狠地插了進去。 黎丘兵在羽林騎兵的強勢沖擊之下開始混亂。 騎兵對步兵本來就有很大優勢,自從騎兵裝備了馬鐙之后,戰斗力成倍增長,使步騎之間的差距拉得更大。 一千羽林騎兵人數雖然不多,卻在敵軍中縱橫馳騁,任意來去,黎丘兵本來陣型就不夠堅固,在騎兵沖擊下陣型更是被撕得粉碎,全軍一下子陷入了混亂。 羽林軍趁勢全軍壓上,個個奮勇,殺聲震天。黎丘兵馬實在抵擋不住,紛紛潰逃。任憑秦豐在后面揮著金刀狂呼,也沒人再敢上前,而是掉頭就跑,爭搶著向城中逃去。 多虧秦豐身邊還有數千精銳衛隊,保護著他且戰且退,回到黎丘城,否則堂堂楚黎王可能歿于亂軍之中。 因為怕漢軍乘亂奪門,黎丘城上亂箭射下,這箭枝也不分敵我,都是隨意向下發射,城下頓時一片哀嚎之聲,被射倒的大半倒是他們自己人。 秦豐大敗回城,兵馬損折了大半。這一戰過后,他再不敢出城叫陣,每天只是將城門緊閉,準備一心死守了。 孫易依托東山為營,屯兵于黎丘城下,對黎丘城每日攻打,諸般攻城器械輪番上陣,急切之間卻不能攻下。 黎丘城是秦豐花費數年時間和無數金錢精心打造的堅城,它北臨襄水,城高池深,防守體系完整,城防異常堅固。而且經過秦豐多年經營,城中糧草充足,足供守軍使用。 秦豐有了這個倚仗,便死活不肯投降,拼死抵抗,期盼著其余諸城前來救援,讓他能有機會反敗為勝。 雖然孫易一時半會拿不下黎丘城,但漢軍圍城這件事本身已足夠震懾黎丘周邊的人心了。 那些原本依附于楚黎王秦豐的當地豪強,此時紛紛來漢軍營中拜見,向孫易套近乎,貢獻錢糧,以求能抱上漢軍的大腿,投效新的主人。有的豪強還引私兵來黎丘城下,與孫易一道圍困黎丘。 秦豐據有的十幾個縣則紛紛歸降,有的是縣長官直接投降,有的是其屬下或治下百姓殺縣官獻城歸降??傊?,眾人都看清了大勢,知道秦豐已是強弩之末,如今只是茍延殘喘罷了,所以一個個爭先恐后地歸降長安朝廷。 在黎丘被圍半月之后,秦豐的丞相、宜城守將趙京舉城來歸,并率軍來助孫易圍城。從此之后,秦豐困守孤城,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 不久后,張允和仇志在北方攻破了襄陽城,殺了秦豐部將蔡宏,隨后率軍南下,與孫易會師于黎丘城下。 此時城外軍隊已經有將近九萬人,聲勢極為浩大。孫易為避免軍隊傷亡,派人到城下招降,秦豐卻大罵道:“寡人堂堂楚黎王,豈能降你這等鼠輩?” 城上城下的人可能都沒有想到,楚黎王秦豐竟然站在城上破口大罵,其咒罵詞匯之豐富,音調之多變,令人嘆為觀止。 而其罵人的內容,就連軍中最粗魯的軍漢聽了都連連搖頭,嘟囔著“這話怎么說得出口?” 秦豐在城上口沫橫飛地罵了一刻鐘光景,嗓音依舊保持著高亢,并無絲毫嘶啞的跡象。 被從十八代祖宗問侯到親生父親的定隴將軍孫易怒氣勃發,當即取過弓來,向著城上就是一箭,那只箭擦著秦豐的耳朵掠過,“咄”地一聲插在城樓的木柱之上,嚇得秦豐一縮脖,罵聲戛然而止。 孫易戟指向著城上喝道:“秦豐小兒,孫某必取你的頭顱,滅爾三族,以雪今日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