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106.涇渭分明
書迷正在閱讀:女帝本色、重生之下嫁、重明繼焰照流年、后會有妻、偷心影后、皇家小嬌妻、甩掉男神的99種姿勢、腹黑Boss寵妻無度、重生之幸福人生、我把曾經給了你
“禹夏時期,大禹治水,導涇入渭,繞于縣南,成為雍州名地。本為西周封邑。境內有奉正塬,塬體高隆,稱塬為陵,故名高陵?!?/br>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高陵得名與陵墓完全沒有關系,而是因為其南面有一道高闊的奉正塬。塬是黃土高原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地貌,隆起于平地,其上平坦,形似高臺,“大陸曰阜,大阜曰陵”,這里的陵指的是大土丘。 羽林軍龍驤營屯騎校尉部五千人正在行軍,身處高陵,眼前卻是一片平坦,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長途行軍之下,將士們都有些疲累。 “好渴??!”公孫準舔了舔嘴唇,心中暗道。 他手下的士卒也都被曬得蔫蔫的,不復平日的精神,就連戰馬也低垂了頭,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蹭著。 終于得到了休息的命令,三個曲的士卒輪流到河邊飲水喂馬,就著清水簡單地啃些干糧,撫慰早已餓得干癟的肚子。因為在戰爭高危地段,孫校尉格外謹慎,先留了一曲在岸邊警戒,等到二曲和三曲吃喝完畢,才輪到一曲下到河邊喝水。 公孫準捧起水,咕嘟咕嘟地喝了個痛快,剛起身甩了甩手,忽然聽到有人大叫道:“快看!看那河水!” 他抬頭望去,卻見到一副奇景。 眼前正是兩條大河的交匯之處,一條河水濁浪翻涌,呈現渾濁的黃色,另一條卻是幽深寧靜,呈現清澈的青黑色,兩條河斜斜地交叉在一起,匯成一條大河,而交匯后的河水竟是半清半濁,界線分明。 這便是所謂的涇渭分明,在兩千年后的現代也是一道著名的自然景觀,只是漢代時是涇水濁渭水清,等到了后世,因為渭水上游人類活動大大增多,造成環境破壞,水土流失,渭水中泥沙含量大增,水質比古時差了許多,便成了渭水濁而涇水清了。 公孫準看著清濁分明的河水,慢慢地竟有些目眩,仿佛不是河水在動,而是他自己站在船上,不斷地向前移動。 他抬起頭來望向對岸,大河浩浩,林木森森,隔絕了他的目光,公孫準知道,河對岸不遠的地方,就是他們心心念念的長安。 從東到西上萬里,他們終于來到了長安腳下,將要一窺那座當世最偉大古都的絕世容顏。 容不得他發思古之情,耳邊突然響起敵襲的號角聲,公孫準一下子回過神來,連忙吆喝著士兵們奔上河岸。 全軍正在調動,士卒們迅速地奔跑,一個挨著一個結成緊密的陣勢,隨軍的車輛都被推到前面,排列成一個弧形,應對可能到來的騎兵沖擊。 簡單的車陣后面,弓弩兵、長兵依次列隊,僅有的四百余名騎兵則聚集在全軍的右翼,隨時準備出動。 斥候回報說,幾里地外發現軍隊,有旌旗,應該是敵軍。 現在高陵一帶的局勢非?;靵y,數十萬赤眉軍和更始軍都在此處活動,無日不戰,隨處都可能碰到軍隊。而分辨敵軍我軍的標準也很簡單,一般來說,有旗幟的就是更始軍,沒有旗幟的就是赤眉軍。 公孫準面無表情,背著弓箭在隊伍中來回巡視,指揮手忙腳亂的新兵找到位置。 隨陛下出征過的老兵都已駕輕就熟,做事井然有序,而新兵則有些惶恐,尤其是民間來的新兵,從未上過戰場,不像營里的少年們見慣了爭戰,雖然平時對打仗之事十分向往,但到了臨陣免不了害怕。多虧孫易部老兵較多,帶動著新兵迅速安定下來,嚴陣以待 孟憤推著他的弩車到了最前面,邊準備弩箭邊大聲唱著沒調的歌。公孫準仔細一聽,卻聽他唱道:“rou串串,rou串串,新鮮的人rou串串,來一串,來兩串,來個三五七八串,多來幾串嘛!” 這不成調的小調,樸實的歌詞讓人忍俊不禁,士兵們緊繃的神經不由自主地放松下來,連公孫準都不由得啞然失笑。 斥候的報告是敵人就在幾里之外,等他們將將列好陣勢,敵軍已遠遠地撲了過來。 這是一只步騎結合的隊伍,騎兵沖在前面,步兵跟在后面,也不列陣,直接沖過來,看樣子是想把他們直接趕到河里去。 弓弩上弦,遠遠地瞄著準,公孫準估量了一下,再過一會兒,敵軍就能進入大黃弩的射程了。其實不用看敵軍,看孟大娘子的臉就行了,他的臉上一直帶著笑,隨著敵軍逼近,笑容也越來越大,等到進入射程,就會樂開了花。 