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大佬的心尖、在年代文里暴富、重生之掰斷男神粗大腿、夢回大明春、我和你差之微毫的世界、重生野性時代、私人藏品(1v1姐弟戀)、你為什么不笑了、天災之重回末世前、系統之花瓶女的學霸人生
官府往??梢砸月芬拗屏髅?。但是遭逢災年,面對著皮包骨頭,眼神麻木兒兇狠的滾滾洪流的流民大軍,路引就做了一紙空文。 都說法不責眾。不是不責眾,而是責不了。 中國人多。人多,人多就是力量。 民眾所向,力若滔天之浪。 當張若華挑著扁擔夾雜在流民人群中離開了岑家村的時候,她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以往,城門的官役,是兇神惡煞,斗大的拳頭,來往百姓都怕,不敢反抗其敲詐勒索。 但是這滾滾人的洪流匯在一起,門口的官役,像老鼠似的,害怕得大喊一聲,逃得飛快。 ...... 作者有話要說:最后,文里若華的小女兒的結局也是借用真實的資料。 還有關于豺狼鬣狗這一點,古代,能搞棺材,老百姓就盡量一定要有棺材,這其實是有當時的理由的。 ☆、第48章 人間路〔七〕 百姓的力量攜眷著進了城。但是這股滔天的力量沒有整體上的領導者。一股能改天換地的力量,如果缺少了領導者,那就容易分散。容易讓敵人分攻而破之。 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攻破了一些薄弱府邸后,這些埋頭一畝三分地,臨餓死才轟轟烈烈了一把的這些原來的莊稼人,一進這些達官顯貴府中,就被富貴迷花了眼。 甚至還為哄搶糧食珠寶而踐踏死了一撥人。又因不放過一毫的搜尋糧食,他們就被匆匆去請援兵的逃跑的權貴帶兵殺回來堵了個正著。 張若華混進去的這撥流民,大約有百來人,轟破了幾座府邸的倉庫,竟然也搶到了一些糧食,而沒有在哄搶財物中被官府和權貴包了圈子一網打盡。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張若華在的這波流民有人領頭。 他們搶到糧食后,在這個人的帶領下,沒有因為權貴府里的繁華逗留,沒有大幅度的哄搶消耗時間,而是在天黑前順利撤出了城中。 這個人叫做趙令游。 趙令游今年二十有三,正是青年時候,來歷不清楚,只是破衣爛衫,手有老繭,大約也是農民出生。他生得又高又瘦,面盤又黃,眉峰很高,說話像書生,但是丹鳳眼看人的時候眼神冷淡得出奇。人家叫他“趙鷂子”。 “趙鷂子,你等等。你說我們今晚還進不進去?”趙令游走路的時候像一顆即將枯死的白楊樹在左右搖擺,聽到一個壯年流民這么問,他看看四周,說:“先休息?!?/br> 聽到遠處傳來的一聲哭,趙令游豎起眉,冷道:“二叔,你去告訴他們,要是對女人孩子動一絲的歪心思,今晚就別想分到吃的,火堆也別想靠過來,任他們被狼吃了了事?!?/br> 這年頭的野外野獸遍地,有些流民被裹挾著進了城,利用流民的洪流,搶到了吃的,就不愿意出來野外,自然就被隨后趕到的官府率兵逮了個正著。幸而趙令游帶著這撥人退得及時。 這波流民順利帶著搶到的糧食撤出了城外,已經有人在填肚子。 但是,第一,搶到的糧食并不均衡,有些人搶的多,有些人得到的少。有些人就眼饞起別人的口糧,對著一些老弱婦孺虎視眈眈。 第二,他們現在都住在荒野里。流民大多身虛體弱,野外一到晚上,又多豺狼游蕩。如果放任他們各自為政地去撿柴火,燒煮糧食。那只怕是給野獸送口糧。 第三,一些人餓了太久,糧食一到手,就埋頭生吃,生冷的糧食一下肚,活活撐死了自己。就算沒撐死,照這個吃法,他們手里的糧食眨眼就沒了,然后就開始窺視別人手里的糧食...... 