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夏侯潛對裴氏道:“事不宜遲,遲恐生變,你趕緊讓人去準備,不必馬車了,我騎馬便可?!?/br> …… 不得不說,上官和顧香生他們的確將夏侯淳的性格行事料了個準。 此時的他,的確正在宮門前面徘徊不定,猶豫不決。 金吾衛大將軍鐘銳本該在他進城的時候就將他攔下,沒有出現的原因是夏侯淳跟鐘銳耍了個心眼,事先用計將鐘銳騙出來,然后在酒里下藥放倒了他,鐘銳壓根沒想到夏侯淳竟敢頂著監國攝政的身份,做下如此膽大包天的事情來,此刻就算醒了,怕也是被五花大綁不得動彈。 沒了鐘銳的金吾衛群龍無首,加上夏侯淳本來就是監國,接管金吾衛名正言順,這一路行來自然再無阻攔,有一小部分甚至加入夏侯淳所領麾下,成為他的一部分兵力。 至此,今夜的京師,再無人能夠攔阻他。 夏侯淳原本還想一刀結束鐘銳的性命,結果是被宋帆好說歹說給勸住了。 宋帆之所以這么做,自然不是為夏侯淳著想,而是擔心夏侯淳一開殺戒就沒完沒了,將一場本來還可以挽回的禍事直接變成災難。 然而夏侯淳身邊像他這樣想的人并不多。 夏侯淳性子沖動魯莽,愿意待在他身邊正經做事的幕僚本就不多,最后留下來的,自然都是阿諛奉承之徒,這些人巴不得夏侯淳明天就登基為帝,他們好跟著撈個從龍之功。 所以當夏侯淳那股熱血上涌的勁頭過去,開始在宮門猶豫徘徊之際,反倒是這些人拼命在旁邊勸說,希望他不要遲疑,直接帶兵沖進去。 宋帆面上不顯,心里卻有些著急,他先前設法將消息送去給顧香生那邊,不是希望顧香生出頭,而是寄望于起碼顧香生會告知其他人,最后起碼有個人能出來阻止夏侯淳,否則以夏侯淳的行事作風,一旦闖入宮開了殺戒,那可就不是輕易能夠結束的,再加上身邊這些人的慫恿…… 他已經可以想象到可能會釀成的慘重后果。 然而此刻,宮門口這里依舊沒有人出現。 眼看夏侯淳原本猶豫不決的心思再次被說動,宋帆急道:“殿下,此事不可為,一旦陛下帶著大軍回來……” 另外一人嘲笑道:“宋先生怎的如此膽小如鼠,畏首畏尾?陛下身在前線,若無事早該出來了,何至于連奏疏批文都由他人代筆?前線不比朝堂,主帥一日不現身,影響的是萬千軍心,難道宋先生待在殿下身邊這么久,連這點道理都不懂?” 這些人眼紅他受夏侯淳看重,話里話外千方百計擠兌他。 宋帆也不理他們,還想再勸,夏侯淳卻已經下定了決定,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滿城宗室公卿,至今沒有一個人敢露面!”夏侯淳面露嘲諷,“今夜的京城由我作主,待我占了宮里,坐穩那個位置,是殺是剮,還不是由我說了算!” 他心下已經篤定皇帝那邊必然出了事,天子親征軍群龍無首,屆時新主登基,那些人除了回來拜首稱臣之外,還能有什么選擇? 耳邊慫恿之聲不斷,有些甚至連“萬歲”也喊上了,夏侯淳腦子一熱,張口就道:“下令入……” 宮字還未落音,遠遠便傳來一聲高喊:“大兄且慢!” 馬蹄聲由遠及近,數騎飛馳而來,定睛一看,為首的卻是近來一直因為瘋病而在家休養的夏侯潛。 夏侯淳當即就咧嘴一笑:“唷,什么風把你給吹來了,不裝傻了?” 夏侯潛臉皮比城墻還厚,直接忽視了對方的諷刺,笑道:“好久不見,大兄精神爽朗,勝似往昔??!” 夏侯淳哼笑:“你小子少來這一套!別人都不敢露面,怎么就你來了?不會是來撿現成的便宜罷?” 夏侯潛拱手:“大兄說笑了,我是來救大兄一命的!” 夏侯淳跟看傻子似的看著他,末了哈哈大笑:“你來救我的命?” 又對左右道:“你們聽聽,我這弟弟真是傻得無可救藥,難怪太醫說你痰迷心竅呢,我看你這瘋病八成是好不了了!” 說罷沉下臉色:“來人,將他給我綁起來!” 夏侯潛:“且慢!大兄請聽我將話說完!