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這一聲“萬大人”叫得被點名的臣子腿直發軟。被點名的“萬大人”乃是大行臺左仆射,大行臺以兵部居首,主要處理軍務,這種打仗的事情派誰去,當然首先要找他問。 然而,可憐的萬大人在腦子里苦苦搜索一圈,發現還不錯的將領不是年紀太輕不能獨擋一面,就是太老已經拿不動刀,或者和樓家或者大長公主有牽涉。比方說劍南道的那個經略使范陽吧,是個武舉人出身,以前也打過幾場小仗,兵法韜略都還不錯,而且他的位置隔云南近,派他去打南詔最好不過。 但是人家二女兒最近新嫁的那個游擊將軍周奇,那是大長公主親自帶出來的兵啊…… 范陽啊范陽,都怪你不爭氣,這么好的立功機會錯過了吧。天底下那么多青年才俊,干嘛非要讓你女兒嫁大長公主手下的男人呢,這不是存心讓皇帝陛下糟心嗎? 當然,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司馬誠是不知道的。萬大人也只能在心里自己念叨念叨,斷斷不敢說出來惹皇帝不快。 所以他斟酌半天,說出來一個肯定穩妥的人選:“微臣以為……英國公單云可當此……” “砰!” “放你niang的屁!”司馬誠竟忍不住在群臣面前爆了粗口,萬大人的話沒說完,便迎頭砸來一個茶杯,砸得他腦門開花,頭暈目眩。 萬大人誠惶誠恐跪伏下來:“請陛下恕罪!” “單云在河北病倒了,你tm的不知道?”不知道為什么,司馬誠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氣,太陽xue邊好像有根青筋突突地跳,讓他暴躁地止不住想發火。 “臣以為……左羽林大將軍韋尚德是不錯的人選?!毙律袝钹嵡嚓栃⌒囊硪淼亟ㄗh。 “老家伙太老了!”司馬誠毫不客氣地駁斥,連一眼也懶得施舍給鄭青陽,他發現這個新尚書令雖能琢磨自己的小心思,政事上卻蠢得可以,越用越難用。司馬誠不僅想要打贏,還想要借著這一次征南詔培養出新的得力武將,忠于他的得力武將——這樣一來,南衙十六衛中的武官似乎也都不能選了。 大伙面面相覷,摸不準司馬誠的心思,只好心驚膽戰地小聲提出各自建議。 “右屯衛大將軍林荃如何?” “羽林軍右將王沖如何?” “……” 群臣七嘴八舌提出各種名單,一個個全被司馬誠陰著一張臉否決,最后不知道是哪個膽子大的忍不住說漏了嘴:“定國大長公主……不是最好的人選嗎?” 大靖太平日久,征南詔這仗又必須勝利,近年來最能打的武將就是這位大長公主殿下了,派她去是最穩妥的啊。 這人估計只是嘀咕給自己聽的,想著御書房里那么吵,肯定沒人聽得到。誰知道大家都豎著耳朵等哪個傻帽提出這個人名來,因為大家心里都在吶喊“大長公主最合適啊”,就是沒人敢說。 于是這個當了出頭鳥的傻帽一開口,御書房里頃刻寂靜,讓這人后半段的嘀咕被皇帝陛下聽得清清楚楚。 萬籟俱寂。 那真是死一般的寂靜。 群臣們茫然而無辜地站在下面,好像那句話不是他們之中任何人說的,是憑空冒出來的而已。而那個說了真話的人因為位置比較偏僻,他更加小心地將自己縮成一團降低存在感,希望皇帝不要發現是自己說的。 司馬誠沒有責罰這個人。 他只是忽然感覺很累。 雖然底下每個人都低著腦袋不吱聲,但是他看懂了他們臉上的表情,那分明就是在說——“最好的帶兵人選已經告訴你了,就是定國大長公主。我們再也找不出比她更好的將領,剩下的請皇帝自己看著辦吧?!?/br> 如果因為司馬誠心中莫須有的危機和猜測,要讓這個大靖最好的將軍永遠雪藏,那么此次還有誰最適合帶兵,他們真的沒法給出建議——因為就算殺了他們全家,他們也找不出比司馬妧更合適的人選。 而且站在群臣的立場來看,司馬妧身為皇族,卻是女子,帶兵打完仗之后反過來威脅帝位的可能性超級無敵小。前朝四百年也就出了一個昭陽,多難啊。 故,完全不明白座上天子到底在怕什么。 抱歉陛下,說了一個上午大家都餓壞了,咱們要回家吃飯,不想陪您玩兒了。 非常奇怪的,當司馬誠看透底下這群人的心思之后,他竟然很想吃羅眉做的餌塊,非常、非常想吃。 ☆、第69章 小朝會商討無果之后,司馬誠當天沒有再召臣子入宮覲見。 他直接在第二天下旨,命韋尚德之孫,羽林軍上騎都尉韋愷為征南大將軍,領兵十萬討伐南詔,平定云南之亂。 