在這種種的問題下,為了防止混亂的發生,為了讓大伙手里的糧食能夠多捱幾天,也為了在野外聚集更多的人群圍在火堆邊抵御寒冷與野獸,趙令游就帶著一幫愿意服他的老鄉,開始強制安排,糧食統一燒煮。 流民里有一些人餓得狠了,寧愿死護著糧食生吃,也不愿意交給趙令游他們統一燒煮,統一分配。面對這樣的,趙令游先說道理,說不通,就讓人強行把糧食扯走。 這些人里有老弱婦孺,往往哭天抹地,讓趙令游身邊一些一直跟著他流浪到此的老鄉,也有些不忍心,說:“阿游,不若給他們留一點......” 趙令游冷冰冰的,毫無通融的余地:“二哥,給他們留了,會是什么結局,你難道不清楚?不想大家一起死,就不能放任無謂的小同情?!?/br> 說話的“二哥”不吭聲了。顯然是有教訓。 趙令游走到一個獨自坐在樹下的蓬頭垢面的女人面前的時候,他已經做好了被罵、甚至動手的準備——需知獨身的女人,還能搶到糧食,都是十分之不好對付的。 誰知這個女人抬起頭,看了他一眼,竟然把手里的一褡褳白米遞了出來:“分食的時候,雖然要盡量公平,但是請分給對面那個小女娃多一點罷?!?/br> 她說話毫無怨氣,且調理清晰,不像時下很多同樣目不識丁的老百姓,一句話都顛三倒四說不順暢。 趙令游怔了一怔,反問她:“你叫什么?” 女人抬頭看他,頭發蓬亂有蟲虱,臉上又黑又瘦,臉頰是凹陷下去的,典型經歷過災荒的百姓形象,說話卻清清楚楚:“張若華?!?/br> 作者有話要說:放國慶了,補課的作者又默默地頂著鍋蓋回來了…… ☆、第49章 人間路〔八〕 漸漸地,趙令游領著的這一幫人有氣候了,從最開始的百來人,到了接近三百人。受他們的啟發,原本分散的流民開始聚集起來,慢慢地,流民大潮里面無數團體開始形成。 這樣一來,流民們能夠得手的次數也明顯多了。 對于這種流民開始有意識聚合的現象,官家頭痛起來。 這時候,一個權貴家里的家丁――還是那個背誦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的公府千金家。這家的家丁偷偷裝成流民,跟到了城外流民聚居的地方,加入了趙令游領著的那個團體。 雖然他因為氣色太好,立刻被趙令游發現,并趕了出去,但是城里的官家,也隱隱聽說了流民里有這么一路角色。 趙令游早在人數超過兩百時,就當機立斷地提出要走,帶著愿意跟他走的人,遠走,找地方扎根。 許多人不愿意離開鄉土。但一邊又思量著做了這些事,怕官家事后算賬,因此連日猶豫。 一個團體過了三百人,就不是根基尚淺的趙令游一個人的一場話就能打動。 這一拖,變數就來了。 一場雨來了。 就在這場雨后,大旱似乎就有結束的跡象。大雨過后,城門外又貼出了一張告示,幾個多多索索的小吏在甲胄士的保衛下宣念了幾遍:“春雨已至,朝廷勸稞農桑,決定既往不咎。朝廷減免稅負,聽任歸田;各族減免地租,佃戶不撤。若有荒田,則歸首耕者所有,允登記田冊?!?/br> 為了取信于民,不但連日防備在城門的甲胄士都撤走了,連那些權貴讀貼了一張張告鄉民書,讓人宣讀了一遍又一遍。 于是跟著他的那些老鄉,轉眼變了口。 “俺、俺家在附近還有地……”一個比較老實巴交的農民這樣說。 一個原來的無賴子則是眼咕嚕亂轉:“離了這里,弟兄們還能管幾百號人?” 還有人說:“官府說不追究了。最近從老爺們那弄到的東西夠多了,如果節省點,夠我們衣食無憂的過幾年了……” 一個有點頭腦的老農責搓著手說:“小趙,官府說,若首耕荒田,就能歸為我等所有……” 中國農民對土地的眷戀,以及對小富即安的滿足與短視,又一次令眾多還沒成氣候的小團體土崩瓦解。 趙令游靠著樹,神色一半隱在樹蔭下。他丹鳳眼冷飄一眼,袖手走開,長嘆說:“悲夫!” 官家這次出的計策不可謂不毒。 第一句話是說:你們回去種田。官府就對你們的流民身份既往不咎。 需知多少人就是因為成為流民后,就成了黑戶。結果回家后發現田地全都被官家認為荒地,租給別家占走。