今夜固然無人攔阻得了你,可你想想,陛下那幾十萬大軍還在魏國呢,一旦陛下得知此事,率大軍回來,以京城這區區幾萬的兵力,能抵擋得住魏國大軍嗎,屆時你便是謀逆篡位,無君無父,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大兄請三思!” 夏侯淳:“陛下如今身陷魏國,生死不明,我身為監國,理當挺身而出,當仁不讓,若陛下能平安歸來,身為人子,我自當出城相迎,但眼下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我不出面穩定大局,誰又有能耐擔當此事?” 他這番話倒是說得冠冕堂皇,打的主意無非是想搶在所有人面前將京城給控制住,若是皇帝那邊有個不測,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宣布登基稱帝。 夏侯潛嘆了口氣:“只怕入了宮,大兄到時候就騎虎難下,不由自己作主了!你本來就是監國,又是眾兄弟之長,若陛下當真有什么事,你便占了名分之先,無論如何弟弟也該支持你,你又何必這般心急,多此一舉?” 夏侯淳聽他說到“弟弟也該支持你”時,面色稍緩,隨即又冷哼道:“你支持,不代表別人也支持,總有些人覺得自己也有能耐坐一坐那把椅子!” 夏侯潛道:“大兄忠義雙全,收服南平戰功赫赫,我等兄弟沒有不明白的,若果陛下無事,大兄坐鎮京城有功,陛下無論如何也不會忽略你的功勞,若果陛下出現不測,陛下既然讓大兄來當這個監國,心意如何,難道還不夠明白么?我只怕大兄心性耿直,被人慫恿挑唆,當了那出頭的椽子,對方正躲在幕后等著大兄上當,大兄可要想清楚,別中了別人的jian計!” 夏侯淳臉色陰晴不定,顯然是被他說中了心事。 夏侯潛見狀,趕緊再添把火:“要我說,那人真是心懷叵測,自己不露面,卻攛掇著大兄你去當出頭鳥,等陛下回來,他再在陛下面前告上一狀,這如意算盤可打得比誰都響??!” 夏侯淳抿著嘴唇沒說話,旁邊幾個幕僚見他有些被說動,不由心急,忙想將他的想法扭轉回來。 就在這時,御街盡頭又出現一輛馬車,緊隨其后的則是幾名騎著馬的文臣。 夏侯淳左右士兵上前攔住他們,對方順勢下馬,為首的便是于晏。 夏侯潛心道老子冒險過來勸了半天,你們就過來摘桃子。 這個念頭剛閃過,隆慶長公主就從馬車上下來,幾名文臣簇擁著她上前。 夏侯淳并未下馬,僅是拱了拱手:“姑母來得巧??!” 隆慶長公主對他的諷刺充耳不聞,只神色肅然道:“大郎何故命人在京城四處戒嚴,難道有賊子作亂不成?” 夏侯淳:“侄兒正是怕有人居心叵測趁機作亂,方才準備坐鎮皇宮,沒想到還是驚動了姑母!” 隆慶長公主:“你做得很好,不過此事本該由鐘銳負責,為何卻反倒是你在此忙活,鐘銳人在何處,讓他給我滾出來!” 夏侯淳睜眼說瞎話:“我也四處找不見鐘銳?!?/br> 隆慶長公主道:“既是如此,金吾衛就暫且由你來掌管罷,依我看,宮門就不必進了,京城四處可以加強戒備,我已經派人去給陛下請安了,現在前線戰事吃緊,想必陛下指揮戰役,一時也沒能抽出空來,過兩天應該就會有回復了,你既擔著監國之職,便能者多勞些,等陛下率軍凱旋之日,我再為你請功?!?/br> 說話時,她的眼睛緊緊盯住夏侯淳。 在她的目光逼視下,后者不得不表態:“都是為國盡忠,何言辛苦,姑母言重了!” 這話一出,便是將自己與那闖宮篡位的亂臣賊子撇開來,表明自己沒有謀逆之心。 夏侯淳左右幾個幕僚都難以避免露出失望之色,但隆慶長公主與于晏等人俱在此處,他們也不敢多說什么。 一場可能會發生的宮變戛然而止,包括夏侯潛在內的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氣。 