此旨一出,如小石頭擲入大海,連小水花都沒有濺起——朝堂之上并無任何反對之聲。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韋愷武藝過人,在北門四軍中頗有威望,又是韋尚德的長孫,從小熟讀兵法,雖然從未領兵打仗,可是目前看來,他或許是除了大長公主以外唯一又有資質又讓皇帝放心的年輕將領;第二,群臣屬意的大長公主殿下,被皇帝一紙詔書,派往河北河南兩道治水去了。 對啊,沒錯,就是這么回事。 聽到這個消息的文武百官都體會到了何為累覺不愛。 司馬誠命高延為正使,接替病倒的單云前去指揮賑災工作,同時命司馬妧為副使,帶領精兵五百押運錢糧協助賑災。 皇帝陛下好像在透過這道旨意告訴他的臣子們,朕不是埋沒人才的昏君。朕當然會用司馬妧,只是想怎么用,都得朕說了算。這一次,朕就是讓她往北去,不讓她去南邊打仗,你們能拿我怎樣? 不要以為大靖只有一個能打的將軍,朕還有韋愷! 對于皇帝陛下這個頗為任性的決定,眾臣無話可說,因為知道勸了也是百勸,連平時和英國公一起、最愛嚷嚷的御史大夫趙源都沒吱聲,他們還有什么好說的? 端看韋愷,能不能擔此大任吧。 * 司馬誠的這兩道旨意是在下午發出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貴妃昨日遞話給父親,然后和大長公主府里那個據說精通千金科的大夫搭上了線。 這天上午,當他獨自在御書房里煩悶考慮征南人選之時,在公主府里好吃好喝待了好一陣子的許麻子進宮見到了端貴妃。當然,是隔著簾子見的。 顧樂飛早就和許麻子知會過此事,說句實話,他并不樂意和皇宮牽扯關系,他家世代杏林,祖上出過的好幾位太醫都不得善終,因為治病不力被皇帝下令斬首。 太醫是天底下最倒霉的職業,大夫不是神仙,不能保證什么病都能治好,而且又不是故意害人家,竟然因為治不好人就把大夫殺了——皇帝是天底下最無理取鬧的人。 從小受到這種教育的結果就是,雖然現在許麻子全家只剩他一個,可是他依然固執堅持不和皇家扯上關系。 即便顧樂飛費盡唇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了足足三個時辰,從黃昏說到深夜,許麻子說不去就不去。 那么,最后他是怎么改變主意的呢? 因為美味和佳肴二人聊天時說漏嘴的一句話——顧樂飛要他去看病的端貴妃,是顧樂飛的初、戀。 “駙馬爺,你背著大長公主……嘖嘖,這樣不好啊……”不知道腦補了些什么的許麻子為老不尊,拿食指點著顧樂飛的方向,朝他嘿嘿邪笑。 顧樂飛的臉都黑了。 他想解釋老子對高嫻君沒有半毛錢意思,根本從未喜歡過那個女人,以前少不更事,看她長得漂亮便傻跟著,如、此、而、已! 可是,還未解釋出口,許麻子居然慷慨答應進宮看病。 因為他很好奇顧樂飛的初、戀長得什么樣。 雖然得知緣由的顧樂飛很想把他當即掐死就是了。 許麻子那一張坑坑洼洼的臉,進宮之后沒人樂意直視。他也有自知之明,老實看病,不說二話,只在心里評論這隔著一層紗簾觀看的端貴妃娘娘,的確是個嬌滴滴的美人呢,說話聲音也好聽,和大長公主是兩種類型的女人,各有風情,各有風情。 除了思考這種不正經的事情之外,他看診還是很靠譜的,高嫻君因為長期服食避孕之物導致的宮寒十分嚴重,但是因為人還年輕,之前也看過各種大夫吃了很多補品,所以好好調養,還是有懷孕的希望的。 聽到這個診斷的高嫻君,兩眼都在放光。 而這時候她的大宮女紫蘇端了一個盤子走進來:“娘娘,東西送來了,已請人試過,是否現在給陛下送去?” 許麻子離得近,好奇地多看了一眼,見是幾個包著菜和rou還有醬的長條狀物,表皮烤得脆脆的,是從沒見過的吃食,挺難看的。 而且他鼻子靈,總覺得這吃食的香味之中,有一縷十分奇怪、令他覺得不詳的氣味。 本著大夫的職業精神,他好心提醒高嫻君:“貴妃娘娘,您如今要好好養身子,吃進嘴的東西都要謹慎,會導致宮寒的萬萬不能碰?!?/br> “放心吧,本宮對這種玩意兒才沒興趣,”高嫻君懶洋洋撫摸著丹寇色的指甲,因著心情不錯,她多說了兩句解釋,“若不是陛下喜歡,本宮才不樂意派人去冷宮……”自知這話不該說,后頭的話她便頓住不講,轉而道:“許大夫若是看完了,還請開方子去吧?!?