于是這些黑戶干脆鋌而走險真反了。 那既然能既往不咎,流民就少了一部分。 而其中最毒的可是第三條: 荒年一來,苛捐雜稅不肯減,地租照舊受,令餓殍遍地。 需知餓殍一眾,死的人一多,那空出來的地就多了。 原本這些大災后空出來的無主荒地,都被老百姓自發的重新開懇。然后等老百姓把這些荒地開懇得差不多了,就會有豪族官僚跳出來說:“無主的地都是官家的,田冊上記著呢。你們這些刁民,強耕得都是官家的地,按律當如何如何……” 于是就把這些地圈走,沒收給了權貴。 老百姓辛辛苦苦的開懇荒田,養肥田力,都是給權貴做了嫁衣裳。 然后權貴再把這些地,租給這些沒了地的佃老百姓,坐收收租。 這個就叫“羊毛出自羊身上”。 但是現在官家假惺惺地發了這第三條公告。意思就是老百姓啊,你們現在去耕荒地,耕出來的都能上田冊登記土地所屬權,就算你們自己的地。 這樣不算無主荒地了,以后就不用怕官家把你的地收走了。 哪怕這是拿老百姓自己的地收買老百姓的卑劣行徑。但是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子。 盡管趙令游盡全力攔著,勸著,告訴他們其中有詐:就算登記了田冊,官府和豪族也多得是辦法把這些土地再次兼并了。畢竟那些地主官僚可不會那么好心,白白把可以收用的土地拱手讓給你們這些流民。 但是還是不斷有流民偷偷跑去登記荒田,歸為農耕。 就這樣,無數流民團體漸漸土崩瓦解。 而趙令游在的團隊里,比較核心的一些人,一大部分本身是農民,眼看旱災結束,官府優撫,就也想回歸農耕,不愿意繼續跟著趙令游了。 留在趙令游這里的人越來越少。 張若華一直在趙令游手下負責組織分食――趙令游用人并不拘泥男女,只要有用,就攬入自己的隊伍。 并且因為張若華天生靈心靜氣,學習得快,能看到很多舉措的本質,而格外得他重用。很多老鄉不滿意趙令游,也因為他居然“讓娘們參與管事”。 眼看人走得越來越多,張若華坐下,問趙令游:“趙首領怎么打算?” 趙令游神色平靜:“還能怎么打算?人心已散?!?/br> 張若華這些天從他的做派中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的野心,因此謹慎道:“首領有大志向??墒钱斚虏皇莵y世,故而只要官府愿意做一做仁慈,你的……你的心血就……沒有了?!?/br> 趙令游看她一眼,懶洋洋地往樹上一靠,嘴角笑著,眼神卻仍舊是洞徹而冷淡:“這一次失敗,不是一直會失敗。當下不是亂世,但是土地繼續兼并下去,就一定會有我真正的機會?!?/br> 張若華沉默片刻,輕聲說:“首領的志向……是要登天?” 趙令游聽了,哈哈大笑。平日里冷淡的青年,半晌,止笑道:“登天?未免高看我?!?/br> 張若華說:“我是個沒讀過書的鄉下人,但是首領,不像是安心碌碌的?!?/br> 她抬起頭,直勾勾看著他:“首領既然想把天下的田重新分給天下人,那于造反登天何異?” 趙令游猛然抬頭看她。 趙令游除了指揮流民沖擊豪族奪糧外,還在積極組織流民內部體系。 他首先把流民按男女分撥。然后再按老少分撥。 分撥以后,挑出各自群體中能夠冷靜地交出糧食,并且還能在饑餓的時候,克制住自己吃東西速度的人。將這些人組成了一個三十多人的管事,管理這個兩三百的人小團伙。 他勒令所有管事必須和他學習認字,學習當今的大事,學習當今的各種官僚體系。其中包括婦女管事(張若華是所有管事里學得最快的)。 要逼一幫文盲的成年人學習這些,即使教授進度很緩慢,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但盡管大家學得很痛苦,但是趙令游還是堅持他們必須學。 為了讓大伙能夠更團結,面對下一次的進城奪糧,他還提倡大家訴苦,起來訴說被搶奪土地的痛苦,以激起大家搶奪糧食時的士氣。