眾人蓄勢待發,卻見對面敵軍在幾百步慢下腳步,停了下來,有一個騎卒沖到陣前,向著這邊來回晃動著一面旗幟,上面有“漢右輔都尉”字樣。 公孫準心中一動,向著孫易道:“校尉,對面是不是把我軍錯認成友軍了?” 孫易點了點頭,“我也這么想?!?/br> 更始軍打著漢旗,赤眉軍卻從來不設旗鼓,行軍時只見人頭,不見旗幟。更始軍與赤眉軍在高陵連戰月余,見慣了赤眉軍的作派,冷不丁見到一只旗幟森森的隊伍,第一反應大概率會當成友軍。 若是平時行軍,雙方各派偵騎斥候,多番探查,還可大體確認敵我,可是這是突然遭遇,未加詳查,錯認的概率簡直不要太大。 孫易抬起手,不顧孟大娘子不滿的白眼,示意弩兵不要發射。又喚掌旗之兵過來,也將那面“漢屯騎校尉”的旗幟向著對面不斷地招搖。 終于對面又向前前進了,看樣子已經確認了這是友軍,完全沒做戰斗準備。 孟憤的嘴又咧開了,繼續哼唱起了他的rou串歌,孫易命令道:“傳令全軍,百步之內方可齊射?!?/br> 眼看敵軍越來越近,到達兩百步左右,卻又停了下來,可能是發現了異樣,五個騎卒向著這邊奔來,或許是要進一步確認。而若等他們到了近前,這偽裝更始軍之事立刻就得露餡。 看來是裝不下去了。 果然,幾個騎卒進入數十步之內后紛紛勒韁繩,掉頭準備歸隊,并不斷地向著本隊大聲示警,而對面更始軍見此情景,也突然開始了sao動,士卒奔跑起來,看樣子是準備列陣迎敵。 不能再等了! 孫易命令道:“神射手狙殺騎卒,大黃弩一輪齊射,其余士卒長兵在前,結沖鋒之陣?!?/br> 公孫準帳下有十余名神射手,是全曲數百弓手中挑選出來的神射之士,是石里塢之戰后專門成立的小型特種部隊,專門負責臨陣狙殺敵將?,F在用來狙殺幾個騎卒,已經是牛刀小用了。 孫易的命令下達,孟憤猛擊懸刀,三只弩箭呼嘯飛出,直奔敵軍,一名敵騎中箭,因其沖擊力過大,被弩箭帶著向后猛地飛起,落地之時,透出他后背的弩箭又刺中一個步卒,兩個人串在一只長箭上,一起斃命。 孟憤哈哈大笑:“人rou串串!再來一串!” 這一波強弩射中的只有不到十人,造成的混亂卻著實不小,本來就有些慌亂的敵軍更慌了,將領拼命維持著秩序,士卒卻沒頭蒼蠅似的來回亂跑。 最慘的是五個突前到弓箭射程內的騎卒,在公孫準為首的神射手打擊下,一下子倒下了四個,最后一個騎卒已掉過頭去,向來路飛奔,公孫準背后一箭,正中后心,了結了他的性命。 孫易見敵軍陣勢已亂,立即下令全軍出擊,自己帶著四百余名騎卒當先沖了過去。 不得不說這個決定相當大膽,對面敵軍數量遠超龍驤營,若是遠程對射,龍驤營的強弓硬弩大有可發揮余地,但是主動出擊進行rou搏,龍驤營可依靠的只有緊密的陣勢,超長的長兵,少年士卒的身體和單兵能力還是處于下風的。 孫易放棄了遠程優勢,選擇出擊,是出于臨陣敵我形勢的考慮。 龍驤營背靠大河,地勢不利,又是倉促迎敵,沒有工事可倚仗,若是敵軍列成陣勢,穩住陣腳,發動沖擊,龍驤營一個抵擋不住,便會被驅趕著落入水中,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而此時敵軍剛從錯認友軍的驚慌中明白過來,猝然受到一輪強弩打擊,正在發懵的時候,這個短暫的混亂時間可能并不長,有一定訓練的軍隊,在將領的組織下一會兒便可恢復正常。 這段短暫的混亂時間非常寶貴,時機可說是稍縱即逝,而孫易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下達了全軍突擊的命令,可說是非常之有決斷。 四百騎兵呼嘯著沖向敵軍,兩百步的距離轉瞬即到,騎兵身后的步兵也結著陣,開始向前推進。 敵軍在這股兵勢威壓之下更亂了,將領們呼喚著眾人迎敵,一般的士卒都在發懵,不知是該向前還是向后。這時候最靠得住的是手下的老兵精兵,忽喇喇一下,那桿左輔都尉的大旗之下已聚集了數百重甲步卒,而他們的騎卒也從軍中沖出,迎向孫易率領的四百騎兵。 雖然敵軍騎兵數量超過龍驤營,可是倉促迎戰之下,沒有形成規模,都是零星出擊,完全擋不住這只小小的騎兵隊伍。 漢代戰場上,側后的騎兵突襲屢見不鮮,而正面的騎兵沖陣很是少見,也許只有邊境的突騎可以做到。不是說沖不動,而是在敵陣堅固的條件下,正面沖陣這種以命換命的打法,即便一騎能換幾個步兵,對騎兵來說還是不劃算。 可是孫易就是瞄準了敵軍不成陣勢,就這么沖進去了。 他避開了重甲步兵密集的將旗之下,選擇了相對薄弱,看起來最混亂的更始軍右翼,一往無前,直突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