/br> 許麻子自然恭敬應了,除了開藥方之外,他還寫了食補方子和針灸之法,宮中也有女醫,只要仔細說了針灸事宜,女醫便能照辦,不需要他親力親為。 有錢有勢就是好啊,許麻子一邊偷偷感嘆,一邊在心里想著那古怪的吃食和端貴妃沒說完的話。 聽說那個南詔王女最近被皇帝打入冷宮,難道這吃食是她做的?端貴妃和南詔王女都是皇帝的女人,兩人應該是競爭關系,端貴妃居然會讓冷宮中的女人做食物給皇帝吃,不會惹皇帝生氣?或者讓皇帝重新想起這女人的好? 寧愿冒風險也要把這吃食弄來,可能性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真的很喜歡吃這玩意。 可是……為什么呢?莫非這吃食有何特別之處? 奇怪,太奇怪了。 想起自己剛剛聞到的那一抹古怪的氣味,并非是香味,卻讓人聞了還想再聞,細思恐極的許老頭將此事暗暗記在心中,決意回去告訴顧樂飛。 畢竟是人家初戀,他身為駙馬的朋友,應當替駙馬好好關心一下嘛。 阿彌陀佛,希望駙馬不要因為這件事被大長公主罰跪搓衣板,阿彌陀佛。 許麻子入宮看診的這天上午,顧樂飛并沒有待在公主府中等他消息,如果這樣就顯得太刻意了,一定會被這老不修的家伙誤認為他是關心高嫻君的近況。 那樣的話他會又想掐死許麻子。 為了避免慘劇發生,顧樂飛陪著司馬妧去了樓府。 自樓寧外放之后,司馬妧有空便會回樓府看看外祖和外祖母,看看表嫂寧氏和可愛的小表侄子、表侄女。 這天上午也是一樣,司馬妧和賦閑在家的樓重談論時下最重大的南詔王犯邊一事。她知道司馬誠不可能派自己去,于是和樓重談論的也只是打南詔的戰略方法,一老一小兩個將軍憑此聊以自、慰。 和朝堂上的主流意見不同,司馬妧認為目前最大的威脅不是南詔,而是虎視眈眈的雅隆部人,他們活動的地區比南詔大很多,上可跨過祁連山脈入侵河西走廊,下可兵犯川西占領劍南,南詔更像一個先頭卒子,探一探大靖實力。如果發現大靖的兵軟可欺,雅隆部一定會毫不猶豫大肆舉兵犯邊。 故而此次打南詔不該只盯著西南一角,而應當與西北的哥舒那其聯合行動,一方盯著雅隆部向他們持續施壓,另一方或者對南詔速戰速決,或者拿準南詔王初上位還不穩的各種內部矛盾、分而化之。 是的,要么速戰速決,要么按兵不動實施離間計。正所謂上兵伐謀,南詔距離帝都太遠,地形不熟悉,補給跟不上,北邊又正在遭遇水災,司馬妧不贊成帶太多兵去,戰線拉長、步兵太多,對己方不力。 樓重一邊聽一邊點頭,深感自己這個外孫女的確是最優秀的將領,那種只知道沖鋒陷陣、砍人如切菜的猛將只是莽夫而已,真正出色的將領具備良好的大局觀和前瞻意識,懂得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可惜,可惜啊……”樓重一面摸著胡須一面嘆氣,親自端著點心過來的樓老夫人狠狠擰了一下他的耳朵:“死老頭子,妧妧今天來看你,你老是在這里唉聲嘆氣干什么?妧妧現在皮膚細了白了,整個人都變美了,也有女兒家模樣了,你難道不高興?” 樓老夫人覺得現在這樣挺好,皇帝愛派誰去打南詔就派誰去。他們樓家現在人丁單薄,妧妧雖然姓司馬,那也始終是她最寶貝的外孫女,她可不想外孫女上戰場給司馬誠那小子賣命。 樓重知道妻子的意思,便也轉而哈哈笑道:“是我老糊涂。來來,妧妧,讓外祖瞧瞧,最近都吃了什么好的,這皮膚光滑水嫩得,不像被西北大戈壁的狂風吹過的??!” 話題轉移太快,還沉浸在南詔問題中的司馬妧沒反應過來,直愣愣地回答:“我不知道,都是小白做的?!?/br> 小白? 哦,就是正在和他那兩個曾孫子孫女玩兒的胖子,妧妧的駙馬嘛。 樓重瞇眼,看來這小子還不賴,把妧妧照顧得挺好,妧妧也挺喜歡他的樣子。 妧妧叫他“小白”?嗯,是挺白的,不過體積這么大,怎么著也是個“大白”吧? 比起樓重不著調的發散思維,樓老夫人想的問題更實際一些。外孫女那句“都是小白做的”讓身經百戰的老婦女樓夫人浮想聯翩,大家都明白,女子要變得美美噠,有古人說,采陽補陰最好不過。 所以…… 所以樓老夫人說出口的感嘆比樓重更無厘頭:“一眨眼妧妧也是大人了呢,已經成家一年,是該生個大胖小子延續香火啰!” 大胖小子? 司馬妧眨了眨眼,不明所以地看了一眼滿臉感慨之色的外祖母,然后偏頭朝顧樂飛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