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413.四處起火
書迷正在閱讀:女帝本色、重生之下嫁、重明繼焰照流年、后會有妻、偷心影后、皇家小嬌妻、甩掉男神的99種姿勢、腹黑Boss寵妻無度、重生之幸福人生、我把曾經給了你
都尉左隆上前一步,說道:“太守,難道太守真要置兩萬弟兄的生死于不顧,誓不歸降,抵抗到底嗎?” 馮異道:“身負陛下厚恩,怎能獻土降敵?” 左隆道:“太守亦曾受王莽之職,為何能降當今陛下?” 馮異道:“王莽,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陛下,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br> 左隆道:“焉知建世帝不會以國士待汝?” 馮異轉過身去,不說話。 左隆又道:“陛下國士遇太守,太守愿國士報陛下,可這兩萬士卒在陛下眼中皆是螻蟻草芥,為何要兄弟們以死報之?” 馮異道:“你們要殺了馮某,獻城歸降嗎?” 左隆道:“我等自父城便追隨于你,與你一道追隨陛下,兄弟們一道這么多年,怎么能殺你呢?” 他向后一伸手,從將領叔壽的手中接過一個血淋淋的人頭,向地上一拋,馮異一看,認出是軍中一個姓王的校尉。 “此僚與人密謀,要殺太守獻城歸降,以求立功受賞,被我等得知,便殺了他?!?/br> 左隆向前兩步,走到馮異面前,說道:“我等不愿殺太守以求富貴,只愿太守率全城歸降,兄弟們不說共享富貴,只求大家都留一條活命?!?/br> 他突然跪了下來,懇求道:“求太守允準!” 他身后的將領全都跪下,齊聲道:“太守,您就答應了吧!” 便連那些城頭守衛的士卒,也紛紛丟掉刀槍,伏地大哭道:“太守,您就發發善心,我家里還有老娘和孩子,我不能死在這兒??!” “是??!我出來時妻子正要臨盆,我還沒見我兒一眼,我要回家,我不想死!” “太守,降了吧!太守!” 左隆輕聲道:“公孫兄,你看看,這仗還有法打嗎?” 馮異心里明明白白,他如今沒有別的路走了。 左隆和叔壽都是潁川豪杰,當年和馮異一道守父城,然后在馮異的舉薦下追隨了劉秀。從潁川到河北,他們一道出生入死,都是多年的兄弟了。 要是沒有這幾個兄弟維護,恐怕他馮異真就被人砍了首級去獻功。在有些人的眼里,他馮異的腦袋是奇貨可居。 左隆和叔壽這幾天一直在勸他投降,馮異就是不吐口,想必他們實在沒了法子,因此搞了這么一出兵諫,看這個架勢,他要是不答應,這幾個兄弟就要脅迫他一道歸降了。 馮異沉吟片刻,忽地抬頭說道:“開城!” 士兵們頓時歡聲雷動,不像是全軍投降,倒像是打了一個大勝仗。 城下士卒見了,都有些緊張,不知為什么敵軍突然士氣這么旺盛,看來今天有一場硬仗要打,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命過這個新年。 沒想到片刻之后城門大開,河內太守馮異率眾出降,這下子城下士卒也開始歡呼,兩軍將士都喜氣洋洋,好像是兄弟部隊勝利會師一樣。 偃師不戰而下,伊洛平原敵軍都已被肅清,劉茂回洛陽過了個年,只呆了幾天,便匆匆回虎牢關去了。 劉鈺在洛陽見到了有名的“大樹將軍”馮異。 將領們湊到一處,都喜歡互相吹噓自己的功勞,到了論功的時候,更是吵吵鬧鬧,互不相讓,這時馮異從不與眾人相爭,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站在大樹下面,因此得了“大樹將軍”這個雅號。 劉鈺問道:“公孫文武全才,文有治郡之能,武有沙場決勝之機,能得卿,朕心里很是高興。。。不知公孫志在何處?” 馮異道:“臣沙場爭戰多年,傷病交加,不堪為用,懇請還鄉,了此殘生?!?/br> 皇帝暗暗吐槽,馮異這是什么意思?他一個劉秀的鐵桿粉絲,皇帝怎么敢放他回潁川老家?他本就是潁川的豪強,又做了幾年潁川太守,到了家鄉四下一聯絡,不拉出一支隊伍把潁川的天翻過來才怪。 按照大漢朝的慣例,太守都是外派,郡吏都是當地人,像馮異這種潁川人做潁川太守的還真是少見,可見劉秀對他十分信任,根本就不忌諱這個。 劉鈺知道馮異是有大本事的人,但是他和劉秀的淵源太深,恐怕沒那么容易割舍得掉,馮異終究不會為他所用。 他說道:“潁川戰事未定,朕不忍公孫回鄉受戰亂之苦,這樣吧,你先回長安好好休息休息,讓太醫為你調養一下身子?!?/br> 劉鈺知道馮異的壽命不長,現在已是公元三十年,馮異大概沒有幾年的活頭了,不知他是死于什么病,讓太醫去看看也好。 馮異本是河內太守,他南下之后,河內空虛。身在河東的征北大將軍田況竟一舉攻克了箕關,從太行山的峽谷中沖了出來。田況乘勝占據了軹縣,進兵河陽,這一下子河內大亂。 芳丹、崔秀原本在溫縣附近與邳彤、耿純激戰,因河北之兵源源不斷而來,芳丹兩人漸感不敵,便欲向后退兵,沒想到回軍途中正遇到劉秀渡河而來。 兩軍上演了一場遭遇戰,正戰得激烈時,邳彤、耿純從北面殺來,與劉秀夾擊敵軍。芳丹和崔秀大敗,一路西逃,一頭撞進離軹縣不遠的河陽城。 兩人駐軍河陽,與軹縣的田況互為犄角之勢,形成了一道防線。 劉秀揮兵大進,想要將這兩只軍隊都趕出河內,芳丹、崔秀據河陽城堅守。此時第五倫奉旨率軍兩萬渡河北上,進入河內,田況又自箕關源源不斷派兵出來,漢軍在河內的總人數達到六七萬人。 但是這終究是建武漢的地盤,他們兵力集結得更多更快,沒過多久劉秀就集結了九萬大軍,雙方在河內殺得天昏地暗。 劉秀正欲一鼓作氣消滅田況等人,卻接到緊急戰報,說是井陘附近有敵軍出沒。井陘離邯鄲已經不遠了,若是那邊有事,那可真是火燒到家門口了。劉秀不敢怠慢,立即單騎回邯鄲,準備防守事宜。 河內的戰事就交由邳彤和耿純,雙方反復拉鋸,打得難解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