在長公主的催促下,夏侯淳也派人裝模作樣地去找鐘銳,至于最后找不找得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謀朝篡位這種將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的伙計,講究的是一鼓作氣,現在夏侯淳一退,再想謀事,也提不起那個膽子了。 眾人又言不由衷地寒暄幾句,夏侯淳便帶著人離去。 等他走遠,隆慶長公主拍拍夏侯潛的胳膊,意味深長:“難得你平日里不愛生事,關鍵時刻竟能站出來!看來你的病是徹底好了?” 夏侯潛干笑一聲,趕緊轉移話題:“姑母怎么來得這樣遲,我差點就說服不了大兄,好險!” 隆慶長公主嘆了口氣:“我去找于相商議事情了,沒想到差點來遲一步,幸好有你在?!?/br> 她沒有說跟于晏商量什么事,夏侯潛也不多嘴過問。 但隔天一大早起來,他就聽說昨夜下半夜,景王府被人給包了餃子,包括攛掇夏侯淳謀宮的那幾個幕僚,全都被一網打盡下了獄。 夏侯潛這才知道,昨夜隆慶公主與于晏等人之所以姍姍來遲,是因為要趁夏侯淳來不及反應之際,暗中調動了部分忠于天子的金吾衛,等將夏侯淳勸回去,就直接把景王府上下軟禁起來,任是夏侯淳再暴跳如雷后悔不已,也無濟于事了。 為了安撫人心,隆慶長公主甚至與于晏等人私下偽造一道旨意,以皇帝的口吻說明前陣子因為戰事僵持,軍中不少士兵感染時疫,所以沒能及時批復奏疏,讓夏侯淳夏侯洵凡事與于晏等人多商議,除非報不可的大事之外,其余小事能免則免,不必頻繁往復送呈前線。 隆慶長公主和于晏等人這么做無疑是擔了風險的,因為偽造圣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罪責難逃,萬一皇帝回來之后不高興,想要收拾他們,也有現成的借口。 當然,他們這么做不是出于私心,而是為了大局的穩定,無論如何,夏侯淳被軟禁起來之后,他手底下那五千士兵群龍無首,掀不起什么風浪,也就只能繳械投降。 此事了結之后,隆慶長公主等人陳述事情緣由并快馬呈報前線給皇帝,卻依舊遲遲等不到皇帝的回復,直到九月初三,前線方才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齊軍秘密入蜀并由蜀入魏,打了魏國一個措手不及,魏國西面接連兩三個州府淪陷。 魏軍不得不調集兵力到后方與齊人進行作戰,然而這樣一來,兩線作戰必然顧此失彼,齊人則趁機重新攻下迦南關及劍州,又繞到象州后方,與正面攻打象州的齊軍進行兩面圍堵,直接迫使象州糧草消耗殆盡而不得不開城投降。 劍州象州的接連失守,導致齊軍再無攔阻,與魏國都城只有咫尺之遙,齊軍也的確沒有停下鐵蹄,一路直奔潭京而去。 峰回路轉的發展令人目瞪口呆,誰也沒想到皇帝在前線悄無聲息的時候,另一方面卻派人暗度陳倉,悄悄入蜀,從蜀道去偷襲魏國后方。 齊國皇帝病重不治的消息甚囂塵上,不單齊國這邊信以為真,人心惶惶,連魏國那邊,也因為齊軍毫無動靜而放松戒備,甚至還有傳聞齊君已死,齊國內亂,不日便要退兵,誰知卻是被狠狠擺了一道,僵持的戰況自此出現一道分水嶺。 所有人突然意識到,皇帝這一回親征,說不定還真能大獲全勝,將魏國納入齊國的版圖。 然而這一次被坑得最慘的,不是魏國,而是夏侯淳。 這位景王殿下滿心以為老爹已經遭遇不測,自己身為長子又是監國,理所當然得繼大統,誰知到頭來卻是空歡喜一場,別人家是兒子坑爹,到了齊君這里,變成爹坑兒子,一場病重謠言,便弄得人心不安,更讓夏侯淳按捺不住當先跳出來,結果事實證明他的作為不過是一個笑話。 這些事情與顧香生的關系不大,自那天晚上從桓王府回來之后,她便閉門不出,在家歇息,直到九月初八,也就是重陽前一日,孔道周那邊派人過來相請,說是老先生有事與之商議,她這才帶上蘇木朱砂等人,乘著馬車到孔府拜訪。 老先生年逾七旬,滿頭花白,卻精神矍鑠,拿著已經完成三分之一的史稿出來,興致勃勃要與她分享。 “這是新近剛剛整理好的,你先看看,若有什么修改提議就與我說?!?/br> 顧香生謙虛道:“修史諸位先生淵博多才,幾曾輪到我來指手畫腳?” 孔道周眼睛一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更何況我們還不敢稱智者,你在邵州時便已參與主持修史,如今就算陛下不說,也該給你過目的,我不將你與尋常女子等同對待,你更不該看輕自己才是,又怎能妄自菲??!” 顧香生連忙道歉:“多謝先生高看,我定當盡心盡力!” 孔老先生這才滿意頷首,捻須道:“你如今有孕在身,倒也不必過于辛勞,只要有空時看看便可,有什么建議,著人遞個話來就是了,不必自己再跑一趟。你先前修的那幾篇奇女子列傳,我也已經將其放入定稿的那一部分里頭,你可以一并看看?!?/br> 顧香生自然答應下來。 孔道周又道:“其實明年開春,我可能就要離開京城,因為怕你到時候行動不便,見面不便,是以今日才先請你過來,也算是親自道別?!?/br> 顧香生有點吃驚:“好端端的,先生怎么突然要離京?” 孔道周:“也不算突然,修史的事情現在各司其職,有鄭敦謹和袁臻他們在,斷不至于出現什么差錯,我不過是掛個名罷了,與其留在京城蹉跎光陰,倒不如趁著自己還能走動的時候去各地講學,否則再過兩年,就算有心也無力了!” 顧香生就嘆道:“先生之風,高山仰止,我素來是欽佩的,既然先生主意已定,我也不好再勸阻,您但凡有什么需要,還請不吝開口,我如今雖是閑人一個,但總還能幫上些忙?!?/br> 孔道周笑道:“你放心,我不與你客氣,當富貴閑人也沒什么不好,只是我這把老骨頭閑不下來罷了!” 顧香生也笑:“聽說先生要四處講學,我倒是有個想法,如今放眼天下,官辦學府頂多一縣一個,委實太少了,民間書院若能興起,非但有助于讓更多的百姓知書識禮,也能培養出更多棟梁之才,供朝廷選人之用,最重要的是,民間書院不若官學那樣刻板,培養出來的人才定也更加靈活多變,所以我想上稟朝廷,讓朝廷出面鼓勵地方辦學,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孔道周想了想,點頭道:“此乃惠及后代子孫的千秋大事,若朝廷能準許,自然再好不過?!?/br> 現在皇帝出于政治需要,大力扶持寒門子弟,這個建議倒是很有可能被通過,書院一多,能學習的地方就多,良性競爭之下,官學也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這對讀書人來說,當然是好事。 二人正討論著,外面有人來報,說是恭王夏侯洵前來拜訪。 孔道周就嘆了口氣。 顧香生問:“先生何故嘆息?” 孔道周:“恭王已經登門拜訪過好幾回了,每回我都借故避而不見,他還真是毅力可嘉!” 顧香生能明白孔道周的想法,他當自己是個純粹的讀書人,不想與政治扯上糾葛,尤其是在當年被逐出魏國之后,老先生就一心一意撲在鉆研學問上,因著在邵州的淵源,方才與她走得近一些,愛屋及烏,連帶夏侯渝也受益。 皇帝對孔道周這種品性高潔的大儒很是尊重,見夏侯渝比其他幾個兄弟更得孔老先生青眼,也對夏侯渝高看幾分,偶爾還會考校他的學問,這對夏侯渝而言,卻是始料不及的好處了。 其他幾個皇帝,看見皇帝對孔道周的看重,自然都變著法兒想跟老先生套近乎,孔道周煩不勝煩,他想出門講學,也未必沒有躲清靜的緣故。 但現在顧香生在這里,孔道周總不好再托詞說自己不在,只能讓人去將夏侯洵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